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和新疆的交界处,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没水、没草、没树,找不到一块阴凉的地方休息,而且那里的气温可以达到53℃。这个地方就是星星峡,考古专家们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干尸。那么,这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历史秘密呢?
荒漠中的古墓群
由敦煌向西就进入了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这个盆地的中央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其面积为3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意大利和比利时面积的总和。
从玉门关到河西走廊外的第一个绿洲——新疆哈密,要穿过400千米的大戈壁滩,晋代大旅行家法显和尚称这块渺无人烟的戈壁滩为“流沙河”。
可是,就是在这样的地方,考古学家们却惊奇地发现了无数完好如初的古迹。
在哈密市西南75千米处的一片干涸的古河床旁边,考古学家发现了王堡古墓群。这个古墓群一共有1000多座3200年前的墓。1978年和1986年新疆考古研究所先后在这里进行过2次大规模发掘,共发掘出79具干尸,以及铜器、石器和陶器等物。
哈密文物局的专家为在场的中外学者试挖了一座古墓,他们发现墓内有一具男性尸体,他头戴毡帽、身穿毛皮长袍,脚上套有高筒靴子。可能是因为墓内气候比较干燥,所以尸体已干化,但肌肉仍有弹性,而且眉毛也没有脱落,头发呈现金黄色。经碳化测定,王堡古墓的尸体距今已有3200年。他们生前属于哪个部落?这个部落的下落如何?这些疑问对专家们来说仍然是个谜。
高昌古城
高昌城就是矗立在吐鲁番境内的火焰山脚下的沙漠古城。高昌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历经1300余年的变迁,于14世纪毁于战火。
高昌城的布局与唐代的长安城极为相似:宫城在北,内城在南,而且还有大面积高大建筑,外城有一座大型寺院,在寺院的大殿内还有壁画痕迹。寺院附近,留有手工作坊和集市遗址。城北是一片茫茫戈壁,高昌城废弃之前,城内居民死后大都安葬在这里。外城南部,有一排建筑物遗址,那里有许多大陶缸、陶瓮残片,显然是酿造葡萄酒的作坊。
20世纪初,两方各国的“探险家”先后在这里进行过大量发掘,使这座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城惨遭破坏,据说仅德国考古学家勒柯克就从这里盗走了400多箱文物。
距高昌城5千米处的阿斯塔那古墓群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人们在这座墓群中较为重要的发现就是大量的织绣物。织绣物的绚丽图案和精湛织术显示出当时的织者都受到了波斯织术的影响,这对于研究古丝绸之路是非常有帮助的。今天在全世界的主要博物馆里都可以找到来自阿斯塔那古墓的文物。
大批相关文物流落海外
20世纪初,西方学者在中亚沙漠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险考察”活动,其中包括由德国人格朗威特和勒柯克等人对普鲁士皇家、吐鲁番、哈密、库东等地进行的4次发掘。他们发现并偷走了用波斯语、安息语、突厥语等16种语言抄写和印刷的24种文献的手稿。在这些文献中,也包括公元344年汉语文献的残片。目前,这些珍贵的中国文物被收藏在德国国家科学院里。
德国国家科学院收藏的这批文物中包括8000枚古突厥文文献的碎片。在这些文献被发现前,研究古中亚文明的西方学者只能从蒙古和奥斯曼帝同的文献中间接地去查找古突厥语的资料。这些古突厥语资料很多内容是从汉文翻译过去的佛教文献,但是也包含许多非宗教的文献,内容涉及医学、天文学和经济等诸多方面。
由于大部分语言早已失传,德国国家科学院所珍藏的这批从新疆沙漠中出土的文献大部分至今还未被解读。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文献终会被科学家们破解。到时一定会对研究中亚古代文明提供极其重要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