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企业做大做强的88个通用法则
13276700000037

第37章 做人重于做事,人格是最大的品牌(3)

苴子简直不敢相信范蠡会做出如此的选择,但同时,他又担心范蠡会改变主意,于是他当即定下了这笔交易。平价粜粮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老百姓都很感动。

面对粮价上涨七成的现实,范蠡没有像其他的商人一样,趁机赚大钱、发大财。相反,他确有如此的心胸与气度,再次放弃了巨大的商业利润。

范蠡经商并非不获取利润,他经商也有一定的方法,薄利多销,只取什一微利。这种方法是他与西施商定的货殖、经商之道。所谓什一之利,是指只取利润的1/10。在对外经商、出售货物时均严格遵守这一原则。

他把经商看作是为天下百姓贩货,认为只取什一之利,“微利以济世”,这叫立德。范蠡这种善举,不仅有益于苴国,也有益于百姓,同时,也触动了粮商的利益。

苴国有一家最大的粮商,名叫白俅。这个人贪婪残忍,欺压百姓,为了赚钱,会不择手段,而且他还与强盗、土匪交往频繁,而且关系非常密切,是苴国粮商中的一霸。

当全国粮食紧缺,老百姓处于危难之中的紧要关头时,他以高于平价七成的粮价出售粮食,而且,如果老百姓想买他的粮食,就必须请求他,求他恩赐,他才愿意把粮食出售。但是如果范蠡的30万斤粮食运到苴国,白俅的发财梦就破灭了。

他认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范蠡也是一个商人,他经商也是为了一定的利益。于是,他便向范蠡提出,他愿意以高出平价五成的价格收购范蠡的30万斤粮食,而且还采用武力来威胁范蠡。但是范蠡并没有被他的威胁与利诱所动,他认为,商人经商应以诚信为本。粮食既然已经售出,不能再以提价来取消约定或者拒绝出售。

范蠡主张“不敢居责”,仅“逐什一之利”。他与那些趁机赚取暴利的奸商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提高价钱来出售商品,也不会压低价格来买进商品。他不是在扩大商品的加价率上下功夫,而是立足于长远,当买则买,当卖则卖。他提出的“无息币”“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就是意在加速商品的流通次数,使得同量的资本在一定时间内能做更多的生意,从而可以在购销中获取更多的利润。范蠡既行商,又行善,名利双收,是古代经商者的典范。

诚实是做人之本,也是经商之本,这说明做人与经商有相通之处,诚实更是事业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人最可宝贵的品格就是诚实,没有诚实的品格,热情就会变成逢迎,谦虚就会变成虚伪,而一旦从商就会欺诈而不讲信誉。反之,以诚待人则有义,以诚经商则信立,于是朋友如云,机遇迭至,成功自然不在话下。

4、洁身自爱,做好人、办实事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而这些法与规无非都是用来约束公民和社会组织行为的。可是,光有法律与规范在当今社会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高尚的素质,也就是讲究自爱的原则。

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法律与规范,脱离法律与规范的束缚实现国家强大、民族振兴是不可能的。但法律毕竟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约束到人们所有的行为,比如道德、良知。而这些需要人们有洁身自爱的精神,自发自觉去遵守法律与规范,维护社会公德。

人要学会自律,给自己的行为制定一部“法律”,用自尊自爱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混乱无章,生活、事业才可以在平和、稳定、有规律的状态下发展。

道家所提倡的“清心寡欲”是对待欲望的一种方式,与其相反的则是,肆无忌惮的放纵,也就是不加克制地任由欲望滋生,对待欲望的态度不同导致的结果当然也不同,后者则会产生非常恶劣的结果。因为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如果,肆无忌惮的放纵,不能洁身自爱,欲望就会自我膨胀。欲望的种类很多,例如名利欲、权欲、贪欲、食欲、****等,其中表现力最强的要属食欲与****,如果控制不好,它们将成为人类发展的两大敌人。不加以克制则后患无穷。

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成语如“利欲熏心”、“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些都是在验证利益对人们的诱惑,也是考验人的试金石,人只有在面对利益时才能表现出真实的一面。有些人为了获利,不惜铤而走险,触犯法律;还有人为了私欲,不择手段,背信弃义。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上自高官巨贾,下至平民百姓,面对利益的诱惑都不能把持住自己,甘愿沦为利益的奴仆。在利益面前什么法律、法规,什么洁身自爱统统成了耳边风。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克制,后果不言而喻。

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遇到一些让自己难以抉择或极具诱惑的事情,这时是在考验你克服情绪干扰、承受考验的能力。如果,能把握住做人做事的原则,就可以在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全身而退。

洁身自好是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光在嘴上说是不行的。要知道,洁身自好要体现在实事中,表现在行为上,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途径。

有人认为,研究通法律、法规就一定可以做到洁身自好,其实这种说法有些片面,研究好法律、法规固然能够约束自身行为,但与洁身自好还有一段距离。因为,伦理、道德并不在法律的约束范围之内,这些只有靠人们自尊自爱才能维护。单靠遵守法律、法规是不够的。

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提醒自己要自爱,不断培养洁身自好的好品格,有意识的提高自身修养。久而久之会养成为一种习惯,时间长了洁身自好也便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人格和智慧也因此得到升华。

案例一:

以身作则,为他人树立榜样

牛根生虽然上了福布斯排行榜,可是节俭依然是他的生活准则。在蒙牛餐厅,牛根生与员工一样常常挤在浩浩荡荡的人群中,端着不锈钢饭盆,排队、刷卡、找位子。他不像一些富豪那样,每顿餐桌上都要有山珍海味、洋酒陪伴,一碟咸菜一碗面,成了他在这个餐厅里的“美味佳肴”。

古时候,人们用“廉政、清洁”形容包拯,说明他为官清廉,而这一词用到牛根生身上也不为过。他的清廉为下属做了良好的榜样,他的洁身自好为家人敲了一个警钟。

日常生活中,洁身自好、以身作则,人们每每能听到,但是按照这些原则去做的人却不是很多。而牛根生就是这为数不多人群中的一员,别看他几十万、几百万地给别人,最后连市值数亿的股份也捐了,可是他对自己、对家庭绝对“抠门儿”。

牛根生表示,天年之后,要将所有的股份全部捐给“老牛专项基金”,至于家人一律不能继承,妻子、一儿、一女每人只可领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他的这种行为验证了古人称颂墨子时说过的一句话:“摩顶放踵刺大下。”

牛根生严于律己的行为给下属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常在他身边一起共事的下属,怎么好意思再产生贪念?怎么好意思不竭尽全力为蒙牛效力呢?

作为一名管理者,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为下属树立榜样,也唯有洁身自好才能矫正自己的行为。牛根生的所作所为也验证了这个事实。

案例二:

自尊、自爱,做人之本

中国古代先贤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这句话教育了无数后人,成为众多有识、有志之士的座右铭。李嘉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打工仔,成为一个富甲天下的大亨,在他赚钱过程中不忘做人的根本。为此他不但赢来了数以万计的金钱,更拥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

李嘉诚娶表妹庄月明为妻,庄月明是李嘉诚舅父庄静庵的掌上明珠,庄静庵是香港钟表大亨,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庄月明出身名门,可谓大家闺秀,不但容貌秀丽,而且聪慧过人。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英华女校和香港大学,后来又东渡日本,就读于明治大学。

当年李嘉诚的父母在万般无奈之下,带着年幼的他投奔舅父,一家人寄人篱下,饱尝了世态炎凉。可柔弱善良、正直纯洁的庄月明对这位可敬可爱的表哥却给予了特殊的关照。出身大家的表妹在精神上给了李嘉诚无限的慰藉和支持,她时时刻刻关注着表哥的所作所为,对表哥事业中的每一次小成就都感到欣喜,李嘉诚也因此喜欢上了这个聪明漂亮的表妹。李嘉诚知道,自己只有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才能够配得上出身富贵名门的表妹。

李嘉诚断然拒绝了舅舅的资助,中途辍学,外出工作,他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争得一席之地。当年由打工仔变成老板的舅舅,因为自己也是白手起家,所以很支持他的想法。他希望李嘉诚不靠外力能闯出一片天地,因此没有让他进自己的公司。

事业有成之后,李嘉诚本来应该享受爱情甜蜜的果实。但是,思想保守的舅父、舅母对女儿的婚事讲究门当户对,不允许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认为李嘉诚配不上出身名门、才貌俱佳的女儿。他只是一个学历偏低、出身贫寒的青年。况且他的事业刚刚起步,将来的一切全无定数。

光阴荏苒,1963年,已经35岁的李嘉诚在事业上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辉煌,让舅舅感到瞠目结舌,对其刮目相看。而且此时庄月明也已经31岁,两位老人也被他们执著的爱情所打动,最终应允了这门婚事。他们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庄月明进入了长江工业公司工作,希望能帮上李嘉诚。她凭着出色的外语、克勤克俭的作风,很快与同事们打成一片,并得到一致好评。

在当时,李嘉诚还算不上是大富豪,为了让爱妻能够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斥资63万买下一栋花园洋房,这就是深水湾道79号3层住宅,现在李嘉诚还依然居住。这栋洋房当时被人称作是送给爱妻最好的礼物。

庄月明先后为李嘉诚生了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兄弟。从此,她开始专心家事,照顾老人、抚养孩子。

李嘉诚夫妇于1989年12月31日出席在君悦酒店举行的迎新年宴会,容光焕发的夫妇俩成为当晚宴会上最耀眼的人物。但第二天下午,传来骇人的消息,庄月明突发心脏病,不治身亡,年仅58岁。在商场上身经百战的李嘉诚,面对妻子的突然离世,悲痛欲绝,难以自已,不禁潸然泪下。

刚刚60出头的李嘉诚,仍然精神矍铄,身体健康,又拥有家财万贯,因此身边美女如云,但是李嘉诚的私生活却始终很检点,从不放纵自己,与其他绯闻缠身的富商不同,李嘉诚对妻子忠贞不渝,因此从没有人向他提及续娶之事。

李嘉诚常说:“名誉是我的第二生命,有时候比第一生命还重要。”香港资深女记者林燕妮首次赴华人行的长江总部,与李嘉诚商谈广告事宜。“奇怪的是,一坐下来,他(李嘉诚)一开腔竟然是澄清传媒对他的绯闻传言。”

李嘉诚说:“我跟某某港姐绝对没关系,亦不认识,外边乱讲。”

地产商不止一个姓李的,传媒也没有说是“长江”的李姓地产商,更没描绘该李姓地产商高高额头,戴眼镜,平时好穿黑色西装,说话带潮州口音。李嘉诚确实过于小心,他与林燕妮谈这事,是因为林燕妮是新闻圈中人——香港屈指可数的名牌专栏作家。李嘉诚这般解释,大概想借林燕妮女士之笔,予以澄清。

林燕妮事后说:“我们是做广告的,绯闻我们不关心,但他显然十分介意。”

《明报周刊》曾刊过题为《一生最怕惹绯闻,视名甚重》的文章,提到某报说一位李姓地产商与某港姐有染,李嘉诚对客户说,他不认识这个港姐,外面乱传。客户并没问起此事,李嘉诚急于澄清,再说李姓地产商有好几个,李嘉诚如此谨慎,可见对绯闻的惧怕程度。

多家香港传媒谈到李嘉诚,若女星欲上前敬酒或攀谈,超人便会逃之夭夭,惟恐让记者的镜头抓下把柄。

超人亦如一块白璧。谁都知李嘉诚与夫人庄月明是青梅竹马,相敬如宾,情深似海。因此,庄月明过世后,竟无人敢提为超人续弦的话题。

“视名誉如自己的生命”,超人如是说,世人皆认为如此。偏偏有这么一个不识相的神奇才女,向超人大献爱心。一忧超人丧偶数载,甚为寂寞;二缘超人魅力过人,为之倾倒。

1995年情人节,《明报》赫然刊出两幅“示爱”广告。求爱者,自称“无敌浪漫女作家”西茜凰,西小姐姿色风采颇佳,常在文中言及被俊男包围。

被西小姐爱上的宠儿,是香港两位赫赫大名的顶尖级人物,一位是首席财阀李嘉诚,一位是第一才子金庸。两人皆有才(财),正如西小姐在电话中回答记者采访道:“才(财)子佳人。”

西小姐手书示爱广告,墨字功力不浅,其情愈深,给超人的题字是“嘉千骏之长,诚万川之江”,取首尾两字,合起来就是“嘉诚”、“长江”。西小姐称超人为“嘉诚贤兄”,可见“情妹”用心之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