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管好自己的七个法则
13279000000033

第33章 学会为自己理财(2)

至于一日三餐,更是普普通通。李光前烟酒不沾,平时最爱吃的是番薯粥,这是福建农家饭菜。隔夜的饭菜,有的人弃之不用,认为有损健康,但李光前照吃不误,因为他认为好端端的东西倒掉了十分可惜。平日家中用的饼干是本地产的,因为本地的每盒才二三元,而进口的需七八元。到日本办理商务,李光前还在留学生的食堂用过餐。1965年春,李光前到上海治病,顺道回乡,他曾在泉州华侨大厦邀请故友叙旧并共进午餐,吃的竟是番薯粥和四道家乡小菜。说到红薯粥,怡和轩俱乐部既是一个社团,又是新加坡知名商家聚会的地方,陈嘉庚先生曾担任该俱乐部负责人20余年,并在那里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于是受到影响,怡和轩的午餐常常是番薯粥。曾担任过新加坡南洋大学秘书长的潘受先生回忆到:“60年代初时,有一次到怡和轩,在那里我看到李光前也和大家在一起吃番薯粥。后来一问才知道,这一天是李光前70岁大寿,他是为了躲避亲戚的应酬,并要为社会做点善事,所以先到中央医院献血,然后到怡和轩聚会的。”这件事至今仍传为美谈。李光前手上的手表,一直都是只很老的旧表,即使至晚年才换成的新表,也不是什么价值连城的珍品。

生日做寿,在许多商家看来,是显示气派的良机。李光前夫妇从不做寿,因为他们认为,这除了浪费时间、浪费金钱之外,并无多少意义。

世界船王、著名华商包玉刚曾经有一句名言,他说:“在经营中,每节约一分钱,就会使利润增加一分,节约与利润是成正比的。”

有人曾嘲笑包玉刚不算是一个真正的船王,只是一个银行家。

这句话讲对了一半。

包玉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船王,因为他摒弃了(或者说根本没有遵循)老一套的做法,而是用他银行家的作风、方法去管理他的船队,这种在旁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做法,却取得了成功,时至今日,又有谁敢说他不是真正的船王呢?

包玉刚认为,把船租给用户,主要的问题是确定船在满负荷工作进行时的最多天数,以此来确定一个固定的和可预期的延期赔偿款项,以使合同双方满意。

包玉刚还努力提高旧船的操作等级以取得更高的租金,并降低燃油和人员的费用。

也许是银行家出身的缘故,包玉刚对于控制成本和费用开支特别重视。

他一直坚持不让他的船长耗费公司一分钱,他总是说:“不要跟那些与花费目标有关系的人一起休息。”

他也不允许管理技术方面工作的负责人直接向船坞支付修理费用,原因是“他们没有钱银意识。”

水手们形容包玉刚是一个“十分讨厌浪费的人。”

直到包玉刚建立了庞大的商业王国,他的这种节约的习惯仍保留着。

一位在包玉刚身边服务多年的高级职员回忆道:“在我服务他的日子里,他给我的办事指示都用手写的条子传达。他用来写这些条子的白纸,都是纸质粗劣的拍纸簿纸,而且写一张一行的窄条子,他会把写的字撕成一张长条子送出,这样的话,一张信纸大小的白纸也可以写三四张‘最高指示’。

一张只用了白纸五分之一的条子,不应把其余部分的白纸浪费掉,这就是包玉刚“应省则省”的原则。

这就是几位大商贾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习惯,他们都是资财逾亿的富翁.但是他们依然过者简朴的生活,这倒并不是他们吝啬,实在是简朴的作风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本质,更是这些富翁们致富的诀窍。

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财富要自己去创造,靠自己的劳动、靠自己的知识、靠自己的智慧挣来的钱,花起来心里舒坦,才能真正享受金钱的快乐。

不义之财来的容易,但是会让你晚上睡不着觉,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不论做什么,不要有非分之想,不可发不义之财,只有通过正当渠道挣钱,才能创造财富,才会有成功的人生。

一位评书艺人曾说:“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惹祸根苗;气是雷烟火炮。”这四句话虽俗了点,但其中的道理却颇值的玩味。既如此,人人都能过的了这四关吗?其实这本无所谓过不过关,而是一个度的问题,爱财者大有人在,就看你是如何去获取财富,如果你凭的是技术卖的是力气,用的是脑子,通过正当渠道赚来的钱,这绝对无可厚非。正应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说,可惜现在君子不多,爱财者也就不择手段。

《工人日报》曾有过这样一篇报道:

领导干部搞‘黑色’、‘灰色’收入,收支明显不符,却很少有人被顺藤摸瓜。据《羊城晚报》载,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早在1998年邀请一批香港记者到沈阳采访时便露出了自己的‘行头腐败’。当众记者津津乐道于慕绥新演讲时,有位香港记者却紧紧盯住了慕市长的一身‘行头’:衬衣、领带、西服、皮鞋……全身上下竟然皆是名牌。慕绥新这身‘行头’粗略上算,少说也得几万港元。现在许多领导干部吃讲排场,穿讲高档,住讲豪华,挥金如土,摆谱比阔,不可一世。对这样的官员,只要算一算他们的收入与支出,其‘内幕’、‘猫腻’的严重问题,就不言而喻。近年来,一些国家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巧立名目、巧取豪夺,在不长的时间里便暴富起来,他们拥有的财产与其正当的经济收入形成强烈的反差。官员们和他们的部门可以通过出售出租权力来获得大量工资以外的收入,以权力资本获取最大量工资以外的收入,以权力资本获取最大利润和巨额财产。由此可见,官员们的利润尤其是暴利,其来源几乎都是非法的,他们实现暴利的必要前提或必经之路是必须腐败。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其他任何正当的、合理合法的‘暴富’渠道和‘巨额’来源。

贪官们的最终结局当然是受法律的制裁,他们取之不义的财富,只能给他们带来耻辱。

据说明代有个人名叫郝子廉,从来不沾任何人的便宜,每次牵马到河边去饮水的时候,事后,都要往水里扔三个小钱算是小费。甚至有一次他在自己亲姐姐家里吃了一顿饭,临走竟在他姐姐家的炕席地下悄悄地留下五十文钱,然后才走。

人人都爱钱,但是这个郝子廉却不肯沾别人便宜,虽然有点过分,但却值得今人学习。

财富要自己去创造,靠自己的劳动、靠自己的知识、靠自己的智慧挣来的钱,花起来心里舒坦,才能真正享受金钱的快乐。

不义之财来的容易,但是会让你晚上睡不着觉,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柳宗元的《鞭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出售马鞭的商人,其所出售的鞭质量并不好,但装饰却颇为华丽,值四五千的货竟要价四五万。一次,一个糊涂的富家子弟花五万钱买了一根鞭子,向人炫耀。可当马不听使唤时,他挥鞭使劲抽打,鞭杆一下子断裂开来,才知道美丽的外表里面却是腐朽了的木头,根本不是鞭商所吹嘘的用南山的木料制成。去找鞭商理论,鞭商又以货物出门,概不负责为由,拒绝退赔。买主便在市上向众人大肆宣传此事,使鞭商丢尽脸面,无法再在市上立足。

这位商人自以为得意,发了不义之财,但是没有想到这笔财砸了他的饭碗。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赓,以货真价实赢得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掺假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

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赓惊喜万分,恭请题名。郑板桥挥毫题写“李沙赓点心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了不少人观看,但还是没人进餐。原来是“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赓再三请求补上“一点”。但是,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现在生意冷淡,正是因为‘心’少了‘一点’。”李沙赓感悟,才知道经营人心的重要。

从此以后,李沙赓痛改前非,以真心待人,重新赢得了人心,生意又红火起来。

想赚钱,就要取得人心,堂堂正正的赚钱,不要想着欺骗顾客,坑害顾客,只要你赚钱的路子不正,你就会最终失去金钱。

所以,不论做什么,不要有非分之想,不可发不义之财,只有通过正当渠道挣钱,才能创造财富,才会有成功的人生。

4.如何积累财富

从挣小钱开始,可以培养你的自信。小钱容易挣到,你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解,你就会相信自己能挣到钱。

发财不求暴富,实实在在从小钱挣起,一点上点积累,在挣钱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的滋味,才有成功的感觉,才有创造的快乐。

挣小钱可以培养自己踏踏实实做事的态度和习惯。

左右世界金融市场的年轻富翁戈德曼,5岁时,父亲离异。他母亲带着他改嫁。10岁的戈德曼,在暑假期间,每逢星期日凌晨4点就起床,把烤面包片和晨报分送到各家,这样,每个星期天都能挣上25美元。只要有挣钱的机会他从不放过,哪怕只挣一美分。

很多人一开始就摆出一副要赚大钱的架势,小钱看不上,结果常常什么也没赚到。赚大钱是要有大资本大后台大才智,还要有大机运,而我们一般人是没有这些条件的。

其实,很多大企业家大富翁,都是从小职员做起,从挣小钱起家的。

从挣小钱开始,可以培养你的自信。小钱容易挣到,你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解,你就会相信自己能挣到钱。

挣小钱不需要太大的本钱,不需承受太大的风险。

挣小钱可以为挣大钱积累经验。

挣小钱还可以培养自己踏踏实实做事的态度和习惯。

有时候小钱也是不好挣的,也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代价。

克里蒙·史东是“联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他被誉为“保险业怪才”。史东幼年丧父,很小的时候,就出去贩卖报纸了。有一次他溜进饭馆叫卖报纸,被老板赶了出来。他趁老板不注意的时候,又溜了进去,这次老板把他踢了出来,但他仍不罢休。餐厅里的尸客人看不下去,纷纷劝住老板,并且买他的报纸。史东虽然屁股很疼,但是口袋里却装满了钱。

后来史东上中学了,他开始试着去推销保险。当他来到一幢大楼前,童年时的情景就出现在眼前。他对自己说:“不要怕,即使被赶出来也不要紧,再进下一间。”

他走进了这幢大楼的办公室,而且每一间办公室他都去了,他没有被踢出来。如果在这间办公室里没有收获,他会毫不迟疑地强迫自己立即冲进下一个办公室,不让自己因为有害怕的时间而放弃努力。

他就是这样不怕失败,而且笑对挫折。

第一天,有两个人向他买了保险。

第二天,他卖出了四份。

第三天,他卖出了六份。

第四天,就这样,他的事业开始了。

24岁的时候,史东设立了只有他一个人的保险经纪社,开业的第上天生意就不错,此后,经纪社越发展越大。

30年代,史东成了百万富翁,谈及创业史时,他说:“如果你以坚定的主观的态度面对艰苦,反而能从中找到好处。”

发财不求暴富,实实在在从小钱挣起,一点上点积累,在挣钱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的滋味,才有成功的感觉,才有创造的快乐。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想闯一闯,都想发财。对一般人来说,没有大笔的资金就难以创业,没有大的背景也就难以成事。很多人是扼腕空叹,不知所为。

陈中华是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为了创业,辞去了铁饭碗,没有资金,他与妻子一起去收破烂,捡破烂,一点上点积累资金,后来又干起了回收旧电脑的生意,越干越好,现在他在中关村发展起他的业务,成功地实现了创业的第一步。

他说:“捡破烂,收破烂,可以说是起点低到了极限。这让我心里有了承受力,假如我现在生意做砸了,我也不怕,我有个底线,大不了再去捡破烂,收破烂呗,照样能活。从另一个角度讲,我是从最低点起步的,每走一步,都是上升,都有成功的喜悦,假如将来做大了,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走得稳当,走得踏实。其实,人起点低不怕,只要能不断地向上。什么都不做或不能做,那才可怕呢!”

陈中华的旧电脑生意越做越大,他租住的那间房!屋顶很高,像个大仓库,靠墙码着新进的一百台旧显示器,箱子快摞到屋顶,房内空间狭窄,坐在里头显得人小。

“现在每天时间不够用,晚上从不在12点前睡觉。如果我在原单位呆着,苦恼的事还依然苦恼。可现在,我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做每件想做的事!行动快,效率高。虽说起步低,但天天都有发展。虽说苦点累点,但快乐,充实,有希望:这种感觉非常好。”

陈中华是靠自己从无到有创业的,他的成功告诉人们:

(1)不要幻想从天上掉下来一笔钱,自己去挣才是真本领。

(2)不要觉得自己是大人物,干不了下等活。

(3)脚踏实地从一分钱挣起,积少才能成多。

(4)根据自己的实际,设定创业的最低起点,一步一步往上干。

生活从脚下开始,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能开多大的花就开多大的花,能挣多少钱就挣多少钱,靠自己去创业,光明磊落,才是现代真正的英雄。

5.学会花钱

做人不可有攀比之心。

不与人攀比,你就会享受生活对你的馈赠,你就会享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你的生活是你的,你的幸福也是你的,只要你与别人一比,这一切就都变为烟云,不复存在了。

“有钱谁不会花?”

“老子有的是钱,想咋花就咋花!”

这都是为富者的“豪言壮语”。

的确,现在社会上,攀比之风害人不浅。前几年,报纸上登了一篇报道,说是几个有钱人在一起比富。一个南方的大款定了三万元一席的饭菜招待朋友,显示他有钱。一位北方的大款不服气,一下拿出三十万元,对饭店的人说:就照这个数我回敬一桌。这件事情使人想起封建社会南北朝时期石崇斗富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有钱人互相攀比,争的是个面子,比来比去,比得满肚子的气。金钱没有带来快乐,而带来了不必要的烦恼。

有些人家结婚办喜事,也要跟人攀比,比排场,比风光,比派头,你家摆了五十桌!我就要凑够一百席;你家来了十辆车,我就要来二十辆。比的结果是劳民伤财,彼此结怨。

做人不可有攀比之心,俗话说:人比人活不得,驴比骆驼驮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