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要懂得的106条人生经验
13091700000008

第8章 修养是你立足的身价(3)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各种各样的诱惑充斥着年轻人的大脑,面对名利诱惑,需要一种淡泊的情怀来面对,更要拥有智慧的双眼。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不想默默无声、碌碌无为地活一辈子,这是人之常情。但在求取名利时应该做到:少一点欲念,多一点洒脱,脚踏实地、孜孜不倦地去追求,自然会水到渠成。

如果对于名利过分地追求,往往会导致很多人们最不愿见到的事情发生。比如,父子不和,君臣猜疑,兄弟反目成仇等等。如果人们把名利当作过眼烟云,看的非常淡薄,那么在这个世界上妒忌之语、诽谤之为、仇杀纷争之乱将会少之又少。所以人们应该衡量事情的利弊,擦亮双眼看清事物,看淡名利。

唐代诗人宋之问有个外甥叫刘希夷,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一日,刘希夷带着自己新作的《代白头吟》请求舅舅指点,宋之问让刘希夷先读一遍他的诗,于是刘希夷扬声诵读:“……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宋听了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刘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人看。宋之问道:“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刘希夷言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

刘希夷走后,宋之问开始翻来覆去念这两句诗,越念越觉得此诗非同寻常啊,如果一面世,定会成为千古绝唱,一举名扬天下。想到这,他开始动了歪念头,如果此诗属于自己那岂不是一夜成名了吗?那怎样才能从外甥那得到这首诗呢?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希夷死。后来,宋之问真的这样做了,当然宋之问最后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先被流放到钦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闻之无不说:“宋之问该死,是天之报应。”

事实上,追求名利并非坏事。名誉感很多时候会成为人们进取的动力,许多人怕玷污自己的名声而不搞旁门左道,积极进取使自己在所处的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口碑。如果追求名利过分急切,就容易走上旁门左道。最终不仅名誉扫地,更将臭名远扬。

在中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叫塔尔达利亚的数学家,在国内的数学擂台赛上享有“不可战胜者”的盛誉,他经过苦心钻研,找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这时,有个叫卡尔丹诺的人找到了他,声称自己有上万项发明,只有三次方程式对他是不解之谜,并为此而痛苦不堪。

善良的塔尔达利亚被哄骗了,把自己的新发现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谁知,几天后,卡尔丹诺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将成果攫为己有。他的做法在相当一个时期里欺瞒了人们,但真相终究还是大白于天下了。现在,卡尔丹诺的名字在数学史上已经成了科学骗子的代名词。

苏东坡先生说得好:“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美名美则美矣,只是对于那些还有一点正义感,有一点良知的人,面对不该属于他的美名,受之可以,坦然却未必办得到!得到的是美名,得到的也是一座沉重的大山,一条捆缚自己的锁链,早晚会被压得喘不上气来。

行走在复杂的社会中,名利诱惑不无不在,作为一个年轻人,要懂得把握好自己的分寸,万不可因一时贪念而将自己的前途命运毁于一旦。面对名利诱惑,还是要少一点欲念和私心,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也强求不得,擦亮自己的双眼,本分做人。

8.成熟而不世故的为人

成熟而不世故的为人,是年轻人在社会交往中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生活中,大多数人觉得做人很难,人们渴望自己早一些成熟起来,可往往却又无法分清成熟与世故的界限,陷于世故的泥坑。那么,到底怎样区别成熟与世故呢?

成熟者能看到社会或人生的阴暗面,却不被阴暗面所吓倒,表面上沉静而内心却有一腔热血。因为面对黑暗面,有不平而不悲观,既坚信希望在于将来,又执着于今天的努力。世故者也看到社会的阴暗面,但他却分不清主流和支流、本质和现象。他们因为曾在事业、理想、生活、爱情等方面遭受过打击或挫折便冷眼观世,觉得人生残酷,社会黑暗。在生活中,成熟与世故的具体区别表现为:

1、真诚与虚伪

成熟者知道社会是复杂的,因此人的头脑也应当复杂些好。遇事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不轻信,不盲从;与人交往,考虑复杂些而不失其赤子之心,“和朋友谈心,不必留心”;如果遇见不熟悉的人,“切不可一下子就推心置腹”,因为这样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别人,可以多听少谈,真正了解后才可以敞开交流思想。这是鲁迅先生待人的经验之谈。

世故者由于过多地看到人生和社会的阴暗面,因而错误地认为人世间没有真诚可言。与人做,“披纱型”的交往,犹如信奉伊斯兰教的妇女披上自己的面纱一样,把自已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对人外热内冷,处事设防,奉行“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处世原则。同友相交,虚与周旋,别人的事自己探听尤详,自己的事隔墙难闻,说给别人听的,尽是些“不着边际”的话。

2、互助和利用

成熟者在处理人与人关系上,坚持互惠互利,互帮互进的态度,有福共享,有难共当,患难时见真情。世故者考虑问题时以利益为先,交往的热情则同于已有用之程度成正比,即使是对同一个人也不例外,犹如果戈里小说《死魂灵》中的主人公乞乞可夫一样,在刚当小职员时,百般讨好巴结上司的麻脸女儿,当博得上司的好感,当上了科长,站稳了脚跟之后,便马上翻脸不认人,那个痴情的姑娘便成了他愚弄的对象。

3、坚持原则与看风使舵

成熟者遇事头脑冷静,坚持原则,有主见,自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世故者观风向,看气候,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投人所好,八面玲珑,采取“随风倒”的处世方法。就如有人所刻画的那样:当世故者同多愁善感的人交际,便把自己打扮成多愁善感的人,说话时,眼睛里有时还会泪光闪闪,转身同性格多疑的人交际,他又会俨然装得深沉起来,与对方一起分析别人如何有可能损人利己,奉劝对方应采取何种态度来对付;而同率直爽情的人谈话时,他又会马上变得嫉恶如仇,马上为朋友打抱不平,两肋插刀;然而同喜欢息事宁人、凡事调和的人在一起时,又显示老谋深算,久经风霜的样子,把那些正直的举动说成“简单”和“幼稚”,仿佛发生的一切麻烦都是因他不在场而造成的。逢人迎舍不吃亏,他中有我成“朋友”是变色龙者的秘方。

4、直面现实和玩世不恭

成熟者对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做敢当,有“舍我其谁”的大丈夫气概,往往小事糊涂,大事清楚。世故者游戏人生,采取滑头主义和混世主义态度,专搞中庸,惯于骑墙。他们和人可以谈天说地,但只是摆现象,不下结论,迫不得已时也有些不言而喻,“大家早已公认”的结论。遇有原则问题需要辨明时,则莫问是非曲直,要不然就是模棱两可,怎么说都有理的话。与人意见不一时,便以“今天天气……哈哈哈”的态度加以回避。所以世故者往往不动声色地冷眼旁观一些事情,不惹是非,明哲保身。

5、奋进与沉沦

成熟者和世故者也许都经历过生活的艰辛、人生的磨难。但前者把挫折当成奋进的起点,重新认识自我,后者则是对一切无所谓,企图超脱社会,或者会痛恶势力同流合污。

成熟是人生的一种气质,而世故是人生的一种疾病。世故的人让人觉得不光明磊落,不够大气,时时处处充满了算计别人的心机,让别人不敢靠近,也不愿靠近,最后导致人生的失败。

9.给自己减负,让自己轻装上阵

身为年轻人,正是人生的大好年华,生命充满了朝气和活力,人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但是现在却经常会听到有人说“生活真是太累了!”其实,生活本身并不累,说生活太累的人只是因为他本人感觉太累。作为现代人,一定要学会给自己减负,才能轻松自在的生活。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为衣、食、住、行去奔忙,要去应付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事,要去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谁也不能保证所接触都是好事,所遇到的都是善良的人。因此,生活中必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有喜就会有悲,有幸运之神也会有不幸的降临。人有君子就有小人,有高尚的就有卑鄙的。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而生的,有阴就有阳。否则,生活就不能称之为生活了。只有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人生活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作用,才能构成色彩斑斓的生活,也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有滋味的,才是丰富多彩的。

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各样不合自己心意的事,与各种各样与自己性格相左的人共处,是坦然、磊落、轻松地对待,还是谨小慎微,经常抱怨或者发脾气呢?但无论怎么样,有一点是要做到的,那就是不要让自己长期生活在紧张、压抑之中,不要让自己的弦绷得太紧。换句话说,就是生活的不要太累了。必要的时候,放松一下自己,轻松地去生活,去面对人生。

生活是公平的,对谁都是一样,没有绝对的幸运儿,更没有绝对的倒霉鬼。你感觉自己不幸,别人同样有烦心的事;别人有好机会,你也会遇到好运气。正因为这样,千万别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更不要让自己困在自己织的网中挣扎不出来。

有一个老渔夫悠闲地坐在海边,一边抽烟,一边凝视着大海,身旁是他的渔船。他看起来满足而自在,心中没有任何杂念。这时,从远方驶来一艘快艇,一个富翁走了过来。两人开始了下面的对话。

富翁:“这么好的天气,为什么还坐在这里抽烟呢?”

老渔夫:“既然天气这么好,为什么不坐下来抽烟?”

富翁:“这么好的天气,你就不能坐下抽烟!应该抓紧时间出海打鱼。”

老渔夫:“我一大早就出海了,现在已经回来了,打的鱼足够满足几天的生活之需了。”

富翁:“天气这么好,那你应该抓紧时间再多出去几次,打更多的鱼。”

老渔夫:“那打完更多的鱼以后呢?”

富翁:“然后每天再继续去打啊。”

老渔夫:“那再然后呢?还要做什么呢?”

富翁:“然后你用赚来的钱,买一艘新船,租给别人。”

老渔夫:“租完以后呢?”

富翁:“那你就可以赚很多的钱,买更多的船,赚更多钱,做更多的事情啊……”

老渔夫:“那有了钱以后呢?”

富翁:“那你就成功了,就可以悠闲地坐在海边,抽一袋烟,无牵无挂,享受幸福的人生了!”

老渔夫:“你看我现在在做什么呢?”

富翁:“你在……”

富翁无话可说了。

生活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要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常常心力憔悴、疲惫不堪。我们是否静下心来仔细想过,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呢?是快乐还是痛苦呢?很多人整天都在为了所谓的成功,用辛苦和烦恼替换了一天天美好的时光,人的一生不该碌碌无为虚度光阴是正确的,但只有追求美好的目标,才是健康的人生。而要追求美好,就不要错过每一天你身边的美好时光。

感觉生活太累的人一般都是一些胆小怕事,斤斤计较的人。每说一句话都要考虑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是否因为这一句话而伤害到其它人;每做一件事都要前思后想,深恐给自己带来坏的影响。他们在工作中,对领导、同事小心翼翼;生活中对朋友、邻居谨小慎微。其实,在你周围的人,每个人的脾气都不一样,无论怎样谨慎,都不可能使每个人满意。即使样样谨慎从事,对你有成见的人还是大有人在。只要你不违背常情,不失去良心,那么挺起胸膛来做人做事,效果恐怕比过分谨慎更好。

感觉活得太累的人往往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一旦遇到不幸的事发生,不能辩证、乐观地看待。而是消极、悲观地看待生活,似乎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