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航空母舰
12963200000012

第12章 二战显威力(2)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在备战中英军发生了事故,“光辉”号航母上的一名地勤人员在给“剑鱼”安装副油箱时,不慎摔倒,手中的螺丝刀正巧掉在一个电源开关上,撞击产生的火花引燃了泄漏在机库地板上的航空汽油,随即燃起了大火。尽管机库里的自动喷淋灭火机喷出海水,迅速将大火扑灭,但有两架“剑鱼”在火灾中被烧毁。更要命的是机库里的飞机都被海水淋湿,必须要用淡水冲洗,再进行干燥,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坎宁安只得将攻击日期改为11月11日。

在11月9日,意大利作战部门曾发现在塔兰托以南556公里海域有英舰,但误认为是英舰的常规护航行动,而实际上这就是突击塔兰托的航母编队。意大利军方的这一失误,为英舰奇袭成功增添了有利因素,也使自己陷入了死神的阴影之中。

此时,英国海军方面也忙得不可开交,由于“鹰”号航母已经服役22年,舰体及内部设施老化严重,加之在最近战斗中,又多次遭到近距离爆炸冲击,输油管线受损严重,航速大减,已无法跟上舰队航行,只得进坞进行大修。“鹰”号所搭载的11架“剑鱼”,由于“光辉”号航母机库容量有限,只有5架转至“光辉”号,其余6架留在亚历山大港,这样出击的飞机数量就降至21架。这些飞机被分为两个小队,第一批12架,第二批9架,相隔一个小时进行起飞,对塔兰托实施两次攻击。

英军地中海舰队将投入此次战役的兵力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由“光辉”号航母、4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的突击群,以航母上的舰载机为主要突击力量,对塔兰托军港内的意军军舰实施突击;第二部分是由2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组成的掩护群,部署在突击群与塔兰托之间海域,负责迎击意军可能出海的军舰;第三部分是由3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组成的佯动群,攻击意军海上护航运输船队,作为佯动;第四部分是由驻马耳他岛岸基航空兵组成的侦察群,对塔兰托实施不间断的侦察监视,向突击群提供必需的战术情报,保障突击作战的成功;第五部分是由驻希腊的空军轰炸机部队组成的战果扩大群,将在突击的次日,再次组织空中打击,进一步扩大战果。

11月11日傍晚6时,由“光辉”号航空母舰和4艘巡洋舰以及4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从地中海中部,取东北航线,以50公里的时速直奔而去。

第一攻击波由12架飞机组成,威廉森少校为领队长机。在12架飞机中,6架鱼雷机各携带1枚457毫米MK鱼雷,这是攻击的绝对主力。4架轰炸机各携带6枚112公斤半穿甲弹。还有2架飞机各携带4枚112公斤半穿甲弹和16枚照明弹,作为照明机,为其他飞机进行照明,以保障攻击成功。第二攻击波由9架飞机组成,黑尔少校为长机,其中鱼雷机5架,轰炸机和照明机各2架,在第一攻击波起飞一小时后起飞。英军计划突击群于11日晚20时到达攻击出发阵位,先由照明机投下照明弹,鱼雷机负责攻击战列舰,轰炸机和投完了照明弹的照明机则攻击巡洋舰、驱逐舰及岸上目标。

20时35分,第一攻击波长机威廉森少校驾驶编号L4A的飞机,第一个起飞,紧接着第一攻击波的其余11架飞机也依次起飞,在2300米高度编队,以3机为单位排成品字形,以140千米的时速向塔兰托前进,但飞行中有4架飞机在穿云时与大队失散,其中一架是鱼雷机。当夜幕降临后,塔兰托已经两次拉响防空警报,那是一架英军侦察机引起的。这架侦察机盘旋监视,使意军两次拉响警报,这倒使意军对防空警报有几分麻木。22时50分,机群到达塔兰托,威廉森发现意军高炮已经开火,原来掉队的14M号鱼雷机竟早到了半小时,正在军港上空盘旋,成为意军高炮竭力捕捉的目标。威廉森的L4A飞机冒着密集的防空火力,从两个拦阻气球之间飞过,低空掠过防波堤,向“加富尔”号战列舰投下了鱼雷,正中舰桥与炮塔之间的龙骨下方,将舰舷炸开一个大口,海水随即涌入,但威廉森驾驶的飞机在退出攻击时被击落,一头栽入大海。紧跟在威廉森后面的是坎普上尉驾驶的14K号,14K号借助照明弹的亮光发现了“利托里奥”号战列舰,随即以大角度俯冲,绕过拦阻气球,在900米距离投下了鱼雷,准确命中“利托里奥”号右舷。早到的14M号由斯维恩上尉驾驶,在300米高度飞过防波堤,冒着意军猛烈的防空炮火,直扑“利托里奥”号战列舰,一直冲到360米距离才投下鱼雷,击中舰尾左舷,使舰尾立刻燃起大火,而14M号由于高度太低,距离太近,脱离时险些撞上战列舰高耸的桅杆。蒙德上尉的14C穿过塔兰托居民区,扑向港区,在意军密集的炮火中穿行,其不时采取Z字机动,躲避高射炮火,几乎是在紧贴着海平面的高度向“加富尔”号战列舰投下鱼雷,可惜由于投雷高度太低,鱼雷入水后一头扎入海底而未能命中。14R号以10米的超低空飞越防波堤,在600米距离也向“加富尔”号投下了鱼雷,鱼雷偏离目标,没有击中。4架轰炸机本来就是单独寻找目标进行攻击的,14L号是随着编队到达的,对水上飞机机库进行了俯冲攻击,使机库中弹起火。掉队的14H号独自攻击了停泊在内港的舰艇,E5Q号击中了“利伯奇奥”号驱逐舰,E4F号也对港内舰艇进行了轰炸。

在第一攻击波中除了威廉森的长机外,其余飞机都安全返航。英军的空袭完全出乎意军意料,意军在突然打击下乱作一团,甚至在英军飞机撤离之后,意军高射炮还在不停射击。

晚9时20分,由海军少校约翰·黑尔率领第二批次9架飞机从“光辉”号航空母舰上陆续起飞,对塔兰托港实施第二次袭击。在起飞时发生了事故,第八架15F号和第九架15Q号在甲板上滑行时相撞,15Q号经简单检查,没有大碍,随即起飞,但飞行20余分钟后,在撞击中受损的固定机腹副油箱的绳索完全断裂,副油箱因此坠海,这样15Q号就因为缺乏燃料无法到达塔兰托,只得返航。而15F号机翼受伤较为严重,经过机械师近20分钟的不懈努力,终于得以修复,在驾驶员克利福德上尉和领航员格英上尉强烈要求下,舰长博伊德上校同意起飞,追赶编队。领队长机黑尔指挥7架飞机在2500米高度以3机为单位排成品字形,向塔兰托飞去。23时10分,7架“剑鱼”到达塔兰托,意军发现英机再度来袭,地面高炮和军舰上的防空火力一起开火,组成了严密的对空火力网,英机毫不畏惧,仍按计划发起了攻击。两架照明机14B和14F首先沿东海岸飞行,以15秒间隔依次投下24枚照明弹,将塔兰托湾照如白昼,随后又轰炸了岸上一处油库。

黑尔率领5架鱼雷机借着照明弹的光亮从港湾北部投入攻击,意军炮火异常猛烈,天空中满是炮弹爆炸的硝烟,充斥着令人窒息的气味。黑尔的L5A盯上了“利托里奥”号战列舰,加速俯冲,在10米的超低空,640米距离投放了鱼雷,命中舰首,这艘已经在第一攻击波中受伤的战列舰再度受创,开始下沉。李上尉驾驶的15H号跟在黑尔后面,在意军凶猛的防空炮火前,没有贸然猛冲,而是聪明地大迂回绕过火力网,攻击了“杜伊里奥”号战列舰,在730米距离上投雷,击中该舰右舷,在一号弹药舱和二号弹药舱之间,炸开一个长11米、宽7米的大口子,海水从缺口猛灌进去,两个弹药舱很快被海水灌满,“杜伊里奥”号战列舰不得不抢滩搁浅,以避免沉没的命运。琼斯中尉的15K号也向“利托里奥”号战列舰投下了鱼雷,但未击中,15K号在脱离时被浮动筏上的高射炮击伤,后带伤返航。E5H号沿东海岸的拦阻气球飞行,一直没被发现,在冲向外港时遭到意军高射炮的猛烈拦截,副翼受伤,但飞行员仍向“威内托”号战列舰投下了鱼雷,并命中左舷,飞机退出时左翼也被击中,飞行员克服了操作上的种种困难,顽强地驾驶受伤的飞机回到航母。贝利上尉的E4H号则没有这么幸运,在尼拉角上空被击落。

晚起飞的克利福德的15F号赶到塔兰托上空时,发现战列舰已经大多燃起了熊熊大火,15F号便降低高度寻找其他目标,最后发现了2艘巡洋舰,立即俯冲投弹,投下的6枚炸弹全部命中,可惜却无一爆炸,只有一枚穿透“塔兰托”号巡洋舰主甲板,击穿通风管道,落入燃油舱。

11月12日1时12分,第一攻击波的飞机返回航母。2时许,第二攻击波的飞机也安全返回。12日凌晨,除了威廉森和第二波的一架飞机外,其余全部安全返回。突击群与掩护群会合后全速返航,平安回到亚历山大港。

在袭击塔兰托的战斗中,威廉森表现得十分出色,是击沉意大利“加富尔”号战列舰的英雄。可惜飞机中弹,未能返回基地。但是他并没有死,而是成了意大利的战俘,在1943年意大利投降后,他被转送到德国。直到1945年德国投降,他才重获自由,并被英国女王授予“优异服役勋章”。

英国对意大利塔兰托港的袭击,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击沉“加富尔”号战列舰,重伤“利托里奥”号战列舰,并且击中了意大利的2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塔兰托港的军事设施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英国海军却只是付出了两架飞机和两名飞行员的微小代价。

塔兰托战役是二战初期英国海军取得的一场大胜利,这次作战过程中,英国只出动了21架飞机,在65分钟内,就击沉、击伤了3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战果超过了日德兰海战时英国主力舰队歼灭的德舰之和。这次奇袭后,意大利海军兵力损失一半以上,并且因为塔兰托遭到严重的破坏,意大利海军被迫将幸存的军舰撤离塔兰托,只能在西地中海活动,无法在东地中海活动了。塔兰托的胜利,使地中海海军力量的对比改观,意大利海军此后再未恢复元气。

在塔兰托战役中,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是奇袭获得胜利的决定性力量,塔兰托战役向世人初次显示了航空母舰航空兵的巨大作战潜力,开创了以航空母舰舰载机袭击敌方海军基地,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先河,进一步证明了航母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海军航空兵在现代海战中的决定性作用。奇袭塔兰托将作为舰载机的揭幕之战和航空母舰时代的开端而名垂青史!

然而,这次胜利并没有引起英国海军的重视,相反这一胜利却为日本正在秘密筹划中的偷袭珍珠港的计划提供了很好的实例。一年后,令世界为之震惊的日军偷袭珍珠港,就是奇袭塔兰托的放大版。

3.战列舰时代的终结

“俾斯麦”号战列舰是纳粹德国所拥有的巨型战列舰,是德国海军自1918年以后建造的第一艘真正的战列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海军主力水面作战舰艇之一。

一战后,德国在《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下,禁止建造战列舰。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海军开始秘密进行新型战列舰的研制工作。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废弃《凡尔赛条约》,恢复征兵制,德国正式开始重新武装。同年6月,为了表示无意向英国挑战,德国主动向英国提出把德国海军的吨位限制在英国海军的35%,英国马上同意并签订了英德海军条约,这解除了德国海军的最后一道枷锁,德国海军开始扩军。在建造5只旧战舰的同时,德国于1936年开始实行建造“F”号战舰的大规模扩军计划。而德国海军“F”号计划的第一艘战列舰,就是大名鼎鼎的“俾斯麦”号战列舰——1918年后,德国海军建造的第一艘真正的战列舰。英德海军协定允许德国的新式战舰装备16英寸主炮,但是德国还没有制造这种口径舰炮的经验,德国人在这之前所研制的最大口径舰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380毫米口径舰炮。为了避免风险和设计难度拖延进度,德国决定新开发一种380毫米口径主炮装备“俾斯麦”号战列舰。为了使如此大吨位的军舰能够顺利通过基尔运河,“俾斯麦”号战列舰的吃水被限制在十米内。

“俾斯麦”号战列舰于1936年7月开工建造,1940年完工。该舰标准排水量为43600吨,满载排水量为50405吨,在舰体的关键部位都安装有很厚的装甲保护。“俾斯麦”号舰长251米,宽36米,采用12座高压锅炉和3台蒸汽轮机作为动力装置,航速可达31节,续航力为9280海里/16节,8525海里/19节,4500海里/28节。同时舰上装配有8门380毫米口径主炮,12门150毫米口径副炮,16门105毫米口径高射炮,16门37毫米口径高射炮和12门20毫米口径高射炮。另外,“俾斯麦”号还装配有6座鱼雷发射管,并且可以搭载6架水上飞机。因为“俾斯麦”号战列舰不仅火炮威力巨大,而且航速很快,还装有德国最新科技结晶“海上节拍”雷达、雷达报警仪、无线电测向仪等先进的电子设备,并秉承德国军舰一贯重视防护的传统,舷侧水线达330毫米厚的优质装甲,主甲板装甲也有100毫米厚,加上水密舱设计精巧周密,因此有着“不沉的海上堡垒”的美名,是当时世界上最具威胁的一艘战舰。

到1941年5月的时候,纳粹德国的装甲部队,已经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可以说这时的德国陆军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可是当陆军在前线不断告捷的同时,德国海军的表现却很平庸,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建树。这种局面引起了希特勒的强烈不满,在遭到希特勒的严厉训斥后,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上将决心发动一次决定性的行动,也就是代号为“莱茵演习”的作战行动。

德国海军原计划分成两线出击,驻扎在法国布雷斯特港的“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战列巡洋舰将先期出航破坏英国大西洋海上航运,同时吸引调动英国皇家海军舰队主力。之后,威力最大的“俾斯麦”号战列舰也将投入作战,利用时机突入大西洋执行破坏英国海上交通线的作战任务。但是,“沙恩霍斯特”号在破袭战中的损伤还没有修复,“格奈森诺”号则在4月的空袭中被英机炸伤,原定四舰联手出击的计划无法实现,雷德尔只好将计划稍作调整,打算仅投入“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两舰先驶往挪威的卑尔根,再利用大雾掩护从冰岛以北杀入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