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
1284100000027

第27章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环节。对于这个问题,1987年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规定得比较简略,仅提出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至于如何“直接选举”并无具体要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中国农民又一次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不但将竞选引入村委会的选举中,而且还创造了“海选”模式。

实行包产到户后,吉林省梨树县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生产逐步改善。但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也随之出现了计划生育不能落实,农民不愿上缴提留款,农村公益事业无人负责等问题,甚至有的村民公开对抗、报复村干部。然而,村民群众却反映村干部以权谋私、吃喝贪占、霸道专横,信访案件逐年上升。针对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共梨树县委、县人大和县人民政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农村虽然建立了村委会,但村干部却仍然是由乡里任命或指派,因此村干部只需对上负责而无需向农民负责。

梨树县委、县政府决定通过村民直接民主选举调整村委会班子。1986年10月,梨树县成立了“村委会整顿补课试点领导小组”。

12月5日至26日,村委会整顿补课试点小组来到梨树乡北老壕村,进行民主选举村委会干部补课的试点。北老壕村委会是这年由梨树乡党委指派的,但群众对这个班子内部的不团结很不满意。

整顿补课试点小组来到北老壕村后,通过宣传发动,决定先组织进行原村干部的述职和村民评议,然后再进行选举。村里的一些老党员、老村干部提出,这次整顿,乡党委不应再指派任命村委会干部,应该让村民自己选。整顿补课试点小组采纳了群众的意见,决定先选出村民代表,每10户左右选代表一名,全村选出村民代表46名。同时成立以村党支部成员、村民代表参加的村选举领导小组。接着,召开村民代表会,将如何产生村委会干部问题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结果,“代表们一致同意,放开手,整一把,并兴致勃勃地将代表意见带到各村民小组,征求村民意见,群众咋说咱咋办。村民群众同意不划框子、不定调子,由大家随便提名推荐”。

12月23日晚,北老壕村11个村民小组同时进行村委会成员的预选。预选只给每个选民发一张白纸,由选民填写自己认为满意的候选人,结果共有13人入选。25日,北老壕村举行村民代表会,进行第二轮无记名投票,从这13人中按得票多少确定前9名为村委会成员的正式候选人。当天晚上,村民代表进行了第三轮有职务的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新的村民委员会成员。

“海选”这种选举方式,虽然在1986年吉林梨树县北老壕村的村委会选举中,已经有了它的最初形态,但它的形成并冠名,则是1991年至1992年度的梨树县第二次村委会换届。

1991年12月,梨树县部署全县第二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并于12月11日由中共梨树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梨树县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方案》,规定村委会成员的选举必须体现直接民主选举的原则,并且强调一定要防止“领导定名单,村民划个圈”的现象出现,要把那些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热心为村民服务,为村民所拥护的人选入村委会。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梨树各乡镇从这年12月中旬起,陆续开始了村委会的换届选举。

该县双河乡的平安村是乡里确定的选举试点村,于12月26日开始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1992年1月1日,是该村按乡《选举工作方案》规定的提名候选人日,在这天召开的村民代表会上,原村委会主任陈某、副主任陈永喜、村会计陈忠和村民兵连长王希良4人表示要参与竞选村委会主任。一下子有4个人要求竞选,超出了梨树县《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方案》中村委会主任的候选人要比应选人多一人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主持选举工作的村党支部书记提出,在预选中干脆就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选举。这一想法得到了乡里派来指导选举的副乡长的赞成,并得到了村民代表会议的同意,后又经双河乡党委报请了中共梨树县委,得到了县委的批准。

1月3日,平安村进行预选。全村941名选民全都参加了投票。

计票的结果是共有81人被提名为候选人。经过讨论,村民代表会决定按得票多少,将票数排在前11位的王希良等人确定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

接着进行推选村委会正副主任、委员正式候选人的选举,这次选票上只有职务,没有候选人,由每位选民从第一轮选举中得票排在前11名的候选人中,推荐村主任、副主任候选人3名、委员候选人3名。选举的结果是按得票多少确定了村主任、副主任正式候选人3人,他们分别是陈忠(518票)、陈永喜(413票)和王希良(245票)。这3人中差选掉的1人将作为委员的正式候选人,加上按得票多少确定的3名委员候选人,委员的正式候选人就有4人,符合差额选举的要求。

1月6日,进行第三轮选举,从3名村正副主任候选人中选出2人,选票上印了3位候选人的名字,但每位选民只能从中选2人。选举的结果是陈忠790票、陈永喜631票、王希良212票。票数较少的王希良落选,作为正式候选人,与其他3人一起,参加村委会委员的竞选。于是进行第四轮选举,从4名正式候选人中选举产生了村委会委员3人。这样,5人组成的平安村新一届村民委员会产生了。

平安村的农民采取这样的选举方式,当时仅是为了把村委会成员选出来,自然不会想到这是村委会选举上的一次革命。所以,选举结束后,村里也罢、乡里也罢,没有对这种选举及时总结,更没有向外界宣传。平安村农民选举村委会的这种方式,后来被总结为“海选”模式,则源于外国记者来梨树的一次考察。

1992年11月,美国《新闻周刊》驻京记者费兰克·吉布尼希望考察中国的村民自治情况,梨树县被选为他的一个考察点。对美国记者来梨树考察村民自治情况,县里自然十分重视。主管村民自治工作的县委常委、副县长费允成在美国记者来之前,到平安村与乡、村干部研究如何向外国朋友介绍选举经验。村委会主任陈永喜汇报说:“我们这块儿选村委会,不划框框、不定调子,像大海捞针那么去捞,捞上谁算谁。”费允成说:“那咱们就叫‘海捞’吧!”

一旁的村委会副主任陈忠说:“‘海捞’,这个名不好听,海捞像河里捞王八,不好听。”费允成也觉得“海捞”确实不太文雅,想了想说:

“不叫‘海捞’,叫‘海选’吧!”“海选”一词由此产生。

这年11月底至12月初,费兰克·吉布尼在民政部官员的陪同下,来到了梨树,县里向其介绍了平安村“海选”的情况。随后,费兰克将他在梨树的见闻写成《在农村开辟新天地》一文,发表在1993年2月15日的《新闻周刊》上。

梨树的“海选”经过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在1995年至1996年度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已有相当多的地区采用了“海选”方式。1998年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海选”的方式得到了法律的确认。

目前,全国有29个省(区、市)制定了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31个省(区、市)制定了有关村委会选举的地方性法规,一些地方还制定了村务公开工作条例。全国95%以上的农村村委会依法实行了直接选举,绝大多数的农村进行了7次以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在选举中,竞职演讲、治村演说等形式普遍实行,并且广泛采取了设立秘密写票处,“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的方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不断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