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13110700000118

第118章 汉津赋[1]

蔡邕

本篇收入《蔡中郎集》,又见《古文苑》卷七、《艺文类聚》卷八、《初学记》卷七。其题材继承传统的“江海类”,而写法上则接近汉末咏物小赋。

夫何大川之浩浩兮,洪流淼以玄清[2]。配名位乎天汉,披厚土而载形[3]。登源自乎嶓冢,引漾澧而东征[4]。纳阳谷之所吐兮,兼汉沔之殊名[5]。总畎浍之群液,演西土之阴精[6]。遇万山以左回兮,旋襄阳而南萦[7]。切大别之东山兮,与江湘乎通灵[8]。嘉清源之体势兮,淡澶湲以安流[9]。鳞甲育其万类兮,蛟龙集以嬉游[10]。明珠胎于灵蚌兮,夜光潜乎玄洲[11]。杂神宝其充盈兮,岂鱼龟之足收[12]?于是遊目骋观,南援三州[13],北集京都,上控陇坻,下接江湖[14]。导财运货,懋迁有无[15]。既乃风焱萧瑟,勃焉并兴[16],阳侯沛以奔惊,洪涛涌而沸腾[17]。愿乘流以上下,穷沧浪乎三澨[18]。朝宗之形兆,瞰洞庭之交会[19]。

(《蔡中郎集》,《四部备要》本)

[1]汉津:即汉水。发源于陕西宁强北部的嶓冢山,上游名漾水,东南流经陕西勉县称沔水。东经褒城,合褒水,称汉水。最后在今武汉入长江。

[2]淼(miǎo):浩荡无际。玄清:指天空。此句写江水浩荡无际,远望与天空相接。

[3]配:匹配,对应。天汉:即河汉、银河。披:劈开。载:开始。此二句说汉水与银河相对应,劈开大地而始有其形。

[4]登:当作“發”,形近而误。《初学记》卷七、《古文苑》正作“發”。嶓冢:即嶓冢山,在陕西宁强北,汉水发源于此。澧:即澧水,发源于秦岭,流入渭水。

[5]纳:包容。阳谷:《初学记》卷七作“汤谷”即“旸谷”,古代传说中太阳升起之地。沔:沔水,汉水支流。殊名:不同的名称,指汉水流经不同地段的别称。

[6]总:汇集。畎(quǎn)浍(kuài):田间用于灌溉的沟渠,此指汉水支流。演:化育。阴精:地脉,水气。此二句写汉水汇集众流,化育西土之水气地脉而成江。

[7]遇:当作“過”,经过。《艺文类聚》卷八、《初学记》卷七正作“過”。万山: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西部。左回:折而向东。《水经注·汉水》:“汉水经万山北再向东折。”旋:环绕。南縈:向南流。

[8]切:靠近。大别:即大别山,地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汉水流经大别山东南而入长江,故称东山。江湘:长江和湘水。通灵:此指汉水与江、湘相通。

[9]嘉:嘉许,赞美。清源:清澈的源头。澹:安静。澶湲:同“潺湲”,水流舒缓貌。

[10]鳞甲:指鱼鳖之类水中生物。万类:极言汉水中生物之多。

[11]明珠:珍珠。胎:动词,孕育。夜光:指夜明珠。潜:深藏。玄洲:“洲”字疑为“渊”字之误。玄渊指深水处。

[12]神宝:指汉水所产之奇珍异宝。

[13]援:援引,连接。三州:指徐州、扬州、荆州。

[14]集:汇集。京都:指东汉都城洛阳。陇坻:又称陇坂,即陇山。地跨今陕西陇县与甘肃平凉,古代为出陕要道,地势险要。江湖:长江和彭蠡湖。此指汉水入长江而东汇入彭蠡湖。

[15]导:流通。懋(mào)迁:贸易。懋,通“贸”。以上几句说汉水与众多大江大河流通,水路航运便利,可以沟通财货,以利天下。

[16]焱(biāo):通“飚”,暴风,飓风。勃焉:犹勃然,狂暴的样子。

[17]阳侯:传说中的波涛之神。沛:强劲。

[18]沧浪:即沧浪之水,指汉水流经湖北段。《书·禹贡》云:“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胡渭《禹贡锥指》云:“沧浪者,汉水之色。”三澨(shì):水名,在湖北境内。

[19](qù):同“觑”,观看。朝宗:诸侯朝见天子,此指百川汇入大江之貌。《周礼·春官·大宗伯》注曰:“春见曰朝,夏见曰宗。”宋王十朋诗曰:“江汉西来于此会,朝宗东去不需分。”清嘉庆《汉阳县志》曰:“江水、汉水其流湍急,又合为一,共赴海也。犹诸侯之同心尊天子而朝事之。”形兆:形状和气势。瞰:从高处向下俯视。

江海川渎是赋的常见题材,蔡邕《汉津赋》铺写汉江从发源地至流经各段的水势地理,及其入长江、接洞庭,四通八达,航运便利,可以通财导货。汉江自古即为重要航道。《山海经》曰:“嶓冢之山,汉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书·禹贡》曰:“嶓冢道漾,东流为汉。”汉水也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左传·僖公四年》载齐桓公伐楚,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对汉江流域的经营与对江汉的歌咏,可以远溯先秦。《诗·大雅·江汉》云:“江汉汤汤,武夫洸洸。”《诗·小雅·四月》亦云:“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写出了其独具之气势。早在周代,即注重对汉水流域的开发。《诗·周南·汉广》毛传曰:“文王之化,被乎南国,王化行于江汉之域。”蔡邕《汉津赋》的构思,即受上述传统思想的影响,但同时在描写之全面,叙述之生动方面,又是对此前诸作的超越。

《汉津赋》分三层从三个方面对汉水进行铺写:第一层从开篇至“淡澶湲以安流”,主要写汉水得天地之造化而成其形势,发源嶓冢,博纳众流,名兼众善,左回南萦,最终通乎江湘的浩荡气势。第二层从“鳞甲育其万类”至“懋迁有无”,写汉水孕育万有,神异之物及珍珠宝贝应有尽有。同时汉水与江湘相通,四方辐辏,可以通天下之财货,是所经之地重要的经济命脉。第三层从“既乃风焱萧瑟”至结尾,写狂风乍起时,汉江波涛汹涌,奔腾疾驰之情状,以及自己渴望乘势而上,一睹沧浪三澨及洞庭波涛水势的愿望。虽是虚写,但与第一层形成呼应。此赋在写法上以简洁生动见长,赋文紧扣汉水起源、流向及入江行程来写,叙述条理清楚,气势逼人。

梁简文帝《玩汉水诗》云:“杂色昆仑水,泓澄龙首渠。岂若兹川丽,清流疾且徐。离离细碛净,蔼蔼树阴疏。石衣随溜卷,水芝扶浪舒。连翩写去楫,镜澈倒遥墟。聊持点缨上,于是察川鱼。”相比之下,虽风格不同,然在构思上与《汉津赋》有相似之处。

(韩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