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经商不败的36个秘密
12821300000057

第57章 坐收渔利:坐享胜利果实

于那些落后大企业的小商人来说,要采用示弱战略以求自存,就以挑拨离间之计,诱使实力稍强的企业把攻击目标指向盟主,促使他们火拼,鹬蚌相争的结果才能坐享渔翁之利。

1、挑拨离间,从中获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成语几乎尽人皆知,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这需要敏锐的感觉和耐心的等待。

首先你要正确判断什么时候会出现"鹬蚌相争"的局面,然后再在最适当的时机出面收取渔利。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条街上相隔不远,有三家规模实力大致相仿的绸布店,在这条商业街上几乎成三足鼎立之势。正值市面清淡,王家绸布店首先挂出了"蚀本大甩卖"的招牌,一时顾客盈门。对门的李家不甘落后,也立即减价。稍远一点的周家店乎被王、李两家抢走了所有的顾客,迫不得已也只能"降价酬宾"。但不多久,王家为了和李、周两家争抢生意,再一次降价,李家立即效仿。一时间,王、李两家竞相压价。周老板此时心生一计,他放出风来说自己已赔得太多了,再不能支持了,索性先关了店面,不去争另外两家的生意了。这一下,王、李两家更是非要一决雌雄不可。他们不惜血本把价钱大降特降。果然他们的生意出奇的好,顾客不光人多买得也多,很多人都是成捆成捆地买。等到他们的店都快被掏空了,本钱大赔。他们才发现,许多顾客都是被周老板雇来的。就这样,王、李两家,一家倒闭,一家成了周老板的分号,落了两败俱伤的结果,只有周老板从中得到了大利。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像周老板这样坐收渔利是符合商业竞争法则的,它依靠计谋运用,而使自己避免成为王、李两家这样的鹬蚌,这样的决策同样也需要智慧。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片面地看问题的商家是不可能想到并且采用理智的观战之法的。

2、浑水摸鱼

浑水摸鱼的核心是乱中取利,只有设法让鹬蚌相争,才能够使渔翁获利。此时,你再出手,取胜就是十拿九稳了。方的困境就是我们取胜的最佳机会。

在商战中,要想从中把"大鱼"摸回去,也必须具备把市场这片水搅浑、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的本事。

不少惟利是图的商人为了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不惜大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冲击了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这就是一种乱中取利的表现,不过却是一种极其拙劣的手段,虽能得逞于一时,但却不能获利于一世,是会遭到绝大多数商界人士的唾弃1,我们千万不能走上这条不归路,为自己的事业带来无法恢复的恶果。

我们在这里所提倡的"乱中取利",是指在不违法乱纪的前提下,通一定的策略,充分利用对方的失误和倒退,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自己找到更大的发展机会。

英资怡和财团多年来一直雄踞香港,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几乎垄断了香港的经济命脉。香港的华资企业虽然为数众多,但却势单力薄,各自为战,处于被动的服从地位。

20世纪70年代,怡和财团野心勃勃,抽调巨资,向中东大肆扩张。料事与愿违,连连遭遇挫败,造成了严重的亏损。

值此大好时机,华资企业养精蓄锐,大力发展自己的业务,趁怡和团无力兼顾之时,一点一点地抢去原属怡和财团的市场份额。李嘉诚、包玉刚等一大批华资企业正是在此时迅速崛起的。

1980年,李嘉诚、包玉刚联手出击,从怡和财团手中成功地夺去了有"风水宝地"之誉的九龙仓,吹响了向怡和财团发动进攻的冲锋号。

紧接着,又通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收购大战,完全改变了香港的经济格局,使怡和财团落入苦苦自保的危险境地之中。

在收购九龙仓的三方角逐中,李嘉诚趁乱出击,见好就收,兵不血刃,就获取了巨大的利益,是"乱中取利"的一大典范。

当时李嘉诚的企业已经具备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华资企业的佼佼者,他决心收购九龙仓,从怡和财团手中抢去这块风水宝地,为备受英资财团欺压的华资企业们出口恶气。

不动声色,抽调巨资,悄悄吸纳九龙仓股票。正在这时,号称"世界船王"的环球航运公司总裁包玉刚做出了"登陆"的决策,也相中了九龙仓这块宝地,不仅大量抢购九龙仓股票,还公开宣布展开收购行动,致使九龙仓股票狂升不止,从十几元直升到四十多元。

三方角逐,局势一派混乱。怡和财团大为恐慌,急忙向汇丰银行求,得到了汇丰银行的坚定支持。

李嘉诚分析了形势,认为自己与包玉刚的目标是一致的,如果自已继续进行收购,必将与包玉刚展开一场收购大战,造成"鹬蚌相争,渔道翁得利"的不利局面。于是他果断地做出决定,将自己暗中吸纳的股份卖给了包玉刚,获利五千多万港元。

为感谢他的承让,包玉刚特意把自己持有的和记黄埔股票转让给了他,使他赚取了可观的收益。

接下来的好戏就在包玉刚与怡和之间展开了。为取得超过49%的股份,行事果敢的包玉刷动用了高达30亿港元的巨资。怡和财团也急红了眼,疯狂反扑,居然开出了一股90元的高价来进行反收购。

包玉刚更是胆识过人,气势如虹,以每股105元的天价进行强行收购,终于迫使怡和财团甘拜下风,九龙仓成功地落入他的手中。广大香港市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无数华资企业昂首挺胸,扬眉吐气。

包玉刚对李嘉诚的支持铭记在心,事成之后,又以相当优惠的条件,把西环的货仓大厦交给他来设计,使他又获取了丰厚的利益。

在极其混乱的局势中,李嘉诚措施得当,进退适宜,既避免了与怡和财团正面交锋的极大风险,又赢得了、魚玉剐和香港市民的广泛赞誉,收获了巨额的利益。更奇特的是由于他的及时退出,他竞同时获得了汇丰银行的好感,密切了与汇丰银行的业务关系,为他日后争夺和记黄埔奠定了基础。

对方的困境就是我方乱中取胜的大好机会,如果能够不失时机地抓住,就能以较小的代价,来获得战胜对方的巨大胜利。

利用对方的混乱,来获取巨大的收益,这已经成为商场人士的共识,因此在等待对方出现混乱的同时,还要千方百计做好自己内部的稳定工,坚决避免出现"窝里斗"之类的现象,防备自己成为对方乱中取利的目标。

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有一段时间,就曾出现过一定的混乱局面。比如中草药的出口,就曾有众多的厂家一哄而上,争相采摘、加工,企图赚取更多的外汇。但结果呢,却造成了恶性竞争,迫使厂家不得不大幅降价,使外商大获其利,给国家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这样的混乱局面在企业内部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在向对方乱中取利的同时,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凝聚力,使自己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永远坚定地向前。

3、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在我国广东的商场就有"执(捡)死鸡"一说,意即捡到了便宜。这有点令人不解,捡到死鸡怎算捡到便宜呢?

美国,有位专门"执死鸡"的富翁。名叫保罗,道弥尔,有一次他听说一家玩具厂因管理不善而倒闭清盘,当即找到工厂的老板,以便宜)价钱买下这家工厂。他首先找出工厂经营失败的原因,然后制定出了改造工厂经营计划,于是按照自己行之有效的方式,然后制定出了改造工厂经营计划,于是按照自己行之有效的计划重开工。半年之后,这家厂由死变活,销售利润颇为可观。

已去世的美国当代石油大王哈默也是个"执死鸡"的高手。60年代中期,他听说两家著名的石油公司在利比亚的沙漠扔下不少探油废井,便果断地带领大队人马开往该地,在被判了"死刑"的枯井上又架起了机,继续深钻,很快就打出九口高产油井!

近年来,我国也有不少高明的经营者成功地承包了濒临倒闭的商店、工厂,这些"执死鸡"者不愧独具慧眼,生财有道。

张守义是一个退休老工人。他接手长春市白山图片社时,这个图片只是一个即将倒闭的简易照像馆。经过几年经营,白山图片社已经拥有相当可观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

白山图片社开办后的第二年,彩色胶片蜂拥市场而黑白胶卷紧缺,不少照像馆和照像器材商店挂出了"黑白胶卷无货"的牌子,本来,偌大的市场,少一两样商品,并不起眼。可是,在白山图片社看来,黑白胶卷紧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张守义认为,现在业余爱好摄影的人越来越多。黑白胶卷-彩色胶卷不能替代的功能,黑白胶卷需求量越来越大。发展黑白胶卷生产,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于是,他招了5个小青年,立即动手,扩建起了一百平方米的厂房,购置了部分设备,与胶卷厂挂勾,开始生产黑白胶卷。没有多长时间,他们产品就上市了。市场是公正的,白山图片社共生产黑白胶卷61万多卷,获取利润20多万元。

今日的市场,千变万化,没有一项产品可以永坐"皇上"的宝座。白山图片社生产黑白胶卷畅销一年多后,黑白电视机又开始大量涌进群众家庭,市场上出现了"电视机热"。在这股热浪的冲击下,电视机滤色片交了好运。当时,长春市还没有生产这种产品的厂家,电视机滤色六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他们了解这种情况后,马上转产电视机滤色片。滤色片生产出来以后,要求订货的客戶接踵而至。那一年,他们生产电视机滤色片,共赢利30多万元。

"死鸡"为什么能变成"凤凰"?其道理并不深奥:别人经营的生意你接过来较容易找出他失败的原因,有了前车之鉴,只要把那些经营的病改正过来,自然就会赚钱了。更何况,接手一家破产企业,或别人不感兴趣的东西,代价也很便宜。

朋友,如果你有一定的经营经验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不妨捡只"死鸡"试试,有朝一日它会变成凤凰的。不过,你必须先学会"隔岸观火"的方法。

4、"因利问斗"的妙招

1988年第23届奥运会确定在美国洛杉矾举行时,尤伯罗斯便夸下海口:"我个人承办这次奥运会,不仅不要政府赞助一分钱,,而且还要净赚2亿元。"有人认为尤伯罗斯在吹牛,正等着看尤伯罗斯的笑话。其实尤伯罗斯早已胸有成竹,他看到各国大企业绝不会放过利用这次国际大赛展开竞争的机会,便抓住各竞争对手之间的矛盾和竞争心理,点燃了一场竞争大战的导火线。

当时,为在奥运会上推销产品而申请参加赞助的企业有12 000多家。尤伯罗斯为了提高赞助费,规定该届奥运会赞助单位仅限30个,每个单位至少出资400万美元,而且同行业的企业只选一家。这意味着,哪一家企业出的赞助费高,哪家企业就能成为赞助单位,从而其产品在同行业中才会独占鳌头,。于是,各企业惟恐自己被淘汰,都抢先登记,竞相高赞助费数额,使竞争战火愈烧愈烈。日产与福特、通用的汽车大战,"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饮料大战,""富士""与""柯达""的胶片大战等等,高潮迭起,异彩纷呈。

这场商战中,出资最多的是"可口可乐"公司,以1 300万美元的赞助费战胜了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公司,报了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败在该公司手下的一箭之仇。其他各行业的诸多企业,也以较高的赞助费获得赞助资格。尤伯罗斯最后不但筹足了举办第23届奥运会的资金,而且真的赚足了2亿美元。

另一个事例更加体现出了"因利间斗"这一妙招的运用。

广州花园酒店的音响等弱电设备,原来是准备购买酒店股东之一T公司的。这家公司本以为已经稳操胜券,已在广告宣传中把意向吹了出去,然而他们的最低报价却高达490万港元,中方对此很不满意。

当时,还有另外一家国际驰名的音响电器公司F公司也急于做成这笔生意,因为已建成的广州三大宾馆的另外两家:东方和白天鹅宾馆的弱电设备均出自他们之手,如这笔生意抓不到,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国內用过了不满意,因此也是志在必得。

花园宾馆的总承包商根据这两家公司的情况,作出了延迟开标的决定。于是,两家公司的代表商天天找他们压价,不到一星期就下降了200万港元之多,总承包商珠江公司的决策人员看时机已到,便约请他们一起来当面开标,结果,F公司最后报价是199.7万港元,T公司是183万港元。虽然最后也是买了T公司的,但前后却相差300万港元之多。

在国际市场上的一些商人,深诸"因利间斗"的妙用,他们一方面强调一致对外,另一方面极力制造和利用对方国家的内部竞争,从中获利。

上海的一家公司,经每公斤6.8美元的价格向欧洲共同体市场出口糖。精钠,已经占有较稳定的市场,为国家赚了不少外汇。但后来,天津某公司和江苏某公司都想挤进去。于是,演出了一场"兄弟阅于墙"的闹剧。

在这场竞争中,先是天津某公司报价每公斤5.4美元,接着江苏某公司进一步压到每公斤5.07美元。外商利用这两家公司竞相压价,很快和江苏某公司达成65吨的贸易,从中获得了10万美元的利益。

另外,由于欧共体市场规定,糖精钠进口价每公斤不得低于6.8美元,否则征收"反倾销税"。结果我国外贸工作者无此经验,又白白奉送一笔税金。与我国竞争的美国和韩国厂家隔岸观火,坐收渔利,乘枷占据了有利地位。

以小的利益离间对手,使他们彼此争斗,自己则隔岸观火、坐收渔人之利,这是一些高明的谋略家经常使用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