书城励志管好自己的七个法则
13279000000064

第64章 克服心理障碍

●心理学家认为,在不同的生活阶段,不同的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焦虑情绪。

●要克服烦恼,就要淡泊名利,使自己快乐,以轻松的心态迎接新生活。

●作为人,我们应该时刻记住,不能被压抑压垮。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和工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几乎一直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和冲突。工作难找,下岗,做生意或炒股只赔不赚、升学屡试不中、人际关系难处或家庭破裂……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和不顺之事无情地摆在许许多多人的面前。在这种状态之下,要始终维持一种平和的心境,似乎已是遥远的梦。

心理学家认为,在不同的生活阶段,不同的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焦虑情绪。说实话,这也不全是坏事,因为焦虑常常使人鼓起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然而现代社会的超负荷的生存压力往往会使人感到无法适从,难以把焦虑控制在积极状态下。由于长期的紧张、恐惧和患得患失,焦虑情绪会继续发展,成为心理疾病。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心理疾病表现多种多样:极度沮丧、产生幻觉,不时的空虚、无助感,头疼等,如果这些病严重到足以干扰日常生活时,就要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心理疾病还可表现为:

(1)外遇。外遇实际上是土种不健康的心理疾病,是破坏性心理影响了人的正常生活判断。除了原来的婚姻不幸造成的外遇外,大多数的外遇都是当事人心理上出现了问题,一种病态心理使他或她作出了违反常规的事情。所以,对待外遇一定要分析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去对待,不能一刀切。

(2)长期的忧郁。由于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疾病,现代生活使人容易产生忧郁,繁忙的工作,不顺心的事情,看不见未来,都容易使人产生忧郁。短段时期忧郁还看不出有多大的危害,只要及时调整,就可能好转,而长期的忧郁就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发生,所以,对忧郁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3)强烈的孤独感。感到孤独是一种轻度的心理疾病。人本来就是一种群体的动物,合群,保持正常的社交活动,就会使人感到快乐;如果不愿意和人交往,而把自己封闭起来,就会产,生孤独感,有了这种感觉,人就会越来越孤僻,越来越不愿意和人交往,就成了病态人生。

(4)碰到重大事情无法自行判断。重大的事情,正常的人都会作出正常的反应,作出正常的判断和应对。而心理出现疾病的人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会出现优柔寡断,思维陷入自相矛盾的状态。这就是说自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使其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5)始终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但又没有其他合适的友人的协助。心理正常的人都会结交一定的朋友,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向朋友讨教,请求帮助。而心理病态的人是没有朋友的,他总是好高骛远,觉得没有人配得上与他交往,对待工作也是一样,没有一件工作是他满意的,他总是生活在失意的状态之中,他对一切都不满意,他就永远生活在不满之中。

(6)人际关系不良。心理不健康的人肯定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他不能和人合作,他不会相信任何人。

(7)经常失眠。心理不正常的人,总是想入非非,他不能在现实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会在幻想中靠做白日梦来满足自己,他始终生活在幻境之中不能自拔,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兴奋和抑制神经发生紊乱,失眠就是常事了。

来自我们自己的人生欲望。人生短促,容不得我们有多少时间与烦恼纠缠,不能让烦恼伴随着自己去迎接崭新的太阳。

要克服烦恼,就要淡泊名利,使自己快乐,以轻松的心态迎接新生活。

要淡泊名利。我们常常为欲望而感受人生之累,为欲望而慨叹人生之短促。名誉、官位、财产、身体等欲望成为人们烦恼的主要来源占欲望给予上个个焦灼痛苦的花环,使你陷入无底的深渊。我们应该以淡泊的心境看待人生,即使自己的既定目标没有实现,也不要太“伤感”,因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付出了努力,曾经拼搏过,奋斗过,就会拥有充实、幸福的经历。淡泊给予你苍白的外表,却让你拥有了一个充实、坦然意蕴深厚的人生,它将绚丽多彩的欲望拒于心灵的天空,让自己的灵魂在平静的家园中安然入睡,受伤的心会得到意外的修补。甘于淡泊,以超然的心态把握人生,就超脱了世俗凡境,品尝大自然的瑰丽奇景和多彩的人生风景。

要使自己快乐。人们为了排遣无端的悲绪和寂寞,有人抽烟,有人借酒消愁,有人寻找刺激……这些都使用错误的方式填补内心的空白。要使自己快乐无忧,请参考下面的尽快消除忧虑的方法。

(1)每天在同一时刻想使你忧虑的事,这虽然很困难,但一旦你渐渐地能控制住忧虑的情绪,它们就不会突然涌上心头。

(2)可以解决的事情,就马上动手努力想办法去做;化忧虑为力量,即使事情不能完全好转,可以部分控制,也可快乐。

(3)用各种方法分散精力。例如:找人聊天、听音乐、看电影、看小说、吃东西自我安慰等。

(4)要多读书。多读书会使你空虚的心灵充实起来,使我们从狭小的天地驶向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

(5)要广交友。好的朋友总是相互帮助,相互勉励,在你遇到挫折时开导你;在你情绪低落时激励你;在你春风得意时提醒你;在你空虚寂寞时拜访你。

(6)要立志向。心灵空虚的人,往往没有追求,没有远大志向。而有理想、志向的人,会非常珍惜生活的分分秒秒。

(7)要多工作,把注意力转移到具体工作上,而不沉溺在幻想的世界里。

要以轻松的心态迎接生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轻松愉快。好心情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奔波之余给自己留点闲暇,寻找和发现生命中的美好。有句很有哲理的话——“爬山时别忘了欣赏周围的风景”,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周围风景”的理想和赞美,不必求同,不讲形式。请你记住,你是你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让心态好起来。

压抑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压力,是身体对一切加诸其上的需要所作出的无固定形式的反映,也就是说,任何加于身体的负荷,不论是源于心理方面(如不愉快事件)还是物理因素(如环境污染),都是压力的来源——压力源,就会引起“一般适应综合征”。事实上,只要人们生活中必须扮演某种角色,而且又有许多自己不愿扮演的社会角色存在,那么便会产生压力,人便会感到压抑。

长期的压抑会使人产生异常心理和变态心理,世界著名的长寿学者胡弗兰德说:“在一切对人不利的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寿的、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因此,人们应该时刻重视对心理的护养,以保持心理健康。

长期受压抑的人其情绪往往表现为:孤僻、易怒、固执、轻率、自卑、焦虑、妒忌、悲观、失望等异常心理,以及其他类型的变态心理,这些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些心理不仅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处理,还会影响人的健康,妨碍工作、家庭和事业。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疾病专家黄宛教授明确指出:常见的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和病情的发展,都与不良的精神和情绪有关。因此,对任何人而言,我们应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和发展,尽力消除压抑,使我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赛利医生的“激励学”中,它将压抑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警戒反应阶段、抗拒阶段和衰竭阶段。

初始警戒反应阶段,是由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共同运用而产生的作用。这种反应,由交感神经刺激肾上腺素,同时由丘脑下部启动脑上垂体,产生了一种激素,肾上腺便会利用这种激素,调整身体作出适应性的防御措施。

若压抑只威胁到局部范围,那么,破损的这一部分便会发炎,以起到封闭性的保护作用,便于免疫系统驱逐“侵犯者”起到治愈受损组织的目的。如果威胁不限于局部,如心理方面的疾病或潜在的环境公害,一般适应综合征便会动员身体做最大的生理反应,这就是抗拒阶段。在这一阶段,有些人对压抑的心理反应犹如“斗士”,立刻将这种不良情绪压抑排去,而另一些人是“躯体化者”,他们拒绝体验压力带来的影响,将压力局限于体内某一处。那么就会产生头疼、背痛、消化不良,或更严重的身心疾病;另外还有些被称为“心理演化者”的人,他们以忧愁、焦虑、消沉和慢性紧张来表现他们对压抑的抗拒。

显然,前两阶段会使身体的重要资源蒙受损伤,往往还会导致第三阶段,即衰竭阶段。因此,如果疲惫的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以恢复体内平衡,压抑便会使人产生一系列人格障碍,逐渐损毁身体、情绪的健康,造成身心的崩溃。

压抑可以说对人体有害,它的害处使人们对它不堪重负,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出人格障碍,会逐渐侵蚀人体的身体情绪,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既然压抑对我们身体有害,我们应采用何种方式去应对它呢?

第一,身体方面途径。强调持之以恒的运动,特别是做“有氧运动”。例如,游泳、跳绳、踩单车、慢跑、急步行走与爬山等。这些运动不仅能够让血液循环系统动作更有效率,还能够强化我们的心脏与肺功能,直接地增强肾上腺素的分泌;让整个身体的免疫系统强大起来,从而更有利的去应付生活中的压抑。

第二,心理方面的途径。心理学家视个人的情况而给予的个别指导和心理治疗,仍然是个人学习应付压抑的最佳方法,他们也可以利用有效的自助法来排除压抑,例如循序式股肉放松法、静坐、自我催眠和练习吐纳(呼吸)等。

当然,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能消除我们体内的压抑,便是一种胜利。作为人,我们应该时刻记住,不能被压抑压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