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现代俊杰
12730700000064

第64章 民主斗士学界泰斗(1)

民主斗士学界泰斗——马叙伦

马叙伦,字彝初、夷初,号石翁、寒香,是著名的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和民主革命家,1885年4月27日出生于杭州,1911年参加同盟会,后曾任《国粹学报》等报刊总编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等职。1945年在上海发起中国民主促进会,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内战政策。新中国成立后,马叙伦曾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教育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其主要论著有《说文解字六书疏证》、《老子校诂》、《庄子义证》、《马叙伦学术论文集》等。毛泽东十分尊重这位博学的民主斗士、教育家。

【毛泽东评点马叙伦】

南京周恩来同志,请转上海人民团体请愿代表马叙伦、蒉廷芳、张纲伯、包达三、盛丕华、吴耀宗、阎宝航、雷洁琼、陈震中、陈立复诸先生公鉴:

先生等代表上海人民奔走和平,竟遭法西斯暴徒包围殴打,可见好战分子不惜自绝于人民。中共一贯坚持和平方针,誓与全国人民一致为阻止内战、争取和平奋斗,谨电慰问,并希珍重!

毛泽东

朱德

——摘自《给马叙伦等的慰问电》,见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4卷第136页,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马部长:

另件奉还。此事宜速解决,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营养不足,宜酌增经费。学习和开会的时间宜大减。病人应有特殊待遇。全国一切学校都应如此。高教会已开过,中小两级宜各开一次。以上请考虑酌办。

此致

敬礼

毛泽东

六月十九日夷初先生:

关于学生健康问题,前与先生谈过,此问题深值注意,提议采取行政步骤,具体地解决此问题。中共华东局一月十一日电报一件付上请察阅。其中第三项即谈到此问题,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我以为是正确的。请与各副部长同志商酌处理为盼!

敬礼!

毛泽东

一月十五日

——摘自毛泽东《给马叙伦的信》,见《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83页,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夷初先生:

闻病甚念。务请安心休养,不限时日,病愈再工作。有何需要,请随时示知。敬祝早日恢复健康!

毛泽东

十月五日

——摘自毛泽东《给马叙伦的信》,见《毛泽东书信选集》第467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

【马叙伦小传】

1885年4月27日,在山清水秀、人才荟萃的名胜之地杭州,诞生了一位日后在中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马叙伦。马叙伦,字彝初,又字夷初,号石翁、寒香。他的祖父马文华自幼好学,咸丰9年考中进士,一生为官清廉,任职20多年,家中却无“斗石之蓄”。他的父亲马琛书,自幼聪颖,刻苦认真,年纪轻轻便赡养全家。马叙伦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衰,一家人的生活在父亲的辛苦操劳下,也只能勉强维持。

马叙伦不满4周岁时,父亲便给他请了启蒙老师。10岁时,父亲病逝,家里经济来源断绝,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母亲昼夜操劳,靠刺绣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懂事的马叙伦总想为母亲分忧,母亲摸着马叙伦的头说:“你爸爸没有得志,是他一生的恨事,你要替爸爸争气,继承你祖父的书香啊!”母亲的言行,深深地印在少年马叙伦的脑海里,成为他日后奋斗的动力。11岁时,马叙伦师从刘题,懂得了《论语》、《孟子》等书的微言大义,他在勤奋学习的同时又渴望掌握更为实用灵活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1899年,马叙伦进入杭州“养正书塾”学习。养正书塾受古今中外文化、思想的影响,是一所不今不古、不中不西的学校。马叙伦学习刻苦,善于思考,运用灵活,深得著名历史学家陈介石老师的喜爱和器重。陈老师把他介绍给蔡元培,蔡元培也很珍爱这位“杰出之才”。在这里,马叙伦读了《天演论》,思索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读了《法意》、《民约论》等著作,受到了天赋人权、平等自由、建立共和、主权属于人民等思想影响,使他产生了强烈的爱国革命思想,决心打倒“满清”政府,建立民主国家。1901年,养正书塾改名为杭州府中学堂。学校设了6个师范生班和一个预备班,马叙伦在师范生之列。师范生除自身学习外,还要教预备班生。马叙伦在教学中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民主讨论,自由发表见解,相互质疑辩难。此时,马叙伦还在学生中建立了自治组织,讨论时事,开展各种社交活动。自此,民主思想日益深入师生人心,学校的传统观念和清规戒律受到挑战。由于和学生一起反抗骄横跋扈的学正,马叙伦等人被开除了学籍,他准备到日本学习陆军科目的计划也因而破产。

1902年夏,刚满17岁的马叙伦怀着愤懑和希望来到上海,参加编辑《选报》,后和好友汤尔和、杜士珍主编《新世界学报》,宣传革命。他还和邓实、黄节等人创办《国粹学报》等。这一时期,他阅读了很多进步书刊,决心追随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他还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活动,和蔡元培、章太炎等革命党人密切接触,商讨国事,受益匪浅。《国粹学报》的公开办报宗旨是“发掘国学,保存国粹”,马叙伦也开始进行学术研究,陆续发表了《古政述微》、《啸天庐政学通议》、《啸天庐古政通志》、《啸天庐搜幽访奇录》、《书体考始》、《论性》等多篇文章。他的文章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比较高,有很强的说服力。

此后,他在诸暨、江山、杭州等地任小学、中学和高等学堂的教员,继续传播反清革命思想。1908年,清廷颁布咨议局章程。次年九月,陈介石老师当选为浙江咨议局议长。马叙伦又应陈老师以及杭州两级师范学堂之邀,回到杭州,任两级师范学堂教员,并兼任《浙江日报》社论主笔和咨议局职员。他除忙于教学、为报社撰写评论文稿以及咨议局工作外,还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当时,杭州的秘密革命组织常在西湖白云底、三潭印月和彭公祠等地集会,讨论革命问题,马叙伦积极参加这些活动。他还参加了由柳亚子等发起组织的南社。1911年,经章太炎介绍,马叙伦加入了同盟会。

武昌起义爆发后,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马叙伦等人以维护治安为名义,成立了杭州商会及各界人士参加的民团局,汤寿潜为总理,陈介石任副总理。马叙伦和汤尔和、楼守光分工担任城区巡防、准备武装和联络驻军的任务。后因走漏风声,马叙伦筹备的新式武器被杭州驻军提走,民团未能成立。

1913年2月,马叙伦应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汤尔和的邀请,至该校任教。1915年,他又兼任北京大学文学院教员、教授,讲授文字学和宋学。马叙伦自幼爱好书法,到北京医专后,他继续坚持不懈,天天苦练。经过数年钻研,不但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而且别具一格,其书法艺术在当时“为世所推,称为善书”,邵裴子誉他的书法为“世冠”,时人又称他为“墨妙”。其书法艺术造诣之深,堪称一代名家。解放后,文化界为适应广大书法爱好者的需要,弘扬我国书法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曾于1964年影印线装本《马叙伦墨迹选集》,又于1985年再版平装本,深受群众欢迎。

1915年,马叙伦应廖容要求代拟讨袁“檄文”,廖容在香港报纸上发表这一檄文后,便率所部七营兵力,和西南各军一起,踏上征途,支援了云南蔡锷的“护国军”。马叙伦还设法营救过反袁猛将章太炎。1913年4月,章太炎得知袁世凯指使歹徒在上海暗杀了同盟会核心人物宋教仁,于是准备策动讨袁斗争,结果被袁世凯监押在外城龙泉寺,章太炎非常愤怒,以绝食抗议。当时章太炎身体非常虚弱,生命垂危。马叙伦得知后,立即写信给政府和议会议长,要求政府帮助疏通,恢复章太炎的自由。他自己经常去探望、劝说。一次,马叙伦探视章太炎,与章太炎侃侃而谈,当谈到理学时,终于引起章太炎的兴趣,开始和马叙伦对话。但当马叙伦劝他复食,章太炎坚决地说:“全生为上,迫生为下,迫生不如死。”马叙伦只好转开话题。二人越谈兴趣越浓,一直到晚上八点。马叙伦假意告辞,章太炎说:“我快死了,你再多坐一会吧。”马叙伦回答说:“只是肚子饿得很,要回去吃饭哪。”章太炎说:“这里也可以吃嘛。”马叙伦长叹道:“你自己绝食,却叫我在这里吃饭,我怎么吃得下去呢?”要求章太炎陪他一起吃。章太炎深受感动,答应吃饭。就这样,马叙伦成功地挽救了章太炎的生命。

1915年下半年,袁世凯宣布自第二年起,改元“洪宪”,并大张旗鼓地准备“登基大典”。马叙伦闻讯极为愤慨,为了表示抗议,决心辞去北大和医专的教职,当时很多报纸都报道了这件事,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马叙伦被称为“挂冠教授”。马叙伦离开北京,来到上海。到上海后,他的生活陷入困窘,只得靠朋友的接济过活,到后来竟然要靠卖书和典当衣物度日。浙江省宣布独立以后,马叙伦回杭州做了浙江省财政厅长秘书。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共同声讨之下,被迫取消帝制,6月5日忧急身死。马叙伦为此写了一首诗《夜飞鹊》,对袁世凯进行尖刻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但办学宗旨和师生思想面貌基本依旧,封建复古主义的陈腐思想自由泛滥。8月间,马叙伦因事到北京。陈介石当时是国会议员,马叙伦和他谈起请蔡元培回国当北大校长的想法,得到陈介石的同意。接着,他又和汤尔和说了这一想法,汤尔和也表示同意。马叙伦还提出,请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请夏元琛担任理科学长。第二天,汤尔和向教育总长范源廉推荐了蔡元培。年末,总统黎元洪发布了该项任命。

春节之后,马叙伦应蔡元培之邀,第二次回到北京大学任文科教授。他积极支持蔡元培的改革,成为文科教员中革新的重要一员,被推举为校评议会委员。他还和杨昌济、陶履恭、梁漱溟、胡适、陈公博等人发起成立哲学研究会,对开展哲学研究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马叙伦因在学术研究和教学中成果卓著而被誉为“中文系台柱之一”。他陆续讲授和研究老庄哲学多年,著有《老子校诂》、《庄子义证》等书,在国内外学术界很有影响。

1917年7月,张勋复辟,蔡元培愤而出走,马叙伦毅然放下学术研究和著述工作,全力投入反对反动军阀的斗争。蔡元培出走的当晚,在北京大学教职员全体会议上,马叙伦、马寅初、李大钊被推举为挽蔡代表。他们当夜赴教育部请愿,表示如果蔡元培不留任,北大教职员“即一致总辞职”。6月3日、4日两天学生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被反动当局逮捕了近千人。军阀政府把学生监禁起来,严加审问拷打,不给饮食。马叙伦和教联会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开会推举8名代表前往探望,他也是代表之一。马叙伦见到被监禁的爱国青年,心情非常激动,予以亲切慰问。学生们急切想知道外面的形势,可是旁边有军警的严密监视,马叙伦遂用文言演说,介绍时局,鼓舞学生斗志,一旁的军警听不懂,呆若木鸡,不解其意;学生则情绪激昂,坚决表示:“宁死也不回去。”在马叙伦等人的多次交涉和社会各界的声援下,最后军阀政府不得已释放了被捕学生,并表示催促蔡元培返京复职。北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马叙伦还营救过“五四”运动中的先进人物陈独秀。马叙伦和时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陈独秀既是同事,也是新文化运动志同道合的战友。1920年的一个傍晚,马叙伦得到军阀当局当夜要逮捕陈独秀的消息,由于时间紧迫,加上军警监视,他机智地打电话给距陈独秀住处较近的沈士远教授,说:“请告前文科学长速离叔雅所。”于是,陈独秀及时躲避,第二天,陈独秀在李大钊伴同下,化装乘骡车离开北京脱险,在路上还和李大钊商定了建党之事。

“五四”运动后,马叙伦受北京教育界的信任和推举,领导了颇有影响的“索薪”运动。1915年冬,北京60多所公立大中小学校教职员发起了“索薪”运动。由于军阀政府的敷衍,1921年,各校师生上万人上街游行请愿。游行中,马叙伦和李大钊、沈士远走在队伍前面,都被殴打致伤。马叙伦头部受伤很重,被送进首善医院。但是,反动当局仍不甘休,徐世昌命令特务严密监视,同时还令人提起公诉,称马邻翼代部长及总统府卫兵被马叙伦等人打伤,企图以此罗织罪名,非法惩办马叙伦等人。马叙伦闻讯,愤怒绝食。这一情况传到社会上,反动政府受到各界舆论谴责,群众发出“京中已无教育”的呼声。北洋军阀政府慑于群众压力,为缓和矛盾,在6月15日给北京各校拨发了部分欠薪,后通过范源濂等5人出面调解,商定了以后教育经费的拨付办法。徐世昌也被迫下台。7月28日,北京八校教职员宣布复职。马叙伦出院后,继续担任教职员会和教联会主席。他昼夜奔忙,积劳成疾,又因受当局的威胁,便回到杭州养病。1921年8月,马叙伦担任了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长。1922年夏,他又担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在任期间,他学习北京大学先进的办学经验,积极推行民主改革。

1922年9月,北京政府改组,王宠惠组阁,汤尔和任教育总长,他未和马叙伦商量就发表了马叙伦为教育次长的任命。马叙伦到北京任职不足四个月,因内阁总辞职,他于11月回到北大任教。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北京成立了国民党执行部,负责北方各省、市党务,李大钊任组织部长,蔡和森任秘书长,马叙伦任宣传部长。马叙伦爱护进步青年,注意掩护共产党人,不给军阀政府制造事端的借口。1924年秋天,教育部曾得到一份密件,其中有内务部的情报说:“共产党首领李寿常在各校活动”,咨请教育部马上查办。他意识到“李寿常”即是李大钊的字“李守常”的谐音,决心甘冒风险,拖延不办,并立即通知李大钊迅速转移,使其脱离危险。他还经常与进步青年往来,支持共产党人的工作。1926年3月12日,日本军舰炮轰冯玉祥的国民军,被击退,日本联合英、美等八国公使于16日向段祺瑞政府下通牒,提出撤除国民军防御工事等无理要求,并进行威胁,激起了北京人民的愤怒。3月18日,数千名爱国者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马叙伦也参加了这一爱国行动。段祺瑞政府对群众的血腥屠杀,使马叙伦悲愤难抑,第二天即提出辞呈,大骂段祺瑞,因此被列入通缉名单。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马叙伦又积极营救被捕下狱的共产党员。后来他在政府内秉公办事不买蒋介石、陈立果等人的账,深受国民党当局嫉恨。在南京政府提出“马叙伦不孚众望,令其辞职”后,马叙伦愤然辞官,再次回到北京大学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