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13192900000022

第22章 斯大林

钢铁铸就的人(1879—1953)

他是前苏联的主要领导人,在他生的领导下,前苏联在战中一举打败业了骄横的德国,成为战后两大超级大绩国之一。

斯大林的童年并不幸福,他的父亲由于穷困,常借酒消愁。1890年,在一次酗酒打架中,被人用刀捅死。母亲是农奴的女儿,靠当佣人,含辛茹苦地把斯大林抚养大,并供他上了教会小学。母亲希望独生子将来当个传教士,在为上帝服务的同时,也可摆脱低微的出身,过一种安逸舒适的生活。

父亲的惨死,母亲的艰辛,给年少的斯大林留下了痛苦的烙印,也养成了他勤奋好学、刚强不屈的性格。斯大林上小学时,由于个头矮小,穿着寒酸,常受到一些富家子弟的嘲弄和欺负,但是他毫不示弱,敢于回击他们的挑战。由于学习成绩较好,14岁那年,他被校方保送到第比利斯正教中学。

斯大林入学不久,就参加了当时南高加索一些俄罗斯人在学校秘密建立的马克思主义小组。他在这个小组读了大厘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研究了英国进化论者达尔文,法国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屠格涅夫、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作品。这使他的思想豁然开朗。由此,他变成了一个不信神者,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他因此而受到学校当局的多次处分。

校方的压制,反而更坚定了斯大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念。自此以后,他不仅在校内宣传无神论,还于1898年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开始在校外组织秘密工人小组,写传单,组织工人罢工,结果于1899年被学校开除。从此,斯大林成了一名职业革命家。

斯大林原姓朱加施维里,1879年12月21日诞生在现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州哥里城,格鲁吉亚族。父亲维萨里昂是农民出身的皮鞋匠,母亲叶卡捷琳娜是一位贫苦农奴的女儿。

1888年,斯大林进哥里教会小学学习。1894年升人第比利斯正教中学。15岁参加革命活动,1898年成为社会民主工党党员。1899年,他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1900年列宁创办的《火星报》问世,斯大林拥护列宁提出的革命道路。

1902年3月,他组织巴士姆市工人政治示威,不久被捕,流放西伯利亚。1903年,斯大林缺席被选入社会民主工党高加索联盟委员会。1904年1月,斯大林逃出流放地,12月在巴库领导石油工人总罢工。

1905年12月,他代表高加索党组织,出席在芬兰塔墨尔福斯召开的布尔什维克第一次代表会议。斯大林首次与列宁见面。

在1907年至1913年的六年中,斯大林先后六次被沙皇政府逮捕。除最后一次外,他都机智地从流放地逃出,利用十分短暂的狱外时间继续革命活动。

1912年9月斯大林任《真理报》主编。1912年末,撰写了《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纲领。

1913年2月,斯大林第七次被捕,流放到靠近北极圈的图鲁汉斯克边区。1917年3月,斯大林获悉俄国二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他向侨居瑞士的列宁致电祝贺,并立即从流放地返回彼得格勒,领导出版《真理报》。

10月16日,党中央召开扩大会议,通过武装起义的决议,斯大林被选人领导起义的革命军事总部。在列宁领导下,他积极参与组织了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为夺取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立下了功勋。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当选为苏维埃政府民族事务人民委员。

在1918—1920年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多次派他到最关键的战线,指挥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战斗。1918年夏,斯大林领导南方战线保卫察里津的战斗,打退德国支持的克拉斯诺夫匪帮的进攻,保证了南方的粮、煤、石油运往莫斯科和彼得格勒。1919年5月,斯大林指挥击退了尤登尼奇匪帮进攻彼得格勒的战斗。1920年5月,斯大林在西南战线指挥红军,势如破竹地击溃了波兰贵族在协约国支持下对俄国的进攻,收复了基辅,为表彰斯大林在保卫苏维埃政权建立的丰功伟绩,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授予他红旗勋章。

国内战争结束之后,斯大林积极投入实现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的斗争。1922年4月,党中央委员会鉴于列宁患病,按照列宁的建议,选举斯大林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此后30年他一直担任党的这一最高领导职务。

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代表全党庄严宣誓,要实现列宁的遗训:珍重党员的称号,保护党的一致,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加强工农联盟和各共和国的联盟,忠于共产国际的基本原则。

1925年4月,斯大林代表俄共(布)中央提出把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他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下,依靠本国的力量,用新技术改造国民经济,加强国防力量。

针对苏联工业比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落后50至100年,他强调发展速度,要求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路程。

1927年12月,斯大林主持召开党的“十五”大,通过了农业集体化的决议1929年,斯大林领导前苏联人民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年底,苏联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义工业占全部工业的99%,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占全部耕地面积的90%左右。斯大林在1934年1月党的“十七”大上宣布:苏联已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变成了大规模机械化集体农业的国家。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对前苏联发动突然袭击。由于斯大林在估计德国进攻的时间上产生失误,致使前苏联在反法西斯卫国战争初期遭到军事上的失利,一度处于战略上的被动。

6月30日,前苏联成立国防委员会,斯大林亲任主席。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号召苏联人民不仅要消除本国目前面临的危险,还要帮助在德国法西斯奴役下的欧洲各国人民。8月8日,斯大林任苏联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1941年11月6日,德军推进到距莫斯科80公里的地方。11月7日,斯大林在红场举行十月革命节阅兵式。他沉着刚毅,检阅即将开赴前线的部队。他亲自主持首都的防务,直接指挥12月的莫斯科保卫战。这次战役消灭了50多万德军,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士气。

19年2月初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伟大胜利,歼敌33万人。3月6日,斯大林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1943年,斯大林领导红军粉碎了德军的夏季攻势,收复了被德军占领的三分之二领土,成为卫国战争中战事根本转变的关键一年。

1944年,前苏联红军依照斯大林制定的战略计划,给予德军10次重大打击,将德军赶出国境。1945年5月2日,前苏联红军攻克柏林。5月9日,斯大林发表广播讲话,宣布:伟大卫国战争以前苏联的完全胜利而宣告结束。6月,他荣获前苏联大元帅的最高军衔。

二战期间,为加强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斯大林先后参加了德黑兰会议(1943)、雅尔塔会议(1945)和波茨坦会议(1945),同美、英两国领导人会晤讨论了战后的格局。前苏联根据波茨坦会议的决定,1945年8月8日宣布对日作战,为迫使日本投降做出了贡献。

斯大林功与过

毫无疑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凭借其领袖的个人魅力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前苏联军民团结一致,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与同盟国和东欧各国人民一道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侵略军及其仆从国军队,为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前苏联通过卫国战争也造就了一支庞大的军队,“二战”后成为足以与欧美抗衡的军事力量。1943年,斯大林获苏联元帅军衔,1945年获苏联大元帅军衔。

“二战”期间,斯大林参加了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举行的会议。在历次会议上,斯大林运用其外交手腕,在制定打败德、意、日的战略决策方面与美、英协商,达成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协定。但在涉及苏联利益和处理其他国家,特别是东欧国家事务时,斯大林表现出明显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斯大林通过雅尔塔、波茨坦会议和苏波边界协定,确定了以寇松线划分苏波边界,波兰将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前苏联。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也向苏联割让了领土。

“二战”后,斯大林领导前苏联人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给予支持,巩固和发展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些都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但另一方面,随着1947年冷战爆发后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为了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斗争,斯大林积极插手各国共产党的内部事务,干涉东欧国家的内政,要求别国进行苏联式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改造。当一些国家对照搬前苏联经验表示担忧,要求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如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斯大林对东欧共产党进行整肃,致使东欧各国共产党蒙受了不必要的损失。可以说,斯大林在冷战开始后,为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对抗而采取的一些过火行为,直接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埋下了伏笔。

斯大林的家庭生活并不成功。他1904年结婚,三年后妻子死于肺结核。他们唯一的孩子雅各布布在二战中被俘。德国人提出交换条件,斯大林拒绝。雅各布布死于德国的集中营。1919年,斯大林第二次结婚,1932年妻子去世。当时公开报道的死因是自杀。他们有两个孩子,儿子是一名苏联空军军官,酗酒,1962年去世。女儿斯薇特拉娜,1967年背叛前苏联移居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