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加西亚的信》这本小册子写于一次晚饭之后,写作时间用了不到一个小时。那天是1899年2月22日,正好是乔治·华盛顿的诞辰,当时我们正准备出版3月份的《菲士利人》月刊。
我在度过烦扰的一天后写下这篇文章,我心潮澎湃,当时正想尽一切办法将某些自甘堕落的国民从浑浑噩噩中拯救出来,希望他们能够重新振作起来。
最终,在与儿子伯特喝下午茶时的讨论中,我受到了启发。他对我说,罗文是古巴战争中的真正英雄,他浑身是胆,孤身一人历尽艰难险阻将总统的信交给了加西亚将军。
儿子的观点让我灵光一闪。是的,儿子是对的,所谓英雄,便是不辱使命者,正像那位给加西亚送信的罗文。我离开餐桌,快步走进书房,写下了《致加西亚的信》。当时,我还没有想到给这篇文章加个标题,只是匆匆将其编辑放入了3月份的《菲士利人》月刊。此月刊出版之后不久,我们便收到了很多人的追加订单。一开始,订单数量是十几本、50本、100本。而当美国新闻公司一次便追加订购
1 000本时,我不禁问我的一个助手,到底是月刊中的哪篇文章引起了如此大的轰动,他回答说:“就是那篇关于加西亚的文章。”
第二天,我们收到了来自纽约中央铁路局乔治·丹尼尔斯发的一封电报。他在电报中说:“订购10万份关于罗文的文章,以小册子的形式印刷,封底刊登帝国快递公司的广告。请报价并通知发货时间。”
我给他报了价,并告诉他,要完成并提供这10万份小册子,我们需要两年的时间。当时,我们的设备不足,10万份的印刷量绝对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
后来,我向丹尼尔斯先生承诺按照他的要求重印这篇文章。最后,这本小册子一共重印了50万份。另外,有200多家杂志和报纸也转载了这篇文章。时至今日,这篇文章已被翻译成了各种语言,风靡全球。
在丹尼尔斯销售《致加西亚的信》的那段时间,俄国铁路大臣希拉科夫亲王恰巧也在美国。当时,他受纽约中央铁路局的邀请,正在丹尼尔斯的亲自陪同下在美国各地访问。在访问中,希拉科夫亲王看到了这本小册子,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原因很可能是由于丹尼尔斯对此书的大力营销。希拉科夫回国之后,找人将此书翻译成俄文,并发给俄国铁路部门的员工,人手一册。
很快,德国、法国、西班牙、土耳其、印度和中国等其他国家也纷纷引进了此书。日俄战争时,派往前线作战的俄国士兵每人手里都有一本《致加西亚的信》。日本人在每一名被俘的俄国士兵的随身物品中都发现了这本小册子,他们觉得这一定是非常有用的东西,因此便很快找人将其翻译成了日语。
后来,日本天皇下令,日本所有政府职员、军人,甚至是普通市民都要人手一册。就这样,《致加西亚的信》一书迄今已出版印刷了4 000多万册。据说,在世界文学史上,还没有哪一位作家能在其有生之年看到其作品如此广为传颂。这一切,当然都要归功于那一系列的历史事件。
埃尔伯特·哈伯德
1913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