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雪人”的传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26年,据当地人说,“雪人”高1.5米到4.6米不等,头颅尖耸,红发披顶,周身长满灰白色的毛,步履快捷。有关雪人的传说逐渐被神秘动物学家承认,吸引着无数探险家来到喜马拉雅地区,找寻这个给人类带来无穷幻想空间的神秘怪物。
有人曾经在喜马拉雅山厚厚的积雪上看到既不同于人类,也不同于一般兽类的足迹。虽然全世界很多高山都有“雪人”的足迹,但更多的线索则是在中国西藏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中发现的。当地的夏尔巴人称“雪人”为Yeti,意思是居住在岩石上的动物。香港和台湾的媒体将Yeti翻译成“夜帝”。夏尔巴人与我国的藏族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他们操藏语方言,主要居住在尼泊尔北部的高山地带。
从公元前326年起,世间就开始流传关于“雪人”的种种传说。
“雪人”是对处于高寒地带的“野人”的一种通常称呼,在中亚和东亚的雪山间,“雪人”被称为“Yeti(夜帝)”,即“怪物”。
喜马拉雅山的“雪人”信息,最早出现在18世纪。据说在18世纪,中国的一张古画上描绘了西藏高原的野生动物,其中就有“雪人”的画像。西藏人称它为“朱泰”,尼泊尔人称它为“米泰”。
最早关于“雪人”的神秘传说,是从当地的夏尔巴山人口中传出的。一些声称见到过“Yeti”的当地人说,“雪人”高约1.5~4,6米,头颅尖耸,红发披顶,全身长满灰黄色的毛,行走时步履快捷。他们有着一双硕大的脚,更为神奇的是,他的双脚可以在不转身的情况下迅速转向180度攀登和奔跑。
传说中“雪人”给人们的印象是,时而仁慈、温柔,时而凶猛、剽悍。
1938年,当时的加尔各答维多利亚纪念馆馆长奥维古上尉,独自到喜马拉雅山旅行,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场暴风雪突然来到,顷刻间他患了雪盲,在寒冷的风雪中坐以待毙。就在他接近死亡时,他隐约看见一个近3米高的怪物靠近他,护住他的身体,使得他最后保住了性命。当他恢复知觉、适应周围环境时,却没看见那个救他一命的怪物,只是闻到一股令人窒息的狐臭。
这是“雪人”仁慈的传说之一。
1975年,一名尼泊尔夏尔巴族姑娘上山砍柴,她一点也没有注意到,一头雪豹已经悄悄地在远处跟踪她十几分钟了。当雪豹突然冲过来时,她吓坏了,以为自己一定会没命,但是还没等她反应过来,一个红发白毛的怪物就冲了出来,和雪豹搏斗在一起。于是她撒腿就跑,终于逃回了村子,捡回一条命。
这是“雪人”仁慈的传说之二。
在上述两则传说中,“雪人”给人的感觉是仁慈友善的,但也有一些传说显示,“雪人”并非总是对人类那么友好。
女作家吉尔宁,在她那部曾经引起巨大轰动的探险记《雪人和它的伴侣们》的后记里,记载了一件“雪人”抢夺少女的事件: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她和一群尼泊尔少女深入到喜马拉雅山南麓寻觅“雪人”。在寻找的过程中,这群少女在雪山间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山涧,她们尽情地裸泳嬉戏。没想到的是,正在她们玩得很开心的时候,十几个“雪人”突然出现。
“雪人”们呼啸着一拥而上,将这群可怜的少女尽数掠走。吉尔宁因为在一处山崖旁观赏雪景,未及下水,因此得以脱逃。不过,这种故事更像是艺术的演绎之作,真正属于“雪人”的离奇传说恐怕还不止这个。
一个夏尔巴女孩曾描述了她遇到“雪人”的情形:
一天,她正赶着牦牛在山中放牧。突然,一个长着黑灰毛发的怪物出现在她面前,这个怪物体形高大,长着像猿类动物一样的脸。怪物抓住她,想把她带走。
惊恐之下,她高声尖叫起来,这个怪物被她惊恐的叫声镇住了,就放了她,转而攻击她的两头牦牛。这个怪物以非常野蛮和残忍的方式杀死了两头牦牛,女孩趁机逃跑了,并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当地警察局。当警察赶到时,怪物早已没了踪影。警察发现了几处怪物的脚印,与之前曾经报道过的“雪人”脚印十分相似。
还有一个近乎于民间故事的传说:
“雪人”劫走了一个部落头领的独生女,头领非常生气,组织众多猎人找到“雪人”,将其杀死。头领的女儿被救出来了,可是已经奄奄一息,下身流血不止,回家后不久便告别了人世。
为了保护部落中妇女的安全,有人想了一个主意:由于“雪人”爱喝烈酒,每家不妨在门外放一坛酒,让“雪人”痛饮。“雪人”喝醉后就会回山洞睡觉了,就不能再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