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烽烟记忆——军事迷必知的60场经典战役
13192000000004

第4章 华沙战役(1920)——前苏联挑起的非正义战争

战场对决

苏俄部队与波军的一场争斗

华沙战役是在原苏俄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由原苏俄西方面军在1920年7月23日至8月25日对波兰地主资产阶级军队发动的一场进攻性的战役。当时原苏俄军队指挥部确定华沙战役的主要目的是彻底消灭败退的波军,从而一举攻占华沙。

当时的初步计划是规定以两个方面军的兵力,即以西方面军(司令员图哈切夫斯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翁什利赫特,捷尔任斯基)和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叶戈罗夫,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斯大林,别尔津)的兵力,沿向心方向朝华沙进行进攻。

到了7月22日,西方面军已经在白俄罗斯境内击败波兰的白匪第1、4集团军,而且还将部队推进到了哥罗德诺、斯洛尼姆地区。7月23日,总司令卡梅涅夫因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所以擅自决定改变原来的作战计划,命令西方面军部队不做任何休息,继续对溃败的波兰军队进行追击,目的是要彻底粉碎败退的波军,并且在8月12日以前强渡维斯瓦河,攻占华沙。

与此同时,西南方面军也接到命令不向卢布林和华沙进攻,而是向利沃夫进攻。从7月底开始,两个方面军又开始沿着离心方向进行进攻。到了8月10日,西方面军行进到了姆拉瓦、谢德利切、卢巴尔图夫等地区。而西方面军司令员当时认为波军一定会向华沙撤退,所以决定在8月10日要以主力(第4、15、3、16集团军)从北面迂回华沙,从而强渡维斯瓦河,然后从西面进行突击,一举攻占波兰的首都。

从8月12日起,第3、15集团军就在华沙东北郊与波兰第5集团军进行交战,而第4集团军和第3军骑兵则继续从北面迂回华沙。8月13日,第16集团军的第27师和第3集团军的第21师打响了夺取拉季明的战斗,而此地区距离华沙只有23公里。

正当攻占华沙之战在西线打响的时候,西南方面军在利沃夫方向同样进行着艰苦的战斗,可是收到的效果甚微。而且,西南方面军第12集团军及与其毗邻的西方面军莫齐尔集群(两者兵力都很少)又都远远落后于进攻华沙的第16集团军,不能前来进行支援。

而且由于苏联军队已经连续进攻多日,所以士兵各个疲惫不堪,战斗实力大减。当进抵维斯瓦河附近时,由于损失过于严重,有几个师的人数已经不足500人;不少团的人数甚至还不到一个连。整个方面军总共就剩下了45000人左右。而西方面军也开始向西挺进,越来越远离补给基地,弹药和粮食供应不及时,这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问题。最后,军队准备强渡维斯瓦河的时候,又由于渡河器材的数量有限,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民族感情让波军士气大增

这个时候,波兰统治集团很好地利用了民族感情这一“利器”,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民族主义的狂热。后来,在协约国的援助下,波军的第1、4集团军得到补充,并且还新组建了几个师。

新建的第5集团军人数大约为25000—30000人,在华沙以北地区集中;第1集团军人数30000人在首都附近展开行动;并且还有在华沙南面的维斯瓦河对岸展开行动的从乌克兰调来的第2集团军,人数大约10000—12000人,第4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部分兵力大约30000多人,则在登布林和卢布林地域进行部署。到了8月13、14日,同西方面军作战的波军总人数已经大约有1l万人,兵力远远超过了苏俄军队的一倍以上。

波兰军队的指挥部根据当时局势确定了一个行动计划:以第5、1、2集团军的兵力消耗和削弱西方面军的基本集团,而以第4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的部分兵力先从南面向其侧后实施反突击,之后再进行总攻,在华沙方向击溃西方面军。

而当时苏俄总司令和西方面军司令员都没有识破波军的企图,也没有判明波军反突击集团的集结,所以军队就没有做好抗击反突击的准备。西方面军在击退敌人越来越顽强的抵抗后在8月13日太阳下山前进入到了茹罗明、德罗宾、塞罗茨克、奥谢茨克一线。此时,第3、16集团军企图从行进间一举突破华沙筑垒地域,但是没有成功。

在8月14—16日的战斗中,波兰第5集团军利用苏俄军队的第4、15、3集团军的行动不协调,在弗克拉河地区有效地阻止了苏俄军队的进攻,而且又在华沙近郊阻止了第16集团军的前进。

8月16日,波兰第3、4集团军开始进攻,在8月16、17两天内就挺近了60—80公里,到达斯瓦瓦特切、谢德尔、明斯克一马佐维茨基地区,一下子就插到了第16集团军的翼侧和后方。

全面总攻作战开始

8月18日,波军各集团军全面转入总攻。西方面军在前几次战斗中已经被削弱,现在又没有预备部队可以使用,所以根本无力阻止敌军进攻,于是被迫开始向东部进行撤退。

到了8月25日,西方面军撤至利普斯克、斯维斯洛奇、布列斯特一立陶夫斯克以东15公里处,西方面军终于在这一地区阻止了波军的继续前进。而第4集团军各部和第15集团军的两个师无力向东进行突围,最后只好撤往东普鲁士,结果就在那里被扣留了。

其实,西方面军在华沙战役中之所以被打败,主要是因为敌人当时拥有很明显的兵力优势;而且方面军之间没有一个很好地协同合作;再加上西方面军的兵力使用不当,方面军首长和总司令对战局情况的错误判断,又没有后援部队,特别是军队的装备和给养无法保障。这一切原因都导致了西方面军的失败。

后来,虽然华沙战役失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战争的失败。波军由于在华沙战役之前已经遭遇到了多次惨败,心有余悸,而皮苏斯基政府很快就在1920年的10月同意缔结和约,当时给出的条件远比资产阶级波兰发动战争之前原苏联政府向其提出的条件更加恶劣金和苛刻。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这次战役之前,前苏联一直是伸张正义,不主张侵略的一个国家。可是就是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前苏联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才让波兰统治集团很好地利用了民族感情这一“利器”,对前苏联的侵略进行了顽强地抵抗。

知识拓展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

1893年生于斯摩棱斯克省多罗戈布日县亚历山德罗夫斯科耶庄园(今斯摩棱斯克省萨福诺沃区斯列德涅沃村附近),1914年毕业于亚历山大军事学校,获中尉军衔。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被俘,1917年逃回俄国。191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并参加苏军。

国内战争期间,先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部工作。战后,图哈切夫斯基任工农红军军事学院院长。1931年任苏联副陆海军人民委员和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任工农红军装备部部长。1934年起任副国防人民委员,1935年与亚基尔成功举行震惊世界的基辅军区大演习。1936年起任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兼军训部部长。1937年,突然被解除副国防人民委员职务,任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司令。6月被秘密逮捕,随即被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