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鳌战胜投降后,开始忠心耿耿地为朝廷办事。河州马占鳌家族、马海晏家族、马千龄家族也从此开始走上历史舞台,一步步兴旺,最后统治西北长达近半个世纪,直至新中国成立。
而在这三个马氏家族兴起过程中,光绪二十一年的河湟事变和庚子事变为他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河州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回民针对清王朝的起义,史书称之为河湟事变。河主要指河州,湟主要指湟水流域的青海化隆循化。
由于左宗棠在平定河州反清斗争后,伙同马占鳌等降将对起义军实施了严厉的善后政策,激发了光绪二十一年的河湟事变。
起义军占领循化等地,地方官吏星夜告急,朝廷火速令董福祥进剿。同时朝廷飞檄甘肃各地,准许各地绅士招兵买马,“练士勇以资防卫”。此时马千龄的两个儿子马福禄、马福祥兄弟在家务农习武。马福禄是光绪六年的武进士,曾留京当过侍卫。马家又是当地有名的大商人,马福祥兄弟二人受命招募士勇二百名。分步骑两营,马福禄为督带兼步兵管带,马福祥为骑兵管带,归河州总兵汤彦和节制。时过几日,形势骤变,前往循化增援的河州总兵汤彦和闻知河州被围,回师防守。当汤彦和行至双城时,被义军打败。马福祥兄弟二人率残部拼死保护汤彦和,得到总督杨昌浚嘉许。董福祥率兵向河州进发,马福祥兄弟亲自前去迎接,颇受董福祥赏识,视为良将。此后,马福祥兄弟的这支队伍称之为“安宁军”,成了马千龄家族发迹的资本。
马占鳌已于光绪十二年病逝,他的儿子马安良接替父职任督带,马海晏为都标中营马队管带。
董福祥的大军一到河州境内,急命马安良、马福禄、马海晏作先行官。董福祥利用三马,很快将这场历时一年半的起义镇压下去。而三个马氏家族,通过这次镇压,各自捞到了好处,壮大了势力。马安良被授花翎副将总兵衔,马海晏被授副将衔,升任骑兵督带,马福禄被授记名总兵,其所率的“安宁营”扩编为“简练军”,马福禄任统领,马福祥任旗官,隶属于董福祥的武卫后军。
而庚子事变则为河州三个马氏家族踏上统治西北的政治舞台搭建了平台,使三马家族从此一跃成为中国历史上甘马、青马、宁马三个军阀集团。
庚子之年,也就是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太后连续五次召见军机大臣,但满朝文武面面相觑,均无应敌之策。朝廷急调被认为能打硬仗的甘军董福祥部再度进城,血战于廊坊、北京正阳门等地。《庚子记事》对甘军作了这样的描写:
东巷死如莽,西郊去似云。拉车随扈驾,人说董家军。
8月14日晚,北京内城被八国联军攻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窜出北京城,开始所谓的西行。甘军董福祥命令在京的马海晏、马福祥率部护卫。这次西行,给了河州三马接近“天颜”的机会。“青马”第一代人物马海晏不顾自己年过古稀,鞍前马后照顾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心力交瘁,结果在“护驾”途中病逝于宣化。慈禧赐马海晏儿子玉麒麟一只。留守甘肃的马安良闻讯,率部千里奔赴黄河“迎驾”,而且为慈禧一行赶制了一艘华丽的龙舟画舫,赢得了慈禧欢心。马福祥则嘘寒问暖,不离左右。在过黄河时,因为风大浪急,龙舟摇摆不定,皇室一行人吓得面无血色,马福祥沉着机智,授意马安良和马麒指挥手下下水护舟,顺利抵达对岸。
慈禧到达西安后,对“诸马”的忠心大加褒扬,赐宴马安良、马福祥、马麒等人。1902年慈禧太后返京,分别为西行护驾有功人员加官晋爵,马福祥“以扈从出力,奖参将加副将衔”,实授甘肃靖远协副将、庄浪协办;马麒蒙“圣恩”承袭马海晏旗官一职;马安良由总兵升为提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