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块黄土高原上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的山峦地带;这是一幅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独有民族风情的雄浑画卷;这更是一片养育了“淳笃、倔强、吃苦、耐劳”的东乡族人民的神奇热土。
这里的公路似彩带在云雾山顶上盘旋;这里四面临水却常年干涸缺水;这里的险奇风景常会定格于你的脑际深处。请看多次深入东乡采风的著名回族作家张承志先生对这片土地的深情描述:
河州东乡……四面环水,黄河、洮河、大夏河为它阻挡着汉藏习俗和语言以及闲客,南缘一条水拦住回民最密集的和政、广河、三甲集一线……
岂止如张承志先生在文中所描绘的那样,当地形象生动的民谚俗语同样绝妙地道出了东乡不凡的地形地貌特征:即这里“山高没顶子,沟深没底子”,这里的人们“隔沟能说话,握手走半天”……然而,就是如这样一处写满岁月沧桑、历史风雨的老人面孔的高高山地上,数百年来却奇迹般地生活和居住着一个不得不令人佩服的甘肃特有民族——东乡族。
著名作家王蒙也曾这样赞叹到:“这是一个执著、强悍和有血性的民族。”
而东乡族作家了一容也曾在颁奖答谢词中这样说到:“我坚信我以一贯之的劳动,于我的民族是有意义的。尽管这个民族尚且并不被人所重视,但他们所背负的困难,他们以死相赴守护的尊严和清洁精神,以及他们与自然界抗争,与命运相搏,还有他们悲天怜人的骨子里流淌的纯净的血液和高贵精神,是值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
自称“撒尔塔”的东乡民族的先民是在13世纪从中亚的刀光剑影和战争硝烟中长途跋涉而来的。20年代,成吉思汗征服中亚后,从那里签发来的回回色目人中的士兵、工匠、商人以及后来定居在那里的来自阿拉伯、中亚一带的传教士在中国大西北的偏僻一隅,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深山沟壑中艰难地开垦劳作,顽强地生存下来,并逐渐地发展壮大起来,于元末形成独立的民族共同体。的确不得不令人由衷地赞叹和佩服这个民族极为顽强的生存能力和进取务实的坚强民族性格。
东乡族是全国唯一以居住地理方位而命名的一个民族。清康熙年间,在古城河州,以州城河州为中心,分出东南西北四乡,东乡族就生活在河州州城以东被称为“东乡”的这块土地上。
东乡县属于黄土
高原丘陵沟壑区。以县城锁南坝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出6条大梁,中间夹着6条大沟,呈伞状分布。再由这些梁、沟纵横交错分出几十条支岭山沟,从而形成了一幅绵延层叠、沟壑交织的壮观图景。
历史上东乡族一般被称为“东乡回”、“东乡土人”或“回回”,而东乡人则自称“撒尔塔”人(sarta)。建国后才被正式确认为一个民族。
关于东乡族的来源和形成,过去史学界的观点一度颇为分歧,迷雾重重:有“蒙古人为主”说,有“多民族混合”说,也有“色目人为主”说。其中“蒙古人为主”说,多年来在史学界先入为主地占据着优势。但随着地方民族史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在有关专家、学者的认真考证和深入探究下,目前有关东乡族族源的观点逐渐趋于一致,那就是东乡族族源是以撒尔塔人为主,并与当地汉、回等民族加少量藏、蒙民族逐渐融合而成的一个新的民族。
撒尔塔原意为“商贾”。公元12世纪、13世纪的“撒尔塔”是指定居于中亚一带的信仰******教的各种人,主要包括色目人、波斯人、突厥人等。此时的撒尔塔人已具有民族性质。据《蒙古秘史》记载,13世纪初,成吉思汗“征撒尔塔兀勒凡七年”,大量的撒尔塔人被编入军队或签发东迁,屯戍河州东乡地区。后被元世祖下令将军户变为民户,遂定居于河州东乡。他们善于经商,被称为“斡脱商人”,足迹遍于中亚、西亚及中国西北各地。是继粟特人之后,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一大商贾队伍。明代嘉靖本《河州志》记载:
“考奇名于地志,与大夏而西通”,历史上东乡地区大量奇僻的地名也与撒尔塔地名、部落相对应。如东乡地区的甘土光、纳伦光、萨勒、库麦土、胡拉松、乃忙等地名,分别于中亚干土城、纳伦城、撒里普勒、土库曼、呼罗珊、乃蛮相同或相似。至今在东乡这种相对应的地名还有很多。
十分巧合的是在东乡地名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以工匠命名的村庄。如“免古池”为“银匠”之意;“托木池”为“铁匠”之意;“阿拉苏赤”为“皮匠”之意;“坎迟赤”为“麻匠”之意;“阿娄赤”为“编织匠”之意;“依哈赤”为“碗匠”之意;“毛毛”为“毛皮匠”之意等等,可见这里是曾被成吉思汗西征调来的撒尔塔“诸色人匠”活动的历史遗迹,它们分布集中联片,当时统归宁河工甲匠达鲁花赤管辖。
在东乡达板、高山、龙泉、坪庄等乡的一些家族,传说祖先来自阿拉伯、波斯和中亚一带。当年有哈木则和阿里阿塔率领的近50名传教者,去世后曾有14人葬于此地,墓地一一可指,常常有后人前去吊凭纪念。至今仔细观察,就会不难发现和找出很多东乡人的外貌特征与中亚人相似,如大胡须、高鼻梁,有些甚至长着蓝眼睛,被人称为“诺晃”(绿)。东乡族的姓氏中也保留有许多奇特的族姓,都自称姓氏来自西域撒尔塔。近年来,最新成果显示,根据对回、维吾尔、东乡、保安等民族的血型的研究和DNA遗传密码的研究表明,东乡族的渊源与中亚民族很接近,而却与周边的蒙、藏、土等民族则相去甚远。
回回人与东乡人在河州这块土地上并生并长,同源同流,政治背景和遭遇及宗教信仰相同,因而在生产生活及婚姻各方面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合了回回人的成分。
东乡族的生活中善工艺、重商贾等生活习俗都与中亚民族的生活习俗很接近。
由此可见,东乡族族源成分主要来源于中亚地区的不同民族,他们接受当时的官方语言——蒙古语作为他们的共同交际用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东乡语,但其中也保留了不少的突厥语、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的词汇。如今,东乡语仍是东乡族人民主要的交际工具,以东乡语为母语的东乡人在内部交往时只用东乡语,通汉语识汉文的一部分东乡人也只有在族际交往时才使用汉语文,还有少量东乡人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东乡语或汉语的“消经”(小经)文字。
现在,东乡族在全国约有近60万人口,临夏州内共有44万多,在东乡县约有22万多人。其余东乡族居住在周邻各县以及新疆、青海、宁夏各地,兰州、定西和河西地区也居住着部分东乡族人。
东乡族全民信仰******教,不管生活、婚丧还是饮食服饰等风俗习惯方面,都受到了******教的广泛影响。可以说,在东乡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教起到了极其重要的纽带作用。他们至今保留着与古撒尔塔人相同的一些风俗习惯和生活礼节。他们有着团结、互助、勇敢、坚定的民族性格和坚定不移的宗教信仰,使他们世世代代能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极其险峻的荒山秃岭中得以顽强地生存。这是一个何等勇敢、强悍而又了不起的民族!尽管他们历来人数不多、生活贫穷,但在河州的近代史上,在反抗历代反动统治者的斗争中,英勇无畏的东乡人也和当地回、汉、保安等各族人民一道并肩作战,共同流血,捍卫着本民族的尊严,追求着民族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