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谢折磨你的人
13265900000021

第21章 感谢父母折磨你——感恩父母 孝敬双亲(3)

贝利说:“我也不知道,其实并不太好。”贝利说话的时候,突然绷紧了浑身的肌肉,手不由自主地往脸上捂去,因为他看到站在他眼前的父亲猛地抬起了手。但是,那并不是贝利预料中的耳光,而是父亲把他搂在了怀中。

父亲说:“你踢球有点儿天分,也许会成为一名高手,但如果你抽烟、喝酒,那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你将不能在90分钟内一直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准,这事由你自己决定吧。”

父亲说着,打开他瘪瘪的钱包,里面只有几张皱巴巴的纸币。父亲说:“你如果真想抽烟,还是自己买的好,总跟人家要,太丢人了,你买烟要多少钱?”

贝利感到又羞又愧,眼睛里涩涩的,可他抬起头来,看到父亲的脸上已是泪水纵橫……后来,贝利再也没有抽过烟。他凭着自己的勤学苦练,终于成了一代球王。

多年以后,贝利仍不能忘怀当年父亲那温暖的怀抱,他回忆说:“父亲那温暖的一个拥抱,比给我多少记耳光都更有力量。”

这就是换位思考的魅力。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要强于严厉的责怪。与父母、老人共同生活,试着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多想想,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排遣他们内心的孤独和寂寥,你会发现,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你。

百善孝为先

尊老爱老,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从道德层面还是法律层面,这些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种美德不仅能保证每个家庭关系的和谐,更能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给老人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

我们都知道每年的阴历9月9日为重阳节,却很少有人知道在重阳这天敬老的习俗,早在远古时代便已经形成了,夏商相承成俗,汉文帝时曾颁布养老令,让全社会所有人等,都要严格执行养老优老之令,有欺辱老人者,不分官民皆“弃市”。唐朝时则规定:“男人70岁,女人75岁以上”皆给予一子服侍,而清朝的“千叟宴”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由此可见,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从王侯将相到布衣平民,都流传有许多敬老爱老的佳话:

汉文帝刘恒便是孝敬父母的典范。汉文帝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3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黄香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广为流传。黄香在9岁时就以自己的才华和敬老而闻名。冬天的夜晚十分寒冷,小黄香读书到深夜,母亲叫他早点儿休息,他却钻进了父母的被褥。父亲问他在做什么,黄香从被褥里爬出来,说:“冬夜十分寒冷,我为双亲温一温床,好让二老歇息呀。”事情虽小,却处处体现着小黄香敬爱父母的孝心。

年老的父母曾像老鹰保护幼仔一样保护自己的子女,在遇到危险时,他们会不顾一切挺身而出,这种爱是我们无以回报的。相信在“512”大地震中,大家都为这则故事而落泪:

当救援人员从一个女人弓着的身子旁边走过时,觉得这位已经逝去的年轻女人保持这样的姿势很奇怪,于是本能地将女人的身体移开,这时发现原来年轻女人的身下庇护着自己年仅几个月的女儿!而更让人震撼的是年轻母亲手里紧紧攥着的手机里写下的短信:“孩子,如果你能平安出去,请记住:妈妈爱你!”相信每一个人看到这里的时候,都已经哽咽无语了,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啊!在生命遭到死神威胁的时刻,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

父母对我们的爱就是如此,不计任何回报,我们做子女的,除了用整个身心去爱他们以外,真的无以回报。因此,我们就是再孝敬我们的父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己及彼,敬爱自己的父母,也要敬爱他人的父母。老人不仅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更为整个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老人是知识的宝库,他们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我们少走弯路,指引我们在正确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老人是智慧的宝库,他们不仅养育我们,还以身作则向我们传播做人的道理。

老人为社会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文化,正是这样一代代的传承,社会经济才得以不断向前发展,人类文明才得以不断向前迈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老少共融的温馨一幕不可或缺,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不能忘却。关心、关注老年人,让他们真正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惟有如此,家庭才能更美满,社会才能更和谐。

赡养父母乃儿女之责

对父母的赡养问题,似乎是每个中年人都要经历的。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养儿防老”,虽然是长期封建思想遗留下来的惯性思维,但是,父母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了,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儿女应该要尽好孝道,这不仅是社会公德对我们的要求,更是法律提出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赡养老人的问题而引起的纠纷屡见不鲜。在我的老家,就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徐大伯去世时只有60岁,有三儿一女。按照常理来说,儿女双全,60来岁的年纪正是含饴弄孙的时候,应该过着轻松快乐的生活。然而,徐大伯的生活却不得不用“凄惨”来形容。

身为普通的农家汉,为三个儿子成家立室,已经颇不容易了。徐大伯起早贪黑,靠做点普通的小生意维生,徐大妈则在家里种地守家。

就在帮小儿子办完喜事之后没多久,徐大伯就被小儿媳妇轰出了家门。徐大伯又急又气,但是考虑到小儿子还要跟儿媳妇过一辈子,为了不破坏小俩口的生活,无奈之下,徐大伯和老伴在村子里租了别人两间小房,搬离了自己生活三十多年的家。

终日的劳碌加上儿女的不孝顺,徐大伯很快就被病魔压垮了。搬出家没多久,就患了脑血栓。由于自己没有什么积蓄,儿女们又只是坐视不管,徐大伯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只是在乡里的卫生所输了几天液,就草草回了家。回到家,也只有老伴一个人照顾,徐大伯的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清楚,却再也不能用语言表达。然而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有一天,徐大妈因为要忙地里的农活,就留下徐大伯一个人在家里。可是日渐中午,徐大妈还是没有回来。徐大伯这时感到饿得不行,就试着爬起来去拿锅里的馒头。就是这个小小的举动,使徐大伯失去了生命!由于他行动不便,不小心摔在了地上,突发脑溢血,当场死亡。等徐大妈回到家,只看到躺在地上手里拿着半个馒头一动不动的徐大伯……

三个儿子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立即赶到徐大伯住的地方,将老人抬上床,却没有哪个儿子敢站出来说将老人的尸体拉回自己的家,料理丧事……

三个儿子支支吾吾,你推我,我推你,最后商定说按道理这个月的生活该归二儿子供应,所以老人的丧事应该在二儿子家办。二儿子一听,知道自己做不了媳妇的主,只得硬着头皮死扛,说老人没了,应该是三家一起的事情,不能由他一个人承担。

最后,旁观的亲戚朋友气愤不过,站出来说:“既然你们谁都不想管老人,那我们就将大伯的尸体拉到村子正中心的十字路口,等你们什么时候想通了,再接老人回家!”说着,就要动手将老人抬走。

三个儿子见状,连忙拦了下来,因为他们知道,这样一来自己将来就没脸在村子里见人了。在这样的压力下,二儿子和媳妇才勉强让徐大伯进了自己的家门,办理了丧事。

我们在痛恨三个儿子不孝顺的同时,更为徐大伯惋惜。操劳一生,将儿女都抚养成人,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究竟是谁之过?

生活中类似的故事还很多,当老人身体健康,能为儿女操持家务的时候,他们都希望老人留在自己家里,而当老人们颤颤巍巍、行动不便,也不再干净时,做儿女的便都开始嫌弃他们。这是多么有悖道德的一种心态!难道我们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仅仅就是为了让他们为我们付出吗?他们勤俭持家,辛辛苦苦养育我们成人,已经付出了毕生精力,等到两鬓斑白时,难道就不应该享享清福吗?那些狠心丢下老人不管的儿女们,良心难道没有受到谴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