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漫画寻古·探幽·览胜—走进临夏
12743500000064

第64章 怪诞离奇话傩舞

盛夏,骄阳似火。在位于永靖黄河畔的偏远山沟,一群头戴着古怪面具、身着彩色长袍、手持武器的人们在黄土高坡上翩翩起舞,他们时而变换队形,时而口中念念有词,令人感到惊奇而迷惑。这就是流行于临夏永靖地区的古老而神秘的“傩戏”。

“傩”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巫文化的一种,源于远古先民的原始自然崇拜和多神意识,是古代人逐鬼驱疫的一种奇特仪式。它既不是神也不是鬼,却兼有神的庄重肃穆和鬼的怪诞离奇,在有着神秘色彩的黄河三峡之畔的炳灵寺周边地区留下了古代的“傩”文化的神秘影子。至今“傩”在永靖民间有着其继续生存的深厚文化土壤。

傩戏由来已久,《论语·乡党》中记载:“孔子见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阶。”傩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出现,唐代时在炳灵寺一带出现并流传下来。

传说很久以前,炳灵寺与蕃人接壤,以河为界。每年到了麦熟季节,一些蕃族头人唆使其部族前来骚扰汉人,并趁机抢收庄稼。汉族百姓为防止蕃人的野蛮行径,就在此时戴上“脸子”(面具),打上旗帜,鸣锣击鼓地进行游行。入侵的蕃人以为有神灵相助,不敢再贸然侵犯。

这种方法演变成为现在仍流行于永靖民间的“跳会”。“跳会”的人数一般不固定,从20多人至60多人不等。届时,四面八方的乡邻村民们如赶庙会似的来到“会坛”,一睹神秘“傩舞”的远古风韵。永靖的傩舞队由会旗手、锣鼓、面具等60多人组成,其中的4位会首是跳会的能手,他们身穿八卦衣,手持“开天斧”,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旗手们头戴红缨鞑帽,身穿长彩袍,随着“会首”的变化,不时发出“好呀、好呀!”的喊声。他们的队形变化有“三回九转”、“跑大圈”和“跳方阵”等。

演傩戏时,由佩带刘备、关羽、张飞、周仓、曹操、吕布、貂蝉、三眼二郎、笑和尚等24个不同古代人物和动物面具的扮演者们进行表演,如同戏剧人物脸谱,有的威武刚毅,有的怒目圆睁,有的呲牙咧嘴,更有的面目狰狞,十分可怕……这些形形色色的面具是傩舞角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傩戏曲目丰富,形式多样,有歌舞型、戏剧型和杂耍型三种,歌舞型有《貂蝉》、《二郎降猴》、《方四娘》等;戏剧型有《五将》、《李有寺打虎》、《出五关》等;杂耍型用滑稽的造型、打浑和幽默风趣的打耍动作逗乐和吸引观众。

傩戏是在古代傩仪式中逐渐衍生出来的一种戏剧样式,它具有双重的功能,即宗教的实用性功能和民间的娱乐性功能,弥漫着古代原始宗教的浓厚神秘气息,并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我国民间流传了数千年。今天,由农民主演的永靖“傩戏”走出了乡村,不仅来到县、州城表演,而且还被多次邀请到国内各种民间艺术节会上表演并屡屡获奖,近期永靖县傩舞被命名为“甘肃傩舞之乡”。最初的宗教色彩随之已经逐渐淡化,而娱乐性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