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公关办事有心计
13149100000010

第10章 因势利导找准方法者赢(1)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只要在道德和法规等的允许范围内,能把事情做成的就是好方法。每个人都想把事情办好,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却很重要,进退、刚柔、软硬、方圆都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如何根据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解决问题。要想做到这一点,在办事的时候多长几个心眼是重中之重。

1.防止盲目,有的放矢

盲目做事情是很让人忌讳的,像无头苍蝇一样瞎撞一气,碰得头晕眼花却找不到目标,往往都是以失败告终。

《列子·说符》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这个故事是说:杨子的邻居家跑丢了一只羊。邻人立刻率领亲戚朋友们去追寻,并邀请杨子的仆人一同前去。

杨子说:“嘿!不就是跑丢了一只羊吗,何必要这么多人去追寻呢?”

邻居解释说:“岔路太多了,人少了找不过来!”

过了一段时间,邻居带人回来了。杨子问道:“羊找到了吗?”

邻居说:“没找到,跑丢了。”

杨子又问:“这么多人怎么会找不到一只羊呢?”

邻居说:“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站在岔路口,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去找,只好回来了”

杨子听了这话,神情变得忧愁,好长时间都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

杨子的门徒感觉很奇怪,便向他请教说:“羊不是很值钱的畜生,况且不是先生家的,您这样闷闷不乐、满脸忧愁,究竟是为什么呢?”

杨子没有回答,弟子们还是摸不着头脑。

这是一则成语故事,名字就叫《歧路亡羊》,意思是说事情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这对于那些做事的人来说,无疑是敲响了警钟。

每一种事情都不像数手指头那么简单,如果盲目行动,不找准正确的方向,距离成功只会越来越远。相反,找准方向、有的放矢,则会让事情变得容易,更接近于成功。

甘先生现在是一位小有成就的商人,开着私家车,住着小楼房,还拥有相当的资产。但是三年前他完全不是这样,那时候他整天忧心忡忡,为自己的公司经营不善而绞尽脑汁。短短几年时间,甘先生何以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只因为甘先生以前的经营是盲目出击,如今是有的放矢而已。

几年前,甘先生看见服装行业有着非常好的前景,别人都在大把大把地赚钱,于是他也赶紧注册了一个公司,专门经营服装的批发销售。然而甘先生在开公司之前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他自己并不太了解这个行业,更没有对此做过细致的分析,以至于半年下来,甘先生的积蓄就已经全部陷入其中。

甘先生为此成天长吁短叹,心急如焚,可是要让他就此罢手,他又心有不甘,因为那意味着在短短半年时间,他前边十多年的努力就打了水漂。可是如果不就此收手,又该怎么办呢?甘先生看着堆积在店里无人问津的产品,一筹莫展。

偶然的一个机会,甘先生遇见了昔日的大学同学。那位在大学里表现平平的同学现在已经有了千万资产,这让甘先生大为惊讶。他没有想到,过去那个看起来毫不起眼,完全看不出能有什么大作为的人,十来年的工夫,竟然获得如此成就,想想自己的窘境,甘先生感叹不已。

在和同学的闲聊当中,甘先生问及从事的行业,对方倒也坦然相告,说是生产销售电子产品。甘先生不禁一怔,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大学里学的就是这个虽然说后来接触的少了,可是相对于一般人来说,自己知道的还是比较多的。和那位同学分手之后,甘先生就开始留意身边的那些电子产品,并不时咨询一下那位同学。经过半年时间的调查研究,甘先生感觉自己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因为以前失败的教训,甘先生现在已经谨慎了很多,他先是亲自去南方那些生产电子产品比较集中的地方,仔细观摩研究,还做了详细的市场调查,最后还找自己的同学帮忙分析。经过综合研究,他下定决心,不再做服装,一心做电脑的组装和维修。

半年过后,甘先生的店铺扩张了三倍;一年以后,甘先生在外地开设了分店……

如今甘先生谈起这几年的经历,颇有几分感慨。他说:“如果当初还是那么盲目,看见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那么很可能已经破产了。之所以能够有今天这点儿成绩,完全是因为找准了目标,有的放矢。”

歧路亡羊的教训是每一个办事的人都应该谨记的。在做事的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不得盲目,应该抓住目录标,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接近成功。

2.找能解决问题的人

常言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在战争中,袭击敌方的指挥中枢,一举拿住对方的关键人物,可以让敌人群龙无首,不战自溃,轻易获得战争的胜利。在办事的时候,找到能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获取对方的协助,无疑也能够事半功倍,轻松解决问题。

在很多时候,办事人为了能把事情办好,往往是说破嘴、跑断腿,可是却起不到什么效果。问题在哪里?没有找到关键人物。而有些人面对看似很困难的问题却能轻松解决。原因何在?找到了关键人物。

所以说,在面对非解决不可的难题时,找到能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是重中之重。找到关键人物,得到他们的帮助,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什么人是关键人物呢?能够把事情解决的人或者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人就是关键人物。从这点来说,待办事情的主管人员和上级领导自然属于关键人物,他们直接掌管着这些事情,只要他们点点头、说句话,难题就能迎刃而解。但关键人物不一定就是在台面上看得见的人物,就如同唐高宗后期,尽管李治是皇帝,但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皇后武则天,所以一些幕后人物也可能是关键。

宋朝的蔡京是历史上着名的奸臣,他身居宰相之职,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却一度被宋徽宗罢官。眼看仕途一片暗淡,蔡京自然不甘心就此退出政治舞台,于是多方活动,意图东山再起。

为了重新获得宋徽宗的信任,蔡京找到了几个人,分别是宋徽宗宠爱的郑贵妃、信任的大臣郑居中以及自己的门人弟子。

首先,蔡京让自己的门人弟子给皇帝上书,为他鸣冤叫屈,说蔡京的做法并非独断专行、胡作非为,而是来自于皇上的旨意。

鸣冤的奏章本来很常见,但是关键在于把皇帝牵了进去,这就不得不让皇帝斟酌了。再加上蔡京本来也不是耿直之辈,很能讨皇帝的欢心,所以皇帝并不厌恶蔡京,见到这些为蔡京说好话的奏章,不免有些意动。

看到这种情景,蔡京的第一个关键人物出面了,那就是郑贵妃。郑贵妃识文断字,对于爱好风雅的宋徽宗来说很有吸引力,因此深受皇帝的宠爱,有些事情甚至还会跟她讨论讨论。受蔡京托付的郑贵妃充分发挥了“枕边风”的作用,不时为蔡京说几句好话,言外之意就是宋徽宗用人不是很恰当,放着蔡京这样一个能干的人不用,却将他罢官。这么一说,宋徽宗就已经开始回心转意了。

紧跟着蔡京所找的第二个关键人物出场,那就是宋徽宗信任的大臣郑居中。郑居中为了达到目的,不但自己去为蔡京说情,还联络了好友吏部侍郎刘正夫,两个人先后觐见宋徽宗给蔡京说好话。

郑居中先进去觐见宋徽宗,见到皇帝之后说道:“陛下做了皇帝以后,前段时间的朝政都很清明,对于国家和百姓都很有好处,为什么要改过来呢?”

蔡京找人的眼光确实很厉害,郑居中的这番话表面上是在歌颂宋徽宗,一个字也没有提到蔡京,然而却是暗中褒奖蔡京。因为前段时间主持朝政的正是蔡京,肯定了宋徽宗,实际上就等于在褒奖蔡京。

不久,吏部侍郎刘正夫又进去觐见宋徽宗,他的意思跟郑居中差不多。

综上种种,宋徽宗终于下定决心,再次起用蔡京担任丞相。

蔡京的东山再起虽说跟郑贵妃等人的说情有直接关系,但归根结底还在于他自己善于办事,找准了能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郑贵妃和郑居中。试想一下,假如蔡京直接去找宋徽宗,很可能不但起不到作用,弄不好还会惹得龙颜大怒,岂不适得其反?

虽然蔡京其为人不敢恭维,但是其做事的方法却很有一套,今天人们在办事时不妨借鉴一二。

办事时,一定要找到能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这样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3.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要想把事情办好,掌握一定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有人曾经拿流水来比喻做事,说水流在遇到抵抗的时候,并不会以力服人,而是围绕着阻碍它前进的障碍物,慢慢侵蚀,逐渐推动;或者先暂时退却,等积蓄了更强大的力量之后,再一举越过或者冲倒障碍物。办事的时候也应该这样,遇到强有力的阻拦时,不要正面硬碰,要讲究策略,以退为进、以柔克刚,这才是应对那些看似强悍对手的有力武器。

办事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麻烦,暂时的退却,以柔和的方式来解决,效果可能更好。

有一位商场营业员,在面对蛮不讲理的顾客时,应付的绝招就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有一次,一位中年男子拿着一个电磁炉来到商场,要求换一个。那个电磁炉已经用得半旧了,也没有坏掉,可以肯定不是质量问题。

这位顾客走进商场以后,粗声粗气地跟营业员说道:“我没有用到两个月就坏了,这是什么破玩意儿?你们得给我换一个好的。”营业员虽然耐心解释,但这位顾客却不依不饶,还蛮不讲理地说道:“我来了你就得给退,光卖不退算什么,有你们这样的商场吗?”骂骂咧咧地跟营业员闹个没完。周围很快聚集了一大群顾客,在一边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营业员见到这种情况,便温和地说:“这个电磁炉已经用过一个多月了,质量并没有问题。按照商场的规定是不可以退的,你要是执意想换一个,那就卖给我好了,你去重新再买一个。”围观的人听了营业员这番话,互相低语这位顾客的不对。

这位顾客本来是想来这里闹一场,从而逼迫商场给他换一个新电磁炉的,没有想到这位营业员竟然会来这么一招,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愣了好大一会儿,才拿起电磁炉,灰溜溜地走了。

这位顾客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以旧换新,为此他以电磁炉质量不好为由,蛮不讲理地要求商场给他退换商品。这时候如果营业员据理力争,只会与他发生争执,这也是顾客想要的。因为把事情闹大之后,商场通常都会息事宁人,给他退换商品。但是营业员并没有上他的当,而是选择了退让,以自己的宽容反衬了对方的无理,也阻止了事态的扩大。

办事的时候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谁都会遇到难事,有时候面对突如其来的风暴,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

东汉时期,颍川郡太守寇恂是个很懂得顾全大局又非常聪明的人,对于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很头痛的事情,他总能处理得恰到好处。

有一次,贾复从京城洛阳去汝南郡,他手下的一个亲信依仗主子的势力为非作歹,在颍川郡杀了人,于是寇恂派人把他抓来,严加审问后在大街上砍头示众。很快就有人将此事报告了在汝南郡的贾复,贾复听到这件事后,认为这是寇恂故意驳他的面子,气得大声骂道:“欺人太甚了,打狗还得看主人,寇恂这小子竟然连声招呼都不打,就把我的人杀了,我绝饶不了他!”不久,当贾复从汝南办完事回洛阳,要经过颍川郡时,他对左右的人说:“我见到寇恂,一定要教训他。”

寇恂知道贾复内心不平,气还没有消,一定要找他的麻烦,但是因为彼此都是同僚,不便正面发生争执,于是就决定避开,不跟贾复见面。这时他手下的一个官员对他说:“难道您还怕贾复吗?如果是这样,我跟在您身边,他要对您不利,我就对他不客气!”寇恂听后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你知道战国时期的蔺相如吗?他有勇有谋,即使秦王都怕他,但当廉颇要与他一争高下的时候,他却让着廉颇。为什么呢?因为他要顾全大局。蔺相如能做到的,我寇恂难道做不到吗?”

但贾复毕竟是京城来的大官,他从颍川郡路过,太守完全避开不见面是没有道理的。寇恂想了想,既然不能硬碰硬,那就以柔克刚。于是他吩咐手下准备了丰盛的酒饭,当贾复和他的随从来到的时候,给他们好酒好菜招待,借此安慰贾复一行。

贾复的队伍一进入颍川郡的地界,郡里的官员们就按照寇恂的安排,热情地献上好酒好饭,并不断地劝他们多吃多喝。当贾复手下的人酒足饭饱时,寇恂突然赶来,对贾复的到来表示欢迎,简单的寒暄之后,他就推说有病,迅速离开了。贾复看着寇恂远去的背影,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很想跟寇恂发火,但吃人家的嘴软,刚刚吃得这么兴高采烈,转眼之间就跟人发火,实在有些过分,最后只能咽下心中的不满。

按理来说,寇恂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任何过错,但贾复对他有不满时,他既没有正面争论也没有竭力解释,而是以博大的心胸,以柔和、退让的态度来应对,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还没有伤和气,其办事技巧可见一斑。

所以,办事遇到困难时,要讲究方法,不要以硬对硬引发事端,而应该用柔和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以退为进,从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一般来说,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战术有哪些呢?

(1)先肯定对方,再道出自己的观点

任何时候如果直接驳斥对方的观点,接下来可能都是一场争论。即使你争赢了,也很难让对方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意见,从而不利于办事的成功。相反,肯定了对方的意见之后,再委婉地说出自己的看法,通常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2)诱敌深入。让其自乱马脚

如果对方的观点不正确,不妨先退让一步,给予肯定,然后逐层深入,细细剖析,直到推断出不合理的结果,对方自然心服口服,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你也能够轻松地达到目的。

(3)不做抵抗。让其无用武之地

如果你面对的是一堵墙壁,想必你再大的怒火也不会朝它发。如果一拳打到空气里,你还会继续出手吗?寇恂对付贾复所用的就是这一招。

善于办事的人,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常常以看似柔弱的方式去解决,恰到好处地做出一些退步,但实际上是为了前进,让问题更容易解决。

4.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办事时最基本的原则。即通过情感打动、以道理说服,从而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按照你的意见行事。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则心动,心动了事情就容易成功,善于办事的人莫不明白这一点。

解放初期,上海很多地方还保留着解放前的一些旧习惯。在一些工厂里,下班的时候对工人搜身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这种做法引起了工人们的强烈不满,屡屡和工厂老板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