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
《天下有五墨墨》见于《新序·杂事一》,记载了春秋时晋国师旷讽谏晋平公之事,亦当是《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所著录“《师旷》六篇”的佚文。“五墨墨”即五种昏暗不明之事。
晋平公闲居,师旷侍[1]。平公曰:“子生无目眹[2],甚矣子之墨墨也[3]。”师旷对曰:“天下有五墨墨,而臣不得与一焉[4]。”平公曰:“何谓也?”师旷曰:“群臣行赂,以采名誉[5],百姓侵冤[6],无所告诉,而君不悟,此一墨墨也;忠臣不用,用臣不忠,下才处高,不肖临贤[7],而君不悟,此二墨墨也;奸臣欺诈,空虚府库[8],以其少才,覆塞其恶[9],贤人逐,奸邪贵[10],而君不悟,此三墨墨也;国贫民罢[11],上下不和,而好财用兵,嗜欲无厌[12],谄谀之人,容容在旁[13],而君不悟,此四墨墨也;至道不明,法令不行,吏民不正[14],百姓不安,而君不悟,此五墨墨也。国有五墨墨而不危者,未之有也。臣之墨墨,小墨墨耳,何害乎国家哉?”
(石光瑛《新序校释》,中华书局,2001年)
[1]侍:陪从在尊长身边。《论语·公冶长》:“颜渊、季路侍。”
[2]眹(zhèn):原文改为“朕”,并云:“旧本作‘眹’。”今据以改回。无目眹:指眼睛上下黏合无缝隙。眹:目缝。《周礼·春官·序官》郑玄注引郑司农云:“无目眹谓之瞽。”孙诒让《正义》:“先郑云‘无目眹’者,盖谓目缝黏合,绝无形兆。”
[3]墨墨:昏暗、暗昧貌。《管子·四称》:“政令不善,墨墨若夜。”《太平御览》卷四二八引作“默默”,义同。
[4]与(yù)一:参与其一。与,预,参与。《太平御览》卷四二八正引作“预”。
[5]此二句指:群臣贿赂人主左右以获取显名令誉。采:采获、求取。
[6]侵(jìn)冤:沉冤。侵,通“浸”,沉。
[7]不肖临贤:指不贤之徒居高位统治贤才。临:(居高位)统治(下民)。
[8]空虚府库:使府库空虚。《类说》卷三引作“府库空虚”。
[9]覆塞:遮盖、掩蔽、掩饰。
[10]奸邪贵:《太平御览》卷四二八引作“邪臣贵”,与上“贤人逐”对文。
[11]罢(pí):通“疲”。
[12]厌:满足。
[13]容容:随众附和。《史记·张丞相列传》:“其治容容,随世俗浮沉。”又,《说苑·臣术》:“怀其智,藏其能,容容乎与世沉浮,上下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
[14]吏民:疑当为“吏人”。原文“吏民”指官吏与人民。谓“吏不正”可,谓“民不正”似难通;且下文云“百姓不安”,则与“民”又语义重复。故“民”乃“人”之误。先秦古籍中此例甚多,兹不例举。“吏人不正”则专指官吏不正,正上承“法令不行”,且下与“百姓不安”相对。
评
《新序》所载很多故事本不是严肃的史实,因而多富有民间流传的痕迹,体现着口传文学的特征。本文便是一篇这样的作品。清人全祖望批评刘向“道听途说,移东就西,其于时代人地,俱所不考”,显然是未能理解《新序》的性质而以严谨的史籍苛责了。本篇所记师旷与晋平公之间的对话,其事或有,然已不可具考。而《新序》之所载,语多修饰,当是瞍矇一类的人在讲诵的过程中润色、敷衍而成。其中师旷的对答,围绕“天下有五墨墨”并列展开,排比铺陈,且多用四言;末尾“国有五墨墨而不危者,未之有也。臣之墨墨,小墨墨耳!何害乎国家哉”总括大意、收束全文,其体式与后来的文赋极其类似,由此可见瞍矇在赋体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本篇的内容,石光瑛《新序校释》云:“平公之言,轻慢其臣,师旷因事纳规,其言深切可味。”这自然是不错的,不过却有些过于严肃了。晋平公以师旷之生理缺陷作为嘲笑的话题,其轻浮与简傲跃然纸上;而师旷巧借“墨墨”之语另做文章,将人之“墨墨”转到国之“墨墨”上,这与《炳烛》中“暮何不炳烛乎”的构思大致是一致的。师旷之语,鞭辟入里,谏中有讽,针锋相对,毫不留情。民间文学的天真与夸饰也就体现了出来。
(马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