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13192900000006

第6章 培根

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公元1561—1626)

他一生都热衷于政治,而真正让他名垂千古的却是他的哲学著作。他是科学新时代的先驱者,是认识到科学和技术能改变世界的第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也是一位科学调查的积极倡导者。最伟大的著作便是《新工具》这本经验论的开创之作,同时还在历史、法律、文学上创作过多本着作。

1573年,培根12岁时,以优异成绩进入剑桥大学附属的“三一学院”学习。1576年,刚刚14岁的培根竟公然宣称,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们,把自己的学问建立在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础之上,真是大错特错。

同年底,培根结束了在剑桥“三一学院”的学业之后,就拿着中学毕业证,跟随英国驻法国大使埃米阿斯.波莱斯尔男爵“出使”巴黎,来到法国,并在法兰西的土地上进行旅行访问。

就在培根滞留巴黎的时候,他的几位哥哥却在闹着分家。他们认为,父亲对培根过于偏袒,所以在家产的分配上,别人应多得一点。老培根无奈,只好同意把财产分给所有儿子,但众兄弟不同意未成年的培根也分到其中一份。这可急坏了老培根,他尽力说服几位哥哥不要这样对待自己的弟弟,正当父亲准备给他第六个孩子培根分配一份财产时,却于1579年初突然去世了。

培根在法国接到父亲去世的噩耗,匆匆起程回国。回国后,培根才完全看到,父亲培养自己的计划也随他的死亡变成了泡影。从此,培根一下子跌落到贫困的深渊。

1579年底,身无分文的培根报考了当时英国有名的葛莱法学院,专攻法律专业。从此开始了几乎没有色彩的大学生活。

清晨,培根必须早早起身,沿着泰晤士河边的人行道,一路小跑去收捡废品和垃圾,然后送到设立在远郊的城市卫生管理站。只要他一天不干这活儿,马上就会被别人顶替,早晨8时以前,培根又必须坐在教室里,不能迟到。否则就会被学校开除。

因为培根一次只能交纳三个月、最多一个学期的学费。为了保证准时到校上课,培根只好不吃早点,直接进教室上课。这样,天长日久,培根的身体受到了损伤,病也渐渐多起来。

后来他找到一份抄写稿件的差事,这比他原先收捡废物和垃圾总算是轻松了一些。他辛辛苦苦地抄写,勉勉强强挣来一个穷学生一天的饭钱。就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培根开始痛恨贫困的生活,渴望通过权力来改变自己的处境。

1582年,21岁的培根终于依靠自己的努力,以优异成绩获得了毕业资格,还领取到了葛莱法学院的法律学位。

培根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新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大法官,并且还担任过英国女王的掌玺大臣,他的母亲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翻译过许多外国作品,思想很开明。

很小的时候,培根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为父亲的地位使他接触到不少上层社会的人物。有一次女王碰见了他,便开玩笑地问道:

“小掌玺大臣,你今年几岁了?”

“我比陛下的幸福朝代还小两岁。”

女王听到这么好的回答当然是高兴极了,从此以后培根的聪明便人所尽知了。

13岁的那一年受过神学和语言教育的培根便破格地进入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这一所学院是专门培养未来国家官员的学院。在这里培根系统地学习了哲学、文法、修辞、逻辑等课程。在学习中培根是一个比较有独立见解的人,哪怕是看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书他也会提出自己的见解来,这么一个少年竟然有如此的胆识,真是让人们佩服。

3年以后,培根便离开了这个学校,他的理由非常简单,他认为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实在没有好处只有害处,因为在这里学的经院哲学,实际上就是神学,而这个学科是为“神”而辩护的哲学,而且它用极其烦琐的方法来论证神的存在,论证宗教教条的正确。培根认为这种思想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并使人的思想远离了自然,远离了科学,成为上帝的奴隶,它完全堵死了人们认识自然的道路。

他离开剑桥大学以后,进人了葛莱律师学会,以高级生的身份研究法律,15岁的那一年他来到法国,在英国驻法国使馆当了一名随员。在这里培根了解到了许多欧洲大陆的政治状况,经常参加有各种人物参加的“沙龙”,讨论学问。从此,培根的眼界更开阔了,他对自己从政充满了信心。

1579年,家里传来了父亲去世的消息,在法国的培根赶紧回国去奔丧,那一年他只有18岁,父亲死后,他只分到了微薄的家产,而且父亲的去世使他和宫廷的关系疏远了,为了使生活首先稳定下来,他只好出去谋求职位。1582年,他考取了律师,后来又当选为国会议员。

培根的演讲口才在当时是非常有名的,不管是在法庭上,还是在国会上,只要他登台发言,便会吸引很多听众,他的精辟的话都很快变成了名言。

这个时候律师和议员的职务已经不能让培根满足了,他想得到更高的官职,为此,他给许多身居高位的官员写信,向他们求职。他还向女王信任的大臣艾塞克斯伯爵求助,伯爵很欣赏他的才能,于是便向女王推荐了培根,1593年,首席检察长的位职空缺,培根知道后,马上给女王写信,没想到女王却以他还年轻,没有从政经验而拒绝了他,但为了给他这位前掌玺大臣儿子一点面子,女王任命他为自己的法律顾问。

培根把他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争取做官上,1603年,女王伊丽莎白去世了,继承王位的是詹姆士一世,这时培根便又给国王写信谋求职务,并且还表示了他对国王的忠心。

1607年,他被任命为副检察长,6年后又成为了检察长,接着,他终于当上了他父亲生前担任的掌玺大臣。这时候培根已经有了很大的权力了,一年以后,他又获得了被人们认为是官场阶梯的最高职务——大法官。接着他又被授予了男爵、子爵等爵位。正当他仕途达到巅峰的时候,却有人指控他贪污受贿,结果他被免除了一切职务,从此培根便脱离了政界。专心从事学术著述。1624年培根写下了《论说随笔文集》,这是一部富有科学精神人生哲理的精湛之作,它收入了58篇随笔,从各个角度论述了人生的问题。几个世纪以来,都受到了人们的倾心。

培根不仅倡导科学,而且还亲身从事具体的科学实验,1626年因为他在雪地里做冷冻试验而受寒最后死去。

培根与科学技术

1.不迷信权威,并且敢于向权威挑战。在中世纪的欧洲,宗教神学在意识形态领域处于统治地位,任何思想都不允许超越《圣经》所规定的界限。天主教把歪曲了的亚里士多德学说、托勒密地心说和盖仑的人体解剖说作为宗教神学的“科学”基础。在天主教神学的禁锢下形成这样一种局面:圣经绝对正确,亚里士多德等三人是圣人,是加以膜拜的对象。那三个圣人没有说过的话,人们不能说,如果事实证明他们是错的,那只好否认事实,而相信圣人所说的每一个字。例如,盖仑曾说过男孩天生比女孩多一颗牙齿。谁也不敢怀疑,几乎没有人想过让男孩女孩张开嘴来数个清楚。伽利略曾举过几个例子,来形象的说明当时宗教神学如何束缚人们的思想。例如,一个经院哲学家在解剖学家那里看到神经在大脑里汇合,而不是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在心脏里汇合,于是神学家捂着眼睛对解剖学家说:“您如此清晰地让我看到了这一切,假如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没有与此相反的说法,那我一定会承认这个真理。可是……”伽利略在一封信里还谈到,一个学生告诉自己的经院哲学老师,说他看见了太阳上的黑点,这位老师对他的学生说:“走吧,我的孩子,回家去吧!无论在《圣经》或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都没有提到黑点,这些黑点在你的眼睛里,而不是在太阳上。”以上说明,科学家要想在这个时代有所建树,而不是只做一个背诵圣人语录和《圣经》的机器,首先需要的,就是打破禁锢所需的眼光和勇气。而培根可以说是企图将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第一人。培根在当时学术界旧权威仍然占据统治地位的情况下,以惊人的勇气高瞻远瞩地倡导科学教育,勇敢地站到了时代的前列,提出“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动摇了经院哲学在学术界、教育界的统治地位,开创了科学发展、科学教育的新时代。

2.从不停止思考。善于思考是一切杰出思想大师的共同特征。培根也毫不例外。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从巴黎回到伦敦后,培根的思想进一步成熟,逐渐树立了使科学“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曾有一个叫做亚历山大的教育家写了一本书,因为培根不同意书中的一些观点,而冒犯了圣法兰西斯派的领袖。于是,培根被判入狱,在狱中他度过漫长的十年,精神上受到了严酷的折磨。不许看书,不许写作,实验更是不能去做。但他一刻也没停止过思考。每天对着铁窗,他一遍遍地在脑海里写着著作。培根出狱后,罗马教皇克力门四世要求他写一本有关科学的书,培根一口答应下来,用短短18个月的时间把已在狱中构思好的巨著写完。书一共有三部,概括了古代到当代一切的科学知识,在科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培根是以伟大的思想流芳千古的。如果说达·芬奇的名字是文艺复兴时代的象征,那么培根的名字就是近代新兴科学与技术的象征。所以马克思把他称作“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3.培根的哲学思想与其社会思想密不可分。他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主张发展生产,渴望探索自然,要求发展科学。他认为是经院哲学阻碍了当代科学的发展。因此他极力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权威。

培根是近代哲学史上首先提出经验论原则的哲学家。他重视感觉经验和归纳逻辑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开创了以经验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经验哲学的新时代,对近代科学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人类哲学史、科学史都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为此,罗素尊称培根为“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培根的归纳法,让科学研究之路更宽广,且身为评断是非的法官,他的仁心慈厚,不愿随便罗织人入罪,着实令人敬佩,况且,还相当简单俭约。

培根第一次见到女皇伊丽莎白一世时,仅有5岁半。一天,女皇在培根家的橡树下偶然遇到做算术题的小培根。

“你几岁了?”女皇问小培根。

“我吗?一直比陛下的幸福王朝小两岁!”小培根从容回答完毕,然后又埋头做自己的算术题。

女皇顿时一惊,随后弯下腰,仔细端详这个孩子。

老培根见到这种情况,急忙揪住小培根的耳朵,勒令孩子给女王下跪请罪,并斥责儿子:“对待女王怎敢如此大胆无礼!”

女王急忙喝住老培根,面对前呼后拥的随从大声说道:“倘若今后大不列颠王朝的孩子皆能像这小孩子一样有才气、有思想,英国何愁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