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13192900000053

第53章 歌德

文艺史上的狂飙

(1749—1832)

他对德国古典文学和民族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为其传世之作。

歌德4岁的那一年的圣诞节,他和妹妹一起到外祖母家里去做客,外祖母非常喜欢这个聪明的小外孙,于是便请他们看一场木偶戏,看完木偶戏的歌德回到家里后,便让妹妹跟他一起学着木偶戏人物的样子,开始演起木偶戏来,将父母亲逗得大笑不已。自那以后他总是自编自导一些小戏在家里演出,表现了他对戏剧的浓厚兴趣。

歌德的父亲有许多精美的图书,而且还是多种语言文字的藏书。父亲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所以从歌德开始懂事起,父亲便开始教他识字,歌德很聪明,他几乎没费什么工夫就把父亲教给他的单词记牢了。父亲看到孩子身上有一些天赋,于是便给他请了各门功课的老师教他。

每天,歌德都要学习几门功课,并且还学习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意大利文和希伯来文。歌德认识的各种单词越来越多了,于是他开始钻到了父亲的书房里去找书看,有时他在父亲的书房里一待便是大半天。有时要妈妈到那里去找他,他才知道出来吃饭。

歌德是德国和欧洲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一生横跨了18、19两个世纪。当时欧洲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对欧洲的封建势力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大动荡、大变革时代对歌德思想以极其深刻的影响,这些都成为歌德创作的源泉。

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莱茵河畔的名城法兰克福市。第二天,这个被救活的婴儿在受洗时起名为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他父亲的先祖是图宾根的手工业者,曾学过法律,作过律师,在帝国政府、里根斯堡议会及维也纳帝国枢密院任过职,1841年回到故乡法兰克福,1748年与颇有名望的市长特克斯托尔的女儿——卡塔琳娜·伊丽莎白·特克斯托尔结婚,担任了皇家顾问。歌德的父亲是一个十分优雅的人,根据当地政府的规则,他不能再在政府任职。所以歌德的父亲一直郁郁不得志,他十分想有所作为,可是常常又置身事外,这样的处事方式对歌德以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歌德的母亲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也十分重视对小歌德的教育。与生活严肃、知识丰富、热爱艺术但有点古板的丈夫不同,她聪明又活泼,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生活充满激情,尤其莕讲故事,从小就注意培养歌德对文艺的兴趣。她一共生了6个孩子,可只有歌德和妹妹科内利娅长大成人6歌德教育主要由知识丰富的父亲来进行,除了音乐、绘画、书法请过专门的教师来教导之外,他的父亲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在父亲的督促下,歌德从小就广泛地阅读了许多书籍。

关于歌德的读书,还有一个故事,在歌德的家中收藏了许多书籍,一天他在那里找到一本诗集,刚要阅读,父亲就一把把书夺了过去,对歌德说:“这是禁诗,不能看的。”可是歌德并没有听从父亲的话,偷偷地阅读了诗集,他还同自己的妹妹一块模仿诗集中的人物来扮演魔鬼,他们太投入了,结果声音过高,把正在理发的父亲惊动了,结果理发师把脸盆里的水倒在了父亲身上。歌德受到了训斥,可是对文学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少。

中学毕业以后,他先后来到了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攻读法律,毕业之后,也干过一段时间的律师,可是他始终对文学充满了爱好。在斯特拉斯堡学习期间,他有幸认识了主张文艺革新的赫尔德尔,在他影响下,歌德积极投入到收集民歌的运动中去。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了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他们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道德,歌颂自然,崇尚天才。他后来的一些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的反叛精神。

1772年,24岁的歌德因公去魏茨拉尔。在出席一次舞会的过程中,他偶然认识了一个叫夏绿蒂的少女,一见钟情。夏绿蒂是歌德的朋友凯士特南的未婚妻,时年15岁,而凯士特南却已经31岁了。歌德对夏绿蒂一见钟情,便不顾一切地向她表白了爱情。他热烈的表白使得夏绿蒂惊惶失措,并把歌德的表白告诉了自己的未婚夫凯士特南。歌德知道这个情况,感到十分震惊,为了自己,也为了夏绿蒂,他立即逃回法兰克福,

斩断了这不合时宜的情丝。几个月以后,他的另一个朋友叶尔査林,因为爱上别人的妻子,受不了社会舆论的指责自杀了。歌德知道这件事后,感触很深,使用叶尔査林作原型写了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小说,使他名噪一时。小说的主人公维特的忧郁具有时代的意义,但是许多年轻人读到这本书以后,就模仿维特的打扮,以表示与社会的对立。当然最让歌德得意的事情就是,拿破仑于1808年亲口对歌德说他读过七遍《少年维特的烦恼》,并带书到埃及远征,对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1775年,歌德到了魏玛,出任魏玛公国的顾问、部长、首相,希望能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1788年,他又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制花的姑娘,并不顾一切与她结合了。

歌德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体裁十分广泛,有剧本、诗歌、小说、游记等。如《哀格蒙特)、《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士德》。《浮士德》花了歌德60年的时间来写作,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史诗之一,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齐名。

歌德与席勒在1894年认识,他与席勒之间的友情是极其珍贵的。1805年,席勒去世,歌德悲痛万分,20年后.在重修席勒坟墓时,发现席勒的一块头骨,歌德就把这块骨头放在自己的书桌前,与他朝夕相对。后来一位解剖学家对此产生了怀疑,发现了席勒真正的头骨,不过这足可以看出歌德对朋友的友情之深。

友谊

歌德与席勒交谊深厚。席勒死时家境穷困,他的骨骸被安置在教堂地下室。20年后教堂地下室清理,人们才重新记起席勒遗骸的问题。没有明确标记,一切杂乱无章,歌德自告奋勇,负责去辨认席勒的遗骨。在狼藉一片的白骨堆中辨认20年前的颅骨,他唯一借助的,就是对友情的记忆。最后他捧定了其中一颗颅骨。并在魏玛最尊贵的公侯陵为席勒找了一块比较理想的迁葬之地。谁知一百多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席勒的棺柩被保护性转移,战争结束后打开一看,里面多了一颗颅骨。估计是当初转移时工作人员手忙脚乱造成的差错。但世间已无歌德,无人可以辨认。

歌德不仅一生的成就是那么耀眼,而且面对困阻有着轻松的幽默态度。禅宗不是有句话说:“退步原来是向前。”不争这一时之气,反而赢得更大的空间不是吗?

对歌德影响巨大的书籍

1.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

2.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

3.德国作家施纳贝尔的《斐尔逊堡岛》

4.法国高乃依的《熙德》

5.法国拉辛的《昂朵马格》

6.法国莫里哀的《伪君子》

7.法国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

8.德国赫尔德尔的《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