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大败局Ⅰ(十周年纪念版)
1285500000008

第8章 秦池:没有永远的标王 (4)

如果向中国的企业家们发问:出600万元,给你一个在全中国一夜成名的机会,你会选择放弃吗?80%以上的企业家会回答:“不。”1997年的彩虹集团也是这样回答的。这家国内最大的彩色显像管专业制造商出了600万元,一夜而为天下知,它刚刚推出一年多的彩电迅速跃居国产电视品牌知名度的第6位、购买意向的第5位。这应该是一个十分成功的造名策划。可是,仅仅1年后彩虹就黯然退出彩电市场,所谓的成名、知名度、购买意向,没有一项转化成实际的市场销售,它的策划人——就是复旦大学新闻系才子李光斗。这个在当年度被评为“中国十大策划”之一的案例,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下面这篇文章,是该策划入选“中国十大策划”时的新闻介绍稿。

彩虹电视:赞助“飞黄”一夜成名

600万元,在目前的中国,只够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的5秒广告段位上做30次广告。

谁能以600万元让一个创立仅1年多,在以往的市场调查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彩电品牌在短期内跃居国产电视品牌知名度第6位、购买意向的第5位?——李光斗。

在赞助泛滥成灾、企业往往扮演一个自娱自乐的“冤大头”的时代,谁能让一次赞助做到全国轰动,企业一举成名天下知?——李光斗。

说李光斗是一个策划高手,倒不如说他是一个媒介运动高手更合适。甫一见面,他就向记者宣传关于策划的“李氏定义”:“策划就是搞运动,就是发动群众。”且让我们看一看李光斗如何在彩虹电视独家赞助柯受良飞越黄河的“运动”中“发动群众”吧。

柯受良“飞黄”筹备5年而不得入其门,障碍在一个“钱”字。后来凤凰卫视介入,投入1000多万元。而柯受良实际上已“卖身”:他只需专心“飞黄”,而一切经济活动由凤凰卫视承担。但凤凰卫视也并非在做慈善事业,除了伴随“飞黄”而带来的广告收入、出售节目的收入及名声上的收益,它还希望找到一家赞助商,以替它分担大部分的投资。这笔赞助费起初定在1000万元。消息传出,彩虹电视及它的策划公司——李光斗所在的广东华视广告有限公司开始密切关注凤凰卫视及柯受良,但显然不想接受1000万元的开价。

在这期间,柯受良在各地频频试飞,既是炒热“飞黄”,又是配合凤凰卫视寻找赞助商。在云南某地表演失败,烟厂赞助落空;试飞频频失误,更是让汽车厂商不敢接近;有酒厂上门,但总不能让一个“醉醺醺”的柯受良去飞黄河吧。时机已到,李光斗适时出击,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彩虹电视以600万元拿到了独家赞助权,而回报则是:拥有在报纸、电视广告中对柯受良肖像一年零三个月的使用权,且凤凰卫视负责拍摄及其他新闻宣传。

合约签订,李光斗却又按兵不动了,静观凤凰卫视及国内其他媒介将“飞黄”炒得火热。至柯受良“飞黄”前的一个星期,柯受良的生平和英雄业绩已家喻户晓,新闻界“话题”已尽之际,李光斗开始重拳出击,火上浇油。

5月23日至28日,彩虹电视迅速在总发行量超过1300万份的9家全国性大报上推出以《彩虹电视独家赞助柯受良飞越黄河》为标题的半版广告,广告铺天盖地,“彩虹独家赞助”也成为新一轮新闻热点。彩虹电视也乘此机会塑造公益形象,与柯受良共同捐建希望小学。

6月1日“飞黄”大幕拉开,成千上万的中国老百姓目睹了这一盛况,其收视率之高为中央电视台此时段罕有。而彩虹电视的插播广告覆盖人数则达1亿以上。至此,彩虹电视的推广策划已大获成功,但李光斗并未就此打住。

先是《中国经营报》以《彩虹的600万元也飞过了黄河?》为题邀请各路“英雄”评说赞助一事,满纸责难之声,大家皆以为“不值”。其他媒介也迅速予以转载。“靶子”树起来了,反击文章便迅速出笼。李光斗也亲自操刀上阵,撰文《再说飞黄叹彩虹》。各地版面上一时热闹非凡,有的报纸更是同时刊登正反大辩论,唇枪舌剑,煞是好看。

在“飞黄”的第二天,彩虹的股票便上了涨停板,且一连上涨了4天。同时,要求联系经销彩虹的商家络绎不绝。彩虹电视订货会乘势举行,订货量较以往大增。而在“飞黄”过后的1个月,彩虹仍然是新闻界关注的话题。这出“独家赞助”的大戏,唱得实在是精彩!

(资料来源:《南风窗》1998年1月)

【案例研究二】

一个总资产不到1亿元的企业每年却大胆投入数亿元的广告,而其全年的科研开发费用仅为234万元。2000年前后,在飞龙陨落的东三省又揭竿而起一家“比秦池更秦池、比标王更标王”的广告天王。下面这篇新闻观察便是对这家企业的一个近距离写真。它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关于“造名运动”的教案。

哈药六厂:比标王更标王 /陈涛

两三年前,哈尔滨制药六厂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如今,你想在中国找到一个没听说过它的人恐怕已经不大容易了。根据一家权威广告监测机构的调查,2000年头5个月,仅盖中盖和严迪两个产品的电视广告费用总额就达5.7亿元。如果把哈药六厂其他产品的广告费用也计算在内,并且假设,在下半年它还能保持同样的广告力度,那么,它全年所投入的电视广告少说也要超过7亿元,有媒体说将达到10亿元左右。

当年令人咋舌的一代标王秦池的投标额也不过才3.2亿元,秦池的标王是中央电视台一家的,而盖中盖和严迪——当然还包括哈药六厂的泻痢停、朴雪等其他产品——既在中央电视台大出风头,又在各省级台搞“地毯式轰炸”,其势头远非当年秦池可比。

从工商登记上来看,哈药六厂并不算大——从1994年开始,“哈尔滨制药六厂”就被注销了,并成为上市公司“哈医药”的一部分,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1998年的时候,它的资本总额仅为9022万元,该年度的营业额为2.28亿元,税后利润为1698万元。对于一个总资产9000来万元的企业来说,这样的业绩听起来是很正常的。

1999年,哈尔滨制药六厂的业绩开始往上猛蹿了:该年度的营业额放大4倍多,达到10.7亿元;税后利润增至2483万元,增幅为46%。

营业额放大4倍多,而税后利润仅增加46%,说明净利润率仅是原来的1/10,这里的主要原因就是广告费用大大增加了。在1999年11月中央电视台举行的黄金时间广告招标会上,当时还不怎么出名的哈药六厂喊出了一个令人注目的价钱,为自己的“泻痢停”争取到了一个重要的广告时段。此后,哈药六厂连出大手笔,几乎所有上星的电视台都开始大量播出它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