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楚辞品鉴(大众阅读系列)
12690200000008

第8章 《离骚》(1)

帝高阳之苗裔兮[1],朕皇考曰伯庸[2]。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3]。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4]。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5]。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6]。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7]。

汨余若将弗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8]。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9]。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10]。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1]。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12]。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13]!

【注释】

[1]高阳:古代帝王颛顼之称号,乃楚国之先祖。《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苗裔:后代之子孙。兮:语气助词。

[2]朕:我。秦始皇之前,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可自称朕。皇考:对先父或者先祖之尊称,此处指屈原之父亲。伯庸:屈原父亲之表字。

[3]摄提:摄提格之省称。古代将天宫划分为十二等分,谓之十二宫,木星即岁星绕日一周约十二年,以十二地支来表示方位纪年。寅年名摄提格,这年木星指向寅宫,即斗、牛之间。贞:正好,当。孟陬(zōu):农历正月。楚用夏历,孟春之正月,即寅月。惟:发语词。庚寅:纪日的干支。降:出生。按:屈原降生于夏历寅年寅月寅日,此“三寅”为推算屈原出生年月日的依据。学者由于计算方法差异,结果有所不同。汤炳正先生在《历史文物的新出土与屈原生年月日的再探讨》一文中,推算出屈原应当是出生于公元前342年夏历正月二十六日,亦即楚宣王二十八年乙卯,夏历正月二十六日庚寅,证据比较充分,论证科学严密。

[4]皇:皇考之省文。览:观察。揆:衡量,揣测。初度:初生时的气度。肇(zhào):开始,指初生时。锡:同“赐”。嘉名:美善的名字。

[5]正则: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概括名“平”之义,言其公正而有法则,得乎天道之正。灵均:是概括字“原”之义,言其灵善而平均,得乎地道之平。

[6]纷:繁盛、美盛貌。此乃形容词用于句首之特例。内美:内在的美好品质。重:加,再,复。脩:同“修”,美好。能:通“耐”,容姿,指外在的美好风度。

[7]扈:披。江离:江蓠,一种香草,生长于水湿之地。辟芷:白芷,一种香草。纫:贯穿连缀。秋兰:开放于秋日之兰花,香草之一种。佩:身上的佩饰。

[8]汩:水流急之貌,此处指疾行之貌,或形容流逝之时光。不吾与:“不与吾”之倒装句法。

[9]搴:摘,拔取。阰:山坡。揽:采集。洲:水中的陆地。“洲”上原有“中”字,与上句不对,据洪兴祖《楚辞补注》删。宿莽:经冬不枯死的水草。

[10]淹:停留。序:代谢。

[11]迟暮:由盛壮之年慢慢变老。

[12]抚:循,持,凭借。壮:盛年,美好的少壮之年。此度:当前的法度。

[13]骐骥(qí jì):良马,此处指任用贤才。来:请来。道:导,前导。先路:前路。【段意】

第一段是长诗的开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前八句是自传,自传是将自己作为一个他者来审视,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辞,无疑更具有某种特殊的意味。有别于西方史诗中那种全知的叙事视角,亦有别于《诗三百》里民歌的短篇抒情,屈原以其强烈的自我意识开始了这首长诗的抒情篇章。屈原以叙述一个古老的、带点传说色彩的贵族世系的语气来叙述自己的身世:我是远古帝王颛顼的后代,我那高贵父亲的名字是伯庸。

就是在夏历寅年寅月寅日那奇特日子,我降生在这个世界。

父亲惊讶于我天生就有的气度,才将美好的名字赐给我。

我的美名叫做正则,我的表字称为灵均。在这个神奇时刻诞生的神奇人物,他必然是不平凡的,他是世袭贵族,对国家的兴亡有着不容置疑的责任。他的名字表明他的人格坦荡正直。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情感,无疑昭示了他辞章的抒情色彩,也暗示了他最终命运的必然走向。

第二部分有十六句。则是由自己的修养、性格联系到人生与国家,抒情色彩开始变得强烈:我有着华美的内在品质,又有着毓秀的外在风姿。

披着香气依约的江蓠和白芷,又将秋日的兰花连缀成佩饰。

只是时光匆匆不停留呀,唯恐今生迟迟等待不及。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下,他朝采木兰,暮揽宿莽,却更加感受到时光的易逝和岁月的无情。那么,最担心的无非就是一己的美好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于是他发出了那著名的抒情慨叹:“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诗句既表达了屈原对自己的爱惜,也说出了人在面对时间时总会产生的虚无感,故而穿透力极强,睹物伤情,成为一种永恒的主题。而屈原作为贵族男子,思想的焦点却是在国家与法度,他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为国家尽力尽责。

总体来说,起首段落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美好资质,另一方面感叹了时光的短暂,实际已经奠定了全辞的感情基调和抒情方式。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1]。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2]!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3]。

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4]!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5]。

荃不揆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6]。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7]。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8]。

【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9]!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10]。

【注释】

[1]三后:三位君主,洪兴祖《楚辞补注》指为夏禹、商汤、周文王,就下文举尧舜立言,洪注为是。纯粹:品德至美至善,毫无瑕疵之意。固:本。众芳:群贤。

[2]杂:交杂,并用。申椒:香木名。菌桂:肉桂,有香气。岂维:难道唯独,反诘之意。纫:连接贯穿。蕙:香草,薰草,气味如荼縻。茝(zhǐ):白芷。

[3]昌披:衣不束带,狂放不羁之貌。窘步:步履难进,寸步难行。

[4]党人:指聚集在楚王周围,结党营私的集团。偷乐:偷安。惮殃:害怕灾祸。皇舆:君王的车乘,这里比喻国家。败绩:作战时战车倾覆,指战争失败。

[5]忽:匆匆貌。及:追寻。踵武:足迹,比喻所行之道。

[6]荃:香草名,即荪,比喻君王。揆:又作察。中情:衷情。而:又作以。齌(jì)怒:盛怒,楚地方言。

[7]謇謇(jiǎn):一说指口吃难于说话,形容忠直敢言之貌;一说做蹇蹇,指步履维艰之貌,引申为忠贞敢谏。舍:丢下,舍弃。

[8]九天:九重天,指中央和八方。正:征,证,起誓。灵修:刘永济《屈赋通笺》:“灵修者,神明广远之义。”指楚人对君王的美称,也指楚怀王。

[9]洪兴祖《楚辞补注》:“一本有此二句,王逸无注……疑此二句后人所增耳。”按:《文选》李善注本亦无此二句,应为后人窜乱而入,今本多删去。

[10]成言:彼此约定,有所承诺。悔遁:因反悔而变卦。难:害怕。数:屡次。化:反复无常。

【段意】

这是全辞的第二段,屈原终于吐露了内心最大的秘密:他一切的哀愁,除了时光的匆忙、人生的短暂,更由于君王对他的不理解和不重用。屈原在这一段中的情绪,可以分作两个层次。首先,作为一个古代政治制度下的贵族男子,政治是他唯一可从事的严肃的活动,并且只能通过君主来实现。屈原显然并没有得到楚怀王的重用,他通过追述圣君贤王的功德,抨击历史上的昏君来表现自己的怨愤情绪:古代先王有德行的统治,才能让朝臣如花争开;

把申椒和菌桂交杂地佩戴在身上,岂独戴香蕙和白芷。

只有尧舜这般广大神圣的王者,才遵循正道让国事清明;

而桀纣这样猖狂不羁的君主,只贪图捷径最后寸步难行。这种感慨君臣不能遇合的情绪,是中国所有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共有的心态。

其次,屈原通过一种怨妇的心态来表达失意于君主的情绪。这大约算是屈原对古代文学的一个贡献了,后代很多诗赋文章都用失恋女子的口吻来表达政治上的失意。只是不知道是政治侵入了男人的感情世界,还是爱情侵入了男人的政治领域:当初是你和我山盟海誓,如今却反悔变卦有了他心。

我已经不再害怕和你离别,只是悲伤你这般的反复无常。这几句,亦是屈原表达楚王对他由重用到疏远的情绪,但无论怎么看,都是一曲始乱终弃的怨词。政治情绪的书写,往往不易表达,或表达流于庸俗。而政治与爱情的交织,却赋予了人的失落以一种情绪变幻的感染力。

总之,这一段,屈原交待了他的哀愁来自政治的失意,并将这种失意与爱情的失落交杂在一起。下文将继续交待失意于君主之后的生活。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1]。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2]。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3]。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4]。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猒乎求索[5]。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6]。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7]。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8]。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9]。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颔亦何伤[10]。

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11]。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12]。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13]。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14]。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5]。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16]。

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17]。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18]。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19]。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20]。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21]。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22]。

忳郁邑余侘傺兮[23],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而流亡兮[24],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25],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26],夫孰异道而相安[27]?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28]。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29]。

【注释】

[1]滋:栽。畹:楚人地亩单位,一畹等于三十亩。九:言极其多。树:种植。

[2]畦:田垄,这里用作动词,指成畦的种植。留夷、揭车:皆香草名,留夷或为芍药;揭车一名乞舆,白花,味辛。杜衡:香草名,俗名马蹄香。

[3]冀:希望。俟:等待。刈:收割,收获。

[4]伤:妨碍。

[5]众:众群小。竞进:追逐功名利禄。凭:饱满,作副词用。猒:同“厌”,满足。求索:贪求索取不停。

[6]羌:楚人发语词,表反问和转折语气。恕己以量人:宽恕自己而苛求他人。兴心:生出不好的心。

[7]忽:匆匆急忙。驰骛:马乱跑之貌。

[8]冉冉:渐渐。修名:美名。立:树立。

[9]坠:滴落。英:花瓣。

[10]苟:假如。信:真诚。姱:美也。练要:精诚专一,坚定。颔(kǎn hàn):面黄肌瘦之貌。

[11]擥(lǎn):同“揽”,采摘,采集。木根:木兰之根,或泛指香木香草的根。贯:贯穿。薜荔:一种蔓生香草,又名木莲。之:此处同其。

[12]矫:取用,王夫之《楚辞通释》曰:“矫,反剥之也。”菌桂、蕙:皆香草。索:绳索,作动词,搓为绳。胡绳:即结缕,一种香草,蔓状,如绳索,故名。(lí):本义为多毛之貌,形容绳索纠缠连缀之貌。

[13]謇:发语词。法:效法。前修:前代之贤人。服:佩,用,指服饰。

[14]周:合,相容。依:依从,按照。彭咸:殷商先贤,据王逸《楚辞章句》:“彭咸,殷贤大夫也,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遗则:遗传下来的法则,有典范和榜样的意思,这里指彭咸的行为为屈原作了榜样。

[15]太息:叹息。掩涕:掩面拭泪。民生:人生,指屈原自己的一生。

[16]虽:借作唯。羁(jī jī):马缰绳,作动词用,指自我约束,洁身自好。谇(suì):责备。替:废弃,解职。

[17]蕙(xiānɡ):佩带蕙草,此处倒文,应为“蕙”。申:重,加上。揽:采集。

[18]善:爱好,崇尚。九死:夸张强调自己的操守,犹如万死不辞之意。

[19]浩荡:志意放荡,反复无常之貌。民心:人心,亦指一己之心。

[20]众女:群小,众奸佞。蛾眉:细长的眉,谓如蚕蛾之眉触角,此处喻美好的容貌。谣诼:造谣毁谤。

[21]工:善于取巧。偭:面对着。规:画圆的工具。矩:画方的工具。错:措施,设置。

[22]绳墨:准绳与墨斗。周容:苟合以取容。度:法度。

[23]忳(tún):烦闷之貌。郁邑:同“抑郁”,心情不舒展。侘傺:失意而神情恍惚之貌。

[24]溘(kè):忽然。流亡:随水流而逝去。

[25]鸷鸟:鹰隼一类之猛禽,不屑与凡鸟为伍,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26]方:方正,这里指贤人奸人不能为伍。圜:同“圆”。

[27]异道:不同道。

[28]尤:过错。攘:有包容之意。诟:耻辱。

[29]伏:同“服”,引申为保持。死直:死于正道。厚:嘉许,重视。

【段意】

第三段,屈原没有重提君王对他的误解和疏远,而是将锋芒转向自己的清高与众人的排挤。在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中,凡是政治失意产生的情绪,都会将情绪发泄在君王身边的人身上,造成一种举世皆浊而我独清的清高效果。无疑,《离骚》的抒情主人公是这个传统中实实在在的第一人。

这一段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屈原自况,通过香草的清高、蛾眉的被妒表现出来。他充满深情地说:我已种下了春兰九畹,又栽了百亩香蕙。

那一畦畦芬芳的留夷和揭车呵,美丽的杜衡与白芷亦杂生其间。

我企盼它们能枝叶繁茂,到成熟的时候去收获喜悦。

即使众芳长不成我也没有哀伤,哀伤的是长成了却白白荒芜腐朽!王夫之《楚辞通释》认为,这段讲屈原以种植芳草比喻培育贤才,然而贤才却令他失望。笔者认为,这一段也可以理解为屈原自况,他有心培育自己的高贵品格和美好才能,却没有发挥使用,白白浪费掉。后文中,屈原又使用了木兰、秋菊、薜荔等香草来修饰自己。

那么,君王为何冷落他呢?这就是第二条线索,亦即群小的嫉妒。我怨恨君王的放纵恣肆,始终不能察觉我的衷心。

众多妖姬嫉妒我美丽的容貌,反而诬陷我是淫妇荡娃。“蛾眉妒”,亦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著名事典。既然将君臣关系合理地比喻为男女关系,那么被疏远的臣子无疑会认为君王是被其他的女子淆乱了理智。而宋代辛弃疾一句“蛾眉曾有人妒”,亦成为这个典故的最佳佐证。

屈原这种动辄认为别人嫉妒他的心态,在中国文学史上,甚至在中国社会中都不鲜见。但他却能把这种被疏远的寂寞,富有诗意地转化为清高与崇高,造成一种孤独的就是有道德的抒情效果。而他能选择的,则是坚守与独立:鹰隼从不屑与凡鸟为伍,前生后世都将如此。

方枘圆凿是不能结合的,道不同的人怎相与谋?这种独立和坚守发展到最后,势必会演变成孤独赴死的悲剧。而在这一段,屈原第一次提到了据说投水而死的彭咸,并暗示要追寻彭咸而去。他又说:保持我清白的人格而以身殉道,本来就是圣人所嘉许的行为。任何诗歌的抒情,一旦涉及死亡,尤其是自杀,必然产生强烈的效果。在香草美人的譬喻下,死亡亦充满着浓郁的芬芳。读者能感受到一个清高的灵魂,在道德的崇高指引和香草的香气馥郁下从尘世升华。这种抒情,在遥远的先秦似乎只能在《离骚》中才能找到。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1]。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2]。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3]。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4]。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5]。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6]。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7]。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8]。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9]。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10]。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11]。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非余心之可惩[12]。

【注释】

[1]悔:悔恨。相:察看。道:路。察:仔细看。延伫:引颈而盼望。

[2]回:转回来。复路:回复旧路。及:趁着。行迷:迷路。

[3]步:马徐行。皋:泽畔高地。驰:纵马疾行。椒丘:生有椒树的山丘。且:姑且。焉:于是。