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初夏,******奉孙中山之命,从日本返回上海,参与沪宁讨袁的军事行动。他担任第一路司令官,在上海小沙渡设立司令部,负责潭子湾、小沙渡、梵王渡一带的进攻任务。此事被袁世凯的淞沪镇守使郑汝成侦悉。5月31日半夜,闸北巡警破获小沙渡机关,搜去枪械、子弹、旗帜、文件等,多名革命党人被捕,******侥幸脱险,受到通缉。******逃回奉化,奉化已风声很紧,只好跑到嵊州外婆家葛竹村(该村1931年后划归奉化)躲避,这里四面环山,群峰矗立,竹林如海,向为官兵少到之地。******知王贤甲足智多谋,很有办法,就落脚于这位堂娘舅家里。王贤甲也认为这位外甥有胆有识,前程远大,就把他藏在家里,情况危急时还把他带到荒无人烟的四明山心石窗岩躲避。******在王贤甲的保护下躲过了这次通缉,待形势缓和,才离开葛竹村经上海再去日本。******是个恩仇观念很强的人,对于王贤甲在危难中冒险救护之恩,多次作了报答。据******1921年10月31日日记载:“上午拟往葛竹省诸舅氏,11时启行,下午4时到……贤甲舅父在唐田,不远20余公里山路星夜赶回。”这里可以看出******与王贤甲的感情,胜过了他的两个亲娘舅,******得势以后,亲笔书赠王贤甲“乡国望重”四个大字,制匾挂于其家庭堂上。在葛竹村还流传着一个“外甥救娘舅”的故事。
王贤甲有一妹妹嫁在唐田。一年除夕,王贤甲到唐田走亲,在唐老小家里吃年夜饭。那天,唐老小家里藏了一名绑票,此人是上海大买办虞洽卿的侄子。唐老小和王贤甲边吃边谈,谈话内容全被绑票听去。后来绑票被赎回去,即向其叔父虞洽卿告状,说“匪首中还有一个王贤甲”。虞洽卿知道王贤甲是******的堂娘舅,就约了黄郛、杜月笙一起找蒋,要求惩办王贤甲。虞是蒋的“财神”,黄是蒋的老上级兼智囊,杜是“上海闻人”、蒋的青帮师兄弟,来势不小,使蒋感到为难。他左思右想,忖出了一条金蝉脱壳之计:“命长子顶父”。王贤甲的长子王良骥,婚姻受挫,失意在家,正消极厌世,愿以身代。于是,装个样子,投入监狱。过了一些时候,******又命重罪犯冒名顶替,把王良骥一放了事。
王震南生于1893年,他在葛竹村属“良”字辈,原名良汉,因报考浙江法政学堂,没有学历证明,借用嵊州人王震南的文凭应考,考取后即沿用此名进入军法界。******为报娘舅救命之恩,对这个表弟一再提拔,委以军政部法司少将司长、第三战区中将军法执行监、上海特刑庭庭长等重任。而且泽及他的儿子王正谊,让其出任武康县县长,管理重要的避暑胜地莫干山,去台后又提升为“国防部”人事行政局局长、少将高参。******每次到葛竹村探亲、祭扫外公外婆,都住在王震南的私宅——葛竹村惟一的洋房。
毛福梅
“平日人影步声皆是以刺激神经……”
(《******评传》第54页)
〔毛福梅〕(1882—1939)浙江奉化岩头村人。其父亲毛的和是本村“祥丰杂货铺”的老板。1901年冬毛福梅与******结婚。1910年生了******。1921年11月******宣布与毛福梅脱离家庭关系,但毛氏并未离蒋家,仍是丰镐房的主人。毛氏治家严谨,好整洁,孝敬婆婆,关心邻里,在溪口很受乡邻尊重。1939年农历十一月初二,毛氏在日军飞机轰炸溪口时,不幸罹难身亡。
〔解读〕
毛福梅是******的原配妻子。但******始终对毛福梅感情平淡。
******第一个钟情的恋人是与其青梅竹马的堂表妹毛阿春。1900年蒋母托人去阿春家说媒,不料阿春母亲蒋赛凤一见媒人就破口大骂:“阿嫂也真作孽,这样不大争气的歪胚,不好好管教,还对他依头顺脑,来提亲……我有十个女儿也不会嫁给他,让他死了这份心吧!”
这深深刺痛了蒋母的自尊心:“赛凤反把我家阿元看做虫,我一定要在她眼皮底下挑个好媳妇!”遂在表兄陈伯泉的介绍下,看中了品貌端庄的毛的和之女毛福梅。虽然年龄大介石五岁,却正合王氏之意。王采玉认为娶大媳可一举三得,即可给家务分劳,可管教顽梗的儿子,可早抱孙子。
1901年冬,******与毛福梅结婚时,只有14岁,仍然是个顽童,乃至举行婚礼的当天,蒋仍和村童玩耍,拜完天地后,就将红缨帽扔到地上,和村童去放爆竹,然后又到处玩耍,将新娘丢在一边,直到晚上仍不回家入洞房,急得蒋母只是哭泣。蒋闻知后才赶快奔回家中,尊母命入洞房坐床、撒帐、喝交杯酒、吃相量盏。但做完这一切后,他又跑回母房,不与新娘同住,其母又命人半拉半拖地将蒋按放在新娘床上,而蒋却合着眼酣睡,一夜未醒。这种奉父母之命的婚姻,当然谈不上什么感情。
1904年春,17岁的******带着妻子毛福梅到宁波读书,开始独立的家庭生活。这一时期蒋对毛感情较好,还雇用一个梳头娘供毛使唤,又聘请蒋的同学林绍楷之妹林瑞莲教毛福梅读书。
但只有六七个月,蒋要到东洋去,又把妻子送回娘家,失去培养感情的机会。
1908年,******从日本回上海度假时,毛福梅也来沪团聚,但蒋却嫌乡下老婆土气,无法对答应酬,常大发雷霆,甚至用皮鞋脚踢毛腹部,致使毛氏小产。但也只过了一个暑假,又劳燕分飞。1909年,毛再次身怀有孕,次年生下******,有了儿子,亦有了寄托,毛氏对蒋的冷漠也就日趋淡泊。
辛亥革命那年,******纳出身寒微而容貌出众的苏州女人姚冶诚为妾,从此对毛福梅也就更加冷漠了。长久以来空闺独守,以及深受传统影响的毛福梅也不以为意,认为男人娶小老婆,早已见怪不怪,甚至待姚氏如姊妹。很多人称赞毛氏的宽容大量,但毛氏不大度又如何?
1919年夏,在上海做投机生意的******,在张静江家里初识了一个13岁的小女生陈洁如(原名陈凤)而一见钟情,坠入情网。这时,毛福梅在******的心目中更是可有可无,甚至引发******的抱怨。他在1921年4月3日的日记中写道:“余于毛氏,平日人影步声皆是以刺激神经……决计离婚,以蠲痛苦。”
1921年6月,蒋母王氏过世,******便无顾忌地与毛福梅离异,与相爱的陈洁如正式结婚。
姚冶诚
“(近日)冶诚嗜赌而不待我疾,且出言悖谬,行动乖违,心甚忿恨之。”
(《蒋氏故里述闻》第46页)
〔姚冶诚〕(1881—1966)原名怡琴。江苏吴县人。******第二任妻子。早年在上海五马路群玉芳的一家堂子里做娘姨,伺候一高级妓女。1919年与******订了婚约,为蒋妾。1927年与蒋脱离关系。1949年赴台湾。1966年病逝。
〔解读〕
姚冶诚原名怡琴,******给她改名冶诚,有两个意思:一是“冶”取自姚氏出生地冶子泾畔,冶子泾,因孔子弟子公冶子(以通鸟闻名,孔子谓其贤,招为婿)葬在那里而得名,以“冶”代“怡”,更有雅意;二是“诚”,诚恳真挚也。******希望这位来自冶子泾的爱妾能对他永远诚心相待。以“诚”代“琴”,更有人情味。但是,到1919年以后,他们之间关系也发生了裂缝。
首先是姚冶诚嗜赌成性,这为******所不能容忍。在1919年10月18日的日记中写道:“冶诚嗜赌不休,恶甚,恼甚!”1920年1月1日,******在痛骂一场之后,又在日记上写道:“早晨未起床时,瞟见楼下电灯尚明,甚恨冶诚不知家法,痛骂一场。娶妾之为害苦不胜言。”
二是******恼冶诚不关心体贴,甚至连他生病住院还去纠缠,增添烦恼。1920年5月16日,有这样的记述:“近日冶诚嗜赌而不待我疾,且出言悖谬,行动乖违,心甚忿恨之。”1920年5月23日的日记又云:“昨日冶诚来院,余见之心甚愤恚,病症加剧,因即迫令回寓,不欲其在院侍候也。”“余夙世孽重,遇此冤家也宜哉。”
三是******怨姚冶诚举动“贼劣”缺乏教养。他在1920年2月8日中的日记中云:“近日益忿冶妾举动之贼劣,心术之狠贪,又因恨家庭习惯之锢旧,社会之龌龊,文明之浅薄,寻思去国离乡,以求独善其身之道也。”1921年5月3日,******对姚冶诚痛斥一顿之后,又记道:“晨起冶诚故态复萌,其成心之忍,掸舌之尖,令人愤恚无尽,痛斥无移,尤不足平怨气也。”1932年7月24日,******见姚冶诚出口骂人,又在日记里表示不满:“冶诚咒外人,终非大家闺秀,心滋不悦。”
这些矛盾的发展,使******曾多次考虑另找住所,与姚氏分居。他在1920年5月16日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述:“在外觅屋又无相当之处,不得已,乃迁至一品香居住。”一品香,位于上海西藏中路闹市,是一家老资格的旅馆。过了半个月,他在日记中又写道:“处置冶诚事,离合两难,乃决定暂留而析居,以观其后。”那么******为什么下不了与姚氏分手的决心呢?这在******的日记中也有披露:“盖因弃去,一则纬儿无人抚养,恐其常起思母之心;一则藕断丝连,虑其终结不解之缘。”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好友相劝。当时,******住上海法租界贝勒路369号,与住在环龙路的张静江、住在同益里的戴季陶等好友相距不远。蒋、姚吵骂之声传入他们的耳中,引起了他们的关心,联袂前来劝解。******在日记中写道:“静江、季陶、觉生(即居正——笔者注)诸兄俱来商量此事。”他考虑再三后,还是听朋友的劝说,继续与姚冶诚保持同居关系。
以后,******和姚冶诚关系的继续,蒋纬国起了很大作用。姚冶诚深知******心理,当蒋纬国刚刚学会写简单字句的时候,拟了一信,叫纬国抄在信笺上,并附近照,寄住广州。信云:“我已经好久没看到亲爱的爸爸了,心里非常想念,如果我能长上翅膀,我一定飞到广州探望我的爸爸了。”******接信后,大动感情,将信读了又读,将照片插在写字台纸板右上角的皮插里,看了又看,激动之余马上命机要秘书“赶快拍电报叫纬国来”。这样,姚冶诚就带着纬国不召自来,有了重温旧情的机会。这时******已经是声名显赫的将军,姚氏的一些缺点自然格外收敛,夫妻关系随之好转。从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起到1926年从广州带兵北伐,三年之中,姚氏共去了三次。当时,陈洁如长随在蒋的身边,每次去,蒋总是“心殊怦怦,恐洁如不悦也”。可见******那时已不再讨厌姚冶诚了。
1927年12月,******与宋美龄联姻,把姚氏叫到奉化,谈判脱离关系的条件,结果,以姚同意离异,蒋负责承担生活费用而告终。
陈洁如
“曩昔风雨同舟的日子里,所受照拂,未尝须臾去怀。”
(《******的人际世界》,第692页)
〔陈洁如〕(1906—1971)原籍苏州,1906年生于上海。受过中等教育,会说俄语,当过小学教员,做过护士,还当过高级艺妓。1922年与******结婚。1927年赴美考察与蒋离婚,此后,终生不再嫁。在美期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学位。1932年回到上海。上海解放后,被邀为上海市卢湾区政协委员。1961年,经人民政府批准,去香港定居。
〔解读〕
陈洁如早年在上海长三堂子做高级艺妓。而20年代初的******生活很浪漫,在上海浪迹江湖时,常去长三堂子寻求刺激。就这样,他与陈洁如邂逅并相爱。1922年,由张静江证婚,两人正式举行了婚礼。
婚后两人感情很好。******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时,陈洁如由上海前往广州,与蒋住在东城门外山脚下,廖仲恺家的一幢小洋房里,两人形影相随。据宋希濂、孔元良等人回忆:“******任黄埔军校校长期间,陈洁如一直跟随蒋住广州,有时同住该校校长官邸。有时,蒋纬国来广州小住。那时,每到傍晚,军校课务告一段落,蒋校长常与陈洁如携手在校园中散步,有时会牵着天真活泼的纬国一道出游。”
陈洁如和蒋没有生育子女。陈曾从广州平民医院抱回一个女婴,取名陪陪。******为陪陪取名为蒋瑶光,可见对小女儿之珍爱。
在事业上,陈洁如对******不无所助。她常被******带到社交场所,参与交际应酬,这在当时的妇女界中,也算得上出类拔萃、精明能干的女人。
北伐军由广东向南昌进发时,陈洁如由广州先回到上海。******尽管军务繁忙,但仍与她信使往来,保持密切联系。1927年3月北伐军到达上海。这时,蒋与宋美龄来往,但却仍住在陈洁如家里。
蒋、宋联姻后,******与陈洁如一刀两断。为此,陈洁如多次向挚友写信,骂蒋为“黑心贼”。
1932年,陈洁如由美国回到上海,这勾起了她对往事的回想。她深居简出,闭门谢客。据汪日章说:“他于1932年担任******侍从秘书时,接到陈洁如写给蒋的几封信,蒋批示送5万元给陈。以后就没有再来信。1932年,陈洁如才与******最后断绝关系。”
1962年,******75岁,曾派戴季陶之子戴安国秘密送一封亲笔信给陈洁如,信中说:“曩昔风雨同舟的日子里,所受照拂,未尝须臾去怀。”1971年,陈洁如在临终前,给******一封信,写道:“三十多年来,我的委曲惟君知。”
宋美龄
“①余二人今日,不仅自庆个人婚姻之美满,且愿促进中国社会之改造,余必本次志愿,务完成中国之革命而后已,故余二人今日之结婚,实为建筑余二人革命事业之基础。”
(******:《我们的今日》,见《中国国民党百年风云录》第2693页)
“②内子非仅为中之妻室,且为中过去十五年中,共生死、同患难之同志,彼对中意志之了解,当非他人所能及。”
(转引自《******评传》,第911页)
〔宋美龄〕(1897—)广东文昌人,生于上海。1907年赴美求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17年回到上海,在电影审查委员会和基督教女青年会供职。1927年12月与******结婚。抗战前历任蒋的秘书和英文翻译、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妇女新生活促进会会长、全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在西安事变中为和平解决做出了努力。抗战爆发后,与宋霭玲、宋庆龄一起从事抗日救国大业。为全国妇女指导委员会和全国战时孤儿收容会负责人。并一度独揽中国空军大权,成为掌管空军人员纪律的总监。1950年退台后,任国民党中央妇女工作指导长、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中华妇女反共联合会”主席,辅仁大学董事会主席等。致力于妇女儿童福利事业。1975年******去世后移居美国。
〔解读〕
1927年12月1日在蒋、宋婚礼上******不无感慨地说:“实为余有生以来最光荣之一日,自亦为余有生以来最愉快之一日。”
也确如******所言,自蒋、宋联姻以来,夫唱妇随,合作无间,“为党国分忧”。宋美龄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第一夫人”,而且是******实行统治的左膀右臂,她是******解决外交大事的智囊和最放心的人选,也是协调四大家族内部争权夺利的平衡者,她所经营的“夫人系”更是******统治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