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舌上风暴:辩论技法与辩论口才大全集
13034000000023

第23章 辩论语言表达的方式和技巧(6)

运用排比,可以全方位地表达各种感情,喜悦、痛苦、亲切、庄重都可产生在其中。在赛事论辩中,排比使用更为广泛,使用效果展示也更为突出。

虽然应用排比可以增强气势,但是应注意:

1.不必过于追求排比形式的工整

排比是语言手段,应用排比时应以自然为原则,不必过于强求工整的排比形式,否则,势必在语言组织上花费不少的精力,得鱼忘筌,使思想的流畅表达受到影响;同时,也容易给人造成矫揉造作的感觉。

2.选择适当的排比形式

排比是一种灵活的修辞法,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句子的排列。它可以是结构相同的句子的排列,也可以是语法作用相同的句法成分,如词、词组等的排列。

★正反比照,反差强烈

运用对比,能凸现事物的特征和本质,产生强烈的反差效果,制造鲜明的形象。

◎正反对比运用的作用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宁戚去宋国见宋桓公。深深行礼后,宋桓公却不动声色,置若罔闻,非常傲慢。宁戚见此情景,抬起头来,长长地吸了口气,说:“宋国真危险啊!”

宋桓公说:“你这话什么意思?”

宁戚问:“你和周公相比,谁更贤明?”

“周公是圣人,我怎敢和圣人相比!”宋桓公答道。

宁戚接着说:“在周最强盛的时候,听说有人来见他,即使正在嚼着饭,也急忙把饭吐出来,先会见客人。即使这样,他还怕失礼。可是,你怎么做的呢?宋国这样衰落,国内接连发生杀死国君的事情。您的王位并不可靠,就算您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有本事的人恐怕也不愿意到您这儿来,何况您这样傲慢呢!宋国的处境还不危险吗?”

宋桓公赶忙致歉说:“我没有治国经验,先生请不要介意。”

宁戚将齐的衰落与周的强盛,宋桓公的傲慢与周公的谦逊放在一起,造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使对方受到强烈的震惊。

运用对比,能使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最易显露出来,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在论辩中,将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加以对照、比较,从而推出正确的结论来,这就是正反比照的雄辩技巧。

在赛场论辩中,正反比照法发挥着神奇的作用,它好比一枚重型炸弹发挥着巨大的杀伤功用。

在“十城市青少年演讲邀请赛”的论辩赛段中,西安队与贵阳队就“母亲应不应该拆女儿的信”为题展开了辩论。反方贵阳队说:

“我们觉得母亲私拆女儿的信,还涉及尊重一个人的问题。咱们中国封建社会有一名言,叫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里强调的除君臣之外,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而没有提出父母对子女的尊重。事实上,作为女儿,她首先是作为一个人存在社会和家庭之中,她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如果母亲认识不到这一点,只是一味地强调这是‘爱’,那么这种‘爱’与母亲对家里的金鱼、小猫、小狗的‘爱’,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位辩手运用正反比照的技巧,先强调反面事例,然后再加强正面说理,自然而然地推出一个结论:母亲要尊重女儿的人格,不能私拆女儿的信。

运用正反比照,可以比较同类事物,也可以比较异类事物;可以比较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也可以比较不同对象的同一方面;可以是纵向的比较、横向的比较、现状的比较、历史的比较,也可兼而有之。但不管哪种比较,都应特别注意比较事物的强烈反差,制造鲜明的形象,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正反对比方法的运用

在论辩中会大量用到对比的手法,如观点、理论的对比,事物、事例的对比,辩论方法和态度的对比等。通过对比,来揭示对方的错误,证明自己的正确。

下面是2000年第二届全国大专辩论会决赛关于“城市交通问题主要是设施问题还是管理问题”的辩论中,正方武汉大学队四辩总结陈词中的一段:

我们承认,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和一定阶段之内缓解城市交通问题,要治理好城市交通,加强管理没商量,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何者为主,何者为辅,何者是本原的,何者又是衍生的。设施产生了管理,管理依附于设施,设施的层次和水平决定着管理的标准和效应。设施可以点石成金,管理却不能无中生有;设施是城市交通的立身之基,管理则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的规范和约束。何者为主,何者为辅,真是一目了然。其实我们今天谈设施为主,并不是否定管理,而恰恰是在为管理者鸣不平,我们知道一个美国交警可以管200公里路、7000多辆车,仍然可以嚼着口香糖,应付自如。而一个中国交警呢?管6公里路、75辆车,却必须要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原因何在呢?是交通的管理者不够努力吗?是交警不够敬业吗?都不是,道路网络脆弱不堪,整个交通不成体系,基础设施严重落后,是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到底主要还是一个设施的问题。

这段陈词用了两个对比,一个是观点对比,强调了“设施”是“主”,是“本原”,是“基础”;一个是事例对比,通过美国交警和中国交警管理范围、管理难易的对比,突出了中国设施的落后,因而雄辩有力地证明了“城市交通问题主要是设施问题”的观点。

在关于“信息社会仍须还是无须读书破万卷”辩题的辩论中,反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二辩有这样一段辩词:

我认为,今天电脑的运用、网络的普及,使人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最大量的知识,对此,对方同学为何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而照对方同学那样通过读万卷书的方式取得知识,恐怕随对方同学成为年迈老翁的同时,而你所得的知识已成为明日黄花了呀!一边是“读书破万卷”的事倍而功半,一边是现代科学的事半而功倍;一边是“头悬梁、锥刺股”的辛苦与汗水,一边是网络科学的精彩与纷呈。何去何从,难道对方同学还不明白吗?还要用陈旧的观点去改造社会,建设新时代吗?请对方同学三思而后行!

这段辩词将“电脑”、“网络”获取知识的事半功倍与“读书破万卷”的事倍功半鲜明对比,并加以真切的描绘,极富感染力和说服力,使人不能不抛弃“陈旧”的观点而去认同他的观点。

★正话反说,规劝引导

正话反说是一种运用实际上的意思跟表面的意思正好相反的话进行论辩的方法。正话反说,表面是肯定,实际是否定,形褒实贬,形成大起大落的语言变化,透示出诙谐之乐趣。

◎用反话表达本义

反话在很多场合能起到正话所起不到的效果。

《艺术类聚》一书里记载有《韩子》上的一则故事:晋文公有一次吃烤肉,发现肉的外边缠绕着一根头发。于是晋文公大怒,唤来烤肉的厨师。文公的侍从对厨师说:“烤肉外边有一根头发,这是对主公的不敬。你如此失职,该当何罪?”蔡厨师看了看盘里的烤肉,知道是有人故意缠上头发来陷害他的。但是,他一个地位低下的厨师,在君王面前哪有自己申辩的权力。而如果不将冤屈辩明,又有可能被君王处死。在危急关头,聪明的厨师连忙说道:“臣有罪!臣的罪有三条:厨下切肉的刀快得像宝剑,能割下肉都割不断头发,这是罪之一;烤肉时,我用铁锥串起来反复翻动,却没有发现有这么长的一根头发,这是罪之二;炉火熊熊,旺得发红,肉烤熟了,头发竟没有烧焦,这是罪之三。有此三罪,诛戮难免。”晋文公听了这一番话,理会了蔡厨师的申辩,明白了是有人故意这样做,其目的一是戏弄国君,二是陷害厨子。于是他下令把侍候进膳的侍从找来审问,果然如此。文公大怒,杀了这个侍从,厨师则免遭杀身之祸。

厨子以清醒的大脑与巧妙的辩解,为自己开脱了死罪,并且使陷害他的人自食其果。厨子这里运用的便是正话反说的倒反术。抽象肯定,具体否定,名义上认罪,实质上是开脱罪名。他这样正话反说,既不致因为正面辩解而激怒君王,而又为自己争取了申辩的机会,从而洗清了自己的不白之冤。

有一本杂志,一度很不景气,销路极低,编辑部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在新的一年的第一期里,从内容到形式都下了很大功夫。为了使他们的努力能够被社会所承认,机智的编辑在这一期封皮上写了六个醒目的大字:“这一期不要买!’,结果这一期销售一空。

反话作为一种修辞法,其作用在于依靠一定的语境,用反语表达本义。

如果对方向你提出一个非常刁钻的问题,而你又不好逃避,你不妨使用偷换概念法巧妙地转换对方的话题,这也可以化解尴尬局面或者批评对方的错误言行。

丈夫不停地抽烟,烟缸里已经有一大堆烟蒂了,大部分还在冒烟。妻子惊呼:“天呀!难道你找不到更好的自杀方式吗?”

妻子出于对丈夫的深切关怀,非常恼恨丈夫抽烟,把抽烟比作“自杀”,用语异常辛辣。作为男子汉的丈夫,虽然自知不对,但对于这样的挖苦,却是忍无可忍。如果直接反击,那也只有伤和气了。此时,不妨装作没有听明白:“亲爱的,我正在抽烟思考这个问题。”

丈夫心理获得了平衡消了怒气,妻子已经发泄了自己的不满,已不太在乎丈夫听到没有,一场矛盾就这样化解了。

后唐庄宗在中牟狩猎,践踏百姓地里的庄稼,中牟县令拉住他的马进行劝谏。庄宗大怒,喝令左右将他押下去斩首。这时,敬新磨走上前去,抓住中牟县令,数落他说:“你这个当县令的,难道偏偏没有听说天子喜欢畋猎吗?为什么要放纵老百姓去种庄稼,为皇帝缴纳赋税呢?为什么不让你的百姓忍饥受饿,把这些田地空起来,等待天子来骑马射箭,追杀猎物呢?你真是罪该万死!”说罢,马上要求皇上行刑。庄宗听了敬新磨这番话,幡然醒悟,赦免了中牟县令。

古代对君王进行直谏,很可能会带来杀身之祸,中牟县令虽忠直可嘉,却险些掉了脑袋。敬新磨深知庄宗性格,便巧妙地改用反语劝谏的办法,表面上是责问县令,实则是表扬他忠君爱民,暗里还委婉地批评了庄宗为田猎践踏百姓庄稼的错误,起到了奇妙的劝谏效果。

对方火冒三丈,那我们不妨顺着对方的意思,正话反说,以使对方认识错误,迷途知返。

◎在辩论中用反话说服对方

固执己见的人往往不容易接受正面规规矩矩的直言劝导。如果你规规矩矩对他陈述对某问题的意见,希望他采纳,很是不易;你如果与他论辩,便容易弄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你不与他说吧,又认为这个问题不能及早解决。这时,我们就可以“正言若反”。

曼曼去某商场买布料,她选中了一块灰色大方格布料。但她发现布口是斜的,不是沿方格走的,于是便要求售货员把斜口裁正以后再扯。售货员不耐烦地说:“你这人真自私,怎么不替别人想想?”

曼曼听后很恼火,回答道:“我自私,我当然要自私。布是给我扯的,不是给你扯的,不是给别人扯的。你不自私,把好好的料子扯斜了,你多会替别人着想啊!”几句话说得售货员哑口无言。

曼曼抓住对方的话把,运用正话反说,在“自私”和“替别人着想”这两个词上做文章,反驳非常有力。正话反说,使曼曼的话具有很强的讽刺味道,比泼口骂人要体面得多。

正话反说,可提高论辩语言的战斗力,是反击敌手的有力武器,但要注意场合,不可滥用,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正言若反,贵在快速应变,自圆其说,滴水不漏。如果不慎出现语言失误之后,必须及时进行不着痕迹的补救。

战国时,魏王为了游乐,要修建一座天台,同时发布命令,有敢劝阻的,就要杀头。

一天,许绾担着畚箕拿着铁锨进宫,对魏王道:“听说大王要建造一座中天台,我愿意添一把力。”

魏王问:“你有什么力添呢?”

许绾说:“我虽然没有什么力气,但是能够商量筑台的事。我听说天和地之间相距15000里,今天大王要筑一个半天高的台,就应当有7500里高。像这样的高台,台基就得方圆8000里,拿出大王的全部土地,还不够做台基。大王如果一定要造这个台,首先就要出兵讨伐诸侯国,占领他们的全部土地;这还不够,再去攻打四面边远的国家,得到方圆8000里的土地,才有了做台基的地方。积聚的筑台材料,众多的筑台苦役,仓库中储备的粮食,数目都要以亿为单位来计算。同时,估计方圆8000里之外,还应当规定种植庄稼的面积,以供应造台的人食用。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够动工造台。”

经过许绾的一番正话反说,魏王也觉得自己的主意是个馊主意,于是放弃了造台的打算。

反话,只要说得恰当,就可以成为每一个人的清醒剂。在日常生活的论辩中,说一些打扮成正话样子的反话,不是打击对方,而是帮助对方。

一天,一位自诩为“新学者”的青年跑到大历史学家柳治徽那里说:“线装书陈腐不堪,对社会简直一点用处都没有,不如付之一炬。”

柳老微微一笑,口气平和地说:“你这个主意,我非常赞同。但我还有更好的建议。这行动不做便罢,要做须做得彻底。否则,这儿烧毁,那儿没烧毁,还是起不了很大作用。

应当来一个全国统一行动,把所有的线装书通通付之一炬。不,这还不够,把我国的线装书全烧毁,世界各国图书馆还有许多线装书被珍藏,不把这些书统统烧光,说不定它们还会‘走私’进来,又重新在中国蔓延,这样,我们就会前功尽弃了。所以,不仅中国的线装书要烧掉,全世界的线装书都要统一行动,全部烧光。这样,不但线装书不会在中国蔓延,而且外国许多汉学家,也不会孜孜不倦地钻古纸堆了。否则,他们如果来华访问,在经史子集上提出些问题,和我们商榷,我们瞠目结舌,无言对答,岂不贻笑大方,太难为情了吗?”

年轻的“新学者”听后,面红耳赤,只好匆匆地道别。

本来要揭对方的老底,却又转而向对方表示赞美,但这表面的赞美之中,却又表现出对论敌更强烈的嘲讽,借此捉弄对方,其实还是帮助对方。

用妙语以阐事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须具备形象性、生动性、风趣幽默性。正言若反,充满幽默,才更好地说明了事理,令人听后觉得十分深刻。

鲁迅先生的言论、文章看似剑拔弩张,其实他总是怀着一颗悲悯之心。

针对当时的有些青年不懂得当时政治的腐败,经常在文章里夸耀中国地大物博,鲁迅先生叹息说:“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头猪或一头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

有些青年一遇上夸夸其谈的学者,立刻被吓倒,自惭浅薄,这时候,鲁迅先生便又鼓励他们说:“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

◎使用反话要掌握分寸

正话反说应该掌握分寸,不能弄巧成拙,更不能让对方错解了我们真实的意思。语气上的嬉笑,可以是实质上的怒骂、批评。只要注意分寸,不伤对方面子,对方就容易听进去,就容易接受劝告,改变行为。

海外某公司的待遇很差,职工苦不堪言。有一天,该领导的一位高级主管针对公司迟到人数逐渐增多的现象对领导说:“初级职员简直没法到公司办事!”

领导问道理何在,这位高级主管说:“坐计程车吧,觉得车费太贵;坐电车吧,又苦于挤不上去,而且每月所出的电车费,也不胜负担,让他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说完叹了口气,一副毫无办法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