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裂刑,民间俗称“五马分尸”,又被称为辕刑、辗刑,是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此刑的执行方法是将受刑人的头与四肢分别系在五车之上,然后五马驾车,同时向不同方向飞奔,将人的肢体撕裂。一般情况下,它专用于谋反、忤逆等大逆不道的人。战国中期的政治家商鞅,就是以谋反罪被秦惠王以车裂之刑杀死的。此外,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组织者之一马元义、隋朝礼部尚书杨玄感等,也都是死于此刑。
是否属同一种刑罚
历代与刑法有关的史料中都有关于车裂刑的记载,却未见“五马分尸”之刑,因此,车裂刑究竟是不是“五马分尸”之刑,引起了史学界的注意。
一部分人对这一观点予以肯定,认为这一酷刑在史籍中十分常见,且多以车裂、圜等词语记载。如《左传·桓公十八年》:“圜高渠弥。”《左传·宣公十一年》:“杀夏征舒,圜诸粟门。”但并不是毫无例外,如《辽史·刑法志》就有“淫乱不轨者,五车辗裂之”的记载,道出了“五车”与“辗裂”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常有人否认其联系,认为车裂并非五马分尸。主要理由是:①古代典籍中并未将车裂或辗刑解释为“五马分尸”,《说文解字》中有“辍,车裂人也”、“斩法,车裂也”等说法,将车裂、斩、辗赋予相同的意义,即以锐利的兵器断人肢体。可见,车裂指用刀斧肢解敌人或罪犯的尸体,而不是“五马分尸”。②古人行刑时,是先斩首后分尸,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尽得(嫪)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可见车裂时的尸体已是无头之尸,无法用五匹马来分解了。
那么,“五马分尸”之说从何而来呢?有人认为,自汉景帝改革刑法后,一些死刑的真相被人淡忘,最终失传。一些古书几经后人妄改,读者以今视古,难免产生种种误解。此外,民间文学、古典小说对这一刑罚的描绘,起到了直接的传播作用,如《东周列国志》说商鞅被“五牛分尸”,这是“五马分尸”俗说的近源。但至少在近代,“五马说”已广为流传,以至于洪秀全将“五马分尸”刑当做太平天国正式刑名颁布天下。
总之,不能肯定地说中国古代没有“五马分尸”之刑,但也许可以相信车裂刑并不是“五马分尸”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