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读者文摘精选全集——秋
13194400000031

第31章 用心生活(2)

作者得出的结论是:有些事孩子本不该做的,但如果屡禁不止,你就特许他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有家长在场的时候做,时间长了,那事情对他就不再有什么神秘的吸引力了。

我想,在对待人性的弱点时,较之简单的压制禁止,往“先承认再疏导”的路子上想办法,像我们古时的“大禹治水”,也是值得借鉴的。

内省是做人的责任

洪兰/文

一个学生问:“我们的眼睛为什么不对着长,使两只眼睛对看,可以马上看到自己的样子,不必担心牙齿上有菠菜屑。也不必担心嘴边的饭屑?”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很多动物的眼睛都是长在两边,至少它看的范围广,不像人类,脑后无眼,被人暗杀了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的确,诚如孔子所说:“人苦于不自知。”我们的眼睛演化的目的是朝外看,“明察秋毫而不见舆薪”,看得见别人脸上的小雀斑,但是看不见自己脸上的青春痘。为此,人类发明了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但是有了镜子以后,人类就真的有自知之明了吗?

在心理学上曾有个很有趣的实验,用镜子来测试动物知不知道什么叫自我。

实验者先把一面镜子放进黑猩猩笼中,十天之后,将黑猩猩麻醉,在它额头上点一个无臭无味的红点。黑猩猩醒来后,镜子还没有放进来前,它并不会用手去摸额头,但是当镜子放进笼子后,黑猩猩一看到镜子中的“倩影”,便立刻用手去摸额头,而且用力去搓,表示它知道镜中是自己,而且知道自己原来是没有红点的。

如果省略第一步,没有让黑猩猩先接触到镜子,后来它虽然看到镜中的自己头上有红点,但不会用手去摸,因为没有以前的自我可作比较,就无从判断。没有比较就没有抱怨,就不会用力去把不是自己心甘情愿放上去的装饰品搓掉。

这个实验很让人震惊,当一个人不晓得自己原来是什么样时,就只好任人摆布,添多了,减少了,都不会抗争。但是一旦照过了镜子,知道自己是什么样了,那么一有非自主的改变便立刻发觉,而且这个觉识出现后是不可逆转的,已经知道便无法再假装不知道,他会在镜子前面一直看,所以有没有自知是非常重要的。

苏格拉底说,一个没有检视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

内省不仅是了解自己做了什么,最重要的是透过它了解自己真正的意图:柏拉图更进一步说,内省是做人的责任,没有内省能力的人不配做人,人只有透过自我内省才能实现美德与道德。

人生幸福三诀

曹放/文

“唉,活得太累了!”现今谁没有这样深深的疲惫?

然而,在京城,有位88岁高龄的老太太却轻松悠闲地微笑着,用那略带合肥口音的普通话告诉我们,做一个好人其实很容易,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其实也很简单:“第一是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第二是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第三是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她笑笑,晃了晃扳起的三根手指,满脸都是返老还童的天真和曾经沧海的从容,“有这么三务,人生就不会太累了……”多么朴素的心语啊!

道出这“人生幸福三诀”的老太太,名叫张允和。她可是位有来历的知识女性哩!她的夫君是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有人说:“周有光的平和宁静与广阔深邃,会让你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她的妹夫是由她玉成美满婚姻的大文豪沈从文。对于沈从文,史家更有斩钉截铁的定评:“无瑕人品清于玉。不俗文章胜似仙!”而张允和本人,也曾颠沛流离,也曾死里逃生,是人生的苦难与艰辛使她大彻大悟,道出了这“人生幸福三诀”。

“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扪心自问一下,人间有多少烦恼,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哟!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如果一有过错,就终日沉陷在无尽的自责、哀怨、痛悔之中,那么。其人生的境况就会像泰戈尔所说的那样:不仅失去了正午的太阳,而且将失去夜晚的群星。

“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这样浅显的道理谁都明了。但知易行难。人们都会为自己的过错而痛悔,但不少人痛悔归痛悔,受伤的虚荣心却还要疯狂地寻找能够掩饰伤口的更大虚荣。于是。他就情不自禁地要去惩罚别人:而那些无辜地受到惩罚的“替罪羊”,或迟或早势必都要奋起自卫。这样“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人生岂能不累?因此,“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并不是一种很容易达到的境界,它需要“胸藏万汇凭吞吐”的大器量。

“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许多人也许骄傲地说,这不是对我的写照。然而,我却以为:未必!如果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那怎么会不时生发出这样的一些邪念:他都敢见死不救,我又何必见义勇为:他都敢贪污受贿。我又何必清廉自守;他都敢男盗女娼,我又何必故作清高?芸芸众生们,谁也不要嘴硬,我们何尝不会这样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呀!正是这种惩罚,使我们感到活得很累。

张允和老太太,你的微笑是那样平和,而这平和里蕴涵着多少沧桑!你的心语是那样朴实,而这朴实的心语又是多么深刻……

开车别生气

东西/文

从握方向盘那天起,我就举手对自己庄严宣誓: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冒泡!可没想到,刚把车从江南开到古城路,一辆“帕萨特”(看那横劲,就知道是处级以上的坐骑)就故意挤过来,硬生生把我的左反光镜刮翻(所幸还可以复位)。当即,我就咧开嘴角,把嘴角挂到耳边,奖给自己一个笑容,赏给自己一句台词:“不生气。”

平时出行,那的士司机明明在你右边,忽地连灯都不打就插到你面前,然后又飘移到别的缝里,反正是见空就钻,有的是力气,怕的不是刮,忙得像织布的梭子。那高大威猛的公交车,轰的一声贴上来,呼的一声斜过去,仿佛拳王泰森在蚂蚁堆里横行,死了的活该,活着的幸运。或者,你正走着,前面的车窗徐徐打开,露出一颗杰出的人头。吧的就是一口痰,活生生对着马路打靶。那些摩托车就“啥也不说了”,像天女散花,刮你右灯没商量,还塞着耳朵占主道,任你喇叭打得比伊拉克的炮声还响,它也不让开。

还没开车之前,我对的士的横行霸道,对公交车的随便碾肉,对摩托车的肆意占道,对开车和坐车的不讲文明,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但是,开车之后,哼(冷笑),我就不想再生气了。原因当然很简单,我怕自己一激动,忘了打方向、踏刹车,甚至会付出喷漆的代价。

这么一来,我发觉买车开车对我的写作没一点贡献,愤世嫉俗没有了,主张正义也跑了,活脱脱一个“老好人”的帮凶,见怪不怪。为了自己的安全竟然无原则地宽容恶人。难怪作家龙应台要呼吁:“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过去我写文章,也许还能影响几个识字的,现在你就是把半截身子从车窗里伸出来,试着斜插地讲课,那声音也只不过相当于汽车尾气,弄不好脸上还吃拳头。我真是无法改变这样的事实,那些有素养的人也想不出办法来,只能劝自己别恼怒、别发火。文明又不是贝克特笔下的“戈多”,它总有一天会来。

但是我不服气,暗地里思忖:为什么会是这样?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开车的要么是“暴发户”,要么想成为“暴发户”。他们脑子里这样开会:速度是金钱,横着走是本事,抢到客人是真理,挤你是炫耀武力。总之,汽车不是工具,而是印钞机,是家底,是显摆,是阶级,是后台,是排气量,是身份,是牛×,是硬撑,是打肿脸充胖子!远没到玩修养讲文化的地步,不像富裕国家,人一落地家里就有车,耳朵不聋就晓得跑自己的车道,只要脑子不进水就一定用路线和速度来做绅士。

噢,现在我终于进一步明白,以上问题出在贫穷和竞争上,所以,我根本没法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