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漫画寻古·探幽·览胜—走进临夏
12743500000072

第72章 食俗与名优小吃(1)

******除讲究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外,饮食卫生尤其讲究,处处突出“洁净”二字,禁食猪肉及马、驴、骡、狗等不反刍的动物肉,性情凶残的禽兽(如鹰、虎等)肉及一切动物的血也都在禁食之列。******不禁食的动物,须由具备条件的男性******宰后才能吃,忌将“宰”说“杀”,除鱼虾外,禁食一切自死动物。《古兰经》规定,******不准饮酒。

******教认为,要保持纯洁的心灵及健康的身体,就应对维持生命的饮食予以特别的重视,要求******食用佳美的食物。“饮食之物,有善者与不善者,有洁者与不洁者。善而洁者,能滋养人之善性;不善而不洁者,会助长人之恶性”。随着历史发展,这种教规要求早已融进了河州******民族的生活习俗点滴。

在长期的******文化、儒家文化等多元文化的熏陶下,临夏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各种清真风味小吃。

1.花样百出、构思精巧的油炸节庆食品

每逢******教的三大节日“尔德”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时,家家户户的******主妇用一双双巧手架锅、揉面,做出各种各样、构思巧妙和形美味鲜、色彩对比鲜明、图案形象逼真,既可食用又具有观赏性的特色节庆油炸食品来庆贺自己的传统节日。

临夏的油炸食品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这样几种:

一是油香,即油饼,是******油炸食品中的主打食品,是在节庆、干事时的必备和馈赠食品。二是馓子,其形状犹如细长圆面条盘成的椭圆形圆盘。因吃起来香酥可口,加之久放不坏,深受回、东乡、保安等各族******群众的青睐。那一盘盘白里透黄、脆香爽口的馓子,犹如一条条玉带交织,令人赞不绝口。三是花饴果饴果,就是用加上不同颜色的面搭配成各种花卉、植物和几何形图案,然后放入油锅内炸制而成。以色彩缤纷、香脆可口、造型别致而著称,单单听“龙凤呈祥”、“石榴开花”、“佛手”、“姜片”、“蜜圈圈”、“鸡蛋饴果饴果”等等这些名称,就令人眼花缭乱,心花怒放。那幅幅精美的图案花纹,表达的是临夏******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2.肥而不腻、滋补强身的“东乡手抓”

古时出产于东乡的“柜包地羊”很有名,曾经作为皇朝的贡品,称为柜包罕红骨髓羯羊。后来所以称之为“东乡手抓”,是因其煮熟后可直接用手抓食而得名。身体健壮、坦荡豪爽的东乡人历来好吃“手抓”羊肉。

这种羊讲究在人家精心喂养、膘肥肉嫩的本地羊特别是山地羊为最佳。做法是将羊肉整只或分块下锅,用旺火煮沸,加上适量的生姜、花椒、草果等调料,改用小火慢炖。煮熟后剁成小块装在盘子里就蒜蘸盐手抓而食,具有味道纯正、肉质鲜嫩、肥而不腻之优点,并且营养非常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听说经常吃这种羊肉还有明显的补气益肾、健胃强脾和延缓衰老的神奇功效呢,难怪东乡族老人中不乏长寿者。“东乡手抓”不仅是东乡族特色饮食中的“宝贝”之一,而且也是临夏清真饮食业的支柱之一,已经成为当地民族传统特色饮食的拳头和“品牌”,甚至风靡兰州、广州、深圳、北京等各大城市。

3.原汁原味、鲜美无比的清汤羊肉

清汤羊肉是河州人爱吃的一种家常食品,做法是将熟羊肉切块放入纯正的鲜羊肉汤汁煮沸,盛碗后放少许香菜、葱花或蒜苗。如果将馒头、锅盔、烙饼等一同泡入碗中,就成了不同于陕西的另一种“羊肉泡

馍”。比起陕西的大碗羊肉泡漠来,河州人的清汤羊肉加上“泡馍”,更有一种精致细腻、清香而诱人的独有滋味。

4.百吃不厌、回味无穷的糊羊肉

相传张骞出使西域路经古城河州时,中外商贾就以食糊羊肉为快事。其做法是将熟羊脯肉或羊腿肉切成长薄片,装入碗里加上原汤,调以花椒、姜片、食盐、味精等调料后上笼蒸嫩,取出后反扣盘内,舀去原汤,再浇上肉汤、木耳、黄花菜和酱油、淀粉汁子,打上菜头,淋少许香油而成。其特点是酥软浓香、独具风味。

5.久负盛名、享誉四方的“桶子肉”

旧时因装入木桶沿街叫卖而得名。多选用羊胸叉、肋条和后腿肉制作,将精肉剖开,嵌入肥肉,使其肥瘦适宜,然后用旺火煮沸,加入调料改用小火炖烂,装入特制的木桶内,使肉中的水分不致蒸发,以保持软硬适度。早在清光绪年间,河州的“桶子肉”就已远近闻名,享誉四方。民国初年,八坊一沙姓回族师傅在青海为马麒、马麟专门制作桶子肉,一时名噪甘、青两地,后又在本地三道桥开业,顾客盈门。由此,八坊回民饮食业中做桶子肉者雀起,但据说均不及沙师傅之口味纯正,可见名师自有绝招。

6.油黄面白、晶莹剔透的“河州包子”

“河州包子”很早时就以面皮好、馅子考究而驰名,并有包子、合子、角馍之分。以馅子外露者为合子,多以糖、核桃仁为馅;形状为三角、半月形而有角者谓之角馍,有糖角子、枣角子、菜肉角等;面上捏有褶者为包子。“河州包子”以牛羊肉和韭菜或胡萝卜或白萝卜混合剁碎搅匀为馅,装笼蒸熟,盛入盘中,淋以椒油,看上去油黄面白,晶莹剔透,吃起来更是清爽可口,味美实惠。“百闻不如一见”,如有机会,可别忘了亲口尝尝哟!

7.技艺独特、滑而柔韧的河州炒面

炒面片最早源于古代的伏日祭礼活动。相传炎帝让太阳发出光和热,使五谷丰登,百姓受益。为感谢炎帝功德,便有“伏日进汤饼(即面片)”,“六日吃炒面”

之习俗。正宗的河州炒面片选用上等精面粉,加温水和碱将面和好,放置发酵,然后揪成大小相同的长面棒,压扁后扯长,再用手指揪成薄厚均匀的面片,煮熟捞出后再倒进炒勺内,加上牛羊肉、粉条和蔬菜烹炒,吃起来有一种滑而柔韧的口感,堪称是众多河州面食中的上品。

8.香辣可口、闻名遐迩的“酿皮子”

走在临夏的大街小巷,您随时可见到不少人团团围坐在一条条长木凳上吃小吃的情景,那就是当地一种很有名气的清真传统风味小吃酿皮子。

颇负盛名的临夏酿皮子因做工考究、配料丰富、滑爽可口、柔中带筋、价廉味美而一年四季很受男女老幼青睐。临夏的酿皮子大都由回族师傅在家庭作坊中制作,然后是摆摊设点或沿街挑担叫卖。这种酿皮子由酿皮、面筋和蒜水(即各种调味品)组合而成,其工序复杂,包括搅面、洗面、洗面筋、蒸酿皮、蒸面筋等环节。蒸好的酿皮和面筋薄厚均匀,整张摞在一起,卖时再边切边盛在一种特制的深型碗碟中,碗底盛酿皮,上面放几块面筋,再撒上盐,用一种专用长柄小铜勺浇上蒜水(包括蒜泥、芥沫汁、芝麻酱、食醋等等),最后再浇上几小勺辣子油,一碗色、香、味俱全,香辣爽口的酿皮子就盛好了。夏季吃时凉爽解暑;冬季吃时还可加热,是临夏人常吃的一种名优小吃。在临街小摊边,您只需花两、三元钱便可品尝到正宗的临夏酿皮子;还有在各类饭店、餐厅的凉拌小吃中酿皮子也是“榜上有名”,是深受各民族青睐的传统风味小吃。

9.甜软可口、浓香诱人的“甜醅”

甜醅,俗称“甜麦子”,也是临夏历史悠久的名优风味小吃之一,吃起来甜而不腻、鲜嫩绵软、香醇可口。因有清热解毒、健脾养胃之功效而其摊前食客络绎不绝,尤以广河县回族人制作的最为有名。

甜醅的做法一般是选用大麦、青稞或小燕麦为原料,其中以小燕麦制作的为上乘。在加工制作时,先将精选的小燕麦去壳脱粒,用清水反复淘洗干净,然后放到铁锅内煮成七成熟,之后起锅,摊放到竹篮中晾到热气散尽,直至冰凉后,按一定比例拌入甜曲,搅拌均匀后盛入瓷盆或缸中加温。这个过程既是淀粉发酵糖化,也是甜醅制作的关键环节,过热、过冷都不行。经过两天的发酵,揭开缸盖,那清香无比、味醇甜软的甜醅就做好了。

10.营养丰富、老少皆爱的“鸡蛋醪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