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13192900000061

第61章 松下幸之助

日本“经营之神”

(1894—1989)

以不足一百元起家,创办蜚声海业内外的松下电器公司。

9岁时,幸之助被迫中断学业,孤身一人到大阪的一家火盆店做伙计,后又被雇于五代自行车行。

在这长达6年之久的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生活中,幸之助忍受了难以言表的辛酸苦辣,同时也慢慢培养了自己永不言败的品格。

与电结下不解之缘的幸之助在15岁的时候,以见习工的身份踏进了大阪电灯公司。由于他工作努力和成绩突出,一再受到提升。幸之助也因此尝到了创业的乐趣,并由此增强了。

在他即将就要接替“主任”的位置之时,他却毅然决然地另起门户,将热情倾注于改进电灯插口的工作中。

1918年,幸之助搬迁到大开町,在844号的门牌前挂起了崭新的“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的招牌。由此揭示了松下电器的历史。

1894年,松下幸之助出生在和歌山县海草郡和佐村,排行老八,是最小的一个。

幸之助4岁时,家境开始没落,后来,大哥,二哥和大姐先后因病早去。

幸之助只读到小学4年级,就被迫辍学,到大阪一家做火盆买卖的店里当学徒。

1910年,17岁的幸之助进了大阪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当一名安装室内电线的练习工,后被提升为检査员。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成为战场,物资奇缺,日本的产品就成了抢手货,不管什么,都能卖得出去。这就大大地刺激了日本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工商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幸之助萌生了独自办企业的念头。

于是,幸之助毅然辞职。可是,自己的全部积蓄,加上刚领到的退职金,也才只有100日元。他的两位老同事森田延次郎和林伊三郎是他的支持者,加上他的妻子和内弟井植岁男,一共只有5个人,就这样办起了工厂,生产幸之助设想中的改良电灯灯头。

当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生产出一部分样品来之后,却又推销不出去。他们拿着样品,走遍了大阪的大街小巷,几乎问遍每一家销售电灯的商店,一天最多也才能卖出10只灯头;10天下来,总共只卖了100来只,收入不过才10块日元。这就是他们奋斗了4个月的结果。

出师不利,两位伙伴都自谋生路去了,幸之助夫妇和内弟3个人仍苦苦地支撑着。那段时间真是非常艰难。从1917年4月13日起到1918年8月止,幸之助共十几次将他夫人的衣服、首饰等物送进当铺抵押借钱。

然而,就在他几乎绝望之际,曾经是合作者之一的森田延次郎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有一家北川电器器具制造厂对他的产品感兴趣,看过样品之后,要订购1000只电扇底座,并且不需要任何金属配件。

这对松下幸之助来说,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夫妇俩和年幼的内弟一起投入紧张的生产,大约10天工夫,完成了全部订货,不久,幸之助收到货款60日元,扣除成本,获毛利80日元,基本收回了当初开业时的投资。

第二年年初,又接到2000个底座的订单。幸之助意识到必须扩大规模,小小的家庭作坊已经显得地方太小了,于是决定搬迁到大开町(街),租赁一座新建的两层楼房,楼上住家,楼下当工厂,从此,松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松下电器器具制造厂”诞生了。

幸之助是个善于发明、善于改进的人,他紧紧抓住“研制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这一环,以电灯为中心,不断地发明出一些相关的新产品。但从市场销售来看,主要产品仍是“电灯改良插头”和“双灯用插头”,这两种产品品质优良,价格低廉,其他厂家无法与之相比,因此需求量年年上升,市场渐渐扩大到东京、名古屋、九州岛乃至日本全国。

这时,幸之助手下雇员只有50人,每月营业收入达到1.5万日元。在当时国内的电器产品生产厂家中,无论企业规模还是生产能力,都属于“小人物”。幸之助知道,要想赶超同行,只有一个办法:研制新产品。

那时候,自行车已成为日本日常交通工具,而城市的市政设施还比较落后,道路和路灯跟不上,人们夜间骑车面临着照明的问题。虽然用干电池的车灯已经问世,但由于电池使用时间太短(仅3小时),几乎没有实用价值,人们甚至用煤油灯挂在车头,夜间骑车极为不便。

松下幸之助认为只要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一种理想的车灯是应该能生产出来的。一次在拜访生产干电池的朝日公司总经理松元时。松元告诉他,如果能将这种车灯的小灯泡重新设计,干电池进行改良,那么,市场潜力将会很大。

松下幸之助经过约半年的试验,终于制造出一种炮弹型的电池车灯,用3节干电池,使用时间可达到近40个小时。这种车灯设计巧妙,价廉物美,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人们欢迎。

这时,有一个叫山本武信的商人找上门来,这人极有商业头脑,在大阪商界颇有声誉。他向松下幸之助提出由他担任大阪地区总代理商,保证1个月售出1万只炮弹型车灯,3年代销36万只。如果销售不出去,山本商店愿承担一切损失。更令幸之助大为吃惊的是山本武信答应将3年的货款一次付给松下电器制造厂。

松下电器从此发展迅速,松下幸之助不断地把新产品推向市场,相继生产出电熨斗、电炉、电热器、真空管和收音机等。他以“高于他人的质量,低于他人的成本,优于他人的服务”为宗旨,在日本国内占据越来越广大的市场。他的工厂多次扩建,并先后购买一些私营企业,到20世纪60年代,松下电器公司一跃而成日本电器制造业霸主。

松下幸之助成功之道

从1937年开始,有10年以上的时间,松下幸之助的事业呈现空白。战争中,他被迫接受了木船和木制飞机的生产任务,这两个工程所耗去的资金,因为日本战败而成为无处索回的债务,松下幸之助一下子背上了“借钱大王”的称号。

此时他已经年过半百,面临战后恶性的通货膨胀,劣质材料堆积如山,松下公司又被指定为财阀,受到占领政策的强烈约束,全部资产均被冻结,他的事业濒临结束的危机。

然而,松下幸之助以超人的体力和精力,以反省和谦虚之心竭尽产业者的使命,带动整个企业高效率地运行。

作为指挥者,松下幸之助不仅对工厂每项工作了如指掌,力求有效灵活地发挥每一种材料、每一颗钉子的作用。

在这之后,松下公司开始了向电视时代进军的步伐。

松下幸之助特别推崇《三国演义》,他把《三国演义》的许多原则灵活地运用于他的经营管理当中,形成了一套东方式的企业管理模式——礼贤下士,以人为本。

松下幸之助对三国人物的研究非常深刻,并从中吸取了宝贵的人生智慧和用人之道。松下幸之助特别注意听取年轻管理人员的建议,可谓广开言路,他的许多年轻的职员总是愿意把自己的思想经常总结,以能得到松下的赏识。事实上,松下幸之助曾无数次大胆重用那些有才华、求上进的年轻人,而他们也给日益壮大的松下电器注入了更多新鲜的活力。

1973年7月19日,松下电器创业五十五周年。面对日益庞大和稳健发展的松下电器,年逾花甲的松下幸之助离开了自己的舞台,放心地退到幕后。

回顾过去,他说:“我自己认真想了想,这55年,干得还不错。今后,我想到旁边去慢慢欣赏自己创造的这个作品。”

在这50多年的时间里,不安与动摇顽固地缠绕着松下幸之助,但他却能克服种种的不安与动摇,完成今天的工作,产生明天的希望,从而找到存在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他说:“正是不安与动摇反而促使了自我鞭策,对事物重新慎重考虑,于是产生出好的成绩来。”松下幸之助常说:“工作的喜悦,是人生最快乐的事。”

“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是对松下幸之助的一生最恰如其分的写照。而他成功的一大秘诀是他“冲破任何阻碍,向着目标前进”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1975年,81岁的幸之助投身于着书立说的工作。他的经营心得,比如,《松下幸之助经营管理全集》、《谈经营秘诀》、《谈企管须知》、《谈商场心得》、《路是无限的宽广〉、(知人用人之成功法则》、《松下电器的经营教育》等成为企业家的至宝,正在世界经济大舞台上大放异彩。

在向另一座顶峰攀登的过程中,松下幸之助成为更新大众精神境界的思想家。那些体现松下幸之助对人生的洞察、思考与感悟所成的书籍,无不显示出这位经营者的伟大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