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江山的来历
12903600000027

第27章 秦:西陲的百年崛起(1)

秦朝是“并海内,兼诸侯”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崛起经过了数百年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实现了从西陲边缘的小国到南向称帝的统一王朝的奇迹转变。崛起路上,环环相扣,秦国在每一环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迹。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秦王朝的奇迹也不是一二十年塑造的。

秦穆公突围

秦国僻处西陲,政治起点非常低。

西周早期,秦国才以西周附庸小国的身份出现在史书中。“秦”地 附近一个嬴姓部落的首领非子有幸做了周天子的马夫。因为他把马养得很好,周王一高兴,就将秦这块地方赐予了非子。一直到西周末年周宣王时,《诗?秦风?东邻》记载说“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奴焉。”也就是说,秦国到了秦仲的时候才有了车马,礼乐,侍臣等排场,之前可能就是“一贫如洗”,估计过着贵族和平民毫无差别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当时在中原诸侯国看来平常无奇的物质享受,在秦人眼中就是奢华的享受了。秦人的落后与封闭可见一斑。在中原诸侯眼里,秦国就是一个出身卑微,又长期僻处西北一隅的蛮夷。尽管秦国实力上升,中原诸侯坚持“戎翟遇之”,将秦人当作是少数民族。直到春秋前期秦国还被排斥在诸侯盟会之外。

西周末年的时候,原来在关中立国的周王室几乎被犬戎灭国,狼狈东迁。秦人在秦襄公的率领下护卫周平王东迁。作为回报,周王室把实际上已经失去控制的歧以西的土地全部“赏赐”给了秦襄公,正式承认秦襄公为诸侯。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秦国正式建国。

国家形态虽然有了,但能够成型就要看秦人的造化了。之后的文、宪、武、德、宣诸公,都在不断消化周王室赏赐的土地,用武力从他人手中接收封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具有良好的水热条件,给秦国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原地区先进的工具和技术,给秦国提供了飞越式发展的可能。短短几十年间,秦国凭借着后发优势,大踏步地前进,疆土不断东移。中国的政治中心在东方,秦国在扩张的同时,首都也在向东移动。在地图上,秦国的西面和北面是高山,戈壁和荒漠,南面是陌生的巴蜀大地,东面被黄河,函谷关和中原大国晋国阻挡阻拦着。四面之间还有若干并不太友好的诸侯小国压制着秦国。秦人知道,国家的前途在东方,要摆脱西方蛮夷形象就要接近政治核心。秦国崛起的历史就是从西戎的包围突围而出,向中原文明靠拢的历史。秦宪公时候,秦国东迁至平阳(今陕西眉县西),秦德公东迁到雍(今陕西凤翔南)。尽管如此,秦国还是处于戎族的包围之中。

偏僻和陷于重围的地缘政治早就了秦国特殊的政治思想,有点类似于“精神分裂”。一方面,秦国已经开始的崛起让秦人产生了越来越强的优越感。很多秦国人雄心勃勃;一方面,秦国的发展空间相当有限,被中原诸侯孤立的局面难以打破。很多秦国人又产生了浓厚的孤立主义情绪。他们认为秦国就是秦国,在西方待着就挺好,不原意参与中原的争斗。奋进的冲动和闭关自保的思想交替出现在秦国的政治理论与实践之中。

秦穆公嬴任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继位为秦国的国君的。

秦国已经占有了现在大半个关中地区了。秦穆公制定了明确的国家发展目标,就是率领秦国东进争霸。具体而言,秦国的未来在中原,要打破孤立,而不是闭关自守。秦穆公上台的第一年,就亲自率军征伐今天山西境内的少数民族部落茅津,取得大胜。三年后,秦穆公又迎娶了晋献公的女儿晋姬为妻,结好晋国,希望晋国在秦国东进途中大开方便之门。

秦国要参与中原争霸,就要有人善于治国强军,熟悉中原政治游戏规则,了解中原的制度文化。但是秦国缺乏这样的人才。秦穆公胸怀大志,却苦于无贤才辅佐。有人告诉求才若渴的秦穆公说,当年晋姬嫁到秦国来的时候,有一个陪嫁的奴隶百里奚是虞国的亡国大夫,是不可多得的人材。但是百里奚不愿意做陪嫁奴隶,已经逃亡楚国去了。秦穆公一心要见百里奚,开始想用重金赎回百里奚,突然觉得如果用重金去赎一个奴隶,楚国人就知道他是个人才了,肯定不会送给秦国。于是秦穆公派使者带着一名奴隶的市场价——五张公羊皮去楚国赎人。楚国没把事情放在心上,当即将百里奚装在囚车里,发往秦国。

百里奚当时已经70多岁了。他之前的人生完全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典型个案。当初别妻离子,出外闯荡的时候,百里奚满怀文韬武略和宏图伟业,游历了齐、周、虞、虢等国,干过许多工作,对各国的民俗风情、山川险阻、政治得失都知之甚悉,结果还是流落不仕。现在,古稀之年的百里奚还要被抓到秦国治罪,楚国的同伴们都哭哭泣泣的,一幅生离死别的样子。百里奚只是淡淡一笑,他知道自己的机会降临了。果然百里奚被押回秦国后,秦穆公亲自为他打开桎梏,与他连续商谈了三天三夜国事。秦穆公判定自己挖掘到了一位真正的大贤才,要重用他,只是遗憾地说:“可惜啊,大夫你已经70多岁了。不然可以托付国政。”百里奚不谦让地说:“如果国君要让我去上山擒虎下水抓龙,我是太老了。但如果是治理国家,我比姜子牙还年轻10岁呢!”秦穆公很高兴,就要托付国政。百里奚又推荐了好友蹇叔。秦穆公重礼将蹇叔请来秦国,任命他为上大夫,和百里奚一起执掌国政。百里奚和蹇叔两人被称为“二相”。

百里奚可能是春秋时期秦国最杰出的相国,因为是用五张羊皮赎回来的,秦人称其为“五羖大夫”。秦国在他辅政的五六年间,得到大治。百里奚死的时候,“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春者不相柞。”

秦穆公一意要深入东方,争夺中原盟主,最大的障碍是晋国。晋国不仅堵住了秦国东进的道路,而且本身就是参与争霸的强国。

秦穆公在晋国问题上花了不少心思,希望通过干涉晋国内政来实现本国东进的目标。晋国流亡公子夷吾要归国争位,请秦穆公发兵护送。他许诺在事成之后,把晋国黄河以西的城池都割让给秦国。秦穆公派兵护送他回国即位。夷吾就是晋惠公。秦穆公要求晋惠公夷吾实现诺言的时候,晋惠公假借大臣的口说:“国家土地是先君所有,当时现任国君还流亡在外,怎么有权擅自许诺秦国土地呢?”断然拒绝割地给秦国。晋惠公四年(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请求秦穆公支持晋国一些粮食。秦穆公不计较晋惠公悔约的前嫌,将大批粮食从秦国都城雍(今陕西凤翔南)沿渭河入黄河转汾河再转浍河运到晋国都城绛。第二年,秦国反过来发生了灾荒,赤地千里。秦国君臣转而请求晋国支持一些粮食。晋惠公却认为自己背约没有割地给秦国已经让秦晋两家成为了仇敌,如果现在给秦国救灾,无疑是助长了敌人的力量,于是不仅断然拒绝支持秦国粮食,还乘机派兵挑起边境摩擦,蚕食秦国土地。

公元前645年,秦穆公率领渡过灾荒的秦国子弟兵大举伐晋复仇。秦军同仇敌忾,而晋军士气不争。秦晋两军战于韩原,晋军大败。晋惠公也作了俘虏,被押往秦国。晋国的将领们都认为国君被俘是奇耻大辱,垂头丧气,跟随在囚车后面。深谋远虑的秦穆公向他们保证不会伤害晋惠公。秦穆公夫人晋姬是晋惠公的姐姐,以自焚要胁秦穆公释放弟弟回国。秦穆公于是在晋惠公和秦国订立盟约,并留下太子姬圉做人质后,礼送晋惠公回国复位。

太子圉虽然是人质,依然受到了秦国的礼遇。秦穆公将宗室女怀嬴嫁给他,希望能够继续维持秦晋和好,并通过晋国打开通向中原的大门。谁知道太子圉和晋惠公一样薄情寡义,在父亲晋惠公病重时抛弃怀嬴,潜逃回国争位,成为晋怀公。

在晋惠公、晋怀公父子身上的政治投资失败后,秦穆公转而支持另一位晋国流亡公子重耳。重耳被从楚国接到秦国,秦穆公亲迎亲送,还将五位宗室女子嫁给他。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派遣大军护送重耳回国,跨过黄河,迅速占领晋国黄河沿岸。部分晋军倒戈,首都被攻陷。重耳即位,就是晋文公。晋文公刚即位的时候,君位并不巩固。吕甥等晋怀公旧臣发动叛乱,被秦穆公诱杀。秦穆公还送3000士兵作为晋文公的卫士,帮助稳定晋文公初期的政局。可以说秦穆公对晋文公有大恩,晋文公也对秦国友好。谁想到,晋文公即位后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整顿内政,深化改革,一时间晋国国力大增。

晋国成为了秦国东进争霸的更大障碍。

公元前635年,周王室发生了王子带之乱。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避难,要求各国诸侯勤王平乱。周襄王早已不是往日的周天子了,威权已去,根本号召不了诸侯。各国诸侯都明哲保身,不愿意出一兵一卒。

秦穆公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周襄王曾派人到秦、晋求援。秦穆公在接到天子勤王命令后立即整军出发。秦军迅速到大黄河岸边,准备渡河进入中原。得到消息的晋文公君臣也认为这是获得勤王的绝好机会。晋国比秦国勤王有利的地方是晋国的领土距离周王室比秦国要近。秦国必须出现在的三门峡地区,经过晋国的西南领土才能到达洛邑。因此,晋军抢先占领了黄河边上东进的要塞桃林塞,阻挡住秦军东进的道路。晋文公派出使者告诉亲自率队的秦穆公说晋国已经出兵勤王了,客气地请秦国撤军。秦国的将领们自然不愿意将良机白白相送,气愤难当。有人还建议攻打桃林塞,执意东进。秦穆公则淡淡地说:“重耳新立,迫切需要这样的机会来立威扬名。我们就做个人情,把这次机会送给他吧。”秦军于是驻军不前。秦穆公就此错失了争霸中原,提升国家影响力的历史良机。

事后,晋文公凭此次勤王甚至抢位,奠定了霸业基础,一年后在城濮打败了楚军主力,为晋国树立的霸旗。而秦国还是被压迫在关中一隅。晋国霸业已成,秦穆公选择与晋文公保持友好关系,支持晋国主导下的天下格局。他多次率军跟从晋文公作战,直到他遇到了烛之武。那一晚,烛之武从被晋国和秦国联军包围得水泄不通的郑国都城缒城而出,拄着拐杖来找秦穆公。烛之武问秦穆公郑国和秦国相隔遥远,郑国灭亡后只会成为晋国的领土,秦国为什么要帮晋国扩张土地呢?烛之武表示郑国奉行对秦国的友好外交政策,愿意成为秦国深入东方的据点。“我实在不明白,秦君为什么要必损害秦国的利益一心帮助晋国?”

烛之武的说辞让秦穆公觉察到,自己的壮志雄心似乎随着晋国霸权的确立越来越没有实现的可能了。秦穆公帮助晋文公即位,本来是希望晋国可以为秦国东进提供便利,打开通向东方的大门。不料,秦国的东进受到了日益强大的晋国的无情阻碍和打击。为本国利益考虑,秦国应该联郑舍晋。秦穆公随即与郑国签订了盟约,还留下部队协助郑国防守,连夜班师回国了。秦穆公和晋文公主导的“秦晋之好”正式结束了。秦穆公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历史机遇被晋文公抓住了,晋国强大了,而秦国的霸业停滞了。

晋文公只在位五年就逝世了。晋文公死后,秦国的转机似乎来临了。

晋文公死时,秦穆公在位已经32年了。他迫切需要重振秦国雄风,继续争霸路程。恰恰这时,留在郑国协防的杞子等人送回情报说:“我们掌握着郑国首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国内派军队来偷袭,郑国就唾手可得了。”秦穆公很赞同杞子的偷袭计划。可见,当时秦国上下都迫不及待地希望利用晋文公地死来扩张秦国地势力。

百里奚和蹇叔两位重臣却反对偷袭郑国,认为跋涉几千里路去袭击郑国是很难成功的。一来秦军的行动会被郑国知道,二来秦军风尘仆仆、精疲力竭,而东方诸侯以逸待劳、严阵以待,形势危急。可秦穆公已经被争霸中原的远景迷惑了双眼,坚持派遣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乞丙三人为将带兵出征。

大军出师于东门之外。百里奚和蹇叔哭着为军队送行。蹇叔哭着对孟明视说:“侄子,我现在看着你们出征,却看不到你们归来了。”蹇叔又去和自己的两个儿子诀别:“晋军肯定会在崤山迎战我军。崤山旁边有两座陵墓。南陵是夏代后皋的陵墓;北陵是之前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你们必死在两座陵墓之间。到时候,我去给你们收尸。”出征的将士们都觉得很不吉利,但谁也没有把两位老人的话放在心里。

就这样,秦国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迈向战场了。

独霸西戎

第二年(公元前627年)的春天,秦军到达洛邑。

按照周礼,诸侯军队经过王城的时候,要摘去盔甲、卸下武器,恭敬而过,以表达对天子的敬畏。秦军经过王城北门时,兵车的车夫根本就没停车,更没有下车致敬,只是车左、车右的两位战士脱去头盔,跳下兵车跑几步,随即跳上车扬长而去。

郑国商人弦高的商队正在前往周王室的路上,在滑国发现秦军。弦高慌忙派人回国报告军情,又急中生智,冒充是郑国的使节,带着十二头肥牛去秦军军营犒师了。弦高不卑不亢地说明受命前来犒师的事情,说在秦军驻扎郑国期间,郑国保证大军的安全。孟明视等人见军情泄露,非常震惊,决定原地观望。郑穆公接到弦高的情报后,忙派人去客馆察看秦国人,果然发现秦国人在厉兵秣马,准备里应外合。郑穆公就派皇武子对杞子等人下了逐客令。杞子等人慌忙流亡他国。徘徊在滑地的孟明视知道内应已去,失望地说:“郑国已经有防备了,已经达不到偷袭的目的了。如果贸然进攻,我军必然陷入攻之不克,围之不继的困境。”秦军转而就地灭亡了滑国,撤兵回国。

滑国可不是可有可无的小诸侯国。滑国不仅是晋国的同姓之国,还是晋国的附庸国。滑国的灭亡戳破了秦晋不可调和的矛盾,让晋国下定了拦截秦军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