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13232700000035

第35章 不巧若拙,大智若愚(2)

资料是很多庞杂的原始记录和相关案例法规,要求在适当的时间里整理出一份尽可能详尽的案情报告,其中包括对原始记录的分析,对相关案例的有效引证,以及对相关法规的解释和运用。这是一种很枯燥的工作,需要耐心和细致。威尔先生曾经详细讲解过从事这种工作所需要的规则,并且指出,这种工作是一个优秀律师必须出色完成的。霍默周围的人看起来都很自信,他们很快就投入到起草报告的工作中去了。

霍默却在翻阅这些材料时陷了进去。在他看来,原始记录一片混乱,并且与某些案例和法规毫无关联,需要首先把它们一一甄别,然后才能正式起草报告。时间在一分钟一分钟地流逝,霍默的工作进展得十分缓慢,他不知道要求中所说的“适当的时间”到底指一个小时还是两个小时。霍默发现如果让他完成报告可能至少要一个晚上。可这时周围已有人完成报告交卷了,他们与监考人员轻声的交谈声几乎使霍默陷入了绝望。越来越多的人交卷,他们聚集在门口,等待所有的人都完成考试后听取事务所方面关于下一步考试的安排。

当时霍默也认为安东事务所的考试不会只有这一项。他们一起议论考试的嗡嗡声促使屋子里剩下的人都加快了速度。只有霍默,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想着母亲的忠告:要学得聪明些。可怎么才能聪明些呢?霍默觉得自己几乎干不下去了。终于,屋子里只剩下霍默一个人在面对着只完成了1/3的报告发呆。一个秃顶男人走过来,拿起霍默的报告看了一会儿,然后告诉霍默:你可以把材料拿回去继续写完它。

霍默抱着一大堆材料走到那一群人中间。他们看着他,眼睛里含着嘲讽的笑意。霍默知道,在他们看来,自己是惟一一个要把材料抱回家去完成的十足傻子。

安东事务所的考试只有这一项,这一点出乎应试者们的意料之外。母亲对霍默通宵工作没有表示过分的惊讶,她可能认为霍默肯定会接受她的忠告,已经足够聪明了。霍默却要不断地克服沮丧情绪说服自己完成报告,并在第二天送到事务所去。

事务所里一片忙碌。秃顶男人接待了霍默,他自我介绍说是尼克?安东事务所的主持人。他仔细翻阅了霍默的报告,然后又询问了他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这段时间里,霍默窘迫得不知所措,回答问话时显得语无伦次。但在最后,秃顶男人站起来向霍默伸出手,说:“祝贺你,年轻人,你是惟一被录取的人,我们不需要聪明的提纲,我们要的是尽可能详细的报告。”

霍默兴奋得快晕倒了,他想回家去告诉母亲,他成功了,但他并没有学会聪明。霍默的成功正来自于“不会聪明”的踏实与执着。

这类“不聪明”的人读书时,不去想简单的方法,一直都是读死书,死读书,每次考试时,从没想过靠别人的力量去换取成绩,只老老实实地把书复习了一遍又一遍,害怕遗漏了每一个细小地方,甚至比老师还记得牢。看见别人轻松取巧的成绩从不羡慕,只觉得拿着自己真实的成绩十分踏实。

工作了,这些笨人更显得笨拙。从来就是笨嘴笨舌,说不出甜言蜜语,更不会阿谀奉承。因为笨,所以做事从不偷懒,也不张扬。分内的工作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完成;分外的工作帮着做,不计得失,不炫耀成绩。不因为多做就马虎,总是力求做到最好,取得圆满的结果。做得多,却从不张扬,当然也就缺少了上司的嘉许,也就失去许多出人头地的机会。

对生活总是真心真意,也为失败而懊恼,也为成功而骄傲,也为痛苦而流泪,也为幸福面笑颜开。因为笨,所以真诚地对待生活的每一天;因为笨,所以学不会逃避,学不会虚伪,学不会掩饰;因为笨,旁人都愿交往;因为笨,朋友很多;因为笨,活得简单踏实。

笨人虽笨,却可以取得别人所得不到的成绩,笨人虽笨,却可以享受到别人享受不到的快乐,是真笨还是假笨呢?只有他自己知道。

处世乖巧者必是庸人,这是庄子对世人的忠告。

4.装傻也是一种聪明

【原文】古之存身者,不以辩饰和,不以知穷天下。

【译文】古时候善于保存自身的人,不用辨说来巧饰智慧,不用智巧来使天下人窘迫。

庄子认为要想保护自己就不要靠辩说、智巧来使他人窘迫,要懂得尊重他人。

装傻因为是“装”所以不是真傻。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处处显示自己比别人有能耐,特别是关键时刻,他都会故意装傻,以避树大招风,麻烦事缠身。

在我们的周围,有些人是很聪明,但更喜欢争辩抬扛,以显示自己是个有想法且聪明胜于别人的人,搭上话就针锋相对,无论别人说什么,他总要加以反驳,其实他自己一点主见也没有。不过当你说“是”时,他一定要说“否”,当你说“否”的时候,他又说“是”了。事事要占上风,实际上却已经占了下风。

即使你真的聪明,也不应该以这种态度去和别人说话。你不为对方留一点面子,非把他逼得无路可走才心满意足。甚至让人无话可说,达到心理上的满足。这种不良习惯使你自绝于朋友和同事;没有人愿意给你提意见或建议,更不敢向你提一点忠告。你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人,但不幸你染上了这种坏习惯,朋友、同事们都远你而去了。惟一改善的方法是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谈论中,你的意见未必是正确的,而别人的意见也未必就是错的。把双方的意见综合起来,你至少有一半是对的。那么,你为什么每次都要反驳别人呢?大概有这种坏习惯的人当中,聪明者居多,或者是些自作聪明的人,也许他太热心,想从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见解,他以为这样可以使人敬佩自己,但事实上完全错了。一些平凡的事情,是没有必要费心做高深的研究的,既然不是在研究讨论问题,又何必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固执己见呢;另外有一点你也应该注意,那就是在轻松的谈话中不可太认真了。

别人和你谈话,他根本没有准备请你说教,大家说说笑笑罢了。你若要硬作聪明,拿出更高超的见解(即使确是高超的见解),对方也不会接受的。所以,你不要总露出要教训别人的神气。

当你的同事向你提出建议时,你若不能立刻表示赞同,但起码要表示可以考虑,不可马上反驳。假如你的朋友和你聊天,那你更应注意,太多的执拗能把有趣的谈话变得枯燥乏味,甚至不欢而散。

如果别人真的犯了错误,而又不肯接受批评或劝告时,你也不要急于求成,不妨后退一步,把时间延长一些再谈,否则,大家固执已见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伤害到感情。

因此,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表现的谦虚些,尊重别人的想法,随时考虑别人的意见,不要做一个固执的人,而应让人们都觉得你是一个可以交谈的人。

大量事实说明,人们谈话时都有一个目的:想知道别人对某件事的看法是否和自己相同。他们希望别人也能和自己一样对某件事情有相同的看法。如果别人的看法与自己的看法略有不同或大不相同,你也应该显得对此很有兴趣。

如果双方的意见一致,你就会感到一种同情的安慰;如果发现双方的意见有差异,你也会感到这是一种刺激,因而引起双方的争论。

因此,当你听到别人的意见和你一样时,你要立刻表示赞同。不要以为这样做会被人认为你是随声附和,因而就不吭声了。不吭声,虽然不会被人误解为随声附和,却也容易使人认为你并不同意。

同样地,当你听到别人的意见和自己不一致时,你也要立刻表示你什么地方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不要以为这样会伤害彼此的感情而不吭声。否则,只会加深彼此的误解。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万物,勿需太强,你会变得更聪明。

5.对付小人要用心机

【原文】无所於忤,虚之至也。

【译文】不与外物抵触,才是虚豁的最高境界。

庄子认为不要强行与优于自己的物体发生抵触,这样才能获得快乐。

小人与君子相对,君子坦荡荡,小人则好暗算,所以说小人是最难缠的人,小人是最忌恨的人,小人也是最难防的人,因此对付小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深藏不露,要有心机,让他抓不住把柄,挑不出刺,让他无计可施。

社会总离不开利益,因此利益下的人们便变得千姿百态。人们都善于察言观色,调节与人相处的方式,顺着别人的性子。所以你要时刻警惕,别让自己的喜怒哀乐成为别人利用的对象。如果你不想被别人控制,就得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必要时伪装自己,深藏不露。

没有“心机”或“心机”不多的人通常会吃小人的亏。

一听到别人的奉承就面有喜色的人,有心者便会以奉承来向他接近,向他要求,甚至向他进行“软性”的勒索;一听到某类言语,或碰到某种类型的人就发怒的人,有心者便会故意制造这样的言语,指使这种类型的人来激怒你,让你在盛怒之下丧失理性,迷乱智慧,失去风度;一听到某类悲惨的事,或自己遭到什么委屈,就哀感满胸,甚至伤心落泪的人,有心者了解你内心的脆弱面,便会以种种手段来搏取你的同情心,或是故意打击你的情感的脆弱处,以达到他的目的;一个易因某事就“乐不可支”的人,有心者便可能提供可“乐”之事,好迷惑他,以遂行其意图……

人活着需要发泄,所以有时比较痛恨这种不能痛快发泄的隐藏,觉得似乎世人没有一个可靠,而人生也充满痛苦;诚然,连喜怒哀乐都不能自由表达,这种人生又有什么意思。不过,若因喜怒哀乐表达失当而招来无妄之祸,那人生不是更没意思?因此,人没有必要做一个喜怒哀乐见不着痕迹的人,但何妨把喜怒哀乐放在口袋里?

这样做可以把喜怒哀乐从情绪中抽离,你便可以理性、冷静地看待它,思索它对你的意义,并进而训练自己对喜怒哀乐的控制,做到该喜则喜,不该喜则绝不喜的地步。

小人往往让你防不胜防,突然出击,面对小人时一定要用心机,以不变应万变,免遭小人算计。

6.无理勿需争三分,得理还需让人

【原文】形穷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竭。

【译文】形体劳累而不休息,就会疲乏不堪,精力使用过度而不停歇就会元气劳损,精力枯竭。

庄子认为人不可以让自己太过于疲劳,否则就会承受不住,做人也应如此,何必事事胜利,退一步更会海阔天空。

好胜心,会让你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无理也会变成有理,得理就容易不饶人。如果你想获得更好的人缘,不如成全别人的好胜心,偶尔暴露一些无关紧要的小毛病就行了。

学生对新来的老师感到有些好奇和畏惧。因此,有位老师故意在课堂上说:“我的字写得不好看,板书更差,小学时我的书法都不及格,因此我特别害怕在黑板上写字。”以此博得学生一笑,为的是很快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时,他也会说:“如何,我的领带漂亮吗?”学生就会暗暗在心里想:“这老师真有趣,竟注意些小事,可见老师也是凡人。”学生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便产生了亲切感,老师的教学也变得很顺利。

同样的,在人前演讲,在麦克风前打喷嚏,站不稳或故意表演些小失误,就能缓和紧张的气氛,听众们对有头衔的大教授都有戒备心,但是看到小的失误后,心里便会想:“原来教授也和凡人一样。”于是一种亲切感就自然产生了。

与有自卑心理和戒备心的人初见面时的谈话是很困难的,尤其在社会地位有差距时,对方在居下的位置上心中会有胆怯感。此时对方心理上容易筑起一堵防御墙,首先让对方树立“自己不比别人差”的观念,这一点很重要。

华盛顿特区有一位名演员,他是出名的花花公子,一位曾经被他追求过的女性回忆说:“若是他触动了我的‘母性’本能,我就凡心大动。他往往会说:‘我真笨,连衬衫都穿不好。’”这位男演员就是利用母性本能,博得女人欢心的。

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胜心,若要联络感情,应维护对方的自尊心,因为要重视对方的自尊心,必须隐藏你自己的好胜心,成全对方的好胜心,这样表面上对方胜利了,实际上却是你胜了。

比如对方与你有相同性质的某种特长,参加比赛,你必须让他一步,即使对方的技术敌不过你,你也得让对方获得胜利。但是一味退让,便表现不出你的真实本领,也许会使对方误认你的技术不太高明,反而引起无足轻重的心理。

所以你与他比赛的时候,应该施展你的相当本领,先造成一个均势之局,使对方知道你不是一个弱者,进一步再施小技,把他逼得很紧,使他神情紧张,才知道你是个能手,再一步,故意留个破绽,让他突围而出,从劣势转为均势,从均势转为优势,结果把最后的胜利让于对方。对方得到这个胜利,不但费过许多心力而且危而复安,精神一定十分愉快,对你也有敬佩之心。

破绽要在自然之中,千万不要让对方明白这是你故意使他胜利,否则便觉得你虚伪。所面临的难题,是起初你还能以理智自持,比赛到后来,感情一时冲动,好胜心勃发,不肯再作让步,也是常有的事。或者在有意无意之间,无论在神情上,在语气上,在举止上,不免流露出故意让步的意思,那就前功尽弃了。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小肚鸡肠。相反,有些人真理在握,不吭不响,得理也让人三分,显得绰约柔顺,君子风度。前者,往往是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后者则具有一种天然的向心力;一个活得叽叽喳喳,一个活得自然潇洒。有理,没理,饶人不饶人,一般都是在是非场上、论辩之中。假如是重大的或重要的是非问题,自然就不应让步,应据理力争。但日常生活中,往往为一些非原则问题、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不亦乐乎,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越是这样的人越对甘拜下风的瞧不顺眼。

在某种场合玩点深沉正显示了大度绰约的风姿。争强好胜者未必掌握真理,而谦下的人,原本就把出人头地看得很淡,更不消说一点小是小非的争论,根本不值得称雄。你若是有理,却表现得谦逊,往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所以说做事还应得理也让人,这样才能让生活顺心。

7.糊涂难得

【原文】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

【译文】古时候的人,在混沌蒙昧之中生活,世上的人们都淡漠无为,互不相求。

庄子认为生活在蒙昧之中,所以没有太多的要求,做人有时糊涂一下,也是一种大智若愚。

人往往要求自己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其实偶尔糊涂一下,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糊涂是一种心态,一种做人的智慧。世上许多事,本没有搞得那么清楚,得过且过,偶尔糊涂几下又有什么大碍呢?

人们一向认为混沌就是世界的本源。在东方,中国有盘古开辟天地之说,有夸父身化万物之说,说明世界原本是混沌一片,无所谓天与地,亦无所谓有真假;现代科学也论证了,最初的地球上没有空气与生命,最原始的生命体在雷电中产生,在海洋中生存发展,尔后才进化成现在这样的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