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管好自己的七个法则
13279000000029

第29章 学会善待时间(3)

演义写道,孔明兵出祁山,连战皆捷,所向披靡,造成关中的紧张局势。魏主曹睿不得不“御驾新征”,率军前往长安,抗拒蜀军。当时,出任新城太守的原蜀军降将孟达,由于既没有被曹睿重用,又被“朝中多人嫉妒”所以,便想越曹魏后方空虚之际,举兵谋反,直取洛阳,再归降诸葛亮。孟达此举若能成功,必将会与诸葛亮形成对曹魏前后夹击的战略态势,陷敌于完全不利的境地。与此同时,曹睿为了抗蜀的需要,重新起用正在宛城住闲的马马懿。孟达策划谋反的消息,被即将去往长安的司马懿得知了,在这危急时刻,他当机立断,自作主张,一方面令大军向新城进发,传令“一日要行二日之路,如迟立斩”,另一方面,他又派参军梁畿赍檄乘轻骑星夜先一步赶往新城,“教盂达等准备征进,使其不疑”,并制造司马懿大军已“离宛城,望长安去了”的假情报。孟达果然中计,丝毫未加防范。结果,几天之后,司马懿率大军突然出现在新城城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平定了这场叛乱。

实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首先必须要想方设法隐蔽作战企图。袭击孟达一战,司马懿在这方面干得十分漂亮。当他得知孟达企图谋反的消息后,采取了一系列欺骗麻痹的手段,使孟达自以为得计,疏于戒备,为达成战斗的突然性创造了条件。

如果想为突袭行动争取到极为宝贵的时间必须根据敌情果断灵活地实施指挥。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清楚,行动神速是实现出其不意的重要条件。但对一支军队来说,神速的行动,并不单单表现在部队的行动能力上,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军事指挥员当机立断的决策水平上。当时司马懿刚刚被起用,身在宛城,并非朝中之臣。按照规矩,采取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必须“写表申奏天子”,待奏准后才可行事。盂达也正是这样判断问题的,他认为“若司马懿闻达举事,须表奏魏主”;来回要费去月余时日!这就可以使自己从容地作好迎敌准备。但聪明的司马懿并没有死搬教条,他深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在事关安危的决策问题上,敢于先斩后奏,毅然采取了果断的行动。结果,使原先企图乘虚直袭洛阳的孟达,反被司马懿这一突然袭击打得蒙头转向。这一仗,真可谓是以快制快、先机破敌的典型战例,体现出在关键时刻,军事指挥员临机处置、决断行事的重要价值。

同时,我们还发现一有趣现象,就是数学计算在军事行动中的作用。具体的定量分析在正确的战术指挥中占有一定地位。孙子曾说过:“多算胜,少算不胜。”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数学计算只有在正确的作战指导思想下,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反而会推算出与实际相反的结论来。这次作战,孟达对司马懿作战的行程和时间,进行了具体的换算宛城至洛阳八百里,宛城至新城一千二百里。

孟达的计算公式是:800×2十1200

就是说,司马懿若前来讨伐,须先得派人前往洛阳“表奏”,待得到魏主的“手令”,才能向新城发兵。于是孟达认为,至少需要“往复一月间”,才能行完这两千八百余里的行程。到那时,“城池已固,诸将皆在深险之地。司马懿即来,达何惧哉?”

司马懿的计算公式却是:(2800-800×2)÷2

就是说,魏军决定先斩后奏,直接发兵前往新城,省去了往返洛阳“表奏”的时间!并且严令部队“一日要行二日之路”,结果仅用八天就赶到了出事地点。

盂达由于作战指导思想上的失误,造成了对敌情的错误判断,结果导致了他在数学计算上的“时间差”。这一教训,应特别引起我们的深思。

7.万事皆从今日始

在世界历史中,再没有别的日子比“今日”更伟大。

一个人能够生活于“现实”之中,而又能充分去利用“现实”,他要比那些只会瞻前顾后的人,有用得多;他的生活也会更能成功、完美得多。

我们不应该生活于“昨日”或“明日”的世界中,把许多精力耗费在追怀过去与幻想未来之中。

生活在今天,从现在开始!做现在的事情。

清朝人文嘉曾写过《今日歌》,虽然辞彩一般,但意义非常。

《今日歌》唱道:“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在世界历史中,再没有别的日子比“今日”更伟大。“今日”是各时代文化的总和。“今日”是一个宝库。在这宝库中,蕴藏着过去各时代的精华。各个发明家、发现家、思想家,都曾将他们努力的成果,奉献给“今日”。

今日的物理、化学、电器、光学等等科学的发明与应用,已把人类从过去简陋的物质环境中挽救出来。今日的文明,已把人类从过去的不安与束缚的环境中解放出来。今日一个平常人可以享受的安乐,简直可以超过一世纪以前的帝王。

有些人往往有“生不逢时”的感叹。以为过去的时代都是黄金时代,只有现在的时代是不好的。这真是大错误。凡是构成“现在”世界的一分子的,必须真正地生活于“现在”的世界中。我们必须去接触、参加现在生活的洪流,必须纵身投入现在的文化巨浪。我们不应该生活于“昨日”或“明日”的世界中,把许多精力耗费在追怀过去与幻想未来之中。

一个人能够生活于“现实”之中,而又能充分去利用“现实”,他要比那些只会瞻前顾后的人,有用得多;他的生活也会更能成功、完美得多。

时当正月,你千万不要幻想于二月中,丧失了正月中可能得到的一切。不要因为你对于下一月,下一年,有所计划,有所憧憬,遂虚度、糟蹋了这一月,这一年。不要因为目光注视着天上的星光而看不见你周围的美景,踩坏你脚下的玫瑰花朵。

你应当下定决心,去努力改善你现在所住的茅屋,使它成为世界上快乐、甜蜜的处所。至于你幻梦中的亭台楼阁,高楼大厦,在没有实现之前,还是请你迁就些,把你的心神仍旧贯注在你现有的茅屋中。这并不是叫你不为明天打算,不对未来憧憬。这只是说,我们不应当过度地集中我们的日光于“明天”,不应当过度地沉迷于我们“将来”的梦中,反而将当前的“今日”丧失,丧失它的一切欢愉与机会。

人们常有一种心理,想脱离他现有不快的地位与职务,在渺茫的未来中,寻得快乐与幸福。其实这是错误的见解,试问有谁可以担保,一脱离了现有的地位,就可得到幸福呢?有谁可以担保,今日不笑的人,明日一定会笑呢?假使我们有创造与享乐的本能,而不去使用,怎知这种本能,不在日后失去作用?

我们应该紧紧抓住“今日”!

享誉世界的我国书画家齐白石先生,90多岁后仍然每天坚持作画,“不叫一日闲过”。有一次,齐白石过生日,他是一代宗师,学生、朋友非常多,许多人都来祝寿,从早到晚客人不断,先生未能作画。第二天,一大早先生就起来了,顾不上吃饭,走进画室,一张又一张地画起来,连画5张,完成了自己规定的今天的“作业”。在家人反复催促下吃过饭他又继续画起来,家人说“您已经画了5张,怎么又画上了?”

“昨天生日,客人多,没作画,今天多画几张,以补昨天的‘闪过’呀。”说完又认真地画起来。齐白石老先生就是这样抓紧每一个“今天”,正因为这样,才有他充实而光辉的一生。

1871年春天,一个年轻人拿起了一本书,看到对他前途有莫大的影响的一句话。他是蒙特瑞综合医院的医科学生,生活中充满了忧虑,担心怎样通过期末考试,担心该做些什么事情,该到哪去,怎么才能开业,怎么才能过活。

这位年轻的医科学生,在1871年所看到的那句话,使他成为他那一代最有名的医学家,他创建了全世界知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钦定讲座教授——这是在英帝国学医的人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他还被英国皇帝册到为爵士。他死后,需要两大卷书上上厚达1466页的篇幅,才能记述他的一生。

他的名字叫做威廉·奥斯勒爵士。下面,就是他在1871年春天时所看到的那一句话——这由汤玛∶卡莱里所写的一句话;帮他过了无忧无虑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

42年之后,在一个温和的春夜郁金香开满校园的时候,威廉·奥斯勒爵士对耶鲁大学的学生发表了演讲。

他对那些耶鲁大学的学生们说,像他这样一个曾经在4所大学当过教授,写过一本很受欢迎的书的人,似乎应该有“特殊的头脑”,但其实不然。他说他的一些好朋友都知道,他的脑筋其实是“最普通不过了”,那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这完全是因为他活在所谓“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里。

在奥斯勒爵士到耶鲁大学去演讲的几个月前,他乘着一艘很大的海轮横渡大西洋,看见船长站在舵室里,掀下一个按扭发出一阵机械运转的声音,船的几个部分就立刻彼此隔绝开来——隔成几个完全防水的隔舱。

“你们每一个人,”奥斯勒爵士对那些耶鲁的学生说,“组纟都要比那条大海轮精美得多,所要走的航程也更远得多,我要;各位的是,你们也要学着怎样控制一切,而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里面,用铁门把过去隔断——隔断那些死去的那些昨天;掀下另一个按扭,用铁门把未来也隔断——隔断那些尚未观生的明天。然后你就保险了——你有的是今天……切断过去,让已死的过去埋葬掉;切断那些会把傻子引上死亡之路的昨天……明白的重担,加上昨日的重提,就会成为今日最大的障碍!要把未来像过去一样紧紧地关在门外……未来就在于今天……没有明天这个东西的,人类的救赎日就是现在,精力的浪费、棵神的苦闷,都会紧随着一个为未来担忧的人……那么把船后的大隔舱都关断吧,准备养成一个好习惯,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里。”

生活在今天,从现在开始!做现在的事情。

只有现在才有成功。

8.明日何其多

康纳勒普说:“今天事,今天做。太阳决不会为你而再升。”

要有好的明天,请从今天开始。

拖延的习惯很妨碍人的行事。

在我们一生中,若错过良好机会,不及时抓住,以后就可能永远失去了。

爱默生说:

“我们应当记住,一年中每一天都是珍贵的时光。”

文嘉不但写过《今日歌》,还写过《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有几时?请君听我《明日歌》。”这无疑是诗人对拖延时间者的最好忠告。

陶渊明诗曰:“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制定每日的工作时间进度表。每天都有目标,有结果,日清日新。今日不清,必然积累,积累就拖延,拖延必堕落!颓废。

康纳勒普说:“今天事,今天做。太阳决不会为你而再升。”

要有好的明天,请从今天开始。

我们个人在一生中,总有种种的憧憬,种种的理想,种种的计划。假使我能够将一切的憧憬都抓住,将一切的理想都实现,将一切的计划都执行,那我在事业上的成就,真不知要怎样的宏大,我们的生命,真不知要怎样的伟大。然而我们往往是有憧憬,不能抓住,有理想不能实现,有计划不去执行,终于坐视种种憧憬、理想、计划的幻灭和消逝。我们总是拖延自己今天应该干的事情,总是想着明天再做。

在兴趣、热忱浓厚的时候做一件事,与在兴趣、热忱消失了以后做一件事,它的难易、苦乐,真不知相差多少!在兴趣、热忱浓厚时,做事是一种喜悦;兴趣、热忱消失时,做事是一种痛苦。

搁着今天的事不做,而想留待明天做,就在这个迁延中所耗去的时间、精力,实际上仅够将那件事做好。

拖延的习惯很妨碍人的行事。俗话说:“命运无常,良缘难再。”在我们一生中,若错过良好机会,不及时抓住,以后就可能永远失去了。

一个生动而强烈的意想、观念,忽然闯人一位著作家的脑海,使他生出一种不可阻遏的冲动,便想提起笔来,将那美丽生动的意象、境界,移向白纸。但那时他由于某种原因,没有立刻就写。那个意象还是不断地在他脑海中活跃,催促,然而他还是迁延。后来,那意象会逐渐地模糊、褪色,终于完全消失。

—个神奇美妙的印象,突然闪电一般地袭入一位画家的心灵。但是他不想立刻提起画笔,将那不朽的印象;表现在画布上,虽然这个印象占领了他全部的心灵,然而他总是不跑进画室,埋首挥毫。最后,这幅神奇的图画,会渐渐地从他眼前淡去。

塞万提斯说:“取道于‘等一会’之街,人将走人于‘永’不之室。”

真是名言。

为什么这些印象,冲动,是这样的来去无踪?其来也,是这样的强烈而生动;其去也,是这样的迅速而飘忽?就因为这些印象之来,原是我们在当初新鲜、灵活时,立刻就去利用它们的。

迁延往往会生出悲惨的结局。恺撒因为接到了报告,没有立刻展读,遂至一到议会,丧失了生命。拉尔上校正在玩纸牌,忽然有人递来一个报告,说华盛顿的军队,已经进展到提拉瓦尔。他将报告塞人衣袋中,牌局完毕,他才展开阅读,虽然他立刻调集部下,出发应战,但时间已经太迟了,结果是全军被俘,自一己也因此战死。仅仅是几分钟的延迟,使他丧失了尊荣、自由与生命。

拖延着明天去做,是人性的弱点。

为什么我们被拖延着明天去做呢?

(1)我们自己欺骗自己,要自己相信以后还有更多的时间。这种情形在我们要做一件大事时特别会有此倾向。通常事情越大,我们越会拖延。

(2)有些事情现在看来似乎不重要,有些事情的结果太远,也许我们先做其他事情,等到逼不得已再来做这些事。有些人拖延的事情太大,以至到了不做不行的时候,他们每天忙得团团转,犹如救火员一样。

(3)没有人逼。除非有人逼他们去完成。被人一逼,他们才会去做。

(4)我们拖延工作是因为它们似乎是令人不愉快的、困难的或冗长的。不幸的是我们越拖延,就越令人不快。

所以,我们要克服自己拖延的毛病,一定要记住:现在有事情,现在就做,不要明天再说。

现在就做与等一会在做。

这是在克服拖延的心态。因为,是拖延为“有空再做、明天做、以后做”、“拖”、“等”、“研究、商量”等等找借口,这是一种最浪费时间的坏习惯。

拖延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能拖就拖的人心情总不愉快,总觉疲乏。因为应做而未做的工作不断给他压迫感。“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拖延者心头不空,因而常感时间压力。拖延并不能省下时间和精力,刚好相反,它使你心力交瘁,疲于奔命。不仅于事无补,反而白白浪费了宝贵时间。

哲学家塞涅卡说:“时间的最大损失是拖延、期待和依赖将来。

拖延的恶习,说穿了是为了暂时解脱内心深处的恐惧感。

首先,恐惧失败。似乎凡事拖一下,就不会立刻面对失败了,而且还可以自我安慰:我会做成的,只是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同时,拖延能为失败留下台阶,拖到最后一刻,即使做不好,也有借口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有如此表现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其次,恐惧不如人。拖到最后,能不做便不做了,既消除了做不好低人一等的恐惧,还满足了虚荣心,告诉别人,换成是我的话,做得肯定比他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