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6年,瓦特出生在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市附近的一个小镇格里诺克。1756年,他来到格拉斯哥市,想当一名修造仪器的工人。由格拉斯哥大学教授台克介绍,他才进人格拉斯哥大学当了修理教学仪器的工人。这所学校拥有较为完善的仪器设备,这使瓦特在修理仪器时认识了先进的技术,开阔了眼界。此阶段,他对以蒸汽做动力的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收集有关资料。为此,他还特意学会了意大利文和德文。在大学里,他认识了化学家约瑟夫·布莱克等人,并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科学理论知识。
1764年,学校请瓦特修理一台纽可门式蒸汽机。在修理的过程中,瓦特熟悉了蒸汽机的构造和原理,并且发现了这种蒸汽机的两大缺点:活塞动作不连续而且慢;蒸汽利用率低,浪费原料。以后,他开始思考改进的办法。直到1765年春天,一次散步时他想到纽可门蒸汽机的热效率低是蒸汽在缸内冷凝造成的,为什么不能让蒸汽在缸外冷凝呢?他产生了采用分离冷凝器的最初设想。同年,他设计了一种带有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从理论上说,他的这种蒸汽机优于纽可门蒸汽机,但要变为实在的蒸汽机,还要走很长的路。他辛辛苦苦地造出了几台蒸汽机,效果反而不如纽可门蒸汽机,甚至四处漏气,无法开动。耗资巨大的试验使他债台高筑,但他没有在困难面前怯步,而是继续进行试验。
当布莱克知道瓦特的奋斗目标和困难处境时,他把瓦特介绍给了化工技师罗巴克。罗巴克在苏格兰的卡隆开办了一座规模较大的炼铁厂,并对科学技术的新发明倾注着极大的热情,非常赞许瓦特的新装置,大力赞助瓦特进行新式蒸汽机的试制。从1766年开始,在3年多里,瓦特克服了在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困难,1769年研制出了第一台样机。同年,瓦特因发明冷凝器而获得他在革新纽可门蒸汽机的过程中的第一项专利。第一台带有冷凝器的蒸汽机试制成功了,但它同纽可门蒸汽机相比,除了热效率有显著提高外,在作为动力机来带动其他工作机的性能方面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即这种蒸汽机还是无法作为真正的动力机。
由于瓦特的这种蒸汽机仍不够理想,销路并不广。当瓦特继续探索时,罗巴克已濒于破产,他将瓦特介绍给了工程师兼企业家博尔顿,以使瓦特能得到赞助,继续进行研制工作。博尔顿是位能干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他对瓦特的创新精神表示赞赏,并愿意赞助瓦特。
博尔顿经常参加社会活动,他是当时伯明翰地区著名的科学社团“圆月学社”的主要成员之一。参加这个学社的人大多都是本地的一些科学家、工程师、学者以及科学爱好者。经博尔顿介绍,瓦特也参加了“圆月学社”。在“圆月学社”活动期间,由于与化学家普列斯特列等人交往,瓦特对当时人们关注的气体化学与热化学有了更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圆月学社”的活动使瓦特进一步增长了科学见识,活跃了科学思想。
瓦特自与博尔顿合作之后,在资金、设备、材料等方面得到大力支持。他又生产了两台带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由于没有显著的改进,这两台蒸汽机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这两台蒸汽机耗资巨大,使博尔顿也濒临破产,但他仍然给瓦特以慷慨的赞助。在他的支持下,瓦特以百折不挠的毅力继续研究。自1769年试制出带有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样机之后,他已看出热效率低已不是他的蒸汽机的主要不足,活塞只能作往返的直线运动才是它的根本局限。1781年,他仍然参加“圆月学社”的活动,也许在聚会中会员们提到天文学家赫舍尔在当年发现的天王星以及由此引出的行星绕日的圆周运动启发了他,也许是钟表中齿轮的圆周运动启发了他,他想到了把活塞往返的直线运动变为旋转的圆周运动就可以使动力传给任何工作机。同年,他研制出了一套被称为“太阳和行星”的齿轮联动装置。终于把活塞往返的直线运动转变为齿轮的旋转运动。为了使轮轴的旋轴增加惯性,使圆周运动更加均匀,他在轮轴上加装了一个火飞轮。由于对传统机构的这一重大革新,他的这种蒸汽机才真正成为能带动一切工作机的动力机。1781年底,他以发明带有齿轮和拉杆的机械联动装置获得第二个专利。
1782年,瓦特试制出了一种带有双向装置的新汽缸,由此获得了他的第三项专利——把原来的单汽缸装置改装成双向汽缸,并首次把引入汽缸的蒸汽由低压蒸汽变为高压蒸汽。这是他在改进纽可门蒸汽机过程中的第三次飞跃。通过这三次技术飞跃,纽可门蒸汽机完全演变为了瓦特蒸汽机。
从最初接触蒸汽技术到蒸汽机研制成功,瓦特走过了20多年的艰难历程。他虽然多次受挫、屡遭失败,但他仍然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在布莱克、罗巴克、博尔顿等贵人的鼎力帮助下,终于完成了对纽可门蒸汽机的三次革新,使蒸汽机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
1784年,瓦特以带有飞轮一、齿轮联动装置和双向装置的高压蒸汽机的综合组装,取得了他在革新纽可门蒸汽机过程中的第四项专利。1788年,他发明了离心调速器和节气阀,1790年,他发明了汽缸示工器。至此,他完成了蒸汽机发明的全过程。
由瓦特发明蒸汽机的经历,非常清楚地看到贵人不可或缺的作用。处于奋进或创业或困境中的你、我、他,此时想:要是遇上贵人,那该多好呀!因为有贵人相助,可以尽早尽好地取得成功。但客观的事实表明。不是你想遇上贵人,贵人就会出现。
说话办事都要顾及别人的感受
与人相处要记得时刻给别人留有余地,只有不把事做绝,不把话说死,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才能在与人相处时游刃有余。很多年轻人眼中揉不进一点儿沙子,发现别人的错误,不管什么场合、什么时机,非狠狠地给予批评和抨击才觉得心安。殊不知,自己的批评已经把对方逼人绝境了,更不知对方已经讨厌自己了。说话办事都要顾及别人的感受,都要给别人留一点回旋的余地。在与别人方便的同时,也给了自己成功的可能。
战国时期,楚庄王赏赐群臣饮酒,由他的宠姬作陪。日暮时分正当酒喝得酣畅之际,灯烛被风吹灭了。这时有一个人垂涎于楚庄王宠姬的美貌,加之饮酒过多,难以自控,便乘烛火熄灭之机,抓住了美姬的衣袖。
美姬大惊,奋力挣脱,并顺势拉断了那人头上的系缨,还悄悄对楚庄王说要查明此事,严惩此人。楚庄王听后沉思片刻,心想:“酒醉失礼是难免的,再说我哪能为一个女人而污辱臣下和将士呢?”于是便在黑暗中大喊:“今天大家喝酒要尽兴,谁的系缨不断,谁就没有尽兴!”于是,群臣一百多人都拉断了帽子上的系缨,待掌灯之后,大家继续热情高涨地饮酒,一直到尽欢方散。
3年后,楚国与晋国发生战争,战场上有一个勇士英勇善战,奋勇杀敌,第一个带头打败敌人,并救出深陷晋军包围的楚庄王,楚国大获全胜。楚庄王感到很惊奇,便问道:“我平时对你并没有特别的恩惠,你打仗时为何这样拼命?”那勇士回答说:“我就是那天夜里被扯断了帽子上缨带的人。”
正因为楚庄王给臣子留了余地,才换来了下属的忠心耿耿。这就是留余地的精妙之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相逢一笑泯恩仇
与其多年以后再相逢一笑泯恩仇,不如在开始时就多一份谅解和包容。
有两个在大学是同学的男士,毕业后一起进入演艺圈,他们都很有才气,在学校的时候就显得与众不同,两人虽然彼此惺惺相惜,却也因好强而暗中较量。
两人虽然都在演艺圈,但一位选择当导演,另一位则选择当演员。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两人都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得很出色,也各自拥有了一席之地。有一次,刚好有部电影可以让他俩合作,基于两人是要好的同学,而且心里对彼此的才能和需求都非常了解,所以爽快地答应一起合作。
这个导演对于演员一向要求严格,所以在拍戏的过程之中,虽然是自己的同学也毫不客气地加以指责。而已经是名演员的老同学也老是有自己的意见,所以片场的火药味儿总是很浓。
有一天,导演因为几个镜头一直拍不好,不禁怒火中烧。对着自己的老同学大发脾气,一句重话马上脱口而出:“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烂的演员!”
名演员一听,脸色苍白地愣住了。他走到休息室,不肯出来继续拍戏。
经过众人的劝说,导演摸着鼻子走到休息室,对老同学说:“你知道,人在生气时,难免会口不择言,可是冷静下来想了想……”
名演员一听,对方是来道歉的,不禁头抬得高高的。
导演一见他那副模样,竟然支支吾吾讲不出后面的话来。过了半天才突然说“我……我想了想……还是觉得你是个很烂的演员!”
此话一出,后果可想而知了,名演员退出这部电影,两人从此绝交。
两人在演艺圈奋斗一生,年华渐渐老去。直到名演员患了重病,临死前要求见导演一面。
导演听了急忙赶到医院,在名演员咽下最后一口气前,才泪流满面地对他说:“我发誓,你是我这辈子所见过最好的演员!”
名演员注视着老同学,含笑而逝。两人多年的心结,虽然终于冰释,只可惜稍嫌晚了一些。
为死难者树精神的丰碑
在突发事件前,其实我们都不可能做出太多的思考,更多的是本能的反应。这种本能恰恰是精神和心灵最真实的写照。
永远不会忘记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的那场火灾,大火夺去了320条生命,其中有288个花朵般的孩子。火灾发生时,数百名中小学生拥挤着向外跑,有的老师和领导置孩子的生死于不顾,只顾自己逃命。而克拉玛依某小学三(2)班的班主任孟翠芬老师,却一直在组织学生们撤离,后来被毒烟熏倒在地。在倒下去的瞬间,她还不忘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两个没来得及逃离的孩子。被营救时,她的头已被烧成了骷髅,可她身下的两个孩子还有一个活着。
在灾难面前,高尚的精神与卑劣的灵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死去的孩子的家长看到这个场景,深情地说:“在学校,把孩子交给您,我放心;在地下,我的孩子跟您走。我仍然放心!”
事后有人建议为死难者和苟活者同时树碑,为死难者树的是精神的丰碑,为苟活者立的是耻辱的柱子,从而让人们永远记住哪些人该名垂千古,哪些人该遗臭万年。
在我心中还珍藏着另一个故事。加拿大科学家斯罗达博士正与同事们研究和试验两块被放在轨道上的浓缩铀对合的临界质量。就在这时,他拨动铀块的螺丝刀突然滑掉了,两块铀迅速接近,并爆出可怕的光。这就是原子弹的核,只要合到一块,瞬间就会超过临界状态发生核爆炸。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斯罗达临危不惧,果断地用双手掰开马上就要滑到一起的铀块,从而避免了一起极其可怕的核爆炸。而他自己却因此受到致命的高剂量的核辐射,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加拿大政府为了表彰他对人类所作出的贡献,把他誉为“用双手掰开原子弹的人”。
人总是该有些精神的。那些高尚者的情操,无论是轰轰烈烈,还是默默无闻,都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一次全新的洗礼。我相信,一个有精神的人会被人们永远铭记,一个有精神的民族会永远屹立不倒!
记住他人的名字
人对自己的姓名最感兴趣。把一个人的姓名记全,很自然地叫出口来,这是一种最简单、最明显,而又是一种最能获得好感的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邮务总长吉姆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小时候家里很穷,10岁就辍学去一家砖厂做工,他把沙土倒入模子里,压成砖瓦,再拿到太阳下晒干。吉姆没有机会受更多的教育,可是他有爱尔兰人达观的性格,使人们自然地喜欢他,愿意跟他接近。在成长过程中,吉姆逐渐养成了一种善于记忆人们名字的特殊才能,这对他后来从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罗斯福开始竞选总统前的几个月中,吉姆一天要写数百封信,分发给美国西部、西北部各州的熟人、朋友。而后他乘上火车,在19天的旅途中。走遍美国20个州,行程6000公里。他除了火车外,还用其他交通工具,像轻便马车、汽车、轮船等。吉姆每到一个城镇,都去找熟人进行一次极诚恳的谈话,接着再开始下一段的行程。当他同到东部时,立即给在各城镇的朋友每人一封信,请他们把曾经谈过话的客人名单寄来给他。那些不计其数的名单上的人,他们都得到吉姆亲密而极礼貌的复函。
吉姆早就发现,一般人对自己的姓名最感兴趣。把一个人的姓名记住,很自然地叫出口来,你便对他含有微妙的恭维、赞赏的意味。若反过来讲,把那人的姓名忘记,或是叫错了,不但使对方难堪,而且对你自己也是一种很大的损害。
很多人不记得别人的名字,只因为他们认为没有必要下功夫和精力去记别人的名字。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肯定会为自己找借口,说自己很忙。
一般人大概不会比罗斯福更忙,可是他甚至会把一个技工的名字,牢牢地记下来。
罗斯福总统知道一种最简单、最明显,而又是最重要的获得好感的方法,那就是:
记住对方的姓名,使别人感到自己很重要。
安德鲁·卡内基被称为钢铁大王,但他自己对钢铁的制造懂得很少,他手下有好几百个人,都比他更了解钢铁。
但是他知道怎样为人处世,这就是他发大财的原因。他小时候,就表现出组织才能。当他10岁的时候,他发现人们把自己的姓名看得很重要。而他。利用这项发现,去赢得别人的合作。例如,他孩童时代在苏格兰的时候,有一次抓到一只兔子,那是一只母兔。他很快发现多了一窝小兔子,但没有东西喂它们。可是他有一个很妙的想法。他对附近的孩子们说,如果他们找到足够的苜蓿和蒲公英,喂饱那些兔子,他就以他们的名字来给那些兔子命名。这个方法太灵验了,卡内基一直忘不了。好几年之后。他在商业界利用类似的方法,赚了好几百万元。例如,他希望把钢铁轨道卖给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而艾格·汤姆森正担任该公司的董事长。因此,安德鲁·卡内基在匹兹堡建立了一座巨大的钢铁工厂,取名为“艾格·汤姆森钢铁工厂”。当卡内基和乔治·普尔门为卧车生意而互相竞争的时候,这位钢铁大王又想起了那个关于兔子的经验。
卡内基控制的中央交通公司,正在跟普尔门所控制的那家公司争生意。双方都拼命想得到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生意,你争我夺,大杀其价,以致毫无利润可言。卡内基和普尔门都到纽约去参加联合太平洋的董事会。有一天晚上,他们在圣尼可斯饭店碰头了,卡内基说:“晚安,普尔门先生,我们岂不是在出自己的洋相吗?”
“你这句话怎么讲?”普尔门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