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漫画寻古·探幽·览胜—走进临夏
12743500000055

第55章 东乡毛毡暖如春

东乡族的传统工艺织褐子、擀毡手艺可谓由来已久,这大概与他们的祖先中有一部分是制毡工匠是分不开的。至今在东乡,以工匠命名的村子很多,且分布集中,其中有铁匠、钉匠、银匠和石匠等,还有以擀毡、织褐、染坊、织地毯等传统手工业为主的地方产业,在甘、青、宁、新西北等地颇有名气。

擀毡也叫制毡,是东乡族的传统手艺,源于中亚地区古老的制毡工艺。美国人罗伯特·路威在他写的《文明与野蛮》一书中详细记载的中亚制毡方法和东乡撒尔塔人的非常相似:这些匠人们“常群聚成一圆群,中间堆放羊毛,用长杆扑打,然后撕成小块,铺为两层,浇水使透之,以席卷之,席外缚绳。于是分两群,各有十人光景,对面而立,甲方用右脚把席卷踢向乙方,乙方企蹲以接,重踢回来。如此踢来踢去,约费一点半钟,然后解开捆席的绳子,再由妇女捶打三小时,毡子才告成。”有趣的是,从记载中不难看出东乡族和中亚人制毡时所用的工具、制作方法和程序完全相同,由此可见二者之间在传统工艺方面的传承关系。由州上著名画家陈龙先生创作的这幅《擀毡图》生动地再现了这一劳动场景。

东乡的毛毡一般分为沙毡和绵毡两种,用山羊毛制成的为沙毡,用绵羊毛制成的为绵毡。据说用秋天的绵羊毛制成的绵毡为上品。其特点是洁白柔软、美观大方、结实耐用。选用的制毡工具有弹弓、竹帘、柳条等;工序为洗毛、弹毛、整形、洗毡、整边等。规格通常有四六毡(4×6尺)、五七毡(5×7尺)、单人毡、礼拜毡等,还可制作成各种毡帽、毡鞋和鞍鞯等日常生活用品。东乡毛毡按颜色一般为白毡、花毡、红毡、瓦青毡等,大都色泽素雅简洁、庄重大方。也有的工匠别具匠心地设计出“牡丹芍药”、“红杏闹春”、“清水远山”、“松竹图”等象征吉祥幸福的图案。现在东乡县的南北二岭、龙泉、董岭一带的毡匠最为活跃,其产品远销到附近各省区。值得欣慰的是,如今先进的机械化的制毡业代替了传统的手工制毡,即使您有机会来到东乡族毡匠人家,也很少再能看到和拍摄到那种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手工擀毡场面了。

除传统的擀毡匠以外,在东乡地区还有大批从事织褐技艺的匠人。东乡族人把织褐叫“木褐诺克”,他们随便在自家院子里或空地上支起专用的架子即可生产。

家家户户大都用自产的羊毛捻成毛线(木褐他木),织褐子的线有400根、800根、1200根不等。还可在织的褐子上织出各种美丽的几何花纹图案。褐子一般为灰、黑、红等自然色,也可染成其它彩色图案。旧时褐子做成的衣服、被面等显得厚实耐用、牢实挺括,更有用精工编织的褐子做成的制服、大衣,看上去十分暖和,而且毛感极强,人们称它为“织工精细,洗染俱佳,赛过呢子”。褐子同毛毡一样远销到陕、甘、宁、新等省区,颇受各地少数民族群众青睐,是聪明能干的东乡族工匠脱贫致富的又一门路。东乡织褐和擀毡在人们崇尚自然、回归田园的时代潮流中放射出新的夺目光彩,成为受到国人和外商青睐和好评的传统产品,因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