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开启青少年智慧的中国军事故事
13070200000053

第53章 官渡之战(1)

东汉末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了,但是,东汉政权也在这次起义中走向瓦解。

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东汉各州郡的大官僚壮大了自己的武装力量,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为了扩张势力,军阀之间互相混战,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之战就是北方两个最强大的军阀袁绍和曹操之间的一次最大的战争。

袁绍是汝南郡(今河南商水)人。袁家是东汉后期的大贵族,从袁绍的高祖父袁安以下,一连四代有五个人做过三公,社会地位很高。三公有权任用自己的属官,和推荐别人做官。通过这种关系,袁家拉拢了一批官僚,政治势力很大。在讨伐大军阀董卓的战争中,袁绍乘机取得人口众多、粮食丰足的冀州(今河北中部、南部,山东南端,河南北端一带),尔后又打败了黄河以北另一个大军阀公孙瓒,军队增加到数十万,实力更加强大了。

曹操出身于宦官家庭,社会地位比不上“四世三公”家族出身的袁绍,但是,他在参与镇压黄巾军的活动中,取得汝南、颖川两郡。他亲自带兵到洛阳,从战乱中把汉献帝迎接到颍川郡的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从此,曹操在政治上便处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利用傀儡皇帝的名义向各地军阀发号施令。

曹操在许县建都以后,袁绍曾经借口许县卑湿,要曹操把皇帝迁移到鄄城(今山东濮县东),以便于自己就近控制,曹操自然不肯答应。袁绍见采用政治手段达不到目的,凭仗自己的军事优势,决定出动大军南下,进攻曹操。

可是,在与军政头目商议此事时,袁绍的三军监军沮授却向他劝谏说:“我们为讨伐公孙瓒,用兵好几年,百姓已很疲乏穷困,仓库中也没有多少积蓄,不能再动兵打仗了。最好的办法,是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让百姓休养生息,另一方面派人去向汉献帝报告我们讨伐公孙瓒的胜利;如果曹操从中阻拦,那就向天下宣布,说曹操阻隔我们尊奉皇帝,使曹操孤立。然后我们就出兵进驻黎阳,在河南一带扩军备战,待实力强了,再不断派兵骚扰曹操的地盘,使他不得安宁。这样,我们以逸待劳,稳可打败曹操。”部将郭图听了,不以为然地说:“以袁公的神武,率领黄河以北的强大人马去攻打曹操,这就犹如把手掌翻一下那么容易,何必要如此慎重呢?”沮授回答说:“凡铲除强暴,救人于难的军队是合乎道义的。曹操尊奉天子来命令天下,我们着出兵伐他,就等于讨伐天子了。这与义理相违背。再说,决定战争的胜负,在于有无万全的计策,而下在于暂时的强弱。曹操在国内政令畅通无阻,士兵又很精良,决不会像公孙瓒那样固守一方,坐等我们进攻。如今放弃万全稳重的计策而去兴无名之师,我实在为袁公担心啊!”袁绍另一部将审配听了,说:“从前周武王伐纣王,也是以臣伐天子,不叫不义;更何况我们举兵攻击的是曹操,为什么说是师出无名呢?今天袁公如此强大,如不及时平定天下,完成统一大业,丧失天赐良机,将来反而会遭受祸害。我以为,监军的计策,是在于稳重,却没有根据情况随机应变。”会后,郭图借这件事,在背后向袁绍中伤沮授,说:“沮投总管内外大事,在三军中威望很高,这样下去,恐伯你袁公设法控制他了。”袁绍听了郭图的话,把沮授所统率的三军,分属于三个都督,命令沮授、郭图、淳于琼各掌一军,这样就削弱了沮授的兵权。

袁绍终于在郭图、审配等人的怂恿下,进攻曹操了。

公元200年2月,袁绍亲率十余万冀州精兵,进抵黎阳(位于黄河之北,今河南浚县东北),以此作为前沿指挥部的驻地。为了使大军能顺利地渡过黄河,他派了自己最信赖的大将颜良失渡过河去,拿下和黎阳隔河对峙的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东)。白马守将刘延,一见袁绍的大军过河,就连忙把城门关上,派快马去向曹操报信。

曹操接到从白马传来的告急战报,来不及开会商议,就带上张辽、关羽等大将,统兵北上迎敌。关羽是刘备的将领,怎么为曹操效力呢?原来,关羽被围土山,刘备不知存亡,为了保护刘备夫人,他放弃突围,而成了曹操的降将。曹操爱惜关羽的武艺,为了收买关羽,曹操连缴获来的吕布的赤兔马都给了关羽。关羽说:“我与皇叔(指东汉皇族后代刘备)有誓在先,共扶汉室。只要我立了战功,报答了曹公对我的恩德,知道了皇叔的去向,我还是要回到他身边去的。”关羽后来是怎样回到了刘备身边的,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但说曹操人马有限,去与袁绍死打硬拼,岂不是以卵击石?正因为这样,随军谋士向曹操献了个声东击西的计策:曹操亲率大军西进到延津(今河南省延津北),诱袁军主力西移,然后大军向东,突袭白马,消灭颜良。曹操依计而行,自己领兵向延津进发,好像要从那里渡河北上。袁军果然上当,主力沿黄河北岸西移,使围攻白马的颜良,孤悬于黄河之南。

白马城高墙厚,颜良攻不下,就将城团团围住,想困死城内的军民。这天阳光灿烂,他躲在大将用的“华盖”伞下,悠悠忽忽地看着兵书。士兵们也三三两两地坐在地上晒着太阳,一个个显出悠闲懒散的样子。等到哨兵报告说西边上来一支队伍,离这里只有十几里了,大伙儿正疑惑不解时,忽然像神乒天降似地冲来一匹火红的快马,马上的将军手挥青龙偃月刀,直向颜良劈来。颜良还想按规矩问来将是谁,只见刀光一闪,鲜血一喷,已是身首各异。那来将割下颜良的头,冲开惊惶失措的袁军,回到曹军阵内去了。这位斩颜良的大将,就是关羽。张辽见关羽得手,便率军冲入敌阵,刘延也从城里杀出。袁军失了主将,又遭到两面夹攻,一溃而不可收拾,只有少数人逃回到黄河以北。战斗结束后,曹操率军沿河向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撤退。

袁绍听说颜良被杀,曹军已向官渡退去,决定亲自率领大军渡河南进,恨不得一口就把曹操吞掉。谋士沮授劝阻说:“现在需要冷静地估计一下战争发展的趋势。目前大军还是屯在河北岸,可以派一支军队攻打河南边的官渡。如果攻下官渡,脚跟站稳,大军再渡过河去也不迟;要是现在就贸然渡河,万一有了意外,说不定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了。”沮授的话,袁绍听了更加生气,他铁青着脸说:“快快传令渡河!快快传令渡河!”当袁军渡黄河时,沮授叹息说:“黄河黄河,你说我们还能北渡而还吗?”沮授一气之下,当即要求辞职还乡。袁绍却不放他走,说是要让他亲眼看看,自己是怎样战胜曹操的。

袁绍渡过黄河,派文丑统兵追击曹操。文丑是和颜良齐乞的北方名将,二人又是好友,这回他快马追击,一是要立大功,二是要报颜良被杀之仇。在延津南面不远的地方,袁军先头部队眼看追上了曹军。这时,曹操下令停止后撤,在南山下扎好营阵,同时派人登上瞭望台观察袁军。开始,瞭望哨报告说:“大约有五六百袁军骑兵来了。”过了一会,又报告说:“敌骑越来越多,步兵多得数不过来。”曹操吩咐说:“不要再来报告了。”接着命令骑兵解鞍放马,稍作休息。这时,从白马撤出的辎重还在路上慢慢地行进。将领们担心敌军众多,恐难抵挡,便提出连人马带辎重一齐进入营垒。荀彧领会曹操的用意,对他们说:“丞相这样做,是为了引诱敌人上钩,到时候人马隐蔽一下,辎重就丢在路上算了。”曹操点了点头,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可是文丑率领的人马愈来愈近,喊杀声已清晰可闻,曹操的将领们,仍为眼前的危急情况捏着一把汗,便纷纷催请曹操下令,上马应战。曹操沉着地说:“还不到时候。”又过了片刻,袁军的骑兵蜂拥而至,看见曹军的军用物资丢得满地都是,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下马枪掠,一时队形大乱。这时,曹操才下令:“出击!”于是,五百多个骑兵跃马横刀,勇敢冲向袁军。文丑也和颜良一样,还没明白过来是哪儿杀来的天兵,脑袋就被一刀砍了下来。白马、延津两仗,袁军连续失利,损失了两员大将,不过在数量上还占着优势。曹操决定按原定计划继续撤退,等把袁军主力向南引诱到远离其后方的官渡,再找机会打败他。

沮授看出曹军不败而退其中必有奥妙,就再次向袁绍指出:“我军人数虽多,但战斗力不及曹军。敌军兵力和粮食不足,这是最大弱点,我们应该用其弱点,不要急于求战,尽量消耗他的实力才好……”袁绍依然不听,继续率军前进。

公元200年8月,袁军推进到官渡后,靠沙堆结屯,东西蜿蜒数十里,与曹操的营垒对峙。

沮授说得不错,曹军利于速战,首先发兵叫战,打了一仗,遭到失败。从此,坚守大营,深沟高垒,再也不肯出来了。

袁绍看着对方守住阵营,没法打过去,就吩咐士兵在曹操的军营外面堆起土山来,土山上再筑高台。将士们上了高台,向曹营射箭。曹兵慌忙拿盾牌或挡箭牌遮住身子,他们在军营里来往也只能在盾牌底下小心地弯着腰走。袁绍的将士们在高台上瞧着,一个个乐得哈哈大笑。

为对付袁军高台射箭,曹操多次召集谋士们商议。几天后,随军的机械师终于制成了一种发石车:车上安着机关,扳动机关能把十几斤重的石头飞出去。因为石头打出去的声音很大,这种车也叫霹雳车,也就是后世所谓“炮车”。霹雳车真顶事,射出的石头块,居然把对面土山上的袁军士兵打得头破血流,再也不敢站在高台上,随心所欲地朝曹营射箭了。

袁绍一见在土山高台上占不到便宜,就叫谋士再想别的办法。谋士们商量后,献计道:“明攻不如暗攻,挖地道,从地下攻过去!”袁绍听了,觉得挖地道是个好办法:人马可通过地道潜行到曹营,打他个措手不及。于是便命令士兵们轮流掘洞挖地道。

可人那么多,曹营离得又近,袁军一举一动,早被曹军望见了。他们向曹操报告,说敌人在土山下挖坑道。曹操马上吩咐士兵在军营前挖一条又长又深又宽的壕沟,又掘通一条小河,灌满河水。只要袁军的坑道挖到壕沟处,水就会灌进地道,这就破坏了袁绍的计谋。就这样,双方仍然相持不下。

两军长期对峙,袁绍虽然不能取胜,但曹操却已陷入窘境。中原一带,百姓困于征役和赋税,造反事件不断发生。汝南郡是袁绍的老家,袁家的门生故吏散布于郡内各县,他们大都拥有武器,这时乘机起兵反曹,从后方声援袁绍。袁绍还让原来做过豫州收(一州的长官)的刘备一再带兵到汝南,联合反曹势力,骚扰曹军后方。另外,袁绍多次派出小股军队破坏曹军的粮食供应线。这些都给曹操以很大的威胁。为此,曹操写了一封信给留守许都的荀攸,打算退回许都固守。荀攸回信说:

现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时刻,我方以少敌众,如果后撤,袁军必将乘胜追击,战局将不可收拾。袁绍表面看来强大,实际并不可怕。我方在兵力相差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将敌阻挡在那里达半年之久,说明敌人并无多大作为。目前我军供给虽有困难,但仍可维持温饱。只要我方运用正确的策略,寻找敌人弱点,出奇制胜,给以致命的打击,胜利一定会到来。

荀攸这番分析说服了曹操,曹操决定在官渡和袁绍周旋到底。他派兵赶走刘备,镇压了地方反抗势力,稳定了后方。两军相持,军粮能否源源供应,这是决定胜负的条件。曹操除采用武装运送军粮外,一直注意袁军的运粮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