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男孩篇
13197200000008

第8章 给男孩钱财,不如教理财(3)

父母对孩子消费的管理和指导应该是具体细致的。比如在家庭中,父母不要让孩子享有任何特权,应该让他们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消费份额。比如你先告诉孩子家中工资收入总计多少,日常开销多少,给孩子一定的金钱,全部由孩子自行支配。如果鞋买贵了,上衣就节省点儿;买了好裤子,手套就不买了。这使孩子对自己应享有的配额非常清楚,再无非分之想,另外还锻炼了孩子对生活的控制能力。

第二,不要过度满足孩子的消费。

现在有一些父母超越自己经济能力来满足孩子的消费要求,这种做法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父母要学会对孩子的某些消费要求说“不”。如对孩子过于频繁的物质要求,采用延缓兑现的方法,让孩子心理上感觉到,每一件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的,符合家庭财力的可以买,相反就不能买。孩子如果提出过分的物质要求,一定要坚决拒绝,并耐心说明拒绝的理由。

第三,给零用钱要适度。

给孩子过多零用钱对其成长会很不利,零用钱的发放应该有一定的制度,即多长时间发一次,每次给多少,应该和孩子交代清楚,并且严格执行。一般来说,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发放零用钱的周期不宜过长,以一周左右为宜。不能对孩子零用钱的去向不闻不问,要求孩子计划消费,让孩子准备一个记账本,随时记下自己的消费情况,到周末时和孩子一起讨论总结,消费合理就表扬和奖励,消费不合理就要批评和指正。

第四,父母要在消费方式上给孩子做出榜样。

学会合理与适度消费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也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做好这件事并不需要什么深奥的理论,关键在于父母时时处处要在消费上给孩子做出榜样,从思想观念到具体行为,都要以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为标准。

压岁钱要花得有意义

压岁钱应该怎么花才有意义?恐怕所有男孩听到这个问题,都会肯定地答道:“父母给的压岁钱应该自己花,这样才有意义!”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个男孩的压岁钱是不是花得有意义。

刚拿到压岁钱,强强就约了几位同学在一家肯德基聚会,并自豪地说:“这餐我请客!”说着强强从口袋中拿出三张崭新的百元大钞,交给收银员,换来大堆美味食物。

吃饱以后,他们又开始逛街。在某名牌商店,强强为自己买了身上千元的衣服。

晚饭时,强强才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家。爸爸屈指一算,强强这天竟然花费2000多元,差不多等于自己一个月的工资了。

看了上面的故事,不知道为人父母的你有何感想?也不知道你的儿子,是否会像强强一样,收到压岁钱就胡乱消费?假如答案是肯定的话,你又如何处理呢?下面这位聪明爸爸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每年孩子的学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我想到鼓励孩子把压岁钱储蓄起来,或是为新学期做准备,或是为自己日后上大学做教育储备。

于是,我对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小刚说道:“儿子,你收到这么多的压岁钱,爸爸有个建议。”说完,爸爸看了看小刚。

小刚看爸爸正盯着自己,于是问道:“什么建议,您快说呀!”

看到儿子迫不及待的样子,爸爸说道:“咱们父子俩投入相同数量的钱,成立一个“上学基金”,以后上学的学杂费、书本费一律从这里开支。”爸爸说完就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小刚。

想到爸爸也会往自己的“上学基金”中存入相等的钱,小刚高兴地同意了爸爸的提议。

相信看了这位明智父亲的做法后,你也会很赞同吧!你都想拍着自己的脑袋说:“这么好的办法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我们之所以说这个方法好,是因为这种成立“教育基金”的方法既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也能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和家庭责任感。

压岁钱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每逢过年,很多孩子都因为长辈们给的压岁钱而变得“富有”起来。有的孩子对突然有这么多的压岁钱感到惊讶,甚至有点不知所措。对于孩子这些不菲的压岁钱,不少家长都会强行让孩子上缴,或者直接没收过来据为己有。因为他们总觉得孩子不会管钱,弄不好就会丢;或是认为孩子手里的钱太多,会助长他乱花钱的坏习惯。

让孩子上缴压岁钱或者家长直接接手过来占为己用,这种方式在现在的家庭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大。但是这种方法对培养孩子的自主理财能力明显有—定的负面作用,同时也可能会使孩子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比如,孩子可能不上缴家长不知道的压岁钱。

另外,有些家长认为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选择让孩子自己处理压岁钱,父母基本上不过问。其实这种做法同样是不可取的,由于孩子的理财能力尚不成熟,还不具备管理大量现金的能力,因此让孩子自己做主往往会使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办。另外,现在的孩子虚荣心强,身上有太多的钱反而会助长攀比心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怎么样处理孩子的压岁钱呢?

第一,父母要给男孩一定的理财自由,培养他们的理财兴趣。

男孩在还小的时候,对于金钱还没有完全的掌控能力。因此,目前很多商业银行都开设了儿童理财账户,父母可以让男孩持有附卡并设置自己的密码,使男孩感受到一定的理财自由。

第二,父母还可以帮助男孩选择合理的理财产品。

父母帮孩子选择教育类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教育储蓄或者基金、国债之类的理财产品。如今,各家银行都推出人民币理财金融产品,收益相对比较高,而风险比较低。教育储蓄是一种专项储蓄,主要是为男孩将来接受非义务教育积蓄资金。

帮男孩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中的男孩接触金钱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因为他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零花钱越来越多了。然而,对于成长中的男孩来说,比金钱更重要的是正确的金钱观念,作为男孩的父母,一定要趁早培养男孩的金钱观,让男孩从小对金钱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认识。

那么,什么是金钱观?简言之,就是对金钱的认识、分配与使用方法的思考与行为模式。现在,很多的男孩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认识到“金钱”这个神奇的物品。但是,如果我们能多给予男孩一些正面的教育与示范,就能帮助他们在未来处理金钱问题上,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对男孩来说,家庭的影响往往是最直接的,因为男孩善于模仿,所以父母的一举一动,无不深深影响着孩子。举例来说,由于现今多是独生子女的家庭,许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与家族间备受宠爱。因此,父母常常有求必应,造成子女对金钱观的混乱。父母往往认为能给孩子就多给,却忽略是不是适合或他们是否有真正的需求。

有关专家指出,父母完全能够教会男孩具有经济头脑,也能够训练男孩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而且这类教育宜早不宜迟。受到良好金钱观教育的男孩长大成人后才能对金钱抱有正常的心态,处理好与金钱的关系。

鑫鑫是一个花钱没有节制的男孩,自从妈妈开始给他零花钱之后,他就经常出入超市买回各种各样的东西,钱一花完就马上跟妈妈要,而且每天总想各种理由向妈妈要钱。看他这样,妈妈有些焦虑。

有一天,妈妈在鑫鑫又向她要钱的时候问他:“鑫鑫,你觉得钱能干什么?”鑫鑫说:“可以买糖、买玩具啊!”妈妈又问:“那你觉得钱能买来爸爸妈妈对你的爱吗?你玩沙子玩得很高兴,这种高兴是钱能买来的吗?”鑫鑫想了想说:“好像不能。”妈妈拉着他的手说:“钱有用,但不是什么都能买到,而且除了用钱买东西,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对不对?”鑫鑫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鑫鑫的故事正印证了在民间流传着的一种说法,相信大家都听过,那就是“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的确,金钱是一个好东西,拥有它就能让人吃饱穿暖,还能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拥有大量金钱的人还会充满自信,这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源于此,金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英国哲学家培根又说:“金钱虽然是好仆人,有时候也会摇身一变,变成坏主人。”事实也的确如此,有多少人通过抢劫、偷盗的方式来获取金钱,结果使自己锒铛入狱,浪费了大好的年华;又有多少人为了努力赚钱而远离父母,抛妻别子,既不能孝顺父母,也不能享受天伦之乐;更有多少人为了获取金钱而贪赃枉法、制假贩假,丢失了做人的道德与良心……这些人都被金钱所控制,成为了金钱的奴隶。

作为父母,我们都期待男孩过上富裕的生活,但肯定不希望他成为金钱的奴隶。所以,我们就要从他小时候起就教他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金钱的主人而非仆人。

第一,让男孩懂得金钱来之不易。

有必要让男孩看到父母“赚钱”的辛苦,懂得“金钱来之不易”的道理。在用钱时要知道节省,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不能乱花钱。

第二,让男孩了解金钱的局限性。

让男孩了解金钱能做什么,仅仅是金钱观教育的一部分,还有更重要的部分,就是让男孩了解金钱的局限性。我们要让男孩懂得,有些东西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这样才能让男孩对金钱有一个更客观的认识,也更有助于男孩建立更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让男孩知道家里的经济状况

谁都不能否认,当今的的确确是一个物质年代,家长们哪个不为“钱”途疲于奔命?而许多父母爱子心切,不愿让孩子过早了解生活的艰辛,情愿自己累点,也要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的生活里只有阳光普照,没有风雨摧残。这样做虽然能体现出为人父母者对于子女的爱护,但这会使孩子产生一种错觉:生活中只有阳光,没有坎坷,即使家里出现经济危机,也该是父母操心的事。最终我们会痛心地发现:孩子不能和家人同甘共苦。

有一篇获奖儿童文学作品《雷梦拉与爸爸》,书中雷梦拉的爸爸失业了,全家本来就不宽裕的经济状况变得更加拮据。雷梦拉了解情况后,知道家里需要孩子们与父母一同渡过难关,于是他使尽浑身解数,包括幻想当广告明星去赚钱养家,帮助父母减轻家务负担,不再向父母要求礼物(只在心里列出清单),做个好孩子不让父母操心,甚至想尽办法博父母一笑。所有这些小小的努力,即使达不到最初的目的,至少也让全家人看到并懂得孩子其实非常愿意与全家人一起去战胜困难。

因此,我们应该让男孩了解家庭的收入,提醒他不要和别人攀比,告诉他要想生活得更好,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未来要自食其力。

孙亮刚上小学时,他母亲就得了某种病,失去了工作能力;爷爷瘫痪,奶奶年迈,行动也不是很方便。全家的生活重担全都落在了靠苦力赚钱的父亲身上。在这样的家庭中生长,孙亮从未像都市独生子女那样受惯了宠爱。相反,从懂事起,他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和父母心中的支柱。上小学的第一天,父亲把他送到校门口就返回医院照料母亲了。从此,父亲再也没有接送过他。年纪小小的他每天自己步行半小时去上学,这被老师视为“多年不遇”的稀罕事。

由于母亲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母亲也因此痛不欲生,几次想一死了之。但孙亮含泪对母亲说:“我有个患病的妈妈总比没有妈妈好。”并激励母亲和自己一起坚强地活下去。

从那以后,孙亮为了减轻父亲肩头上的负担,就一边学习,一边打工贴补家用。他还只是一个孩子,也有物质、精神方面的需求,但他从未用自己挣来的钱给自己买一顿稍微像样的午餐。如果他把挣来的钱用在自己身上,也没有谁会责怪他,但他始终没有那样做。

在一边照顾家人一边打工的情况下,孙亮从来没有放松学习。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担任班长,成绩在学校里始终名列前茅。在初三临近中考时,母亲又一次病危。在那段时间里,他每天放学后,要换乘4路车,历时3个小时,赶到医院去陪伴母亲,给母亲喂饭、擦洗、讲故事,每夜都要起来四五次照料母亲。第二天凌晨4点,孙亮又得起床,再赶4路车去上学。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孙亮还是考上了重点中学,后来又考上了名牌大学。

所以说,如果是富有人家,尽量不在男孩面前露富。如果自己的家庭经济不好,就要让男孩了解家庭的经济情况,让他知道父母在做什么样的工作,从而让他们学会体谅大人持家的不易,就像孙亮的父母一样。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尽管很艰辛,但为了爱孩子,他们不希望孩子从小就背上生活的重担,于是总是竭力在孩子面前掩饰家庭经济的压力。其实,这样做不仅不能达到爱孩子的目的,反而是害了孩子。生活中有苦才有乐,家长不要刻意去掩饰生活的另一面,而应让孩子从小学会分担父母的痛苦和艰辛,理解生活的不易,长大后他才会珍惜眼前的生活,才会以真诚之心关爱别人。

那么,父母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第一,让孩子了解家庭的收入和开支。

一部分家长,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常常在家庭经济紧张的情况下,还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各种不合理的消费需求,造成家庭经济更加紧张。他们不知道让孩子了解家庭的收支情况,理解家长在开销上的节省和限制,可以帮孩子树立良好的理财观念。其实,在这里奉劝这些家长,让孩子了解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有助于孩子克服攀比心理和乱花钱的毛病,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使孩子认识到自己还没有真正通过劳动为社会、为家庭创造财富,衣食住行和接受教育要靠父母负担,所以没有理由在生活消费上提出过高的要求。父母也要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引导孩子不攀比、不追求名牌。对于孩子的不适当要求,家长要善于说“不”。

第二,培养孩子节俭的美德。

让孩子明白“别人有的我也可以没有”“人穷未必志短,有钱未必有志”。允许孩子在一定条件下自己计划花钱。单纯限制不是解决孩子乱花钱问题的好办法,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父母可以考虑在家庭经济允许的范围内,由孩子掌握自己的日常开支,这有助于孩子学会有计划地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