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兵家
12713500000032

第32章 力战例--大军压境拔山举鼎(3)

亚夫破敌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汉景帝清醒了过来,知道不扫平叛军,国将永无宁日,而且自己的皇帝也做不成了。于是他请出了周亚夫,拜为太尉,使其统率三十六将,拨调中央楚军北军归其指挥,前往迎击叛军主力吴楚联军。

周亚夫系汉初名将周勃之子;其父当年战功赫赫,但以“忠厚少文”著称,到了他这辈上,却出落得智勇双全。当年汉文帝时,匈奴南侵,文帝令亚夫等三将分别驻兵灞上、棘门、细柳,以御匈奴。汉文帝亲自劳军,至灞上、棘门军中都可以长驱直入,众将恭敬相迎,只有到了周亚夫的细柳营,只见戒备森严,即使皇上驾到,也不准擅入。周亚夫执坚披锐,对皇帝只是长揖而已,以示临战戒备之严。从此以后,周亚夫名将之誉鹊起。这回七国作乱,汉景帝遂将重任托付给他。

当时,整个军事形势非常严峻,吴楚联军加起来有三十余万,而周亚夫手中不过十余万兵马。吴楚蓄谋已久,有备而发,中央军却仓促应战,强弱之势已分。但是从整个实力上看,中央政府还是要大于叛军,经过汉文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中央政府有一定物质储备,要能顶住叛军最初的攻势,就有希望获胜。

周亚夫领命之后,针对叛军利在速战的特点,提出了暂此且避免与之争锋,待敌之困,抄其粮道的以静制动的战略方针。汉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方案,授予他全权,相机处理军务。

洛阳、荥阳一带是汉朝粮仓和武器库所在地,也是叛军下一步行动的主要目的。周亚夫深知,如果让叛军先机抢占了荥阳,那么整个战局将不堪设想。于是,他打算第一步就抢占荥阳,与那里守军一起,静待叛军的动作。本来,他打算从崤山、渑池的直路插过去,可是有人向他建议,应该稍稍绕点路,从蓝田出武关,这样行动秘密,出敌不意,虽多费了一、两天,但效果更好。周亚夫采纳了这个建议,绕道出洛阳,抢占了荥阳一带的敖仓和武库,叛军尚蒙在鼓里,见中央军突然冒出来,以为白天而降,不免大惊失色,斗志为之一衰。

那边周亚夫兵临荥阳,这边吴楚联军进攻瞧阳也进入白热化阶段,梁王倾全力苦撑,几至于抵抗不住,几次派人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进兵到下邑,就止兵据垒坚守,吴楚联军虽然分兵一路来攻下邑,但睢阳的压力仍未减轻多少。梁王无奈,上长安到景帝面前告周亚夫的御状,汉景帝下诏让周亚夫救梁,但周亚夫抱定避敌之锋,甚至牺牲梁国也不惜的初衷,就是不发兵。在掘壕据守的同时,派出轻骑出淮泗口,迂回到吴楚联军背后,绝其粮道。

梁王见求兵不至,只好靠自己了,遂命部将韩安国竭力固守,同时派部将张羽不断率军出击,以攻为守,这样一来,居然守住了瞧阳。

叛军久困于瞧阳城下,一筹莫展,起兵时的锐气,已消磨一尽,这时又面临断粮的危机,狗急跳墙,遂移兵下邑,全力进攻,企图先打中央军主力,然后再对付梁王。

但是周亚夫坚持“以静制动”,深沟高垒,坚守不动。叛军数攻不下,心生一计,佯攻中央军东南垒,而以主力出其不意偷袭西北垒。但周亚夫识破了敌人的诡计,在西北角布下重兵,迎头回击,结果叛军碰了一鼻子灰,大败而归。

这时,整个叛军因久战无功,粮草又尽,处于瓦解的边缘,吴王濞欲率兵回撤。周亚夫看准时机,纵兵猛击,大破叛军。楚王戊走投无路,被迫自杀。而吴王濞抛下大军,悄悄率数千死常连夜南逃。周亚夫一面派轻骑追杀吴王濞,一面继续围攻叛军残部。不久,走投无路的吴王濞为东越人所诱杀,吴楚联军残部悉数被肃清。

此后不久,汉将栾布也击败了在齐国的四国叛军,胶西王自杀,胶东、济南、甾州三王伏诛。栾布又增援攻打赵国的郦案,攻下赵都邯郸,赵王也自杀。七国之乱,只用了三个月就被平息了。

简 评

汉平七国之乱,是一场拼实力的较量。中央政府虽然兵力不如叛军,但却从实力上压倒对方,一面坚守不动,一面扰敌粮道。待敌锐气尽,粮食乏,纵兵击之,一战而胜。其中,先机抢占荥阳敖仓及武库是关键一步棋,若楚先行占到,则物质粮食大裕,实力的平就会倾向叛军一方。可惜吴王濞志大才疏,不先奔荥阳,却兴重兵围睢阳,顿兵于坚城之下,劳师无功,失掉战机。叛军兵锐利速战,而中央军兵钝,利久战,叛军应该先打中央军周亚夫,后打地方军(梁王)才是,吴王濞及至久攻睢阳不下,才想起集中兵力攻周亚夫,其时师疲兵老粮尽,自取速败。

以攻为守--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战

当年的诸葛亮在隆中刚出山之际,就与刘备定下了从益州军出秦州,从荆州兵向宛洛的统一计划。但是,待刘备一一攻取荆州、益州之后,先是荆州守将关羽不遵和吴拒曹的方针,以致把荆州丢给了东吴,兵败身死。继而刘备怒而兴师,不顾诸葛亮的劝阻,起倾国之兵前去报复,复败于彝陵。蜀汉精锐,经此两仗,损失殆尽,成为三国之中实力最为薄弱的一个。

公元223年,刘备病死白帝城,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受命于危难之际,总揽汉大政,深感责任重大。

诸葛亮首先的任务是恢复屡败之余的元气,整顿内部,平息南中小数民族的叛乱,对外重建蜀吴联盟,联合对抗曹魏的压力。

为此,他遣使重修了因彝陵之战而破裂的蜀吴关系,使两家再,度携手,从而安定了外部,暂时消解了刘备死后蜀汉所面临的外部压力。接着,他带兵讨伐益州豪强雍欣起的叛乱,继而进军南中少数民族区域,以攻战攻心两结合的战术,对少数民族首领孟获七擒七纵,最终平定了南中,既解除了后顾之忧,又为蜀汉政府开辟了一大块新租调与兵力来源。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蜀汉的元气得以恢复,境内安堵,兵精粮足。但是相比起来,蜀之实力还是远远比不上魏。这主要是由于三国时期蜀与汉中尚属经济文化落后地区,比起中原地区,一来地方局促,二来人口少,三来经济文化水平低。这种差距,绝非一二贤人所能在短时间内改变。

当年,诸葛亮帮助刘备取四川,并非借此成偏安割据之势,而是要据此北伐一统天下,可眼下两路北伐的计划已成泡影,曹魏无论在实力还在形势方面均占有优势。怎么办?是保境安民,坐守西蜀吗?诸葛亮的回答是否定的。尽管实力不如人,他却偏要取攻势,一种稳扎稳打的进攻,成功了可以开疆拓土,增强实力,削弱敌人,打得不好也可以以攻代守,却敌于境外。

就这样,诸葛亮于公元227年,上了著名而感人的肺腑的《出师表》,统兵十万,进驻汉中;准备北伐。

一出、二出祁山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统率大军伐魏。出发前,他拒绝了大将魏延提出的,由魏延将兵五千自褒中向东北,经子午谷直驱长安,诸葛亮率主力出斜谷,两军会师长安的颇有些冒险的建议,制定一条先攻陇右,再由西而东,略取秦川的方略。

于是,诸葛亮虚张声势,声言要由斜谷道进取眉城,实际上却亲率主力进军祁山,另派赵云、邓芝据箕谷。摆出进攻之势以为策应。

由于曹操的后人多碌碌无为,不思进取,对于较近的东吴有过败次攻势,但蜀魏之间地有十多年没有交兵了。魏主曹睿得知诸葛亮兴兵伐魏,大为震惊,急忙调兵遣将,派大将军曹真统大军守眉城,另派左将军张郃将步骑五万,西入祁山,分头堵截。

显然,魏军的这种布置是中了诸葛亮之计,主力摆在无人进攻的眉城,而以偏师当蜀主力。因而,在开战之初一切顺利,蜀军拿下天水、南安、安定之郡,魏将姜维投降诸葛亮。可是据守街亭要地的蜀军守将马谡却自以为是,擅自弃战守山被魏军乘势围困,切断水源,遂致兵溃而失街亭。街亭一失,蜀主力有被切断后路的危险,曹真大军又全部压上,诸葛亮被迫远走汉中。一出祁山,寸士未得,幸而诸葛亮治军有方,蜀军徐徐撤退,未折一兵一卒。

同年12月,魏、吴交兵,张郃被调往荆州诸葛亮乘此机会,统兵数万出散关,兵围陈仓,欲据此为进兵的据点。但是守将郝昭甚是能战(弹丸小城,居然抵住了蜀数万大军的围攻),蜀军苦攻二十余日,粮尽不得已退兵。幸好于退兵之际,设伏击杀了妄图乘势掩杀的郝昭追兵,斩杀魏将王双,聊可慰蜀人。

三出、四出祁山

三出、四出祁山是伐魏的准备仗。诸葛亮总结了两次进攻的经验教训,决定采取更为稳健的战略,先打祁山外围,一方面减少大规模进军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开辟的军资来源。于是公元229年春,他令蜀将陈式进攻祁山之南的武都、阴平二郡。当魏将郝淮率军出支增援时,诸葛亮则率军至建威阻击,击败郭淮,顺利地夺回了愿属益州的武都,阴平,三出祁山圆满成功。

次年,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扫清外围。诸葛亮派大将魏延西入右羌族聚居地,先战后抚,争取到了这一带氐、羌等少数民族的支持,回师后破郭淮及魏后将军费翟于阳溪。彻底击破了魏利用羌人袭扰蜀地的阴谋。四次出击祁山也达到了预定的目的。

五出祁山

公元230年,魏国见蜀兵屡犯,不甘自居守势,筹备从三路兵马会攻汉中。蜀主见状,急调骠骑将军李严率兵二万增援诸葛亮。汉中蜀军力量增强。魏军的行动后因曹真病死而款果,继任的魏大将军司马懿改为稳妥的坚守方略,不再主动进攻。

诸葛亮决定以先发制人的战术主动出击,遂于公元231年春率军再出祁山。司马懿督师抵御。诸葛亮先声夺人,于上卦击败魏将郭淮,随即抢收小麦,以充军粮,继而挥兵向东,寻打司马懿决战。

司马懿深知,就士兵素质来看,魏不如蜀.用兵韬略他也赶不上诸葛亮,但是蜀国实力较弱,只要能长期坚守,不与野战,那么时间一久蜀军必因乏粮而退。所以无论蜀兵如何挑战,如何引诱,他就是抱定主意据险坚守,决不出战。

后来,诸葛亮以全军撤退相引诱,司马懿只是远远地尾随,并不与蜀军接触。幸好魏军诸将按捺不住,日夜呵着要出战追击,司马懿无法说服他们,只好勉强率军出击,结果被魏延伏兵杀出,诸葛亮大军返身掩杀,魏军大败。诸葛亮正准备大举进军,却因运粮的李严运粮不断而假传圣旨撤军。在撤兵途中,诸葛亮巧设伏兵于木门杀死了前来追赶的魏之大将张郃。由于前两次行动扫清了外围,故此次行动获得了较大的战果,魏军主力受挫,如果不是因为粮草不继,很可能会有更大的战果。功败垂成,殊为可惜。

六出祁山、身死五丈原

五出祁山因乏粮而退,深深刺激了诸葛亮。他知道蜀地贫乏,国力不支,不宜连连兴师。遂决定“休士养民”,整理内政,增加生产,着手改革兵器和制造合适于山区的运粮工具。他主持革新了一发十矢的连弩,适用且威力大,改制的钢刀也比往常的锋利,用来装备蜀军,大大增强了战斗力。为了适于山区运输,诸葛亮发动能工巧匠,创制了独轮车和回轮车,使蜀军粮食运输得到了解决。为了不再因乏粮而退兵,他事先在斜谷中建粮仓,储备了将近够一年的军粮。

经过三年的周密准备和蓄力量,于公元234年初,诸葛亮率军十万,再出祁山。事先,遣使约东吴同时出兵,以牵制敌人。

魏国深知经过三年准备,蜀国的这次进攻非同小可,因此,司马懿率二十万大军前来抵御。两军对峙于渭水之南c

司马懿此次尽管多于诸葛亮,但仍采用过去坚守不出,拖垮蜀军的战略,深沟高垒,坚守不出。蜀军百计挑战,魏军只是装聋作哑。一次,诸葛亮捎一套女人的衣服给司马懿,羞辱他没有男人的胆量,可是司马懿不为所动,便仍龟缩不出。诸葛亮无奈,只好准备长期对峙,于是分兵屯甲,以为兵久之计。两军对峙半年多,八月,积劳成疾的诸葛亮病死于军中。部下姜维等按照诸葛亮临终的安排,秘不发丧,引兵悄然西撤。司马懿得知,发兵追赶,姜维按预先部署,大张诸葛亮师旗,作回击之势。司马懿唯恐有诈,遂罢兵止追,蜀军得以从容退回。

六出祁山,终又无功而返。

简 评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魏、蜀两国实力的较量。蜀国地狭民少,国力薄弱,使得诸葛亮只是取稳健战略,不敢弄险,历史留给他的只有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和蚕食式的进攻方式。即使是这样,还屡因粮食不继而致功亏一篑。

荆州之失,使得他只能沿祁山这条易守难攻的路线进行。实际上,这种地势上采用稳扎稳打战术的不合适的,只要对方凭险而守,你纵有千条妙计也无从施展。

所以,尽管诸葛亮治军有道,蜀兵素质优秀,而他本人也技高一筹,看似无对手,但只要对方明了魏蜀大势,坚守不战,诸葛亮只能是劳而无功。

此役,论用兵及军队战斗力蜀均优于魏,魏二十万人不敢与蜀十万人决战,反取守势。但魏国实力却远胜于鹭,从无乏粮之虞,实力的强大弥补了军事力量的不足。

两朝四伐克原-宋与北汉太原之战

当年,后汉被郭威取而代之际,留下了一个割据太原的刘崇。这个刘崇以后汉的继承人自居,占据现今山西北部及河北的部分地区,自成一统,依附于契丹,一直是后周至北宋初年安在北方的一个钉子,史称“北汉”。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后,承袭了后周的皇位,也承袭了世宗柴荣“混一四海”之志,继续统一战争。虽然从总体上来说,北宋的统一战略是先南后北,但是也不放弃任何一个能打击北汉的机会。因为,北汉虽小,但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常常可以依托契丹威胁中原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