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13192900000012

第12章 彼得大帝

俄罗斯帝国的开创者(1672—1725)

仿效西方,进行“彼得一世改革”;发动北方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兴建并迁都彼得堡等。

彼得·阿列克塞耶维奇·罗曼诺夫出生于1672年5月30日。4岁时父亲阿列克塞沙皇去世,异母长兄费多尔继位。1682年费多尔去世。10岁的彼得和20岁的异母兄弟伊万同时被拥立为沙皇。彼得年幼,伊万痴钝,由异母姐姐索菲亚摄政。索菲亚摄政期间,彼得随同母亲住在莫斯科近郊的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村,在这里度过了童年。

1689年,索菲亚策动射击军叛乱,预谋杀害彼得。彼得事先得知消息,率领童子军团击溃射击军,把索菲亚关进修道院。夺得了政权。1695年1月,彼得率领3万俄军进攻土耳其,企图占领亚速海,但这次远征遭到了失败。为了再次攻占亚速,彼得在顿河沃龙涅什建立造船厂,很快建起一支海军舰队。1696年5月,彼得向亚速发动第二次进攻,占领了亚速。

1697—1698年,彼得派大使团到西欧各国考察,他乔装为下士,化名随团前往。考察期间,他曾在荷兰的萨尔丹和阿姆斯特丹造船厂当木匠,学造船。

后来,又到英国泰晤士河右岸的捷普弗尔德镇造船厂学习造船理论。他还访问过英国皇家协会、格林威治天文台和高等院校,会见过当时英国著名的专家学者。在英国考察期间,他访问过英国政府机构,参加过国会会议,甚至还参加过皇宫组织的化装舞会。1698年夏,索菲亚再次策动射击军叛乱。他立即启程回国,镇压叛乱。

之后,彼得在俄国推行欧化政策,进行经济、军事、文化、政治等一系列改革。经济方面,他通过贷款和提供劳动力等优惠办法,大力发展工业。到1725年,俄国手T工场由原来的21个发展到近240个。国内贸易方面,他征召农奴开凿运河,建设通商口岸,发展集市贸易,扩大国内市场。对外贸易方面,他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军事方面,他建立起一支由步、骑、炮、工组成的20万人的正规陆军和一支由48艘战舰、大批快艇和2.8万名水兵组成的海军_舰队。文化教育方面,他建立了算术学校、造船学校、航海学校、炮兵学校、工程技术学校、矿业学校,以及海军学院等,并派一批留学生到西欧学习。规定贵族子弟必须上学,且必须学会算术和一门外语。他建立了俄国第一个印刷所、博物馆、图书馆、剧院。1703年,他创办了第一份全俄报纸——《新闻报》,柰任主编。1724年,他开始筹建科学院。国家行政管理方面,他取消了领主杜马,废除了衙门制度,建立了九人枢密院和9个中央机关委员会。他把全国划分为8大州和50个省。还废除了大教长职务,建立了宗教院,把宗教控制在国家和自己手中。他打破了贵族世袭传统制度,1722年,颁布“官职等级表”,把文武官员分成14级。依据每个官员的知识水平、才能高低、贡献大小来选拔和任用各级官员。彼得的儿子阿列克塞反对改革,企图发动宫廷政变,他铁面无情,把阿列克塞送交特别法庭,判处死刑。

在进行国内改革的同时,彼得发动了连绵不断的对外战争。1700—1721年,他发动了长达21年之久的俄瑞北方战争。

1699年,彼得先后同波兰、丹麦签订了反瑞典的“北方同盟”,1700年又同土耳其签订和约,为反对瑞典战争作准备a1700年8月,彼得向瑞典宣战,进攻瑞典属地——纳尔瓦。结果遭到惨败,几乎全军覆没。1701年,他利用瑞典国王査理十二进攻波兰之机,再次向波罗的瑞典要塞进攻,先后占领诺特堡等城市。他驱赶数万农奴在叶尼萨利岛上建立彼得一保罗要塞。又在要塞附近建起彼得堡。1713年,他把俄国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彼得堡。1708—1709年,他亲自指挥列斯纳亚战役和波尔塔瓦战役,大获全胜,使瑞军丧失了陆地上的优势。1714—1720年又进行汉古特和克琅加姆两次大海战,俄军均取得胜利。1721年8月30日,俄瑞双方签订尼什塔特和约。俄国从瑞典夺得芬兰湾、里加湾、部分卡累利阿、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沿岸的大部分领土1721年10月,枢密院封彼得为“大帝”和“祖国之父”。俄国正式改为俄罗斯帝国。

1722—1723年,彼得又发动侵略波斯的战争,但遭到土耳其军队的阻挡。1723年,两国签订和约。俄国夺得包括杰尔宾特和巴库在内的里海西岸地区和包括阿斯托巴德在内的里海南岸地区。在中亚,彼得派遣贝科维奇一切尔卡斯基远征希瓦在西伯利亚南部,他派军队占领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全部土地。还向中国叶尔羌地区进发,并在雅美谢夫湖强行筑堡。他还图谋染指中国黑龙江流域,直到晚年还表示要亲自出马,直抵万里长城脚下。

1725年1月28日,彼得一世病逝于彼得堡。

彼得大帝与俄罗斯

作为改革家,彼得大帝的改革使俄罗斯从愚昧和落后中走出来,开始跻身于欧洲列强之中,其改革遍及俄罗斯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习俗和宗教等各个方面,在俄罗斯的历史发展史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彼得的政治改革使俄罗斯找到了适合自己国情的政体,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以野蛮的方式确定了国家近代化的政体框架,虽然以后多次改革但都是沿着他确定的轨道前进,都没有脱离“铺路工”彼得铺就的政体轨道。

彼得一世是18世纪俄国武装力量的建设者和陆、海军统帅之一,是军事改革和建设家,俄罗斯军队和俄国军事学派的奠基人。在位期间,陆、海军实行了严整统一的编制,建立了统一的龙骑兵式骑兵。他制定新兵义务兵役制(1705年)和贵族义务兵役制,陆军设总司令(元帅)职务,海军设海军元帅职务,并在野战司令部属下设军事委员会作为咨询机构。彼得一世十分重视陆、海军的技术装备革新,组织了新型军舰、新式火炮、弹药的研制和生产,建立了波罗的海和里海完整的海军基地配系,建造了大量的桨船舰和帆船舰。

彼得大帝对俄罗斯经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善于开发利用国家资源为增强国力服务,在波罗的海建立了立足点以后,俄国对西方的出口量便逐年成倍增长,到1715年,俄国开始在西方国家设立领事馆,以推销俄国商品。在东方,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亚洲国家都签订有商务条约,为双方的贸易往来提供了官方保障。同时俄国又对进口商品收取高额的关税,彼得就曾在1724年亲自参与制定了一部贸易关税法。

作为一位外交家,彼得大帝外交思想最突出的两个方面是学习西方和用武力扩展疆域,遵循的逻辑就是取得霸权就要争夺出海口,争得对海洋的控制权。马克思说,彼得大帝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1721年签订的尼什塔特和约,俄国获得了在北欧的支配地位,并从此开始跻身欧洲大国的行列。法国一个外交家这样评价“尼什塔特和约使他(彼得一世)成为波罗的海两个最好的港口的统治者”。

彼得改革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使俄罗斯民族的文化风俗和宗教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他对俄国落后生活方式强烈反感,便对国人的生活方式西方化。如他安排了一系列的社交活动,使贵族男女们按照西方式礼节交往;要求俄国人改变传统的服饰,甚至强迫剪掉俄国人引以为豪的长胡须。彼得大帝还从西方招募了大量的人才为俄罗斯服务,让人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文献,按照西方的模式建立了现代的学校培养人才,强迫贵族青年进学校学习等等。俄罗斯东正教通过彼得改革受到西方宗教的影响。

他有很多良好的品德,但粗暴、残忍、易冲动、嗜暴虐和体罚。他发怒时,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无一幸免。不同意他的主张就会被投入监狱,甚至被杀,包括他的儿子,因胆敢不同意父亲的主张而被严刑拷打。

彼得执政期间国家越发强大,富人更富了,但穷苦的人民和农奴们被迫更加艰苦地劳动,他们并没有分享到国家增加的财富和权力。正所谓国家富了,人民穷了。这正是帝国典型的特征,作为帝国领导人的彼得也避免不了这个局限性,直到现代的民主国家才开始慢慢解决这个问题。

他为了学习先进技术,不惜以一国之尊的身份隐姓埋名于异国的人群里;他为了推广改革,不仅剃掉了留蓄多年的胡子,还处死了亲生儿子。

彼得乔赛出访西欧期间,整天东奔西跑,学习新手艺。

有一次,他在一个公共广场上观看了一位拔牙郎中给人做拔牙手术。于是他心血来潮,突然热衷于这门手艺,便以最快的速度学会了拔牙的基本要领,并且购买了全套必要的器械。从此以后,他便以另一种眼光来看待他的250名随臣。只要他认为某人的一颗牙稍许有些不对劲,他就把它拔掉,那些不幸的人痛得声嘶力竭地狂叫。这非但没使他却步,反而使他信心大振。由于他拔牙时用力过猛,连同一小块牙床一起撕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但还有人甘愿受苦,甚至还指望能得到晋升,或博取圣上的友情。彼得一生中都把自己看成是个技艺高超的牙医。他把替下臣们拔下的牙齿挨次排列在一个包里,并经常自豪地观赏他所收集的这批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