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公关办事有心计
13149100000012

第12章 因势利导找准方法者赢(3)

说完诸葛亮就背了一遍《铜雀台赋》,说道:“其中有两句,‘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周瑜听了以后勃然大怒,离开座位指着北方大骂曹操。诸葛亮急忙起身制止,说:“汉朝的时候,匈奴屡屡侵犯边疆,汉朝皇帝为了和亲把公主都给了人家,现在只不过是民间两个女子,都督大可不必如此惋惜。”

周瑜听了说道:“大乔是孙伯符的妻子,小乔是我的老婆。”

诸葛亮听了假装道歉,周瑜说道:“我得到孙伯符的重托,怎么可能去投降曹操呢?刚才只不过是为了试一下您的诚意。希望您能够助我一臂之力,共同打败曹军。”

说服了孙权和周瑜之后,孙刘联盟自然形成,并在赤壁之战中击溃了曹操。

在孙刘联盟的过程中,固然有孙权和周瑜不甘屈服曹操的因素在里面,可是如果不是诸葛亮巧妙地使用了激将法,促使东吴早下决心,恐怕两家的联盟在还遥遥无期的时候,形势危急的刘备早就被曹操拿下了。

在办事的时候,如果办事人觉得软语哀求不成,不妨试试激将法,也许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

7.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所谓循序渐进是指公关办事时不要操之过急,应该设计好步骤,计划好方案,等时机成熟了,事情自然也水到渠成了!

林石是一家报社的总编,总为自己身边缺少一位精明干练的助理而发愁。最后他在朋友中发现了一位杰出的人才,非常适合这个职位。但是这位名叫周海的朋友刚从一家公司辞职,很想回家乡去从事律师职业,对于做报社记者并没有什么兴趣。

林石认为周海如果能够来报社的话,肯定能帮助自己将这家报社发展壮大,可是如何才能让周海抛弃自己的计划,在报社里就职呢?这让林石非常伤脑筋。因为他知道,虽然自己跟周海的关系非同一般,可是要想让周海放弃自己一直以来的计划,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可能会被当场拒绝。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林石有了主意。

一天,林石请周海出去吃饭,吃完饭又顺便邀请周海去报社玩。到了报社以后,林石先陪着周海聊了一会儿,随后出去接了一个电话。出去后不久,林石进来叫过周海,非常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恰巧有个编辑不在,所以麻烦你帮我写一篇社论。”周海虽然推辞,表示自己写不好,但是林石一再坚持,最后周海在无法拒绝的情况下帮林石写了一篇社论。

林石的眼光果然非常独到,周海写的社论观点新颖、论证严密、用语恰到好处,包括报社里的一些老编辑都极为称道。由于那位编辑请了假,林石就邀请周海暂时顶一个礼拜的缺。

周海也感觉做这个挺顺手,而且挺有意思,就答应了。一个月以后,林石干脆让周海担任了这个职务,周海也没有推辞。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周海已经放弃了回家乡去做律师的打算,留在报社作新闻记者了。

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林石正是凭着这一策略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周海呢?正是在试一试、帮帮朋友忙的心理下尝试了这个工作,同时干起来也觉得很轻松,于是,不知不觉地扭转了自己人生的航向。

林石的策略可以说是极为高明。在事前,他一点儿也没有透露自己的意思,只是劝周海帮助自己写一篇社论,接着又劝周海顶一个礼拜的缺,既没有要求什么,也没有劝说什么,结果自己的目的却非常圆满地实现了。

生活中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如果一开始让对方接受某个结果,势必会非常困难,还很有可能被拒绝,但是如果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则可能让对方心甘情愿地进入你的轨道,顺着你的意思,乖乖地为你办事。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火把油锅里的油烧得沸腾起来,将一只青蛙丢进去,结果青蛙刚一接触油面,就迅速地跳离,奇迹般地生还。这样的实验做了几次,每次青蛙都有惊无险地逃生了,大多只是略微被烫伤了一点儿,其他均无大碍。

接着实验者再放了一口盛着大半锅清水的锅,又抓了一只青蛙放进锅里。青蛙在清水里快活地游动,并没有感觉有丝毫的不适。确实,青蛙在这冰凉的清水,跟在河里并没有什么区别。

实验者在锅底放了一点儿柴草,点着了火。火势不是很大,水温开始慢慢加热,但升温并不是很明显。青蛙慢慢地感觉到了不舒服,然而它并不在意,继续待在锅里。火越来越大,水温越来越高,青蛙也越来越感觉不舒服,于是它想跳出水面,然而这个时候青蛙已经没有力气从锅里跳出来了,最后死在了滚烫的开水里。

这个实验也进行了好几次,最终没有一只青蛙能成功地逃离。

这不禁让人陷入了沉思:在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够逃生;在慢慢加热的热水里,青蛙反而死在里面,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油锅的危险比较明显,当青蛙刚遇到高温的时候,生命的本能让它在一瞬间做出判断,并顺利逃离。可是当它置身水锅时,因为水温是慢慢升高的,青蛙逐渐适应了水的温度,所以根本认识不到危险,可等到水温升高到危险的时候,青蛙即使感觉到也无法适应的时候,已经失去了从水中一跃而出的能力,只能乖乖等死。

办事的时候也是这样,面对一件别人无法接受的事情,刚开始先提出一些微不足道的要求,让他们做一些比较容易接受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对方往往会答应你的要求,接着再提出进一步要求,逐步加深,直到一切成为既定的事实。这种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的方式往往能够使对方一步步按照你的安排走向你设计好的终点。

比如说,有人想对公司的主管进行培训,可是主管属于基层领导,一般都比较忙,如果直接说出来,肯定会遭到反对。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不妨采用以下的方式。

A:新来的人员技术不行啊,看来需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

B:嗯,确实如此。只有训练才能让他们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对于他们本人、对我们公司都有好处,

A:但是,负责训练的人选,也应该慎重考虑,不能马虎,懒师傅是很难教出好徒弟的。

B:对,管理人员的素质也要提高,才能让他们起到表率的作用,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部下。

A:完全赞成,你说得非常有道理。然而,主管们一般都比较忙,哪有时间进行培训啊?

B:但是为了训练好新来的人员,也别无他法。

A的目的是对主管进行培训,但是在这个对话里,最先的话题却是“训练新人”,接着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讨论的重点——训练主管,最后还让B说出了自己的目的,这正是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办事方法的灵活运用。

在办事的时候,如果直接提出要求,对方很可能一口回绝,但是如果能够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则可以一步步地让他接受。

8.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在做事的过程中,如果遭遇了困难,碰到了很难解决的问题,不妨试试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办法,把那些貌似巨大的工作,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再逐一解决。在不经意中你将会发现,距离目标已经越来越近。

195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罗伯特先生制订了一个宏伟的计划:想为该州所有的病残儿童建造一座护理医院。罗伯特先生向一位着名的建筑设计师表达了自己的构思:“我想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医院,而是一座孩子们的乐园。”

经过建筑师的细致推算,罗伯特先生发现,建造这样一座医院大概需要600万美元,这不但远远超出了罗伯特先生的承受能力,更超出了他的想象范围,因为罗伯特先生实际上根本没有多少积蓄。也就是说,建造这座医院所需要的600万美元基本上全部要靠募捐,而这无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是几年后,病残儿童护理医院却拔地而起,成为加利福尼亚人的骄傲。这座医院花费的资金也不是600万美元,而是这个数字的3倍多,总共耗资2000多万美元。这不得不让人惊叹,因为罗伯特先生几乎创造了一个奇迹,

完成这样一个近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罗伯特先生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他的诀窍就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在得知建造医院需要一笔如此庞大的资金后,罗伯特先生并没有灰心丧气,他开始制订募捐计划。

首先,罗伯特先生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目标——600万美元,然后在这个目标下面列举了如下几条实现计划的方法:

(1)找1笔600万美元的捐款;

(2)找6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3)找15笔40万美元的捐款;

(8)找6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9)通过卖出医院的冠名权获得一部分资金。

经过罗伯特先生两年时间的努力,依靠这种化整为零的办法,最终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就这个事情而言,乍一看的确是令人望而生畏,似乎这个目标根本无法实现,但是化整为零以后,看起来就截然不同了。比如说,向任何一个人募捐600万美元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向人募捐1万美元却是可以办到的。把这600万美元分成若干等分,向这个人募集1万美元,向那个人募集5000美元,各个击破,逐一完成,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目标终能实现。

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有些目标看似无法完成,有些事情看起来非常困难,但只要把它们细化、逐个解决,最终你将会发现,事情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样难。

1984年,在东京举行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超越了众多长跑好手,轻松夺魁。人们在惊叹之余,也很好奇,想知道这位选手有什么诀窍。可是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能够轻松夺冠时,这位选手语出惊人:“依靠智慧。”众人以为他故弄玄虚,因为谁都知道,在马拉松比赛中,最关键的是体力和耐力,和智慧没有太大关系。

然而在不久后的又一次马拉松比赛中,该名运动员再次成为第一。当有人询问他的成功诀窍时,答案依旧是“依靠智慧”。人们不禁半信半疑,但是怎么也想不明白马拉松夺冠跟智慧有什么关系。

直到几年后,人们在他写的一本自传中才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原来该名选手在每次参加比赛之前,都会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察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做上记号。例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桥梁……这样一直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他就奋力跑向自己的第一个目标,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就这样,数十千米的路程在细化成为几十段很短的距离之后,被他逐一完成。

也许人们还不大明白把整个路程划分成多个部分逐一完成有什么作用,那么就再来看一个心理学家所做的实验。

有三个人,分别让他们背负重物去10千米之外的一个地方,代价是30美元,那个时候一个人一天的工资也不过20美元。

第一个人既不知道那个地方在哪儿,也不知道要走多长时间,只被告诉跟着向导往前走就可以了。结果刚走了不到3千米,这个人就开始不耐烦,觉得很累,并不断询问还有多远。走到一半的时候这个人开始后悔。在快要走完全程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因为他觉得不划算。

第二个人知道地方在哪儿,也知道路程有多远,但是因为路径不熟悉,也不知道路面的标志,所以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估计行程。这个人在走到一半的时候询问还有多少路程,在走完2/3路程的时候开始变得焦躁、感觉疲惫,不过最终他还是走完了全程。

第三个人知道去哪儿,也知道到那里有多远,而且他对道路很熟悉。这个人很轻松地走完了全程。

同样的一段路程,三个人的身体状况也差不多,可是为什么一个人没有走完,还有一个在路上显得很烦躁、感觉很累,只有一个人轻松愉快地完成整个实验,原因何在?

心理学家最后得出结论:如果人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往往会被未知的困难吓倒;如果知道丁目标,尽管看似很难完成,但是如果将目标划分为一个个比较容易实现的步骤,并逐个完成,那么最终将会轻松达到自己的目的。

事情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做事的方法,化整为零会帮助你逾越障碍。

9.投其所好,攻其软肋

要想把事情办好,寻找对方的软肋、找到对方的弱点,投其所好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某大型跨国集团的老总博基耶夫是一位非常着名的商人,他对机电行业有很多革新创造,并一手创建了自己的公司,获得了巨额财富。

发财致富以后,博基耶夫将大量的钱财捐献给了慈善事业,并曾经在一个城市捐钱修建了一所音乐学校和一座漂亮的大剧院。

尽管博基耶夫乐善好施,但是他的工作确实很忙,这给那些希望跟他做生意的商人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为博基耶夫给他们的洽谈时间通常都不超过五分钟,这一点儿时间根本不足以说服博基耶夫接受他们的方案。

西伯利亚一家制造桌椅板凳的公司很想将他们的产品推荐给刚竣工的音乐学校和大剧院,但是这样的事情最好能跟博基耶夫本人商谈。不过博基耶夫的助理提醒这位桌椅板凳公司的负责人艾米说:“博基耶夫先生工作太忙,正常来说他只有五分钟的时间接待你。”

当艾米走进博基耶夫的办公室时,先打量了一眼办公室,看见博基耶夫正在办公桌旁埋头工作,心中有了主意。

过了一会儿,专心致志工作的博基耶夫才发现艾米,先跟他打了一声招呼,然后询问他有什么事情。

艾米在做完自我介绍之后,没有谈及生意,而是用充满羡慕的口气说道:“博基耶夫先生,我刚一走进您的办公室,就被惊呆了。您知道我是一个普通的小商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办公室。假如我能够拥有这样一间办公室,我一定很乐意在这里工作。”

很显然,艾米的话引起了博基耶夫极大的兴趣,他欣然说道:“你的话提醒了我。这间办公室确实布置得非常漂亮,当初刚装饰好的时候,我也非常喜欢。但是现在,因为事情太多,根本无暇顾及它,就算是整天坐在这里,电没有工夫去多看它一眼。”

艾米走到博基耶夫的办公桌前,摸着光滑的桌面,问博基耶夫:“这是英国橡木制作的吗?据我所知,一般人用的都是意大利橡木。”

博基耶夫肯定了艾米的眼光,说道:“你说得很对,这是从英国运来的。我有一个朋友懂得木料的好坏,这是他亲自为我挑选的。”

就这样,两个人逐项评论房间的装修配置、装饰工艺,聊得非常投机。接下来还谈到了工作、生活、经商等,时间也远远不止五分钟。最后艾米不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合同,而且跟博基耶夫成为好朋友。

在公关办事的时候,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投其所好。很显然,艾米之所以能够得到那份合同,并和博基耶夫成为好朋友,关键就在于他找到了博基耶夫的软肋,并重点进攻。

一个人的弱点在哪里?那就是喜好。在公关办事的时候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对方的喜好,那么你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增,看看赵先生的故事你可能就更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