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航空母舰
12963200000004

第4章 海军航空兵加入战斗(1)

1.袭击库克斯港:一种全新的海战模式

尽管当时世界上许多海军强国都已经生产或改装了水上飞机母舰,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却只有英国将水上飞机航母应用于海战之中。在英国应用水上飞机航母进行作战的过程中,最有影响的无疑要属对德国库克斯港的袭击了。

库克斯港是位于德国北海沿岸的一个大型渔港,在其南方就是德国著名的齐柏林飞艇基地。德国的齐柏林飞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英国本土进行了多次轰炸,并且时常跟踪英国海军的舰队,对英国海军造成了很大压力。但是由于当时英国飞机的性能状况不是很好,甚至在一些性能上还不如齐柏林飞艇,所以英国海军一时也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对付德国的齐柏林飞艇。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英国海军想到了一个对付齐柏林飞艇的最佳方法,也就是直接攻击齐柏林飞艇的基地,在它们起飞之前就把它们消灭掉。

英国海军为袭击库克斯港进行了周密而详细的计划,作战目标是消灭德国的齐柏林飞艇和齐柏林飞艇基地,并且还试图消灭一部分停靠在威廉港的德国军舰,英国海军将这次利用水上飞机执行作战任务的时间定在了1914年的圣诞节。事实上为了确保作战计划的顺利进行,早在1914年11月,英国海军就已经开始作出部署。准备使用“女皇”号、“恩丹”号和“里维埃拉”号三艘水上飞机航母的舰载机,从海上起飞后,对齐柏林飞艇基地进行攻击。因为作战半径大大超出了陆上飞机的作战半径,所以只能由水上飞机航母搭载的舰载机来完成作战的任务,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海军航空兵作战。

1914年12月24日,圣诞节的前一天,英伦三岛瑞雪纷飞,到处是一派节日的气氛。此时,由“女皇”号、“恩丹”号、“里维埃拉”号三艘水上飞机航母组成的攻击部队,在2艘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10艘潜艇的保护下正从哈里奇悄然出发,直扑弗里西亚群岛的旺格奥格。在第二天清晨7点30分,7架英国水上飞机顺利升空,飞向库克斯港。

飞机上的飞行员们坐在敞开式座舱里,忍受着清晨寒冷的折磨,艰难地操纵着飞机,向目标飞去。当飞机飞到东弗里西亚群岛时,下面却是雾气茫茫,浓雾把地面完全遮住了,飞行员根本无法看清地面上的目标。尽管飞行员按照带队指挥官的命令,一再降低高度,但还是没有发现德军的齐柏林飞艇基地。带队指挥官临时决定:放弃对飞行基地的袭击,所有飞机都去攻击德军舰只。这位没有留下姓名的指挥官的“临机一动”,开了航母舰载机实施攻击任务的先河。7架水上飞机在指挥官的带领下,调过头来,向德军舰艇停泊点飞去。很快,他们发现了停泊在基地、正冒着黑烟升火待发的德国军舰,德军也发现了来袭的飞机并立即开炮对飞机进行射击。由于飞行员没有攻击舰船的经验,飞机携带的炸弹威力又很小,数量有限的炸弹大多投在海里,并没有给德军造成多大损失。而英军的7架飞机在德军炮火的猛烈攻击下,有4架受伤,幸运的是一架也没有被击落。在返航途中,5架飞机被迫降落在海上,仅有2架飞机飞回了出发地。圣诞节并没有给英国人带来好运,海战史上第一次有航母参加的战斗就这样结束了。

如果从军事的角度来看,英国海军对德国的这次袭击应该说是一次失败。除了对德国的军舰进行侦察外,没有任何的收获,而自己却损失了多架飞机。但是这次对库克斯港和威廉港的袭击所带来的影响及其所具有的深远意义远远超出了作战结果。

对于库克斯港的袭击,其价值不在于袭击取得了多大的战果,它的意义在于袭击事件的本身。这次袭击证明了航空兵可以和舰队进行协同作战。它激发起各国对建造航空母舰的热情,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海战模式,航空母舰由此渐渐地成为了海战的主宰。

2.并不成功的降落试验

1917年6月,英国将一艘巡洋舰改装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航空母舰——“暴怒”号,但是“暴怒”号的改装并不是很彻底,“暴怒”号的前主炮被拆除,在前甲板下建起了一座机库,并且在机库的上面铺设了69.5米长、15.2米宽的木制飞行跑道。但“暴怒”号仍旧保留了后炮塔,这就使得改装后的“暴怒”号母舰同时拥有飞机和大炮,当时还没有人能够考虑到大炮对于航母究竟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暴怒”号是第一艘为飞机同时进行起降作业提供跑道的船只。最初,它可以搭载3架肖特“S-184”式水上飞机和5架“幼犬”式战斗机。“幼犬”式战斗机的机翼无法折叠,因而将“幼犬”式战斗机从机库中吊上吊下成了十分麻烦的工作。另外由于“暴怒”号航速很高,可以达到30节以上,这就为舰载机的起飞提供了足够的动力,飞机从“暴怒”号起飞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无论是肖特“S-184”式水上飞机还是“幼犬”式战斗机,在降落的时候都只能先降落到海上,然后再由“暴怒”号上的起重机将飞机吊到舰上。这种情况使得执行完飞行任务本已疲惫不堪的飞行员,还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上舰休息的机会。因此许多飞行员都对这种状况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寻求飞机可以直接降落在军舰上的方法便被提上了议事的日程。

为了解决飞机直接在“暴怒”号降落的难题,英国海军可谓是绞尽脑汁。一名叫做威廉·迪克森的飞行军官首先完成了在静止的军舰上降落的试验。虽然他的试验取得了成功,但怎样在航行中的“暴怒”号上降落,仍旧是摆在英国海军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因为“暴怒”号上没有任何的拦阻设备,飞行的甲板也不够长,因此即便是小型的“幼犬”式战斗机也无法在“暴怒”号上完成降落。有丰富飞行经验的飞行员们认为,在“暴怒”号逆风航行时,降落的可能性会增大很多。于是大家决定在1917年的8月2日作一次试验,检验在航行中的“暴怒”号上降落的可能性。

这次试飞选定邓宁来担任试飞员,邓宁是位有着丰富驾机经验的飞行员。为了保障飞行的安全,英国海军还专门安排了7名飞行员在甲板上为飞机保驾。他们的工作就是在飞机降落时,抓住在机翼下面的绳套,将飞机拽住,然后在飞行员关闭发动机后,让飞机停在甲板上。

这次试验十分顺利,飞机平稳地降落在了飞行的甲板上,随后,邓宁平静地走下了飞机。虽然成为了第一个在航行中的军舰上完成飞机降落的人,但这似乎并不令他觉得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尽管已经引起英国海军的轰动,兴奋的海军高层军官们,为了表达心中的喜悦,甚至开始互致贺电,但邓宁还是决定再作一次降落,他觉得在别人帮助的情况下完成降落,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这一次,他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降落,他告诉甲板上的保驾人员,在飞机没有降落在甲板之前,不要拽住飞机。这一次他又取得了成功,然而好胜的邓宁仍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他再次爬入一架“幼犬”式战斗机,开始了另一次试验。可是这一次灾难却降临到了邓宁的头上,由于发动机出现了故障,邓宁驾驶的飞机栽到了海里。邓宁立刻失去了知觉,由于对意外缺乏准备,当“暴怒”号上的救生艇赶到邓宁飞机失事的地点时,已经是邓宁落水20分钟以后的事情了,而此时邓宁已经溺水而亡。也许英雄的命运总是与悲情相伴,邓宁没有看到航母称霸海洋的那一天,但在人类对于航母的探索过程中,邓宁的名字却永远留在了史册上。

在邓宁因意外去世以后,英国海军的甲板降落试验全部都停止了。从“暴怒”号上起飞的飞机仍旧像过去一样,要么是降落在陆地上,要么只能够降落在海面上。这样的局面显然不能让人满意,于是有人提出将“暴怒”号的后炮塔也拆除掉,用腾出来的空间安装专门的降落甲板。这样就使得在“暴怒”号的前后都有了宽阔的甲板。并且为了方便飞机在两个甲板之间的移动,在上层建筑两舷的两侧还开了两个通道,于是飞行员又开始了在“暴怒”号航母起飞的尝试。

尽管做了这么多改进的工作,“暴怒”号上的飞行员在甲板上降落时还是充满了危险。这是因为当时的战斗机重量很轻,战斗机在降落时,甲板上方产生的风流会严重影响飞行员对飞机的操作,加之舰上烟囱附近的高温气体的影响,种种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飞行员,也无法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驾驶飞机。为此,英国海军又组织了13次“幼犬”式飞机在“暴怒”号上的降落试验。而其中只有可怜的3次降落试验取得了成功,另外10次则全部以失败告终,值得庆幸的是没有再出现像邓宁那样的惨剧。

令人感到失望的试验结果,使飞机在“暴怒”号上降落的希望只能成为梦想,“暴怒”号搭载的飞机仍旧只能采用老办法来完成降落。但在“暴怒”号上所作的这些努力并非徒劳,这些尝试为不久后航母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能够在甲板上完成起降、功能更加强大的航母即将在不久的将来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