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商谈”发生在公元1249年,当时参加商谈的是西凉王阔端和西藏地方宗教领袖萨班。而在元朝之前的盛唐时朝,西藏游离于中国大家庭之外。内地和西藏的交往,主要通过唐蕃古道来实现。
提起唐蕃古道,自然要说文成公主。
当时松赞干布向大唐两次求婚,而李世民有21个女儿,可没有一个愿意嫁给松赞干布,因为吐蕃地处偏远,气候寒冷,生活习惯不一样。李世民非常为难,对族弟李道宗说:吐蕃国王向我求婚,我的女儿不愿去,她们不明白,这桩婚姻能抵十万雄兵。李道宗将李世民的话向自己的女儿一说,女儿果断地说,我去。李世民便封她为文成公主。
相传文成公主怕吐蕃人粗俗落后,向吐蕃来使出了一道难题,想考考他。她拿来一块绿松石和一条绸带,绿松石中有弯弯曲曲的小孔洞,要吐蕃来使将绸带穿过绿松石的小孔。聪明的吐蕃来使捉来一只大蚂蚁,拴上细丝线,放在绿松石的小孔洞一端,然后在另一端放些有香味的食物,蚂蚁循着香味从孔洞中钻过去,丝线被拉过去了。文成公主又出了几道难题,吐蕃来使很巧妙地作了解答。
文成公主对吐蕃使者的聪明才智很满意,勇敢地接受了松赞干布的求婚。她决定将自己美好的一生交给吐蕃王松赞干布,交给唐朝和吐蕃友好交往的大业。
悲壮的军号吹起了送行的乐曲,她乘坐在金碧辉煌的凤辇上,四周是25名骑马的宫嫱,身后是一行行随员、一队队骑士、一列列车驾和作为陪嫁的一批批工匠。这支送亲的队伍,浩浩荡荡从长安出发,经天水古城,过河湟大地,来到了黄河边的凤林渡口,也就是炳灵寺峡。文成公主望着滔滔的黄河水和前来送行的河州的父老乡亲,流下了惜别的泪水。
过了黄河,走向青海,上了日月山。山顶上,吐蕃人插的箭杆和嘛呢杆高高地立在石堆上,一面面旗幡在漠风中哗啦啦地拂动着。
日月山,唐朝时称之为赤岭。日月山高山荒漠,赤地千里。北魏杨炫之在他的著作《洛阳伽蓝记》中写道:“赤岭者,草木不生,因以为名。”这儿人烟稀少。即便是现在,翻过日月山,跨过青海进入西藏的这条道路,行人和车辆仍少得可怜。可是,文成公主却用青春岁月在这条漫长的唐蕃古道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从公元641年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到公元707年金城公主下嫁赞普尺带珠丹以后的近半个世纪内,虽然唐蕃也发生过一些摩擦和战争,但总体上保持着亲密的交往。在经济上,文成公主带去的生产技术,对促进西藏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在文化上,吐蕃派遣大批酋豪子弟到长安国子监学习,相互交流;在宗教上,为后来汉地佛教的传播及藏传佛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而河州,作为唐蕃古道上的重镇,见证了唐蕃友好交往的全过程。同时由于它的重要位置,古河州在这一时期成了唐蕃两王朝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当然,作为黄河渡口的凤林关,更是货运塞途、信使络绎、商旅云集,就连附近的炳灵寺,也是香客游人不断,曾有诗人赋诗道:
凤林关外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