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公关办事有心计
13149100000086

第86章 善于创新,别让机会溜掉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人做不好的事,不一定就是难做的事。善于思考,懂得创新,不仅可以走出困境,而且会把事办成功。

举办奥运会是全世界一大盛事,这不仅是因为举办奥运会是国家的荣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一个“香饽饽”,一块“肥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20世纪后半期,举办奥运会却是让人害怕的事。

当时,连续几届奥运会举办后,主办国经济严重亏损,这让主办方很是心灰意冷。比如,1972年,第20届奥运会在联邦德国的慕尼黑举行,最后主办方欠下了36亿美元的债务,很久都没有还清;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行,最后亏损了10多亿美元,成了当地政府的一个大包袱;1980年,第22届奥运会在前苏联的莫斯科举行,前苏联比上两届举办城市耗费的资金更多,一共花掉了90多亿美元,造成了空前的亏损。

面对这样的前车之鉴,1984年的奥运会几乎到了无人敢涉足的地步,最后美国的洛杉矶看到没有人敢拿这个烫手的“山芋”,就以唯一申办城市“获此殊荣”。美国虽然也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其大国实力,但是,等“夺取”了举办奥运会的权利之后,美国政府却公开宣布,对本届奥运会不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同时,洛杉矶市政府也说,不反对举办奥运会,但是市政府不提供资金支持……

情况有些令人尴尬,谁能够出来挽救这场危机呢?洛杉矶奥运会筹备小组不得不向一家咨询公司求救,希望这家公司寻找一位高手帮助解决当前的问题,使政府不必补贴一分钱就能举办好这届奥运会。

这家公司没有懈怠,根据奥运会等备小组提出的要求,他们动用了能收集到的各种资料,用计算机进行广泛地搜索。结果,计算机反复出现一个名字:彼得·尤伯罗斯。

彼得·尤伯罗斯,1937年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文斯顿的一个房地产主家庭。大学毕业后在奥克兰机场工作,后来又到夏威夷联合航空公司任职,半年后担任洛杉矶航空服务公司副总经理。1972年,他收购了福梅斯特旅游服务公司,改行经营旅游服务行业。1974年,他创办了第一旅游服务公司。经过短短4年的努力,他的公司就在全世界拥有了200多个办事处,手下员工1500多人一跃成为北美的第三大旅游公司,每年的收入达2亿美元。

从他所取得的业绩来看,不能不说是惊天动地,其非凡的管理才能由此可见一斑。在这种情况下,彼得·尤伯罗斯被选中承担奥运会组委会主席的重任,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间。

彼得·尤伯罗斯虽然接手了重任,但举办奥运会的难处是他始料不及的。一个堂堂的奥运会组委会,居然连一个银行账户都没有,还是他自己拿出100美元设立的。当他拿着别人给他的钥匙去开组委会办公室的门时,居然打不开。原来房地产商受到了一些反对举办奥运会人的影响,在最后把房子卖给了其他人。事已至此,没有任何退路,尤伯罗斯果断决定临时租用房子——在一个由厂房改建的建筑物里开始办公。一切重新开始。

在租房里,尤伯罗斯开始了他大刀阔斧的决策。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他经过充分的思考,不失时机地、果断地砍了三斧头。

第一,拍卖电视转播权。

尤伯罗斯是这样分析的:全世界有几十亿人,对体育感兴趣的大有人在。很多人不惜花掉多年积蓄、不远万里去异国他乡观看体育比赛,但更多的人是通过电视来观看的。事实也证明,在奥运会期间,电视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很显然,如果电视收视率大大提高,广告公司也会因此大发横财。

尤伯罗斯看准了这第一桶金子,他决定拍卖奥运会电视转播权。这在奥运会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要拍卖就要有一个价格,有人向他提出最高拍卖价格1.52亿美元。尤伯罗斯听后,笑着说:“这个数字太保守了,还不止这些。”

听了他的话,助手们都用惊奇的眼光望着他。这些人一致认为,1.52亿美元已经是天文数字了,在历史上也绝无仅有。那些嗜钱如命的生意人能够拿出这样一大笔钱已非常不错,可尤伯罗斯还不满意,那他的胃口太大了。

精明的尤伯罗斯早就看穿了助手们的心思,但他只是笑了一下,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他知道,这一仗关系重大,对以后的计划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于是,他决定亲自出马,前往美国最大的两家广播公司进行游说,一家是美国广播公司(ABC),一家是全国广播公司(NBC)。同时,他又策划安排几家公司也参与竞争。一时间报价不断上升。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仅拍卖电视转播权一项就获得资金2.8亿美元,这让许多人大跌眼镜。

第二,拉赞助单位。

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之间的激烈竞争,也是各个大企业之间的广告竞争,因为很多大企业都想通过奥运会宣传自己的产品。

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尤伯罗斯设法巧妙地加剧了这种竞争。奥运会组委会作出了这样的规定:本届奥运会只接受30家赞助商,一类产品仅选择一家,每家至少赞助400万美元,赞助者可以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某项产品的专卖权。在这种有专卖权的竞争诱惑下,各大企业都纷纷抬高自己的赞助金额,希望在奥运会上取得一席之地。

以饮料行业为例,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是两家竞争十分激烈的对手,两家都有志在必得的想法。可口可乐采取的战术是先发制人,一开价就喊出了1250万美元的赞助标码。面对这个价码,百事可乐显然没有心理准备,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对手拿走了奥运会的专卖权。

照片胶卷行业就更具有戏剧性了。在美国,乃至在全世界,柯达公司的名气都是响当当的。何达也自认为是“老大”,摆出“大哥”的架子,与组委会讨价还价,不愿意出400万美元的高价,拖了半年的时间也没有达成协议。就在这个时候,日本的富士公司乘虚而入,拿出了700万美元的赞助费买下了奥运会的胶卷专卖权。消息传出之后,柯达公司十分后悔,懊恼之余,把广告部主任给撤了。

由此可见,当时竞争有多么激烈。

最后,经过多家公司的激烈竞争,尤伯罗斯获得了3.85亿美元的赞助费。

第三,拍卖。

在别人那里,奥运会是赔本的买卖,但对尤伯罗斯来说却不一样。他手中拿着奥运会的王牌,在各个环节都能让富豪们及有钱的人掏腰包。

火炬传递是奥运会的一个传统项目,每次奥运会都要把火炬从希腊的奥林匹克村传递到主办国和主办城市。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也是如此。该次传递路线全程高达1.5万公里,最后传到主办城市洛杉矶,在开幕式上点燃火炬。

以尤伯罗斯为首的奥运会组委会在传递上又开始做文章。他们规定:凡是参加火炬接力的人,每个人要交3000美元。由于很多人都认为,参加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是人生中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拿3000美元也“值”,所以,仅这一项,尤伯罗斯又筹集了3000万美元。

另外,奥运会组委会还规定:每个要到奥运会做生意的厂家,必须赞助50万美元才可以。结果,有50家杂货店或废品公司出了50万美元的赞助费,获得了在奥运会上做生意的权利。

除此以外,组委会还自己制作了各种纪念品、纪念币等,以高价出售。

最终,洛杉矶奥运会不但没花美国政府和洛杉矶市政府的一分钱,还盈利2.5亿美元,创造了奥运史上的一个奇迹。从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奥运会的举办权成了各个国家争夺的对象,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尤伯罗斯之所以能够在危难之中创造奇迹,关键是因为他的奇思妙想和果断决策的能力,这使得他善于发现可以赚钱的东西,善于发现市场的竞争点。更重要的是他有极强的创新精神,让他能在困境中及时捕捉关键的机会,并能坚持下去,最终取得成功。

不要以为创新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从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产生创新的灵感;也不要以为现在有那么多的创造发明,自己已经“无新可创”,只要是“有心人”,不断丰富知识、不断更新思想,就会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