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漫画寻古·探幽·览胜—走进临夏
12743500000060

第60章 自制的民间乐器

河州各族人民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从古至今,他们发明创造和使用各种各样简单朴素的音乐形式表达着对自然和生命的炽热感情,并且就地取材,动手制作出了能够用于吹、拉、弹、唱的各种民间土乐器。

“咪咪”是春天的柳笛。每逢春暖花开、柳树返青之际,在田野地头经常回荡着一种悠扬婉转的笛声——“咪咪”的调子。它是临夏人尤其是小伙子们最爱吹的一种民间乐器。

“咪咪”用两根拇指粗的空心野生乔木棍做成。

小伙子们上山砍柴或放牧时随手拾来,截出五寸长的小节,然后钻几个小孔,用红绿丝线把它们扎在一起,再用嫩嫩的杨柳树皮做两个像唢呐片那样的芯子放进空管里,用手指按住木管上的小孔,像吹笛子那样,随着指法的灵活变化,吹奏出一曲曲柔和明快的“花儿”曲调。

“咪咪”吹奏“花儿”,有赞美幸福生活的《山丹花开》;有传达男女真挚爱情的《白牡丹令》;有思念亲人的《大眼睛令》。一曲曲动听悦耳的“咪咪”笛音年年岁岁在河湟大地久久回荡,流露出回族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口弦”则是撒拉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自制乐器,做法也很简单:将一火柴杆粗的细铜(或白银)制成马蹄形状,中间嵌一片又薄又细的簧片,尖端弯曲。含入口中靠舌尖拨动或夹在牙缝里用指弹出音,并以收敛嘴唇的大小和吹气的强弱来调节音符。虽然这种乐器的音量很小,高低音也起伏不大,但听起来却如泣如诉,十分缠绵,最适合表达青年女子的所思所恋,难怪撒拉族妇女人人爱不释手。

还有一种流行在保安族中的一种小巧雅致的民间乐器,名称也叫“口弦”。形状如无弦搭箭,大的直径约5厘米,小的约长3厘米,青铜弓架,造型精巧美观;高丽铜簧,薄而柔韧。弹奏时一般含在口中,以牙固架,用手或舌尖弹簧片而发出音来。其音量范围虽仅限于三四米远,但音色纯浑相间,悠扬缠绵,是一种因个人喜好而流行的民间乐器。“宰靠”(笛子)在撒拉族中也称“敲尔”,制作方法是用红泥土捏成两块喇叭花状的凹片粘在一起。再在合缝处掏一小孔,用以吹气,两边各掏几个按指音符的小孔,晾干后即可吹奏。其音量不低于竹笛,音色高亢、悠扬、嘹亮,是撒拉族小伙子喜欢的一种乐器。特别是在山野放牧或田间劳动时,撒拉小伙子们便会拿出心爱的土乐器,吹奏出心中的无限憧憬。

保安族中还流传着一种名曰“班日贝贝”的泥制土乐器,相当于泥制埙。形状大如鸡蛋,有三五个小圆孔,吹奏时音色圆滑浑厚而淳朴,虽不见于大雅之堂,却也流传于田野民间,至今仍在保安族牧羊人中常常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