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经商之道悟财富人生
13189600000014

第14章 管理定律(1)

故事82

漏斗中的玉米

生命之本是寓居于形体之内的能量,其次是由它激发的自然之道,再然后是创造了我们自身的那个我们所说的“工匠”,但并不是那些雇用来的、我们喜欢与之聊天的普通意义上的工匠。

有一个男孩子,兴趣非常广泛,也很要强。画画、拉手风琴、游泳、打篮球,样样都学,还必须都得第一才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他闷闷不乐、心灰意冷,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成绩竟排到全班的最后几名。

他的父亲知道后,并没有责备他。晚饭之后,父亲找来一个小漏斗和一捧玉米种子,放在桌子上,告诉他说:“现在,我们玩个游戏。”父亲让他把这一捧玉米种子都经过小漏斗弄进一个瓶子里。这个男孩就把漏斗放在瓶口上,然后把一捧玉米种子都放到了漏斗里,等着玉米种子自己掉下去。可是玉米粒相互挤着,竟一粒也没有掉到瓶子里去。男孩还使劲地摇漏斗,仍然无济于事。父亲把玉米种子倒出来,一次只向漏斗中丢一个,很快地,这粒种子就下到瓶子里去了。不一会儿,所有的种子都到了瓶子里。

父亲意味深长地说:“这个漏斗代表你,当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一起来做时,反而一件事情也做不了。试着一件件地做,都会做完的。”

智慧启迪

成功的领导者不会因为事情多而让自己乱了方寸,因为他们明白事情只能件件地做这个道理。

故事83

瞎子打猎坐着喊

从前有个瞎子,他的邻居是一位猎人,打了飞禽走兽后,常请他去喝酒。

席间,瞎子常向猎人请教打猎的秘诀,瞎子把这些秘诀牢牢记在心里。

后来,猎人去世了。瞎子觉得现在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懂得打猎。于是,他专门对学习打猎的人传授经验。一位年轻的猎人把他带上山,请他现场指导。

树林里跑出一头野猪,瞎子以为是一只狼。瞎子说:“你知道打狼要打哪里吗?”“狼是铜头铁腰麻杆腿。所以,棒打狼腿,猎物可得。”

年轻的猎人告诉他:“刚才是一头野猪,听见人说话,早吓跑了。”瞎子赶紧说:“野猪吗?你只能往它的嘴里打,因为它的皮肤,像铠甲一样,子弹打不透。”

年轻的猎人有些不耐烦了。当前面又出现一个猎物时,他轻轻喊了声“兔”,就悄悄摸了过去。

瞎子把“兔”听成了“鹿”,高声喊道:“要打卧鹿!不要打跑鹿!因为它在树林里乱跑乱跳,会把鹿茸撞坏。”瞎子的喊声把兔子吓跑了。

年轻的猎人再也不听瞎子胡说了,一个人到山上寻找猎物。瞎子还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讲述打狐狸、打獐子的要领。后来,他凭声音断定:猎人确实走远了,就有些害怕起来。

山的那边突然传来一声虎啸,瞎子早把打虎的经验忘记了,掉头就跑。他一下子掉进年轻猎人在他的指导下设置的陷阱。他则在井底大喊:“救命啊!”

智慧启迪

管理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只学习一点理论就好为人师是许多人的毛病,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故事84

妄自尊大的猴子

没过多少时日,不仅在湖畔,在每座山峦、田野、每个峡谷,霜像从冬眠后惊蛰的动物一样从地底伸出,在奏鸣的乐曲中去览寻海洋,或者消逝于云层之中。这样温柔的消融比起猛烈的撞击显得更为有力,温柔使物体渐渐融化,强击者则会使物体粉身碎骨。

猴子是动物群中的小头目,因此它非常的任性放肆,一直让大家很受不了。有一天,猴子对兔子说: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山顶玩好吗?”

兔子摇着长耳朵拒绝了。

猴子觉得很不舒服,又约狸一起去,可是狸也拒绝了。

猴子更加不高兴,又邀请了狐狸,狐狸也不喜欢任性的猴子,也拒绝了它。

猴子被拒绝之后,不知道该做什么好,所以心里虽然不高兴,但仍然去了山顶。

猴子爬上山顶,看到有只刺猬缩成球状在睡午觉。

“喂,起来,小头目来了!”

“吵死了,不要打扰我睡午觉!”

“哎呀,这么小竟然这么狂妄自大,看我不拿你当作我的凳子才怪。”猴子看不起刺猬,就坐了下来。刺猬一怒,就把背上的刺全都竖了起来。

“啊!好痛!”于是,猴子抱着屁股跳了起来。

智慧启迪

妄自尊大不但不能引起别人的尊重,反将引起他们背后甚至当面的玩笑与攻击。

故事85

表演大师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了。我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等到下一次再说啊。”

智慧启迪

多肯定别人的热情和优点,并却以积极引导,会培养出更多用的人才。

故事86

木桶定律

众所周知,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成为“木桶定律”或“木桶理论”。

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定律”还有三个推论:

其一,只有当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时,木桶才能盛满水;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其二,比最低木板高的所有木板的高出部分是没有意义的,高得越多,浪费就越大;

其三,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应该设法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径。

与木桶定律相似的还有一个链条定律:一根链条最薄弱的环节和其他环节一样承受着相同的强度,那么链条越长,就越薄弱。

智慧启迪

对一个组织来说,“最短的木板”与“最弱的环节”都是组织中有用的一部分,只不过比其他部分稍差一些,你不能把它们当作料苹果扔掉。

故事87

垂钓者的启示

有位年轻人在岸边钓鱼,邻旁坐着一位老人,也在钓鱼。二人坐得很近。奇怪的是,老人家不停有鱼上钩,而年轻人一整天都未有收获。他终于沉不住气,问老人:“我们两人的鱼饵相同,地方一样,为何你轻易钓到鱼,我却一无所获。”

老人从容答道:“我钓鱼的时候,只知道有我,不知道有鱼;我不但手不动,眼不眨,连心也似乎静得没有跳动,鱼也不知道我的存在,所以,它们咬我的鱼饵;而你心里只想着鱼吃你的饵没有,连眼也不停地盯着鱼,见有鱼上钩,心有急躁,情绪不断变化,心情烦乱不安,鱼不让你吓走才怪,又怎会钓到鱼呢?”

智慧启迪

一个人能知道自己的短处,胜券才多;只看到别人的成就;而不知人家背后成功的原因,已输了一半;若此时不知检计,只懂嫉妒或自怨自艾,那就输定了。

故事88

捆在一起又被拆散的箭

一个老人不久将离开人世,他把三个儿子召唤到病榻前说:“亲爱的孩子,你们试试能否把这捆箭折断,我还要给你们讲讲它们捆在一起的原因是什么。”

长子拿起这捆箭,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没折断,“把它交给力气大的人才行”。他把箭交给了老二。二儿子接着使劲折,也是白费气力。小儿子想来试试也只是徒劳,一捆箭一根也没折断,还是老样子。

“没有力气的人,”父亲说,“你们瞧瞧,看看你们父亲的力气如何?”三个儿子以为父亲在说笑,都笑而不答,但他们都误会了。老人拆开这捆箭,毫不费劲地一一折断。

“你们看他接着说,“这就是团结一致的力量。孩子们,你们要团结,用手足情意把你们拧成一股绳。这样,任何人、任何困难都打不垮你们。”这是他在患病期间说话说得最多的一次。

说完后,老人感到自己就要撒手归西了,对孩子们说:“孩子们,记住我的话,你们要始终团结,在临终前我要得到你们的誓言。”三个儿子一个个都哭成了泪人,他们向父亲保证会照他的话去做。父亲满意地闭上了双眼。

三兄弟清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父亲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产,但留下的麻烦也不少,有个债主要扣押财产,另一个邻居又因为土地要和他们打官司。

开始时,三兄弟还能协商处理,问题很快解决了。然而兄弟之情是如此短暂,虽有共同的血统,但各自的利益促使他们分离。欲望、妒嫉和法律问题困扰着三兄弟,他们争吵着分家,法官不得不在许多事情上对他们一一课以处罚。

债主和邻居重新翻案,一个说错判要重新起诉,另一个则由于前次诉讼不合手续又提出申诉。不团结的兄弟们内部分歧更大了,互相使坏,最后他们丢失了全部的家产。当想起捆在一起又被拆散的箭和父亲的教诲时,他们都后悔莫及。

智慧启迪

个人的力量在很多时候其实是微不足道的,让大家都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固的团体,去解决遇到的问题。

故事89

邻居的妻子

因为太阳光最先只能照射一面,没有被照射的一面所见的是一个没有生气的斜坡;另一边我才看到了如此华丽叶饰。这仅仅是一个小时的创造,我被深深触动了,我仿佛伫立在这个创造了世界和我自己的卓越艺术家的画室之中。

一个国王经常觊觎临近的国家,总想占领它。

有一天,国王决定发兵攻打邻国,与大臣们商量。大家都不敢有异议,只有一个大臣仰天大笑。

国王便问他为何仰天大笑,他说:“我想起了我的邻居,所以忍不住发笑。”

国王问:“为什么?”

他说:“有一天,我的邻居送妻子回娘家,在半路上看到一个漂亮的妇女在田里锄草,就按捺不住去和锄草的妇女搭讪,可是当他回头看自己的妻子时,发现竟然也有人正在勾引她。难道这不令人感到可笑吗!”

国王听了之后,领悟了他的话中之意,就打消了进攻邻国的念头,不久,就听说有敌人要入侵他们国家的领土。

智慧启迪

瞻前难以顾后,无法防范周全,因此最好的方法是注意己的情况,巩固自己的企业实力。而不是挖空心思去侵犯别人的利益。

故事90

会学狗叫的老鼠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领带领着小老鼠出外觅食,在一户人家厨房内的垃圾桶之中有很多剩余的饭菜,对于老鼠来说,就好像人类发现了宝藏一样。

正当一大群老鼠在垃圾桶及附近范围大吃一顿之际,突然传来了一阵令它们肝胆俱裂的声音,那是一只大花猫的叫声。它们震惊之余,便各自四处逃命,但大花猫绝不留情,穷追不舍,终于有两只小老鼠逃避不及,被大花猫捉到,它们将要被吞噬之际,突然传来一连串凶恶的狗吠声,令大花猫手足无措,狼狈逃命。

大花猫走后,老鼠首领从垃圾桶后面走出来说:“我早就对你们说过,多学一种语言有利无害,这次我就因学狗叫救了你们命。”

智慧启迪

人生面对的知识领域十分广阔,每个领域都有大量的奥秘等待人们去探究,只有多方面的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才不至于在繁复杂的未知领域进而手足无措。

故事91

野狼的远见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

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

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智慧启迪

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故事92

蜘蛛修网

一座破旧的庙里住着两只蜘蛛,一只在屋檐下,一只在佛龛上。

一天,旧庙的屋顶塌掉了,幸运的是,两只蜘蛛没有受伤,他们依然在自己的地盘上忙碌地编织起蜘蛛网。

没过几天,佛龛上的蜘蛛发现自己的网总是被搞破。一只小鸟飞过,一阵小风刮起,都会让它忙着修上半天。

它去问屋檐下的蜘蛛:“我们的丝没有区别,工作的地方也没有改变。为什么我的网总是会破,而你的却没事呢?”屋檐下的蜘蛛笑着说:“难道你没有发现我们头上的屋檐已经没有了喷”

智慧启迪

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有从主要总下手的习惯,即从关键处下手,避开细枝末节,找准问题的根源,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故事93

熊的不同选择

在很多年以前,有一群熊欢乐地生活在一片树木茂密、食物充足的森林里。

后来,地球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森林被雷电焚烧,动物四散奔逃,熊的生命也受到威胁。于是有一部分熊提议说:“我们北上吧,在那里我们没有天敌,可以使我们发展得更强大。”另一部分则反对说:“那里太冷了,如果到了那里,只怕我们大家都要被冻死、饿死。还不如去找一个温暖的地方好好生存,可供我们吃的食物也很多,我们也会很容易生存下来。”争论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结果,一部分熊去了北极边缘生活,另一部分则去了一个四季温暖、草木繁茂的盆地居住下来。

到了北极边缘的熊,逐渐学会了在冰冷的海水中游泳,到海水中捕食,甚至敢与海豹搏斗……渐渐地,他们比以前更大更重、更凶猛,成了今天的北极熊。另一部分熊到了盆地之后才发现:根本无法和这里的肉食动物竞争,也无法与数量更大的食草动物竞争,于是只好改吃别的动物都不吃的东西——竹子,这才得以生存下来。渐渐地他们变得好吃懒动,体态臃肿不堪,演化成了现在的大熊猫。如今日益减少的竹林,使得大熊猫几乎濒临灭绝,只能被关在动物园里,靠人类的帮助才能生存。

智慧启迪

在逆境中,经受各种考验与锤炼,百炼成钢,就像北极熊那样成就了自己非凡的意志品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

故事94

螳螂法官的误判

一天,螳螂法官对犯罪的蜗牛和水螅进行审判,它威严地站在审判席中央,用镰刀似的前脚举起判决书:“水螅害死同胞,罪大恶极,证据确凿,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死刑用刀把脑袋割成两半执行。”

水螅听到这个判决,心里暗暗窃笑。场内,顿时议论纷纷。“安静!安静!”螳螂接着又宣布:“贪嘴蜗牛偷吃禁食植物,犯罪情节轻微,根据刑法第一五一条规定,切掉触角予以教训。”贪嘴蜗半立即昏了过去,别的蜗牛都愤愤不平:“法官大人,你判得太重了。”

“胡说!”螳螂拍着石桌大叫道,“你们是法官,还是我是法官?谁再敢捣乱,我就拘留他!”

大伙都不敢出声了。

蜗牛的眼睛是长在长触角上的,短触角则是他们的“鼻子”。贪嘴蜗牛被切掉两对触角后,再也看不见东西,闻不到气味,找不到食物了,没过几天就死了。

而水螅呢,它的再生能力很强,脑袋被割成两半后,不但没有死,而且还长成了两个脑袋。从此,水螅中的犯罪率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蜗牛们向低等动物界最高法院告螳螂法官的状。

螳螂法官被撤了职。它很不服气,申辩说:“以前我在昆虫界当法官的时候,一直是按这个刑法审判的,谁都说我是个最公正的铁包公;现在,我还是按这个刑法审判,为什么要撤我的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