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的风雨里走过来,人身上难免沾染一些尘土和霉气,心头多少留下一些消极的情绪,这是不能完全抹掉的。但如果总是背着沉重的情绪包袱,不断地焦躁、愤懑、后悔,只会白白耗费眼前的大好时光,那也就等于放弃了现在和未来。
追悔过去,只能失掉现在;失掉现在,哪有未来!正如俗话所说:“为误了头一班火车而懊悔不已的人,肯定还会错过下一班火车。”
要想成为一个快乐成功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记得随手关上身后的门,学会将过去的不快通通忘记,重新开始,振作精神,不使消极的情绪成为明天的包袱。
一个发条上得十足的表不会走得很久,一辆速度经常达到极限的车经常会坏,一丝绷得过紧的琴弦往往容易断,一个心情烦躁、紧张、郁闷的人容易生病。因此,善用表的人不会把发条上得过紧,善驾车的人永不把车开得过快,善操琴的人永不会把琴弦绷得过紧,成功的人总在为自己的心灵松绑。
丘吉尔在战时最紧张的时候还去游泳,在选举白热化的时候还去垂钓,刚一卸任就去画画。他微微翘起的嘴角边,总是悠闲地叼着一支雪茄,显得轻松自如。这几乎成为那个时代美国青年群相效仿的经典形象。
让心情愉快地成长
一个人想拥有快乐的心境,自己要学会清除心理垃圾,下意识地为心灵松绑,点亮自己的心灯,否则,快乐的梦想只能“胎死腹中”。心灵就是一座炼金的熔炉,快乐就在其中,只要将其熔炼,快乐就会闪闪发光。
心情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无比重要,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怀着好心情度过每一天,人们常常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从而背负着坏情绪。
加拿大有个着名的医生奥斯勒,他把生活比作具有防水隔舱的现代邮轮,船长可以把隔舱完全封闭。
奥斯勒还把这种情形向前引申了一步:“我主张人们要学习控制,生活在一个独立的今天之中,确保航行的安全。按一个钮,并且倾听你确实已经用铁门把过去——逝去的昨天——关在身后;你再按一个钮,用铁门把未来——还没有来临的明天——给隔断掉。关闭掉过去!把死的过去埋葬掉。关闭掉那引导着傻瓜走向死亡的昨天,把未来也像过去一样关闭得紧紧的。忧虑未来就是今天精力的浪费,精神的压力,神经的疲累,追随着为未来而忧虑者的步伐跌入深渊。把前面的和后面的大舱门都关得紧紧的,准备培养生活在‘一个独立的今天’中的习惯。”
马里兰州汤生市的玛格丽特·柯妮女士,一天早上醒来,发现她刚刚装修好的地下室被水淹了,她惊慌得不知所措。
“我第一个反应,”她这样说,“是想坐下来大哭一场,为自己的损失号啕。但是我没有这样,我问自己,最坏的情形会怎样?答案很简单:家具可能全泡坏了,嵌板可能给泡得弯曲不平,还留下水渍,地毯也报销了,而保险公司可能不会赔偿这些。
“第二,我问自己,我能做什么来减轻灾情?我先叫孩子把所有可以拿得动的家具搬到没有水的车房里去。我向保险公司经纪人报告,并且用电话请地毯清洁工带吸尘器来。然后我和孩子向邻居借了几台除湿机,使地下室能加速干燥。等到我丈夫下班回家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整理就绪了。
我考虑了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形,想出怎样做些补救,然后动手忙起来,做了我必须做的事。我根本没有时间忧虑。当做完这一切时,我的心里轻松多了。”
常常听到这句话:“想想你自己的幸福。”是的,如果数数我们的幸福,大约有90%的事还不错,只有10%不太好。如果我们要快乐,就要多想想90%的好,而不要去理会那10%。
其实,即使那所谓10%的不好,大部分还是由于自己想象的。如果能突破自己心灵的禁锢,又可以收获不少快乐。
德山禅师在尚未得道之时曾跟着龙潭大师学习,日复一日地诵经苦读,让德山有些忍耐不住。一天,他跑来问师父:“我就是师父翼下正在孵化的一只小鸡,真希望师父能从外面尽快地啄破蛋壳,让我早一天破壳而出啊!”
龙潭笑着说:“被别人剥开蛋壳而出来的小鸡,没有一个能活下来的。鸡的羽翼只能提供让小鸡成熟和有破壳力量的环境,你突破不了自我,最后只能胎死腹中。不要指望师父能给你什么帮助。”
德山撩开门帘走出去时,看到外面非常黑,就说:“师父,天太黑了。”
龙潭便给了他一支点燃的蜡烛,他刚接过来,龙潭就把蜡烛吹灭。
他对德山说:“如果你心头一片黑暗,那么,什么样的蜡烛也无法将其照亮啊!即使我不把蜡烛吹灭,说不定哪阵风也要将其吹灭啊。只有点亮了心灯一盏,天地自然一片光明。”
德山听后,如醍醐灌顶,后来果然青出于蓝,成了一代大师。
其实,像德山开悟成佛一样,一个人想拥有快乐的心境,自己要学会清除心理垃圾,下意识地为心灵松绑,点亮自己的心灯,否则,快乐的梦想只能“胎死腹中”。
心灵就是一座炼金的熔炉,快乐就在其中,只要将其熔炼,快乐就会闪闪发光。
乐观,让生活更顺畅
悲观者面对半杯水说:“我就剩下半杯水了。”乐观者说:“我还有半杯水呢!”因此,对乐观主义者来说,外在世界总是充满光明和希望。
印第安那州有一个名叫英格莱特的人,10年前,他得了一场大病,当他康复以后,却发现又得了肾脏病。他去找过好多个医生,甚至去找过密医,但谁也没办法治好他。之后不久,他又患上了另外一种病,血压也高了起来。
他去看一个医生,医生说他已经没救了,患这种病的人离死亡不会太远,他建议英格莱特先生,最好马上回去料理后事。
英格莱特只好回到家里,他弄清楚他所有的保险全都付过了,然后向上帝忏悔自己以前所犯过的各种错误,坐下来很难过地默默沉思。家里人看到他那种痛苦的样子,都感到非常难过,他自己更是深深地陷入颓丧的情绪里。
这样,一周过去了,英格莱特先生对自己说:你这样子简直像个傻瓜。你在一年之内恐怕还不会死,那么趁你现在还活着的时候,为何不快乐一些呢·
他挺起胸膛,脸上开始绽出微笑,试着让自己表现出很轻松的样子。开始的时候他极不习惯,但是他强迫自己很快乐。
接着,他发现自己开始感觉好多了——几乎跟他装出来的一样好。这种改进持续不断。他原以为自己早已躺在坟墓里,但现在,他不仅很快乐,很健康,活得好好的,而且,他的血压也降下来了。
“有一件事我可以肯定:如果我一直想到会死、会垮掉的话,那位医生的预言就会实现。可是,我给自己的身体一个自行恢复的机会,别的什么都没有用,除非我乐观起来。”英格莱特先生自豪地说。
是的,他现在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他发现了乐观这个秘密。
一项研究请中学生考虑下列假设性问题:你设定的学期目标是80分,一周前第一次月考成绩(占总成绩30%)发下来了,你得了60分,你会怎么做·
每个人的做法因心态而异。最乐观的学生决定要更用功,并想到各种补救的方法。次乐观的学生也想到一些方法,但没有实践的毅力。悲观的学生则根本宣布放弃,一蹶不振。
专家的解释是:乐观的学生会制定较高的目标,并知道如何努力去达成。通过对学生的智能比较会发现,影响其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心态是否乐观。
高度乐观的人具有共同特质:能自我激励,能寻求各种方法实现目标,遭遇困境时能自我安慰,知道变通,能将艰巨的任务分解成容易解决的部分。
从某种角度来看,乐观指面对挑战或挫折时不会满腹焦虑,不绝望抑郁,不会抱持失败主义和意志消沉。
麦特·毕昂迪是美国知名的游泳选手,1988年代表美国参加奥运会,被认为极有希望继1972年马克·史必兹之后再夺七项金牌。但毕昂迪在第一项200米自由式竟落居第三,第二项100米蝶泳原本领先,到最后一米硬是被第二名超了过去。
许多人都以为,两度失金将影响毕昂迪后续的表现,没想到他在后五项竟连连夺冠。对此,宾州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沙里曼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在同一年的早些时候,曾为毕昂迪做过乐观影响的实验。
实验方式是在一次游泳表演后,毕昂迪表现得很不错,但教练故意告诉他得分很差,让毕昂迪稍作休息再试一次,结果更加出色。参与同一实验的其他队友却因此影响了成绩。
乐观者面临挫折仍坚信情势必会好转,乐观能使陷入困境中的人不会感到冷漠、无力和沮丧。乐观和自信一样,使人生的旅途更顺畅。
乐观的人认为失败是可改变的,结果反而能转败为胜。悲观的人则把失败归之于个性上无力改变的恒久特质,个人对此无能为力。不同的解释对人生的抉择造成深远的影响。
心理学家曾做过“半杯水实验”,较准确地预测出乐观者和悲观者的情绪特点。
悲观者面对半杯水说:“我就剩下半杯水了。”乐观者则说:“我还有半杯水呢!”
因此,对乐观者来说,外在世界总是充满光明和希望。
乐观使人经常处于轻松、自信的心境,情绪稳定,精神饱满,对外界没有过分的苛求,对自己有恰当客观的评价。
乐观的人在受到挫折、失败时,常会看到光明的一面,也能发现新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轻易地自责或怨天尤人。而悲观者一般敏感、脆弱,内心情感体验细致、丰富,一遇挫折就会比一般人感受得深,体验得多。
乐观的人在求职失败后,多半会积极地拟定下一步计划或寻求协助,它们认为挫折是可以补救的。反之,悲观的人认为已无力回天,也就不思解决之道,将挫折归咎于本身恒久的缺陷。
乐观与信心一样可预测学业成绩。1984年,沙里曼曾以宾州大学500名新生为对象做乐观测试,他发现,测试成绩比入学考试更能准确地预测第一年成绩。
沙里曼指出,入学考试测量的是能力,从每个人解释成败的角度,则可看出他是否容易放弃。
一定程度的能力加上不畏挫折的心态才能成功,动机是入学考试测不出来的,而要预测一个人的成就,很重要的一点,是看他能否愈挫愈勇。以智力相当的人而言,实际成就不仅与才能有关,同时也与承受失败的能力有关。
乐观心态对销售成绩的影响说明了情商的本质。对业务员而言,每一次被拒绝都是一次小挫折,成绩的好坏,取决于个人是否有足够的动力继续尝试。一次一次地被拒必然会打击士气,让人觉得拿起话筒拜访客户愈来愈艰难,生性悲观的人尤其难以承受,必然会导致消极灰心,甚至沮丧。反之,乐观的人能从自己以外找到失败的因素,因而能尝试新的方法。悲观的心态泯灭希望,乐观的心境则能激发希望。当然,乐观必须务实,天真盲目的乐观可能导致可悲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