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13192900000016

第16章 罗斯福(1)

轮椅上的总统

(1882—1945)

大举实行“新政”,使美国摆脱了大萧条的阴影;二战期间,力主组建反法西斯的联盟;首倡在战后建立联合国。

从小父母就对罗斯福进行贵族式的教育,告诉他是上流社会的子弟。当时从海德公园住宅三楼儿童室的窗户向外面眺望,凡能看到河的这边的大片土地都是罗斯福一家的财产。父亲从小就教导他,美好的东西必须经过个人的努力才能得到,人们应当为了得到美好的东西而不断努力。经过母亲实施的启蒙教育之后,罗斯福随家庭教师开始学习拉丁语、法语、德语、书法、算术和欧洲历史。

詹姆斯·罗斯福常带上儿子到外地出差,坐在平稳、柔和、温暖的火车包厢里,火车向前的隆隆声和父亲在一边的高谈阔论给罗斯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乘坐时速不超过50公里的火车旅行就成为这位美国总统最喜欢的休息方式之一。

父亲是一名典型的绅士,脸上总是带着慈父般的微笑看着自己的儿子,他举止文雅生动,说话带着男性特有的磁性,身边总是带着500美元的现金。而母亲对这个儿子也是疼爱异常,她有记日记的习惯,常常把儿子的一举一动记录下来,在儿子长大以后,更是把儿子的许多东西收藏起来,这些都成为了珍贵的文物。

罗斯福7岁的时候,开始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为他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早晨7点起床,8点早餐,上午上课3小时,从12点到1点休息,1点午餐,然后继续学习到下午4点。这样严格的时间制度以至使得他的第一位家庭教师后来住进了精神病医院。

少年时代的罗斯福聪明顽皮,他不喜欢母亲为自己安排的绘画和钢琴课,反而十分喜欢读书,尤其偏好关于海洋方面的书籍,他记忆力惊人,能够很快把看过的书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这使得他的朋友惊奇不已。

尽管怎样,罗斯福并没有想到将来会成为美国总统。有一次父亲带着5岁的他到白宫拜见克里富兰总统。总统显得异常的疲惫不堪,他把手放在孩子头上说:“我的小伙子,我对你有一个奇怪的祝愿,祝你永远不要当上美国总统。”可是后来证明这个祝愿反而像是一种预言。

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是父母的独生子,幼年和童年时曾多次随父母游历欧洲,14岁进马萨诸塞州的格罗顿预备学校,18岁考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历史和新闻。1904年,罗斯福从哈佛大学毕业,再进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1905年与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埃丽诺·罗斯福结婚,1907年又毕业于哥伦比亚法学院,后任律师。

1910年,罗斯福初入政界,以民主党候选人身份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在纽约州参议员任内,初出茅庐的罗斯福以其不凡的政治手段及组织才干,开始引起美国民主党人的注意。

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罗斯福以选举人票472票对59票击败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首次入主白宫。

1933年3月,罗斯福上台后,立即着手准备进行振兴和改革经济的计划。他起用一批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律师、各类专家和学者组成“智囊团”,充任自己的顾问,并把一大批有志于改革的人士安置在政府各个部门中。这些人就是后来所谓的“新政派”。

1936年的总统选举实际上成了一次对新政的检验。大企业家、大银行家在转而反对新政之后,与保守派一起,对新政进行了全面的攻击。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罗斯福在广大劳工、妇女、黑人以及其他各阶层群众的支持下,不仅没有下台,反以美国历史上总统选举中获得的最多票数524选举人票对7票连任。

然而,罗斯福却没有能够满足人民的要求,尽管新政具有一些激进的改革措施,也给了人民一些好处,但其根本目的在于避免革命,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它的各项改革是以不触动美国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为最后界限的,甚至拒绝以国有化的形式来进行生产。这样,要想复兴和发展经济,新政不得不依赖大的私人企业,甚至不得不资助和扶植这些企业。

1937年美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这场危机促使企业和政府更加认清了合作的必要性。通过新政,美国的垄断资产阶级和国家在经济上结成了一种稳固而紧密的关系,从而完成了美国经济制度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

三十年代中期,德意日法西斯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同盟,欧洲和亚洲出现了两个战争策源地。面对法西斯侵略集团的步步进逼,罗斯福政府逐步采取了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在当时的美国,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强烈的厌战情绪,主张置身于国际事务之外的孤立主义势力很是强大。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禁止向交战国运售军火的中立法案。在法西斯侵略者不断地践踏别国领土和主权的条件下,孤立主义无异于是对这种侵略行为的默许和纵容。为了制定和推行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罗斯福与国内孤立主义势力进行了斗争。

1940年5月英军在敦刻尔克溃败之后,罗斯福在五个月的时间内,给英国送去长短枪支120余万支、75毫米大炮900门、逾龄驱逐舰50艘,以补充英军装备。这些行动遭到孤立主义势力的竭力反对,但是此时,在法西斯主义肆无忌惮地横行于西欧大陆的形势下,生活在美洲大陆上的绝大多数人已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战争的威胁,他们开始赞成罗斯福政府积极备战的政策。

正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罗斯福在1940年11月以压倒多数连续第三次当选为美国总统。鉴于孤立主义势力此时在美国国内已陷于真正的孤立境地,这年年底,罗斯福在一次炉边谈话中公开提出,美国“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这次谈话所阐述的政策获得了美国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

1944年,罗斯福在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的形势下,第四次挫败共和党人,当选为美国总统。这在美国历史上至今仍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为了商讨处理战后德国和欧洲问题以及协同对日作战问题,1945年2月,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

会议重申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的原则,规定战后解除德国的武装,拆除其军事设备和军事工业,惩办战犯,使德国民主化;决定德国投降后由苏美英法四个盟国的军队分区加以占领,在柏林设立一个由各盟国最高司令官组成的中央管制委员会。在会议的秘密协定中,规定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二、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会议还决定成立战后维持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1945年4月12日,就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罗斯福在乔治亚洲温泉因脑溢血逝世,享年63岁,遗体安葬在纽约海德公园。

多斯旛成功之道

作为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罗斯福的成功并不是一种偶然:

1.他出生在上流社会,这为他以后进人政坛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条件。比如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以接触上层人物了解更多的信息。家庭背景好,可以提供更多的竞选资金,这使他参加竞选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2.由于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才能在以后很好地处理国家事务。比如他中学阶段接受了基督教精神的教育,大学读的是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在大学阶段就显出良好的组织才能和交际能力,卓越的政治才能是他成功处理国家大事的保障。

3.虽然遭受了人生的巨大打击,他终身不能站立起来,但是他并没有被挫折击倒,在最初的阶段,他也想到自杀,可是最终他从困境中走了出来,迈向了成功的巅峰。所以作为一个残疾人,他能够成功,坚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罗斯福虽然遭受身体缺陷的困顿,但却能克服困难,挽救美国经济、促进世界的和平,一个人的伟大,决不是因为他是总统而伟大,而是他为世人做了些什么,为后代子孙留下多少的幸福,庸庸碌碌生活的我们,不该深思一番吗?

美国总统轶事

四位总统被暗杀: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Lincoln(1865年),詹姆斯.A·加菲尔德JamesGarfield(1881年),威廉.麦金莱WilliamMc—Kinley(1901年),约翰_F.肯尼迪JohnF.Kennedy(1963年)。

四位总统任职期间病故:威廉·亨利·哈里森WilliamH.Harrison(1841年),扎卡里.泰勒ZacharyTaylor(1850年〉,沃伦.G.哈定WarrenG.Harding(1923年),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D.Roosevelt(1945年)。

五位总统任职其间曾经被刺但幸免于难:安德鲁·杰克逊Andrew—Jackson(1835年),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Roosevelt(1933年),哈里·S·杜鲁门HarryTruman(1950年),杰拉尔德.R.福特Ger—aldFord(1975年),罗纳德.里根RonaldReagan(1981年)。

威廉.H·塔夫脱WilliamH.Taft是唯一一位卸任后在联邦最高法院任职的总统。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威尔Eisenhower是第一位就职典礼通过电视转播的美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