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犹太人在2000多年忍耐过程中产生的乐观主义情绪,也是从犹太历史中诞生的民族精神。一般在生意交易中,犹太人会耐着性子,等待对方态度的改变。然而,当其知道不合算时,不用说3年,哪怕半年,犹太人也不会等下去的。犹太人一旦决定在某项事业上投资(人力、物力),他会制定投资一个月后的、两个月后的和三个月后的三套计划。
一个月后,即便发现实际情况与事前预测有相当的出入,他也丝毫不感到吃惊或动摇,仍一个劲地追加资本。
两个月后,实际情况仍不理想,便进一步追加资本。
问题是第三个月的实际情况。这时如果情况仍与计划不符,而又没有确切的事实证明将来会发生好转,那么犹太人会毅然决然地放弃这桩事业。放弃这桩事业,也就是放弃这以前的投资和努力。尽管如此,犹太人也泰然自若,生意虽然搞得不如意,但因为不留后患,不为一堆烂摊子而伤脑筋,这样反倒乐得自在。
所谓的撒手停办,就是彻底放弃迄今为止投入的全部资金和人力物力。即使这样,犹太人也绝不会唉声叹气,不会埋怨背运,他们仍镇定自若。因为他们生性乐观,对事物多角度的理解分析使他们的心地豁达,他们总能给自己找到解脱和自我安慰的方式。因为他们认为,生意虽遭失败,但却能及时停办,还没到那种一塌糊涂、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犹太人非常注意买卖中的“度”,这是明智的自我保护行为。换成日本人情况就不同了。“好不容易才搞到这步田地,再苦一阵子就……”“现在放弃的话,三个月的努力不就泡汤了吗?”抱着留恋和犹豫的心情继续干下去。结果越陷越深,无力东山再起。日本人常讲“桃三李四柿八年”啦,“达摩僧面壁九年”啦,“石上坐三年”啦等等,认为有耐心,不懈地努力是成功的最大原因。而这根本无法与犹太人抗衡。忍受了2000多年迫害的苦难历程的犹太人,比起动不动就剖腹自杀的日本人,是一个更具有忍耐精神的民族。而他们只愿等待三个月。
数字犹如一团软面被犹太人随心所欲地使用。在做生意时,犹太人总是把生意与数字挂钩,用具体的数字来度量其得到的好处。
在人生的游戏中,不尽人意的事常会发生,每个人都没有悲观的必要,失败乃是成功必经的过程,关键要有决心和忍耐。昨天或今日的失败,并不意味最后的结局。活用失败与错误,是自我教育和提高的有效途径。最怕的是那些发生了错误或失败的人一蹶不振,没有了忍耐性,才是真正的失败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亚弗列说:“人生是要犯错误的,不犯任何错误的人,是一无所成的人。”
爱迪生一生发明了1000多项科技成果,他对待失败的态度是采取消去法。如有人问他经过许多次的试验而终归失败时,是否感到灰心气馁,他回答说:“不,我抛弃了错误的试验,重新采取别的方法,绝不沮丧。”
犹太人面对失败、挫折,确立忍耐制胜的法则是:
(1)对“失败”持正确健康的态度,不要恐惧失败,要懂得失败乃是成功必经的过程。
(2)焦点不要对着过错与失败!应对准远大的目标,活用自己的过错或失败。
(3)遇到失败时,千万不能气馁;要坚忍不拔,矢志不移。
(4)发现此路不通时。要设法另谋出路,使自己顺应环境,适应潮流。
要善于伺机,巧于乘势,等待机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忍耐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成功的信心。成功是一条崎岖曲折的运途,并无畅通无阻的康庄大道可走。成功者善于处理前进中的障碍,有坚忍不拔的忍耐性。“成功者是在多少次的失败中振奋前进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意味深长。H·G·威尔斯,在他成为文豪前曾尝试过近十种职业,但都一无所成。著名科学家克达林曾说:“我的成功发明,每项几乎都经过了九十九次的失败。”
犹太人,对忍耐性格非常认可,而且他们的忍耐能力让人侧目。在两千年深受迫害的历史中,他们为了生存学会了怎样忍耐,汲取了各种忍耐的经验,并且懂得怎样如何忍耐。犹太人对于忍耐有自己的看法:“每个人的细胞都在不时地发生变化,同时也在创新,所以昨天吵架时,您的细胞到今天早晨已经变成了新细胞。吃饱了和饿肚子时的想法完全不同:我仅仅是等待您的细胞变化罢了。”多么生动、形象,而精辟的见解。
7.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耐性格是一个人成大事的关键因素之一。不会忍,就可能采取冒进的方式自毁前程。成大事者的性格之一就是:能忍则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而情绪是一种很难控制的东西。有许多人能把情绪收放自如,这个时候,情绪已不仅是一种感情上的表达,而且成了攻防中使用的武器。
有时候,掌控不住情绪,不管三七二十一发泄一通,结果搞得场面十分难堪。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碰到这种擦枪走火的状况。但是,聪明人有将不良的情绪马上收回来的本事。因为这关系到你能否在社会上游刃有余地生存。
自古以来,评价人的标准,只要看一个人的涵养和行事的风格,就知是否可以成为可塑之才,是否有大将之风,因此要成为人上人,除了常识与能力之外,全视其能否将情绪操控得当。
“小不忍则乱大谋”是古人告诉人们忍耐性格的一句格言,意为:人的命运的转折并不都是重大事件引起的,把握自己的命运不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和紧要关头,在平常身边小事上也会发生左右一个人命运的作用。
古代有个尤翁,他开了个典当铺。有一年底,他忽然听到门外有一片喧闹声。他出门一看,原来门外有位穷邻居。站柜台的伙计就对尤翁说:“他将衣服压了钱,空手来取,不给他,他就破口大骂。有这样不讲理的人吗?”
门外那个穷邻居仍然是气势汹汹,不仅不肯离开,反而坐在当铺门口。
尤翁见此情景,从容地对那个穷邻居说:“我明白你的意图,不过是为了度年关。这种小事,值得一争吗?于是,他命店员找出那个典当之物,共有衣物蚊帐四五件。
尤翁指着棉袄说:“这件衣服抗寒不能少。”又指着道袍说:“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的东西不急用,现在可以留在这里。”
那位穷邻居拿到两件衣服,不好意思闹下去,于是立刻离开了。
当天夜里,这个穷汉竟然死在别人的家里。
原来,此人同那家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因为负债过多,不想活了。于是就先服了毒药,他知道尤翁家富有,想敲诈一笔,结果尤翁没吃他那一套,没傻乎乎地当了他的发泄对象,他于是就转移到了另外一家。
事后有人问尤翁,为什么能够事先知情而容忍他。尤翁回答说:“凡无理来挑衅的人,一定有所依仗。如果在小事上不忍耐,那么灾祸就会立刻到来了。”
人们听了这话都很佩服尤翁的见识。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帮助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产生了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
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为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隐忍等待。于是,他故意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这样,才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控制好情绪需要理性的克制,需要雅量。雅量,将使你面对攻击者保有最完美的自尊和最充分的人格主动权;雅量,还将最终迫使攻击者情愿或不情愿地走向道德法庭的被告地位。
克制,乃为人的一大智慧,它有助于人们在攀登理想境界的征途中,消除隋感世界不可避免的潜在危机。因而,对于一个成功的开拓者来说,它既是实现既定目标的保证,又是取得更大成功的起点。
假如李渊当初听了隋炀帝的话,怒火中烧马上与之理论或采取兵变,很可能会因为准备不足,时机不成熟而失败。一旦失败,则永无机会从头再来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无宁日,家无宁日;家有宁日,社会秩序稳定。所以,每一个公民在对社会尽维护正常秩序之义务时,在家庭、邻里之间,社区之间也必须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一个完整的家庭中,每一个成员能够互相忍让、谅解、宽容,多为家庭整体利益着想,克服个人主义思想,那么这个家庭就会出现宁静和谐的生活气氛,否则就大不一样。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生活中,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手,有时候采用何种手段已不太关键,而如何保持好自己的情绪才至关重要。
情绪处理得好,可以将阻力化为助力,帮你解危化险、政通人和。情绪若处理得不好,便容易失去控制,产生一些非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