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建造的这艘新式舰队航空母舰于1935年9月在坎贝尔·莱德船厂开工建造,在1937年下水时被命名为“皇家方舟”号,1938年完工服役。因为在17年前英国改装的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也叫做“皇家方舟”号,所以这艘新的航空母舰又被叫做“皇家方舟Ⅱ”号。在“皇家方舟Ⅱ”号下水的前一天,原来被命名为“皇家方舟”号的英国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被改为叫“柏枷索斯”号,可见皇家海军对这艘新型航空母舰的重视。
“皇家方舟”号的船型长宽比例为7.6∶1,考虑到在大西洋的恶劣海况,舰体采用高干舷,舰首设计成了封闭型,两层封闭式机库包括在舰体结构中,并将飞行甲板设计为强力甲板,这是英国与同期美、日设计的航空母舰不同之处。因为舰体大量采用焊接工艺,使船体的重量有了大幅的减轻。飞行甲板在舰首和舰尾加装了向下倾斜的外伸板,尽量扩大飞行甲板面积,前端安装两台液压弹射器,有三部升降机,升降机有两个平台在飞行甲板与两层机库之间分别运行作业。舰桥、烟囱一体化的岛式上层建筑位于右舷,侧舷以及下层机库甲板、汽油舱等要害部位都铺设了防护装甲,可抵御500磅炸弹的攻击。
“皇家方舟”号采用短而宽的船体设计,而没有采用“约克城”号和“飞龙”号9∶1和10∶1的长宽比例。这样,“皇家方舟”号转向要快一些,也未损害军舰的稳定性和适航性。
“皇家方舟”号的舰长为243.8米,宽为29米。因为采用了外伸式的飞行甲板,其飞行甲板长度达到了219.5米,宽度为29米。该舰的标准排水量为22000吨,满载排水量27300吨,采用3台齿轮传动的蒸汽轮机作为动力,总功率为75000千瓦,最大航速为31.75节,续航力7600海里/20节。“皇家方舟”号设计搭载飞机为72架,但一般情况下搭载飞机60架,其中包括48架“剑鱼”鱼雷机,12架“鱼鹰”战斗轰炸机,或者36架“剑鱼”鱼雷机和24架“鱼鹰”战斗/轰炸机,服役后期“鱼鹰”被“大鸥”战斗轰炸机所取代。“皇家方舟”号装备有8座双联装114毫米高平两用炮,6座8管高射机关炮和6挺四联装12.7毫米高射机枪,是拥有较强防空火力的航空母舰,它的这套舰载武器配置也成为后来英国航空母舰的标准装备。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是英国海军中颇具传奇色彩的一艘战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英国皇家海军可以使用的最先进的航空母舰,其搭载的舰载机可以执行空中护航、对舰对陆攻击和反潜等多种任务。“皇家方舟”号凭借着封闭式舰首、小长宽比例的舰体、高干舷以及广泛采用装甲防护等独特的设计理念成为了日后航空母舰建造的典范,确立了它在航空母舰发展史上的地位。更以其顽强的作战风格,成为了二战初期英国海军不屈精神和顽强意志的体现。
在1939年1月,“皇家方舟”号成为了英国海军航母舰队的旗舰。在随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皇家方舟”号于1940年4月投入到了挪威战役中,其搭载的俯冲式轰炸机炸沉了德国的“柯尼斯堡”号轻巡洋舰,这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击沉的第一艘主力战舰。1940年7月,“皇家方舟”号随英国海军舰队攻击阿尔及利亚米尔斯比尔泊地的法国舰队。战争期间“皇家方舟”号主要在地中海掩护运输船队,当然,“皇家方舟”号参加的最著名的战斗毫无疑问是1941年5月围歼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皇家方舟”号的鱼雷轰炸机打坏其船舵,为英国舰队最后击沉“俾斯麦”号争取了时间。在这以后,“皇家方舟”号在德国和意大利空军的压力下,在地中海执行艰巨的护航任务。1941年11月13日“皇家方舟”号在运载“飓风”战斗机到马耳他岛后,返回直布罗陀50海里处时,被德国U-81潜艇发射的4枚鱼雷攻击,其中一枚鱼雷命中了岛式建筑的右舷舰体,由于损管不利,“皇家方舟”号在直布罗陀东140英里处沉没。
“皇家方舟”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虽然仅仅参战了14个月,但却创造了极为辉煌的战绩,以“皇家方舟”号为代表的英国海军击退了德国和意大利海军的多次进攻,“皇家方舟”号也因此成为了二战中英国最著名的航空母舰。
在“皇家方舟”号于1935年动工之前,希特勒就已经在1933年掌握了德国的最高权力。希特勒上台之后,立刻宣布废除《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束缚,开始重新将德国拉回到战争的轨道上来。当时的欧洲弥漫着战争的气息,局势在一步步的恶化,一场新的大战就摆在人们的眼前。鉴于形势的严峻性,英国海军部门在建造“皇家方舟”号前,就已经决定再快速地建造4艘新的航空母舰,以替代“百眼巨人”号、“鹰”号、“竞技神”号和“暴怒”号这4艘老旧的战舰。由于德国扩军给英国造成的压力不断增大,最后英国海军决定建造6艘光辉级(又译卓越级)航空母舰,以应付不断恶化的局势。
英国海军在光辉级航空母舰的建造过程中,参照了“皇家方舟”号的设计。为了减少军舰设计和建造费用,光辉级的设计改动并不是很多。考虑到未来航空母舰的威胁主要来自于空中,所以光辉级航母安装了有76毫米厚的装甲保护的飞行甲板,这是英国第一次采用装甲甲板的航空母舰,即使是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光辉级航母仍能保持作战能力。由于光辉级航母采用了大量的防护装甲,其中防护甲板有5000吨,飞行甲板有1500吨,机库也采用了装甲结构,因此它所搭载的飞机数量有了很大的下降。光辉级的舰载机只有33架(后来增加到36架),只有“皇家方舟”号的一半。此外,光辉级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装备了最先进的79Z型对空警戒雷达,这使英军拥有了千里眼,具备了夜间作战能力。
光辉级航空母舰先后建造了6艘,分别是“光辉”号、“胜利”号、“可怖”号、“不饶”号、“冤仇”号和“不倦”号,这6艘光辉级航空母舰成为了英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力航空母舰。
“冤仇”号和它的姊妹舰“不倦”号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这是因为英国援引海军条约中的例外条款(或称机动条款),把这两艘航空母舰的排水量增加到2.7万吨。使它们既有“皇家方舟”号的装甲甲板和两座全长机库,又有“光辉”号的强大火炮装备。
光辉级航空母舰长约230米,宽约29米,标准排水量为23000吨(“冤仇”号和“不倦”号的标准排水量为27000吨)。光辉级采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装置,总功率为81000千瓦(“冤仇”号和“不倦”号为109000千瓦),航速为31节左右,可以搭载飞机36架(“冤仇”号和“不倦”号可以搭载飞机72架)。该级航母装备有8座双联装114毫米炮,6座8联装迫击炮和8座20毫米炮(“冤仇”号和“不倦”号装备38座20毫米炮)。
光辉级航空母舰在服役后不久就投入到了对法西斯帝国的作战之中,击沉追歼多艘法西斯国家军舰,取得许多骄人的战绩,成为英国皇家海军的王牌军舰。例如光辉级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光辉”号,曾参加了著名的空袭意大利塔兰托战役,并击沉3艘意大利的战列舰。光辉级的第二艘航空母舰“胜利”号,曾参加了对德国王牌战列舰“俾斯麦”号的围攻。“可怖”号、“不饶”号、“冤仇”号和“不倦”号在太平洋海战中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1938年,英国海军又建造了一艘“独角兽”号轻型航空母舰,该舰1939年6月26日开工,1943年3月12日完工,并被编入现役。“独角兽”号是一艘尺寸比较小的航空母舰,该舰全长为195.1米,宽27.4米,标准排水量只有14750吨,满载排水量为23000吨,采用的动力装置为蒸汽轮机和4台锅炉,为2轴推动,总功率29400千瓦,航速22节,可以搭载35架飞机。“独角兽”号航母的武器装备有4座双联装102毫米高平两用炮,3座4联装乒乓炮和12座20毫米炮。
“独角兽”号在最初设计时是作为光辉级航母的支援舰,但到最后更改为轻型舰队航母和支援舰。“独角兽”号在某些方面和皇家方舟级航空母舰很相似,最大的特点是干舷很高,而且在高大的机库上,还设置有存放水上飞机的地方。另外,“独角兽”号在设计上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它所安装的武器装备较少,航速也比较慢。
“独角兽”号的角色可以说是介于护航航空母舰与舰队航空母舰之间。在最初的服役时间里,曾经被用于作战,后来被改做供应舰来使用,主要用于飞机的保养和维修。
与日本海军的情况相类似,英国海军在大力发展航空母舰的同时,对于舰载飞机的研制也投入了相当大的经历。所谓“好马配好鞍”,只有性能优越的航空母舰并不能保证在海战中取得最终的胜利,舰载飞机才是打击敌人的直接武器。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发展航空母舰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性能优越的舰载飞机有它的用武之地,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英国是最早研制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因此在航空母舰的制造上,有着一定的技术优势。然而,英国海军虽然在航空母舰的建造上屡创佳绩,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0年时间里,英国在航母舰载机的研制上,却并没有取得什么引人注目的成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期,英国设计了“支柱”式、“幼犬”式、“骆驼”式以及“杜鹃”式等几种战斗机。但在一战之后,这些飞机的性能很快就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因此英国又发展了几种新型的舰载战斗机来代替“支柱”式、“幼犬”式等老旧的飞机。下面我们就对英国在一战后发展的一些主要舰载战斗机以及鱼雷机加以介绍。
“飞行捕手”式战斗机,是在一战后不久英国所研制的一种单座式战斗机。该机采用木质和金属混合结构,因此有着比较好的强度。除此强度之外,因为它的螺旋桨采用木质结构,所以在螺旋桨高速旋转的时候能够发出悦耳的声音,这种声音并不刺耳,所以飞行员们很喜欢听。
“飞行捕手”式战斗机既可以被作为陆上飞机从陆上完成起飞作业,同时也可以被作为水上飞机或水陆两用飞机,在水上起降。因为“飞行捕手”式战斗机十分容易操纵,所以很适合在航空母舰上使用。1930年,“飞行捕手”式战斗机在“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上进行试飞时,飞行员对其良好的操作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飞行捕手”式飞机的座舱视野宽阔,非常适合在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进行降落。
“飞行捕手”式战斗机的翼展为8.84米,机长约7米,机高3.66米,最大起飞重量为1373.5千克,功率为294千瓦,最大航速为214公里/小时,装配有2挺7.7毫米机枪和4颗约9千克重的炸弹。
在1923年到1930年期间,共生产了“飞行捕手”式战斗机196架,其中包括3架样机。该机能够在没有拦阻装置的情况下,以较低的速度在航空母舰上完成着陆。虽然“飞行捕手”式飞机的飞行速度很低,只有214公里/小时,但因它坚固的耐用性,所以十分适合在航空母舰上作为舰载机来使用。“飞行捕手”式飞机曾经被装备在“暴怒”号、“鹰”号以及“光荣”号等多艘航空母舰上,一直使用到1935年该机才被彻底替换。
“猎迷”式战斗机是作为“飞行捕手”式战斗机的替代者而出现的,它是1930年到1939年期间英国海军双翼飞机的代表。该机的功率为389千瓦,最大航速为291公里/小时,其改进型“猎迷”MK2式战斗机的速度被提高到了314公里/小时。英国海军共生产了56架“猎迷”式战斗机,该机具有很好的飞行性能,曾被搭载在“暴怒”号、“勇敢”号以及“光荣”号航空母舰上,并且一直服役到193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