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读者文摘精选全集——秋
13194400000003

第3章 成长足迹(2)

魏宏远被录取了,他很快又投入到繁重的学术研究中。不久,一篇篇视角独特的论文公开发表,他尽情享受着知识的芬芳和乐趣。导师也对这位经历坎坷、勤勉努力的弟子青睐有加,称赞他“献身学术的志向坚定,而且无浮躁之气,知识结构的自我完善能力与研究能力皆相当突出,必将成为一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者。”

2008年年初,魏宏远获得了复旦大学最高奖学金——笹川良一奖学金。根据规则,学校首先要对全校一等奖学金获得者按照一定比例重新遴选,然后再经过答辩,由专家组现场评出前15名获奖者。在精英云集、竞争激烈的评选现场,魏宏远的答辩引起许多人的注目,赢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赢得总分第三名。兰州大学也盛情邀请他毕业后回母校任教。

从地摊小贩到复旦大学的优秀博士生,魏宏远生活轨迹在变,生活方式却没变。他一直坚持边求学边打工,让自己高负荷运转。如今,他依然靠兼职收入养活家庭,担负起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

回首当年,魏宏远一脸平静:“这段风雨打拼的日子,是我生命中宝贵的财富,教会了我历练和奋斗、豁达和随和。”而提及这么多年来给予自己帮助的人,他却难以抑制心头的感激和感动:“我没有完好的躯体和富有的家庭,是不幸的。可是遇到了临颍一高的谌素娥老师,以及兰州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一些如父母、兄长般待我的恩师,我又是幸运的。是他们用爱心为我铺就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何军权:用微笑感动世界

陈超/文

何军权的人生充满传奇。他3岁遭电击失去双臂,后来却因为偶然机缘和不懈努力,成为水中蛟龙。雅典残奥委会上,他一举夺得四枚金牌,打破三项世界纪录。在刚刚结束的北京残奥委会上,年届而立、深受伤病困扰的他再次用奖牌捍卫尊严。他赢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劳伦斯奖最佳残疾人运动员奖”等殊荣,也赢得了一份属自己的爱情,甚至连一些巨星也成为他的“粉丝”。他说:“这么多年来我经历了很多。我想,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一定要开心。只要自己保持微笑,就会用微笑感染其他人,感动世界。”

1978年,何军权出生在湖北省荆门市郊一户农家,五间土坯房和十几亩水田就是全部家当。他排行老三,父母对这个小儿子疼爱有加。与所有残疾人一样,何军权的故事也有个黑色的开头。1981年,3岁的他触到了村里的变压器……醒来时,父亲何华明站在身边。麻醉药的药效还没有过,他的双臂甚至一部分肩胛骨都被截掉了。“爸,我的手呢?”“你被电打到,烧坏了。”“那我以后怎么上学读书呢?”何华明无言以对。

失去双臂的何军权开始变得敏感。出院后,都是父母喂他吃饭,何华明偶然提起一句:“都是你不听话才把手烧坏的。”听到这句话,他再也不要父母喂饭,每到吃饭时,就把头趴在桌子上叼盘子里的饭菜。上小学时,老师将他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用高凳低桌,方便他用脚写字。“开始用脚写的字都有拳头大,越练越小,现在小到我前一天写的字第二天都认不出来”。一些小孩嘲笑何军权是“短棒子”,他抬脚就踢,还曾把一个同学踢到堰塘里。“他们对军权是又敬又怕。”何华明说。

小学只上了4年半,学校拆迁。如果何军权到更远的地方上学就要住校,何华明担心儿子被人欺负,就让他辍学在家,帮着家里在堰塘里放鸭子。这是一段快乐时光,几个小伙伴整天在池塘中戏水,没有讥讽和嘲笑,他肆意在水中嬉闹。

随着年龄的增长,何军权也尝试过很多职业,开过杂货店、放牛、放羊。在父亲眼中,他的经历甚至有某种魔幻色彩:放牛时他用不了鞭子,骑着一头牛出门,只要一吆喝,所有的牛都乖乖跟着;放牛回来他命令牛进栏,第二天早晨,几头牛的位置都没有动。放羊的时候,羊都会自己回家……

闲暇时,何军权夹着渔竿到池塘边钓鱼。那时,他的脚已经很灵活,可以轻松地把蚯蚓做成鱼饵。有一天,一位残疾邻居约他办残疾证。他问:“残疾证有什么用啊?”“种地时有不少优惠政策,减免费用吧。”跟着邻居,何军权第一次找到残联,填表时有一栏“特长”,他想了想,写下“跑步、游泳、跳水”。因为这几个字,何军权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放羊的冠军

1995年底,荆门市残疾人运动队备战省残疾人运动会,四处挑选运动员,何军权因为会游泳入选了。时间紧迫,没有训练场地,只能在荆门石化厂的大浴池中训练一下基本动作。何军权当时的队友冯斌回忆:“那个浴池五米左右,上午就接满凉水,下午的时候放热水供职工洗澡。”每天早晨,主教练袁先良带着队员跑步、压韧带,用脸盆接满水练习换气,在浴池里纠正弟子们的划水动作。冯斌说:“何军权没有手,我就托着他的头让他练腿部动作,浴池特别短,他经常一使劲游出去就撞到池壁。”

1996年初,在浴池里训练过十几天的何军权随队参加了湖北省残疾人锦标赛,赢得两枚金牌。袁先良发现,从未练习过入水动作的何军权有良好的水感,可以自然地将阻力减到最小,于是推荐他加入湖北省队。省队教练艾勇也看中了何军权,让他跟着自己到沙市游泳馆训练。

两个月之后,何军权100米仰泳的成绩就从1分50秒提高到1分20秒。他从不违拗教练,艾勇对爱徒也非常满意,“他不仅跟我这个姓艾的教练合作得好,就是跟一个姓‘恨’的教练也照样合得来”。

1999年,何军权已经接连拿到全省和全国比赛的冠军,“每次比赛回来,没什么训练,我就接着在家放羊”。在成为残奥委会冠军之前,这位全国冠军每次回到家,都把得到的几千元奖金交给父母,再赶着羊群出门。

别样情缘

2000年,入选国家集训队的何军权随队到云南的训练基地。赵敏是客房服务员,每天负责给运动员整理房间。两人本来没有什么交流,只是赵敏看到何军权不方便,就帮他晾晾毛巾和泳裤,何军权总是腼腆地说:“谢谢!”赵敏也抿嘴一笑。

离开云南,何军权胆子反而大了起来,打电话找赵敏表白,结果被一口回绝。何军权却依然执着,不停地打电话,聊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聊自己的未来,“马上要开悉尼残奥委会了,我要拿金牌回来”。那时何军权还没有手机,训练地点经常变动,有的地方没有电话,他就开始给赵敏写情书。当然,还是用脚写。

赵敏并没有看到悉尼残奥委会的转播,何军权在悉尼也没法给她打电话,直到从同事的口中才得知何军权在悉尼残奥委会上拿到一金一银一铜。何军权回到国内,马上就给赵敏打来电话。不久,赵敏答应了何军权的追求。

真正的阻力来自赵敏的家庭。2001年,何军权到了云南,赵敏的父母将家族中四十几个成员集合起来商量,所有人都反对两人的交往。“妈妈对我说,将来你们有了孩子,他都不能抱孩子一下……我的父母都很善良,他们对何军权解释说,湖北和云南离得太远了,我们希望能把孩子留在身边有个照应。”何军权却不放弃,只要有时间就坐火车从湖北赶到云南,连赵敏也不记得他到底去过几次,只记得“每次到我们家就抢着干活”,“最后连我姐姐也帮着说服我爸妈,‘人又好,长得蛮帅,只要赵敏过得好就行’”。2003年,父母终于同意了女儿的婚事。

雅典奥运会前夕,他们的儿子典典出生了。

尊荣与辉煌

在游泳队里,何军权的外号叫“劳模”。他训练刻苦、听教练话是出了名的,“从来不跟教练讨价还价”。在妻子赵敏心中,残奥委会冠军、劳伦斯奖等众多光环下的丈夫在家中才是真正的“劳模”,“他的脚比我的手还要灵巧些,家里的小电器,包括我的手表他都会修”。训练之余,何军权还会用脚上网聊QQ、写博客。

2005年,何军权应邀饰演电视剧《花开有声》中的男二号。他向剧组提出一个条件,拍戏之余必须坚持训练。剧组经过一番苦寻,终于找到一家对公众开放的游泳馆。每天上午8点,剧组就接他到游泳馆,在泳池中拉出两条专门的水线供他训练。他每天拍戏到凌晨,睡四五个小时就去训练,下午接着拍戏,没有中断过一天。

何军权说:“我觉得能从事游泳行业不容易,比较珍惜。再说,一离开水超过24小时,整个身体对水的感觉都会变化,所以每天必须训练。”为了备战残奥委会,在封闭训练期间,他每天要游将近10000米,消耗的体能相当于在陆地上跑30公里。“我没有手臂和肩膀,在同级别的比赛中仍然会吃亏。双腿离心脏的位置较远,每次完成动作后血液回流速度不如那些用手臂划水的运动员,因此更容易疲劳。而且,没有手,我的触壁距离就短一截,想要和别人同时到达终点就要领先半个身位”。触壁时,何军权只能用头撞计时板,“每次比赛之后头都是晕的”。

2004年雅典残奥委会上,何军权一举夺得四枚金牌、打破三项世界纪录,成为最耀眼的明星。他的表现震撼了现场观战的刘德华,两人由此结下友情。刘德华说:“我总是忘不了雅典残奥委会那场比赛的情景。刚开始裁判和解说员并没有注意到他,但在最后冲刺的时候他们都吓呆了,忘了其他的运动员,解说员就一直在介绍何军权。因为他太不容易了,他没有了双臂,一定要比别人快很多才能取胜,他总是得用头去冲撞泳池壁才能折返继续游。”

有趣的是,刘德华也是何军权最喜爱的明星。他说:“刘德华不光戏演得好,歌唱得好,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而且那么敬业、努力,绝对是我们这些运动员学习的榜样。”

2008年9月8日,何军权在“水立方”迎来了自己北京残奥委会的第一场决赛。看台上,刘德华也如约出现,为何军权加油助威。

北京残奥委会上,何军权取得一金两银一铜的不俗战绩。他的笑容依然那么灿烂和真诚:“没有双臂,理想就是我的翅膀,我真的从来都觉得只要努力,自己就能成为强者。”

王楠:女人三十

杨一佩/文

此刻,王楠正被巨大的喜悦裹挟着。一条条洋溢着幸福感的短信,通过她的手机,传递到她的闺密手中:我在试婚纱啦;我准备去彩排啦;我在拟订酒席名单啦,某朋友拜托要求加入啦……

王楠从2008年初奥运封闭集训一开始,就惦记起这场婚礼了。“不想不行啊,一想到自己穿高跟鞋穿婚纱的样子,我就激动得辗转反侧。一边是集训,一边是高跟鞋。”面对相熟的朋友,当时的她如此袒露心迹。

每次小队友一见到王楠,总是不敢和她说话。王楠的阅历与威严,让她们有些敬而远之。但等到王楠转身离去后,小队员们都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争相传递着自己的新发现:

一个小队员透露,她曾亲眼看到楠姐开着宝马全北京城找火锅吃,她对体重的担忧,可能与此有关。

另一位揭露者来自陪练陈晴。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期间,她和王楠同屋。她看到王楠一边就着小奶锅煮牛奶,一边感慨,“女人,就应该对自己好一点”。

看起来,大龄女青年王楠,的确有着自己很大的心思和梦想。而且,她也有资本:她的冠军头衔多得数不清(24个还是媒体最后给她算出来的),丈夫郭斌是威海房地产大亨,曾一掷877.3万元,买下了威海远遥村8507平方米的“海鲜一条街”。工程竣工后,郭斌将“开发企业”置于王楠名下,作为表达爱意的礼物。

但如果你以为她会就此持“享乐至上”论调那就错了,实际上,在身边人看来,她甚至有些“人格分裂”,“她对生活方面看得很淡,对事业很狠”。

郭斌曾送她一辆宾利车,可她拒绝了,理由是:现在这几个车足够了,再说宾利在队里也太招摇了。她的衣服堆积成山,但自己常穿在身上的没几件。

“11岁时,她进了辽宁省队。那段日子家里开销很大。王楠将我们和她姐姐看她时给的零花钱攒在床头抽屉里。1块、5块、10块,厚厚一沓,她攒了有1600多块。”她的父母回忆,“但她全都给了我们”。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左证王楠的主见。在辽宁队时,运动员宿舍只有一台电视,通常由大队员保管。每晚,大家就搬个凳子去看电视。有一天,一个大队员要求王楠给她买吃的。王楠选择了拒绝。老队员威胁:如果不去,以后就别在这儿看电视。王楠也毫不示弱,拿着凳子就走人。

这种人格上的坚韧,体现在事业上必然是狠。2002年釜山亚运会,巅峰状态的王楠丢掉了女乒团体金牌。她内心充满自责,她想过在釜山多待上一个月再回国,想过下飞机的时候走在最后面不被任何人看到,可没想到,以前对她赞誉有加的媒体,给了她无情的棒喝。

那是她一生中最难熬的一年。半年后,她在比赛的时候故意板起面孔,甚至本能地抵触媒体。随后,她成功了,媒体的表扬声再度响起。

“王楠属比较内向、绵里藏针的那种。”恩师谷振江评价。

“我一直以为她很坚强,可2008年广州世乒赛团体赛后,我发现她也有脆弱的一面。”女队主教练施之皓开玩笑地对王楠说,“王楠你太女人了,女子技术男性化没有充分体现。”

“但你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是因你有韧劲,能扛得住,重压之下能够反弹。”施之皓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